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为君-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在这危机时刻,被楚昭拧成了一股绳。
    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系统及时升级的震慑术功不可没。
    然而话说出来容易,更关键的却是行动。
    楚昭并不是光会喊口号的人,他立即布置好都城的事务,准备和韩起一起带兵前去救援。之所以楚昭也要去,是为了防止韩起去了根本说不动楚旭,说不定还会被卫霁反咬一口。而且就算楚昭现在龟缩在建业城中,虽然一时安全了,可如果安靖帝带走的大楚精锐连同喻王的那点士兵都被犬戎人砍西瓜一样砍掉的话,只怕大楚真的离灭亡不远了。
    若是安靖帝和喻王两位皇族加长辈被犬戎人捉住,然后命令楚昭开城门投降,楚昭是开呢还是不开呢?反正怎么做都是错。
    所以楚昭必须亲率大军出征。就像谢晋临死前承诺的那样,不只王谢两家,甚至许多素日无来往的小姓世家都倾全族之力支持楚昭的义举。
    整个朝廷第一次高效运转起来,虽然时间非常紧迫,从安排粮草到大军动身,整个过程没有超过一天。对比以往的行政效率,这几乎算得上一个奇迹。
    这一年楚昭十五岁,还是个白华朱实的青葱少年,却已在沧海横流之中挺身而出,用单薄的身躯挽救了这个日薄西山的庞大帝国。从此史书将翻开新的一页,命运饱蘸浓墨,跃跃欲试着书写一个新的时代。

  ☆、第九十一章

六月十八日,韩起骑上月光,楚昭骑上追风,一万黑骑军就像黑色的潮水一般漫过明德门,朝着泽城猛扑而去。
    经过三天的急行军,韩起带领着一万黑骑军已经到达离泽城不远的窦店驿。
    六月二十一日下午忽然天降大雨,韩起宣布在驿站休整之后再继续赶路。
    楚昭抹了抹脸上的雨水,呼出一口气。如果不是一路上总用健康值抵消疲劳,咬牙挺住的话,楚昭知道自己根本支持不到现在。环顾四周,除开韩起这个变态之外,其余黑骑军士兵也多有疲惫之态。
    就算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去泽州府救援,但作为一个对军事啊领兵啊这些事情一窍不通的主帅,楚昭不得不慎重考虑身边专业人士的意见。
    再说了,这回跟着楚昭来的一万黑骑军中,除开一千骑射兵是都城里各家收刮来的犬戎马之外之外,四千骑兵全部骑的是矮小的滇马,因为大楚实在无马可用,剩下五万全都是步兵。还有一千架神臂弓。
    对比起高机动的整整四万犬戎骑兵,楚昭这一万混合军团就显得有点可笑了。不过这已经是现在帝国唯一能够调动的精锐力量,是楚昭手里的底牌,楚昭自然敝帚自珍,十分爱护。炼钢厂里最好的装备都给自家步兵撞上了,打造出了一只轻骑兵,重骑兵,重步兵军团。这种布局是楚昭模仿当年名震天下的蒙古军团配置出来的,也算是在马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的某种心理安慰了。
    不过,如果不是韩起买回了负重和耐力极佳的滇马,楚昭也是不敢这样做的。就算是月光和追风也不得不佩服这些短腿的同伴,就算他们能够带着一千的犬戎马一溜烟跑在前面,但是这群背着负重的小矮个却总能在它们休息的时候晃晃悠悠地赶上来,然后没事马一般,继续颠颠地跑。
    然而这样一来,队伍中任劳任怨的滇马身上就带着大量铁疙瘩,楚昭自然不敢让军队在雷雨夜继续赶路。
    后世的史学家普遍认为,是这场大雨挽救了大楚帝国,因为它让泽城落入了犬戎的手里。
    当然,对于当时的楚人来讲,大家却并不这么看。
    因为就在这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在帝国最后的军队日夜不停赶来救援的时候,楚旭以及他身边的世家子弟们坚持不住了!
    这实在是很可笑的一件事,楚旭的身边还有二十万军队,以及一座坚固的城池,而也速该却是孤军深入的四万骑兵。众所周知,骑兵的最大作用是到敌人的后方去制作恐惧,唯独不适合冲阵攻城。
    只要楚旭再坚守几天等来援军,到时候里应外合,何愁泽城之围不解?
    相对而言,心理压力更大的应该是也速该才对——王家和玄武营抗旨不准,北疆大营并没有像他料想到的那样遵旨回援,所以他现在反倒成了孤军深入。
    尽管他带了四五万的犬戎骑兵,但是泽城作为帝都最后一道关卡,城墙非常的高大,城内保卫工事坚固,仅凭借骑兵,也速该一时根本无法击溃固守的楚军。
    楚旭虽然有点昏庸,耳根子也软,但他不发病的时候,智商基本还在平均线上,所以他本来也是打算再坚持个三五天再说。
    谁知道他能坚持,身边跟着的王公大臣纨绔子弟们受不了了。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
    楚旭带的二十万大军作战不行,被也速该的四万人压着打,可并不代表这些人吃饭不行。事实上,这群壮汉都特别能吃。
    泽州是一个军事要塞不是粮食要塞,城内只有一个粮仓,而且因为这几年粮食欠收,所以城内的存粮本来就不多,前几天于怀远带兵路过,还把泽城的存粮守刮了一些走,可想而知,现在也都资敌了。
    现在又多出来整整二十万的士兵。存粮告急!
