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仗战”。南丫岛上有座“天后庙”,每逢天后宝诞庆典都会有粤剧戏班的演出,有一次细仔和几个顽皮鬼偷偷溜到戏台下用竹竿把戏台上的地毯顶起来,从台板的缝隙间捅演员的脚心,他们正玩闹得过瘾,戏班班主忽然发现了,他们就被戏班班主一个劲地追着打。
第一部分:南丫岛上 一个顽皮的浪子一个不喜欢读书的“野孩子”(图)
很多年后回忆起这一幕,周润发依然笑得很快活:“那时候虽然穷,但穷得很开心。”这个被唤做“细狗”的孩子直到7岁时才开始读小学一年级,细狗没有读过幼儿园,因为听惯了被别人唤做“细狗”,当小学教师点名叫到“周润发”的时候,细狗居然毫无反应。 细狗是一个不喜欢读书的“野孩子”。“以前整天都逃学,到人家屋里喂鸡,直听到学校放学的钟声,才赶回家里去。装没事返家,要被阿妈识破,就用竹片抽一顿。”周润发后来回忆说,“我在好多学校读过,由南丫岛小学读到民权子弟学校,那是一所‘左派’学校,暴动那阵,学校里乱石横空,家里人好怕,就把我从‘极左’送到‘极右’,去调景岭寄读,又去一所威灵顿飞仔学校,然后又转到一所在北帝街那里的廖创兴学校。” 在成年周润发的回忆中,从小学到中学的经历是一个可以混在一起说的,因为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无论是留级还是升级,对于那时的他来说,都不曾有任何特别的意义。转来转去,无论到哪所学校,那时候的周润发都是“唔钟意读书”(粤语:不喜欢读书)。一位小学老师回忆这个学生时实话实说:“发仔成绩普通,属顽皮一类。” 这个顽皮的孩子却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他喜欢帮母亲下田耕种,经常清晨五六点钟就要出去卖茶果,那时候没有电灯,照明用的是水火灯,他们在灯下准备好茶果,细狗就拿着出去卖。 “细路仔(粤语:小孩子们)个个都百厌(顽皮贪玩),他也通山跑、爬树、游水,又去抢花炮,但都能依时依候(按时)回家吃饭。”2002年的南丫岛天后宝诞庆典活动中,81岁的发妈在戏棚里对探访者描述周润发儿时的情状,在发妈眼里,细狗是四个孩子中最孝顺的一个。“在南丫岛生活好凄凉,无人看得起你。想靠人?没人帮!哪个会借一杯米给你煲粥?我养猪,种番薯、花生,一日整几百只茶果同钵仔糕卖,发仔也都有帮手去卖。” 发妈早已不在岛上住,来南丫岛参加天后宝诞庆典,老太太自有一种别样的荣耀。周润发虽然没来南丫岛,但神功戏的戏棚外挂着为天后贺诞的巨型牌匾,周润发的名字老远就能看到。 “我的家里好穷,连五元一个月的租金也付不起,有次我帮老爸担东西到船上卖,发爸看中我,问我老爸这个女儿嫁不嫁到乡下去,老爸说嫁到乡下有屋住。”17岁的港岛姑娘陈莱芳就这样嫁到了南丫岛,她就是后来的发妈。而周润发的父亲周容允是南丫岛的原住民,周家祖籍广东,早在1889年先人就迁徙到了南丫岛。 说到周润发这个“天生的好演员”,发妈笑着说:“发仔身形似老爸,但样子似我。”发妈没有理由不得意,发仔的“四万笑容”和发妈简直就是一个样。 儿时的细狗就是一个“小靓仔”,一个贪玩的小靓仔。玩炮仗,打雀仔,捉青蛙,无忧无虑的童年就这样度过了。对于细狗来说,南丫岛就是整个的世界。 一次搬家改变了发仔的人生轨迹。不爱读书的发仔多年之后戴上了博士帽。他的传奇故事被写进香港中学的教科书。他在内心深处深爱他的南丫岛。 一次旅行改变了细狗的“世界观”,那是他第一次离开南丫岛去香港岛,听见“噔噔噔”的电车声,他兴奋得整夜睡不着,回到南丫岛,更是兴奋地给小伙伴们讲了一个月。 1970年夏天,周润发终于小学毕业了。他的小学读过两个一年级,还有一次中途留级。周润发10多岁的时候,他们家从南丫岛搬到了九龙。对于家庭来说,这是为了谋求生计的改善,而对于周润发来说,这次搬家则有着更多的意味:这是从农村到城市的搬迁,也是人生旅途的分界线。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岛顽童渐渐远去了,城市的街头多了一个略带几分忧郁的少年。十几年以后,我们在《上海滩》中爱上了那个名叫许文强的年轻人,那个许文强打动我们的就是这种忧郁的气质。
第一部分:南丫岛上 一个顽皮的浪子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帽(图)
那时的发妈当然不会想到,这次搬家给发仔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假如没有这次搬家,就没有发仔日后成为大明星的最基本的环境,发仔的人生很可能就会是另一种情状。 “我住在西环,西环的酒楼我间间做过,我又帮人倒垃圾。有假期我就帮人替工挣钱,我不怕挨苦。”回想当年的种种艰辛,发妈不胜感慨。发仔的父亲因病去世后,发妈的担子就更重了,吃苦耐劳的发妈就这样带大了四个子女。发妈为发仔今日的成就感到自豪:“你说发仔成功,不是表明发妈更成功?因为发妈成功养大了四个子女才有今日成功的发仔!” 发仔以15岁的“高龄”进入西环的廖创兴中学读中一(初一),他的中学生活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 发仔不是一个“好学生”,如果他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个被人们称为“发仔”或“发哥”的周润发了。