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_2-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之外,还写到了伊豆的舞女,这是《伊豆的舞女》中的熏子形象的雏型。
在伊藤初代解除婚约之后, 1922 年7 月,川端第二次来到了伊豆半岛
的汤岛,把自己失意的哀伤之情凝聚在笔端,写下了《汤岛的回忆》。这是
一篇长篇写实文章,它不仅描写了同伊藤初代的痛苦回忆,同小笠原义人的
同性恋,还描绘了同伊豆舞女的邂逅,而且就是从偶遇舞女这些巡回艺人开
始写起的。
1923 年他写的《南方的火》、《日影》、《非常》等,表露了他恋爱失
意的心绪,从而更加眷恋深深埋藏在他心底里的伊豆的舞女。因此翌年他在
《新小说》上发表的《篝火》也有伊豆舞女的身影。直到1948 年新潮社第一
次出版《川端康成全集》时,他才从《篝火》中抹去了舞女的影子,《篝火》
成为同《伊豆的舞女》完全无关的作品。在《伊豆的舞女》问世二十二年后,
川端在长篇小说《少年》里仍保留着对舞女的回忆。
1924 年晚秋初冬到1926 年4 月,川端康成大学毕业后的头三年,大部
分时间是在伊豆半岛的汤岛上度过的,他说:“我认为汤岛是我如今的第二
故乡”,“这二三年,可以说我是伊豆人了”①。他这次长期潜居伊豆的原因,
如他本人所表白的:“我十几次或者说几十次都是抱着生活上的一些痛苦,
才来到天城山山麓的”①,在伊豆“我身心洁净得像洗涤过一样”,而一回到
东京,“就又觉
得厌烦了”②。川端在这里所指的“生活上的一些痛苦”,自然更多的是
指生活上、恋爱上的失意,但也如上章所述,包括他对当时
文学论争的“厌倦”。
在伊豆期间,川端康成写了随笔《丙午姑娘赞》,流露了对伊藤初代的
爱与哀怨、慨叹。他失意之余,又燃起了对舞女更深切的怀念。《伊豆的舞
女》就是继《丙午姑娘赞》之后创作的,连载在1926 年1、2 月号的《文艺
时代》上。在2 月号的编后记注明:“川端氏的《伊豆的舞女》博得好评后,
他主动送来了续篇。”可见他是分两回写成的。
从川端康成的生活经历来看,《伊豆的舞女》中薰子的原型,无疑是1918
年他在伊豆天城山邂逅相遇的舞女。川端本人在六十岁时写的《落花流水》
一文也谈及:“《伊豆的舞女》是有模特儿的。四十四五年全无音讯,如果
她还活着,已经五十五六岁的人了。电影、电视和广播多次映播了《伊豆的
舞女》,不晓得她知道不知道?《伊豆的舞女》这篇作品也选入国语教科书
① 《独影自命》,《川端康成全集》,第33 卷,第356、395 页。
① 《伊豆的舞女》(1927 年版)后记,转引自进藤纯孝:《川端康成传记》,第84 页。
② 给川端松太郎的信(1918 年11 月2 日),转引自进藤纯孝,《川端康成传记》,第92 页。
里,她恐怕不知道吧。”③1981 年和1986 年笔者访问日本时,两度沿着川端
的文学足迹去伊豆半岛旅行,住在川端曾下榻的汤本馆和福田家听伊豆人介
绍:这位舞女现今仍活着,但她不愿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她觉得川端笔下
的舞女形象很美,如果让人看见她如今的老态,有损于伊豆舞女的形象。
因此可以说,《伊豆的舞女》是自1918 年川端康成创作《千代》到1926
年初这篇小说关世,前后经过整整八个春秋的酝酿、构思、不断加工提炼,
精雕细琢而成的。
川端康成为什么要写《伊豆的舞女》,他在《汤岛的回忆》就说过:“我
在伊豆尝到的,首先是旅情,其次是伊豆的乡村风光,第三是正直的好意。”
他在《伊豆的舞女》的第五章则更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已是二十岁
了。再三严格自省,自己的性情被孤儿的气质扭曲了。我不堪那种令人窒息
的忧郁,才出来伊豆旅行的。因此有人从一般社会意义上来看待自己是个好
人,我就感激不尽了。”
作者在故事发生了二十二年之后所写的长篇小说《少年》里,进一步详
尽地回忆了他当时的心境:
我二十岁时,同巡回演出艺人一起旅行的五六天,充满了纯洁的感情,分别的时候,
我落泪了。这未必仅仅是我对舞女的感伤。就是现在,我也以一种无聊的心情回忆起舞
女,莫不是她情窦初开,作为一个女人对我产生了淡淡的爱恋?不过,那时候,我并不
这样认为。我自幼就不像一般人,我是在不幸和不自然的环境下成长的。因此,我变成
了一个顽固而扭曲了的人,把胆怯的心锁在一个渺小的躯壳里,感到忧郁与苦恼。所以
别人对我这样一个人表示好意时,我就感激不尽了。
这几段话,清楚地说明作家创作《伊豆的舞女》的动机:作家由于家境
的不幸,自小失去生活的温暖,常常得到别人的怜悯,处在“受恩惠”的地
位,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不平等的感觉,第一次得到舞女一行人的平等相待,
