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些只对那些有再生能力的有用,比如标准上可以拥有五亩土地,这个百姓卖掉一亩地,以后赚了钱,可以把这一亩买回来。
如果真的这一家子一蹶不振,再也不能有钱,那刘璋也救不了他们,任何时代,都是有最穷最穷的人的,无法避免。。
刘璋能做的,只能是让体制尽量合理,尽量不要产生大量的穷人。
而那些买方,如果是原来标准土地数额不足的,买回来就是私产,如果超过了标准,那还是要缴纳赋税和租税两种税收。并且官府可以在租赁期满收回。
这样肯定打击一些土豪的买地热情,但是那些要办农场经营的,还是会有渠道,不会杜绝他们的生路。
同时不会造成土地严重集中的局面。如果发现土地严重集中,官府第一步可以提高租税,如果无效,可以直接收回土地。
官府也不能照顾那些土豪利益,一直续租,因为新土地令规定,每个成年百姓都有拥有标准土地的权利。
如果一个人的标准土地不足,他又有能力买土地,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必须卖给他,这样一来,如果土地严重集中,官府只有收回租赁权一条路。
封建时期,在没有工业化的时代,土地无疑是最重要的资产,刘璋不想土地兼并重演,更不想因为体制和大家族压榨,让百姓完全没有生路。
拥有爵位的人可以获得土地,这看起来很不公平,但那只是针对以前的爵位。
递减爵位之后,土地不可能长期兼并,以前拥有大量土地的高爵位人,只要子孙没有足够贡献,不能维持爵位,只能将这些土地散出来。
爵位是奖励对大汉有功勋人,同样是一种特权,刘璋觉得,对一个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人,是有资格拥有一定特权的。
而许多恶劣的罪犯,连公民都不配,更别说拥有土地。
那些已经被带上行刑台的世族,司马徽,庞德公等人,听到新土地令,如果是以前的他们,这样的政令就是个笑话。
因为没人会去执行。
可是他们现在冷静想想,这样的政策,或许才是真的杜绝水囊破裂的办法,而现在川军建立的大汉还没开始,一切都是空白。
这个时候颁布这样的国策,阻力是最小的,如果等个几十年,等第一批既得利益者站起来,这种剥夺上层人权利的政策,绝对不可能得到实施。
这时,这些世族知道,或许就土地一项,刘璋建立的朝代,或许比以前的要好。
“大汉蜀王殿下第二令,限价令。
限价令不针对所有产品。奢侈物品只要公平买卖,可无限加价。
限价令只针对百姓生活必须用品,凡是生活必须用品,必须由专门部门负责测算市价,并维持基本供应。
官府必须维持一定数额的日常用品囤积,以面对灾害和其他减产原因,任何商人和豪门,不得在必须物品短缺的时间囤积货物,不得高价出售。”
限价令与以前颁布的大同小异,并没有多大改变,但是必须提出来,因为在刘璋和川军整个征战过程中,真正遇到阻力的只是土地令和四科举仕。
而限价令几乎都被人们遗忘了。
可是刘璋知道,现在大汉农产过剩,必然带起商业,商业发达的时候,限价令将是最大的阻碍,如果不强调,可能以后被商人影响力占据的朝廷,把这条政令废了都说不定。
刘璋必须将这条政令定为国策。
除非全国大面积饥荒,否则限价令可以保证百姓基本的生活秩序,同时也是避免资本家盘剥的手段。
就算没有灾害,这些日常物品要是被操纵了,那就是认为的灾害,刘璋不得不防。(未完待续。)
第979章 新体制
但是谁都知道科举制的弊端,所谓人才,绝对不止当官这一条路,而士农工商,三十六行,都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
古代对这些行业的人才选取,非常不合理,而且还存在严重的歧视。
大汉同样歧视,但是远不如封建社会后期,刘璋有改变的基础,四科举仕,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到很多科,这有利于朝廷选取各行各业的人才。
同样也有利于一些有其他行业天赋的人,发挥他们的天赋,如果处于歧视的时代,或者不能通过这些天赋出人头地,那这些人就埋没。
而刘璋知道,正是这些人在推动社会发展,如果西方一直也用科举制,只选拔当官的,对其他行业歧视,那就绝不会有工业革命。
说不定一个人才发明一个新的纺织机器,就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发展,这就是其他行业的力量。
而中国一直用科举制,似乎只有当官才能出人头地,练就了一批将官场规则和人情世故玩得精熟的政治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对于有爵位的人,就是对大汉有功的人,这样的人四科举仕加分,刘璋觉得无可厚非,比如一个士兵退伍,想到官府的工匠坊当个木匠,适当加分,是必要的。