尽管后来他也为自己读书不多而感到缺憾,但对于以表演为职业的周润发来说,社会才是真正的学校。 2001年11月,周润发戴上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帽,与他同时获颁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的还有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香港城市大学颁予他这个荣誉学位的理由是为了表彰他作为国际巨星的成就和不断努力的精神。 这种精神也是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的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周润发获得荣誉博士的这个2001年,正是香港经济不很景气的年份。周润发在领受这份荣誉时不忘鼓励香港人一起努力共度时艰:“做人最重要的是不怕挨苦,肯做肯挨,总有出头日,例如我有今时今日成就都是因为自己不怕辛苦,将来要学的事情还有好多,做人最要紧的是不要自满。” 当周润发在台上戴上博士帽的那一刻,发仔的妻子陈蕙莲感动得眼泛泪光。“见到老公戴博士帽的那一刻,真是好感动,觉得老公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了这样的荣耀。” 作为与周润发同甘共苦十几年的爱侣,发嫂当然最有资格分享这份荣耀。 等待周润发还有更大的荣耀:2003年,香港启思出版社在中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以长达12页的篇幅描写了周润发的传奇故事,周润发成为第一位入选中学教科书的演艺明星;同一年,香港特区政府授予周润发银紫荆勋章,以表扬周润发多年来为香港社会所作的贡献,银紫荆勋章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所获得的香港政府颁授的最高荣誉。 入选中学课本和获颁政府勋章,这是一种来自官方的确认,这意味着今天的周润发不再只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电影明星,更是一个拥有健康人格、体现时代精神的可以效仿的偶像。 在众多香港市民心目中,周润发是仅次于李嘉诚的最受人尊崇的成功者。 而在这位成功者的内心深处,最难忘怀的依然是那个梦幻般的南丫岛:那是他人生起步的地方,也是他年老后最想归去的地方。
第一部分:南丫岛上 一个顽皮的浪子一张题为《渔村》的照片(图)
在这个没有机动车的小岛上,依然有古老的村落和残存的农田,那是周润发童年时代的家园。那里依然有他童年时代的街坊和邻居,每当这位大明星回到南丫岛,阿婆们依然亲热地跟他打招呼:“细狗,你又返来(回来)呀!” 在这个喧嚣的商业时代,南丫岛难得地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这也是周润发这个昔日的南丫岛浪子今日所追求的境界。在银幕上,他为观众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叱咤风云的江湖英雄形象,而在生活中,他的摄影镜头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幅静谧的景象。作为摄影爱好者,周润发独爱黑白影调的摄影,只有黑白摄影,才能完美地表现出他所要的意境。在他本人的摄影作品中,他最喜爱的是一张题为《渔村》的照片。这是他的镜头面对的渔村,也是他记忆深处的渔村。 这样的渔村越来越少了,我们每天都可以听到填海盖楼的机器声。城市在扩张,田园在消失。这是时代的大潮流,这情景令人伤心又无奈。 这是一种与精神有关的情绪,一种深沉的情感。很多人都曾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过这样的情感,周润发也曾语气沉重地表达过这种惆怅和忧虑。 2004年秋季的某一天,周润发在接受香港一家电台的访问时说,他最怀念在南丫岛耕种的日子,看着稻田丰收的感觉很舒服,那是一种自力更生的喜悦感。但近来看到很多村民离开致使农田荒废,又有人在农田上造屋,目睹此景他感到很凄凉。他认为政府应当将农田规划管理,继续保留一些稻田,让喜欢耕种的人去种。
第二部分:星途 从TVB开始九龙是真正的城市(图)
周家从南丫岛搬到九龙后,周润发进入西环的廖创兴学校读书。那时的中学生远没有今天中学生这样大的学习压力,学校老师很少布置什么家庭作业,学生们便有更多的时间“自由发展”。 在中学的3年里,周润发每个暑假都去工厂打工,尽管电子厂的工作枯燥而繁重,报酬也很微薄,但毕竟可以挣到一些钱,既可以给父母补贴家用,自己也有些零花钱。在工厂打工,也是周润发走向社会的开始。周润发后来回忆说:“我现在视力不好就是那时得来的,不过每个暑期赚200多元,前后交了5个女朋友,收获还不错吧!” 与偏远纯朴的南丫岛不同,作为香港一部分的九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