    这人啊,一旦吃不饱,就什么矫情心思都没有了。往日一饭千金尚且嫌弃无处下箸的王公大臣们现在便是加了米糠的豆饭也能干掉两盆。
    不过即使豆饭,也快要到吃不饱的地步了。
    没有粮食,谈何守城?
    楚旭不是一个能够吃苦的人。毕竟他一生下来就享受着人世间最大的福气和富贵,太后和李家几乎对他有求必应,就算后来身体受到了某种摧残,却从来没挨过饿。不过,他现在知道挨饿的滋味了。
    恰好在这个时候,也速该突然派来使臣,表示愿意和谈,楚旭非常高兴,认为不出自己所料,犬戎人孤军深入,看来是坚持不下去了。
    平心而论,跟着楚旭出行的世家以及心腹大臣等,或者傲慢懒惰私心重,或者残忍狠毒伪君子,但绝对没有一个是脑残,所以随行的高官纷纷表示疑虑,认为犬戎是诈和的。
    将心比心,大家都是玩阴谋诡计长大的,有这种观点的不是少数,那一点兴奋的心情不免冷淡下来。
    然而,就像是深谙楚旭这边的想法,或许是为了表示诚意,也速该的军队在六月十九日早晨便开始撤退,包围泽城的军队一日之间撤得干干净净,一直退出五百里。
    那些跟随皇帝出来捞功的关中子弟以及王公大臣们终于放下心来,大家把皇帝围住,七嘴八舌逼他立刻班师回朝。
    楚旭早熬不住了,便顺水推舟地派卫霁参与和谈,并且派身边的高手前去查探,暗探回来禀报,犬戎军果真退出了五百里。
    面对这种情况,熟知兵法,也在玄武营中呆过几年的泽城原守将胡祥林冷静地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皇帝这时候跑出去反而危险不说,泽城必然士气低落,城肯定是守不住的,所以坚持应该固守待援。
    这话可得罪了皇帝陛下。
    被委以重任的卫霁便反驳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况且犬戎人已经退到了五百里外,这个是毋庸置疑的,皇上和诸位大人骑上快马,晚上悄悄的走,犬戎人第二天早晨发现时,陛下只怕都到了都城。
    世家子们跋扈惯了,纷纷跟着喝骂:“你算个什么东西?不过寒门出身的兵家子,也敢拦我们?”
    在卫霁的言语挑拨和按斤帝的默许之下,这群太岁们冲上去对着这位胡校尉就是一阵拳打脚踢,不知怎的,竟把这位寒门出身的守将给打死了。
    一直被软禁的喻王知道了这个消息,冷笑一声:自作孽。
    喻王在犬戎做过许多年的质子,熟知犬戎马匹的特点,这些马短途冲刺是极快的,唯有大宛名驹方能一较高低,但是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耐力不行。针对犬戎人的优劣,楚悼设计了针对性的打法,谁知精心培养的马匹被楚旭这个蠢货一朝断送。而大楚的军队多步兵,步兵对上骑兵,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占优势的,不过现在背靠城墙,骑兵的机动性优势便丧失了一半,若非这些蠢货连一二日的饿都捱不住……
    喻王眼里掠过一丝阴沉之色,然后就一言不发,冷笑着看这这群蠢货你推我挤地去送死。
    西北军三位统领邓成、徐戕、徐姜跪在地上,道:“属下这就救主公出来。泽城或许只有主公出手,才能守住了。”
    喻王不置可否,反问他们:“听说陇西那群混帐东西都投了犬戎?”
    徐戕的面色白了白,不停叩首,呐呐不敢言。
    喻王似乎笑了一下,道:“起来吧。我知道徐婧的事情和你无关。徐家本来也对不住你兄弟。”
    徐戕松了一口气,用眼神示意弟弟不要多说,更不要求情。他兄弟二人虽然是徐家嫡子,其实也和庶子没有差别,不然也不至于到军队里来挣功名。
    喻王微微变换了一下身形,这么一动,浑身的铁链便哗啦哗啦的作响。
    邓成等人均露出心痛的表情。
    环视这些跟着自己南征北战的部下,喻王微微叹了口气:“这一次计划失败,卫霁先叛,徐家受犬戎胁迫亦已叛变,的确是我考虑不周。国家到如今这个危急存亡光头,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邓成急道:“主公,这怎么能怪你呢?”
    徐姜也道:“主公的计划原本是引大楚的三方隐患互相攻伐,可恨的是卫霁那个叛徒横插一脚。阴差阳错之下,才到如今的地步,非战之罪。”
    楚悼低下头想了半晌,叹息道:“只可惜并非人人都会如你所想。”
    邓成道:“我邓老挂与这屋里的人,每一个都受过您的恩惠。殿下不认为我们粗鄙,给了我们做官的机会,多年来一直用优厚的俸禄养着我们,如今,您虽然落难,但是十万西北军还在,城中五万新兵不足为虑,只要主公愿意,我等必然拼尽全力救你出去,主公完全可以发动叛乱软禁楚旭,然后据泽州城拖死犬戎狗。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