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列车到达打柴沟,前面就是乌鞘岭了。乌鞘岭是这次部队铁路行军的最高点,从打柴沟到乌鞘岭,列车是一路爬坡。
陈参谋问打柴沟的值班站长,在这一段上部队应该注意些什么?打柴沟的值班站长看着部队都穿着短袖衬衣,便告诉陈参谋,乌鞘岭上天气冷,叫大家要多穿点儿衣服。列车在打柴沟又增加了一部车头,一部在前面拉着,一部在后面推着,吭哧吭哧地,十分缓慢地爬上了海拔3000多米的乌鞘岭。
到了乌鞘岭上,立刻感到天气冷飕飕的。一名铁路员工对陈参谋说:夏天的乌鞘岭,天气是一年四季,变化无常。你们瞧,都八月天了,屋子里的火炉还没拆。拿“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乌鞘岭的天气,不算夸张。
列车到达乌鞘岭时,正是中午时分,艳阳高照。站在高高的乌鞘岭上,举目四望,山峦叠翠,气势磅礴。不一会儿,天突然变了,乌云在阳光中翻滚,太阳在乌云中穿行,一会儿钻出云层露露脸,霎时天地银线穿(雨点儿被太阳照得像一条银线)。一边太阳一边雨,一道彩虹架苍穹。那彩虹像是一道宏伟壮丽的彩桥,非常鲜艳夺目,把红、橙、黄、绿、蓝、靛、紫分得清清楚楚,使人仿佛进入了奇妙的仙境一般。
战士们看彩虹看呆了,直到车站的工作人员喊:车要开了,赶快上车,才上了车。
列车在一个名叫清水的火车站停下,换成军用机车头,趁着黑夜开到了荒蛮戈壁滩上一个名叫“和平里”的军用车站。
这个小站,全是军人管理。设施非常简单,一个侧面站台,几间砖瓦小房。有了来时装载的经验,下车卸载时就快得多了,车站距离打靶阵地不太远,道路又都是用沙石子铺成的,部队很顺利地就进入了打靶阵地。
天这时大亮了,眼前变成了另一个世界。弘旷,苍凉。这里没有北京的繁华,没有华北大平原一望无际的绿色,没有八百里秦川的山清水秀,也没有河西走廊粮仓的那种长势喜人的农田作物。展现在战士们眼前的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大地上除了沙子石砾。惟有一种植物多见,就是那星星点点散布在戈壁滩上的骆驼草。
第一部分:苦训铁路运输时列车编组序列图(2)
这里的骆驼草有两种:一种叫骆驼蓬。它属蒺藜科,是多年生的草本,开着白色或淡黄色的花,据说这种草可以做红色的涂料,还可以制肥皂,也可以喂骆驼。还有一种叫骆驼刺。属豆科,开着紫花,有的老百姓把它栽到院子里当绿篱。
骆驼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夏天头顶着骄阳酷暑,冬天抵御着冰雪严寒,与风沙和干旱英勇地搏斗着。它们的生命力很强,有点儿像内地的蒲公英,被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在这荒漠的戈壁滩铺上了点点绿色。
战士们都没有到过戈壁滩,也没见过骆驼草,只是在小说或者是文学作品里看到过文人们对它的描写。今天来到了戈壁滩,见到了骆驼草,感到非常好奇,他们蹲在骆驼草的周围,左看看,右瞧瞧,想找出它为什么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繁衍的秘密,也就油然而生地对它产生了敬意。一时间,骆驼草就成了连队战士黑板报的热门话题,有一位战士是这样赞颂骆驼草的:
骆驼草颂
你敢于向风沙搏斗,
你勇于向干旱抗争;
你头顶骄阳不怕暑,
你身陷隆冬不畏寒。
你是草中之王,
你是傲立于戈壁的英雄。
你无私无畏的品格是战士的楷模,
你百折不挠的精神令战士起敬。
战士学习你,
敢与闯入领空的天狼去拼搏;
战士学习你,
敢为祖国的安宁去牺牲。
靶场,还处在刚刚勘察初建阶段,生活环境也十分艰苦。来这里打靶的部队,一切供给和日用品都是自带自备。
全营住在一个简陋的大库房里,干部战士一律就地睡通铺。全营用一个厨房,是自己用大号的单帐篷临时搭成的,没有餐厅,戈壁滩就是天然的最大餐厅。吃饭时,经常遇到风沙的袭击。小的袭击时有发生,尤其是吃中午饭和晚饭的时候,一个一个就地旋起来的微型旋风防不胜防,不时地开玩笑似的旋转到你的身边,向战士们的饭碗里、菜盘里撒一点儿大戈壁的天然“作料”。
不在戈壁滩,就不知道戈壁滩沙尘暴的厉害。在北京组建之后,又经过了一个春天的二营,自然对北京春天的风沙有所认识,也有所磨炼。到了大西北,有一点儿风沙,已习以为常,起初也并不感到有什么特别的威胁。不久,一场令人恐怖的沙尘暴降临了。
一天傍晚,太阳即将落下地平线的时刻,全营正在距离宿舍几百米的厨房吃饭。被太阳暴晒了一天的戈壁,又闷又热,几分钟后,正西偏北方向的天空乌云骤生,黄沙冲天,遮住了落日的霞光,天顿时暗了下来,晚饭正吃得半半拉拉的时刻,乌云卷着黄沙像一条黄龙一样翻滚着向部队吃饭的方向扑来。