尤其是得到舞女的赞誉,便对她油然产生了纯洁的友情;同样地,受人歧视
和凌辱的舞女遇到这样一位友善的年轻人,以平等待己,自然激起了感情的
波澜,他们彼此建立了真挚的、诚实的友谊。川端将这段经历化为艺术,便
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伊豆的舞女》了。
《伊豆的舞女》刊于《文艺时代》1926 年1 月“文艺时代新年特别创作
号”上。出版这期特辑是在1925 年11 月1 日的同人会议上决定的,截稿日
期定为该月中旬。但进入12 月,仍未交稿的川端康成接到了编辑部的催稿
信,他还是漫不经心。 12 月7 日给他下了“最后通碟”,接着在8 日的编
辑会议上作出决定,如果9 日仍不交稿,这期专辑就不予采用了。川端从从
容容,当日连夜愉快流畅地赶写出来,翌日将《伊豆的舞女》一稿交到了《文
艺时代》编辑部,赶在专辑上发表,受到了好评,接着要写《续伊豆的舞女》,
为了使昔日的回想产生更为新鲜的印象,他还特地跑到南伊豆的下田港,去
体味当时的氛围。所以这一刊在2 月号上的续篇,活灵活现地写下了往昔他
与舞女在下田港惜别的依依之情。现在的《伊豆的舞女》就是由这两篇合成
的。
如果不是川端康成与舞女的邂逅在内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如果不
③ 《落花流水》,《川端康成全集》,第28 卷,第216 页。
是川端康成把积聚的对舞女的激情直接倾泻于笔端,那么在这样短促的时间
内要完成这样一篇美文,根本是不可能的。川端本人坦诚地说,在他的作家
生涯中,他“未能盼来像《伊豆的舞女》这样深受欢迎的作品。光凭作家的
素质和才华,是不能赋予的。以《伊豆的舞女》来说,同巡回艺人的邂逅,
促使我写出这篇作品来”(《的作者》)。就是说,没有川端
与舞女的邂逅,也就没有《伊豆的舞女》。
二 悲哀美的抒情性
川端向来是否定自我的,常常把自己看作是无意义的存在,并为此而苦
恼、忧愁和哀伤。一旦与舞女邂逅,获得舞女的好意和信赖,彼此进行一种
纯粹的感情交流,从孤寂的生活中摆脱出来,他仿佛获得了解救,一瞬间忘
却自己的非存在的感觉。作家便将这种从窒息的忧郁中得以净化的情绪,凝
聚在《伊豆的舞女》之中。所以小说的主人公“我”是怀着自身的悲哀来注
视女主人公舞女阿薰的命运,而舞女对“我”之体贴入微,使“我”感到含
有一种“不寻常的好意”,特别是当舞女与同伴议论“我”是个好人的话落
进“我”的耳朵里时,“我”感到自己是确确实实的存在,他们才得以进行
纯粹的心灵交流。“我”对舞女,或舞女对“我”所流露的情感,悲哀是直
率的,寂寞感也是直率的,没有一点虚假和伪善,也没有任何杂念和阴翳,
是水晶般的纯洁。作家企图用这种真诚坦露自己的真率,来愈合自己的悲哀
的创作,达到心灵的净化,并通过这种完全纯化了的感情来恢复人的本来的
自然性。然而,川端并没有将笔端停留在男女之间的这种自然、纯朴、高洁
的感情叙说上,而是怀着更为深沉的感情,抒写舞女一行人凄楚的生活以及
备受歧视的遭遇。“我”和舞女虽然身份不同,但彼此有着类似的命运。“我”
寄人篱下生活,依靠别人的怜悯和施舍过日子,产生一种自怜自厌的心理,
而舞女更是没有社会地位,受人欺凌,含着眼泪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抱有
一种自卑感。他们彼此了解以后,自然而然地很快找到了共同的心声,“我”
更是激起了强烈的鲜明的爱憎感情。尤其是“我”目睹她们“吃客人的残羹
剩饭”,被视同“乞丐”,受到不应有的歧视,不由地产生一种朴素的感情,
毫无保留地对她们倾泻更热烈、无私和真诚的爱。这种感情不是青年男女一
般的恋情,更不是从现实的世俗的意义来说的男女的肉欲,而是建筑在互相
尊重人格、互相信赖关系上的高尚的友谊。在故事行将结束之际,插进一段
失去当矿工的儿子、儿媳的老太婆的辛酸生活的细节,似乎是着意说明:那
个年月里,受苦受难的不仅是巡回演出的艺人们,而且还有像矿工这样一些
呻吟在最底层的人们,“我”对他们也怀有深切的同情。“我”虽然因为同
舞女告别而缠绵于伤感之中,但“我”还是爽快地答应矿工们的要求,在旅
途中照拂老太婆和矿工的遗孤,抒发了对挣扎在生活线上的人们的真挚之
情。他们之间接触虽短暂,但却凝聚着一种具体而充实的爱。作家就这样巧
妙地将“我”对舞女的爱和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将艺人的生活和矿工的实际
相映照。总之,《伊豆的舞女》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的社会平等意识,拓展
社会的生活面,使作品增添时代和社会的色彩。
川端在《伊豆的舞女》中非常明显地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