而对于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直到两千年后还在沿用,许多汉人觉得不合理,其实是合理的。
少数民族地区基本都教育低一些,明面上的考虑是,让拉近各地区水平,要不然教育水平相对低的少数民族学生,要进好大学太困难了。
而暗里还有一个好处,缓解少数民族融合进华夏民族的怨气,同时加速同化,这是维持华民族稳定的需要。
而现在这个时代,暗里的好处,是刘璋迫切需要的。
现在川军大规模开疆拓土,靠的是武力,大宛骑,弓骑兵,藤甲兵,强弩兵,不管山地战,水战,平原战,守城战,全部所向披靡,当然拓展土地容易。
可是这些土地上的百姓,根本没有归附,别说西域,西羌,草原和高句丽,就算是滇州,经过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从心里上认同自己是大汉子民。
而如果有普遍的四科举仕,这些少数民族为了出人头地,不得不吸收汉文化,并且选择当大汉的官员,那就完成了同化的最重要一步。
第一是文化同化,少数民族学习了汉文,从小接受“我是大汉人”的教育,慢慢的就可以潜移默化。
另外就是网络了少数民族精英,那些参加四科举仕并且取得官职的,哪个不是少数民族的精英,而给予这些人官位和其他待遇,他们瞬间成为既得利益者。
有了这一批人,是束缚住少数民族依附大汉的锁链。
武力征服只是第一步,如果没有后续同化,武力征服的地方都是虚影,由此,四科举仕就变得非常必要。
而少数民族的加分,就是鼓励少数民族参加四科举仕,对汉民族绝对是有益无害的。
行刑还在继续,在黄月英宣读三大政令时,无数人人头落地,血液渗入石板铺成的地面,如一条条小溪流到许多川军文武脚前。
黄兰,李材,司马徽,庞德公,鲁肃等人承受凌迟之刑,已经血肉模糊。
功臣阁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山河破碎图招展在尸山血海之上,三大政令在尸山血海中宣读,而刘璋即将登基,同样要踏过已经一片血红的地面。
“所有人尸体就地掩埋。”
“可是这里是功臣塔下……”
“就这样了。”
好像泥水一般,刘璋踏过血地,后面文武百官紧随,仿佛趟过水田,向宫殿走去,每个人的鞋子上都沾满血水。
远处围观的百姓,从来没想过,刘璋不但要在登基前杀掉黄兰等犯罪之人,还是在登基当天杀掉,并且在这种惨烈的环境下,走向自己的帝位。
“主公。”
离开了望星台,出了好远,直到血腥味消散,关银屏回头看了一眼,策马到了刘璋近前,从腰中拿出一把弯刀,对刘璋道:“主公,这个还给你吧,我觉得你并不需要。”
刘璋侧眼看着弯刀,他知道关银屏是什么意思,这把弯刀虽然换过一次,从最开始那把很钝的弯刀,换成了韩遂那把很精美的弯刀,但是作用是一样。
虽然关银屏不可能真的就拿这弯刀杀了刘璋,但是至少看到它,也是一个警醒。
而现在,即将称帝的时候,还杀了这么多人,就地宣布了三大政令,关银屏觉得刘璋不会变,所有人变了刘璋都不会变,这把弯刀根本不需要,从听黄月英宣读完政令,关银屏就觉得自己配着这弯刀是多余。
“留着吧,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刘璋说道。
刘璋的语气,让关银屏难以说第二句归还的话,将弯刀配到腰间,就要策马到自己的位置,刘璋突然叫住关银屏。
刘璋和关银屏在前面说话,后面文武百官跟随,这时已经离开望星台很远了,这时许多大臣才敢大声喘气,一名文官走到黄权身边,压低了声音道:“黄大人,你还好吗?”
黄权面色沉静似水,一句话不说,又仿佛有什么心事,与他走得近的官员便问了出来,黄权听到文官的话,先愣了一下,接着反应过来,随口道:“没什么,黄兰等人是咎由自取。”
“唉。”那名文官叹息一声,说道:“主公也太无情了,就算大人的堂弟犯案,只斩黄兰一人便可,其他黄家子弟不过就是挪用一点资金,或者行了一点贿,何至于死。
更何况黄大人十年辅佐主公,功劳苦劳都再无第二人,这惩治也太过了些,别说黄大人,谁没有点想法啊。”
“我没有想法,我劝你们也不要有想法。”黄权冷声说了一句,那名文官见状,连忙唯唯诺诺地退了。
……
“蜀王殿下,请上御驾车碾。”
到了宫门,早有许多没去望星台的文武迎候,伏寿站在首位,后面有黄玥,刘循,刘康等人。
三十二匹骏马拉的车碾,硕大而豪华,两旁宫女太监依次站立,王绪带着士兵分到车碾两旁,好厉害黄月英一左一右,随刘璋进入车碾,然后侍立两旁。
“好大的马车。”刘璋一个人坐在里面还真觉得空旷。
伏寿带着文武百官进入正殿,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