营的领导一看,战士们在这无遮无挡的平地上太危险,就大喝了声:赶快跑回宿舍!战士们抱着饭碗就跑。跑在半路上,沙尘暴也袭来了,霎时间飞沙走石,天昏地暗,黄沙瞬间灌满了耳朵和鼻孔,眼睛睁不开,睁开也看不见,人也被刮得不由自主地跟着风跑,脸被沙石打得像针刺的一般。战士们脱下上衣,蒙在头上先把头包起来。聪明一点儿的战士干脆就地趴下不动了,等风沙过去之后再走。有的就随风刮着失去了方向,越走越远。
沙尘暴的风头过后,天色已晚,全营立即清点人数。发现有的战士还没有回来,立即组织人员拿着手电筒围着宿舍转圈子,为迷失方向的战士指引方向。手电筒的光线太弱,怕走远的战士看不到,又把停在宿舍边的嘎斯-51和嘎斯-67小吉普车开起来,打开车灯,围着宿舍转圈子,为战士指路,终于把被风“刮走”的迷路的战士一个一个招了回来,幸好没人伤亡失踪。据早来这里建试验场的同志讲,这里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第一部分:苦训铁路运输时列车编组序列图(3)
环境和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却非常饱满。在连队的黑板上,战士们写下了题名为《戈壁特供》这样一首十分风趣的打油诗:
戈壁滩,
风沙舞。
每天特供二两五,
白天不够晚上补。
长身体,
壮筋骨。
不是战士二百五,
是为革命来吃苦。
对这次实弹打靶,全营上下都极为重视,认真细致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对兵器的周、月定期工作①等一系列的检查也极为细致,技师们力争把每一个元器件的参数都调到最佳值,期待着创造出弹起靶落的好成绩。在营长召开的营、连干部和各专业技师的兵器准备状况汇报会上,他们都信心百倍地向营长做出了保证。
营指挥所、制导雷达、目标指示雷达和显示车的人员,按照打靶的程序和模拟靶机性能,制定出想定②作业计划,也反反复复地演练了多次,全营严阵以待地等待实弹射击这一天的到来。
二营的打靶时间,上级安排在8月22日。二营是五个地空导弹营中最先打靶的一个营。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吃过了早饭,二营就把部队带进发射阵地。一路上步伐整齐,歌声嘹亮。进入阵地后,信心十足地做着实弹射击前的准备工作。阵地上彩旗迎风招展,用红布白纸剪贴的横幅标语口号和用五色粉笔编写的黑板报,把阵地装扮得鲜艳夺目,像过节一般。
这次打靶的靶机,是拉-17靶机,靶机的时速为750~800公里,和RB-57D高空侦察机的速度相似。每个营只准发射一发导弹。
靶机起飞后,二营按照打靶规定的程序做着一切战斗准备。兵器状况良好,制导雷达按照营指挥所的目标指示,也及时准确地捕捉了目标(靶机)。即将发射的导弹昂首屹立在发射架上,十分壮观。当靶机飞进发射区时,营长岳振华立即下达了发射命令,引导技师徐培信迅速准确地按下发射按钮,随着一声巨雷般的轰鸣声,导弹像离弦的箭一样蹿入天空。
站在发射场地外观看打靶的人群,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欢呼雀跃。
然而,就在此刻,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导弹偏离了方向,失去了控制,拐了一个90度的大弯,在发射阵地右侧20公里处坠地自毁了,没有碰到靶机一根毫毛!
地对空的“战斗”打成了地对地。
全营立刻被这意想不到的场面给惊呆了。营长岳振华也一时愣了神,不知道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打靶失败了,营长岳振华下令关机,人员离开阵地,等待上级来检查原因。
全营看到导弹没有命中靶机,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十分沮丧。不少官兵为此还流了泪。
营长岳振华立即指示各连,在不动兵器的情况下,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原因,以便上级工作组来后,积极配合检查,迅速查明原因。
制导雷达连连长李文较和指导员田景川,组织有关技师着重分析指令产生和指令发射部分的问题,但这两部分的技师非常肯定地向连长保证说:兵器进入靶场后,周、月定期工作和射击前的功能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导弹在飞入制导波束前的飞行中,飞行状态是正常的,兵器也是好的,没有任何不良征兆。
第一部分:苦训铁路运输时列车编组序列图(4)
发射连连长陈占奎和指导员刘树帧,组织发射排长和发射控制技师分析检查,是不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