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诸葛亮一生谨慎,但是曾经犯过一个大的错误,就是丢失了街亭。他犯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听信了别人的“轻诺”,没有解读出其中的“寡信”来。 
  街亭这个地方很重要,是交通之要塞,是兵家之要地,它是通向汉中的要道。这个地方又称街泉亭,《汉语大词典》说在今天甘肃庄浪县东南。这个地方的失掉,使得他首出祁山的兴师北伐失败了。 
  当时魏文帝已经死了,是曹丕的儿子曹叡为魏明帝,诸葛亮想趁这个机会北伐,平定中原,实现毕生的愿望。诸葛亮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叫赵云、邓芝驻扎在箕谷,有意显露其主力在东边,迷惑对方。实际上诸葛亮从西边打出了祁山,并且节节胜利,占领了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 
  此后魏国大将张郃前来救援天水。诸葛亮料定张郃必定会夺取街亭这个地方,得派一个能干的将军去把守街亭。派谁呢?诸葛亮问帐下:来者“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也,谁可去守”?马谡抢着说自己愿意去。这是马谡的“轻诺”。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对话,看看是怎样说话,怎样听话的。 
  诸葛亮说:“街亭虽然小可之地,干系有泰山之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所守极难。”诸葛亮很谨慎地在思考:一是这个地方有关全局,一是这个地方很难守,一是马谡确实深通谋略,但他能行吗? 
  马谡说;“某自幼历学到今,岂不知兵法也?量一街亭,不能守之,要某何用耶?”这里已经可以听出来,马谡看重了自己从小到今熟读兵法的一面,却看轻了街亭在全局中的定位。他根本没有把诸葛亮的话听进去,而是再一次在“轻诺”。 
  诸葛亮又说:“街亭正北,吾之咽喉,若咽喉断绝,吾岂能生也?街亭一失,蜀兵休矣!况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之勇,智谋过人,乃魏之名将也,恐汝不能敌之。”诸葛亮应当听出来马谡是在“轻诺”,所以他会接着往深里分析形势,一是深入讲街亭的重要性与战略上的地位,一是指出敌人的厉害。听得出来,诸葛亮已经在马谡的“轻诺”上,打了个问号。 
  但是,马谡说:“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叡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此再听马谡的轻狂之言,已经认识是一个轻狂之徒了,他的承诺当然是“轻诺必寡信”了。然而,诸葛亮没有马上否决,带着疑问,追问马谡。 
  诸葛亮说:“军中无戏言!” 
  马谡说:“愿立军令状!”马谡这又是在“轻诺”,最后他的头颅就这么轻易地没有了。 
  诸葛亮大约被他的态度打动了,也许太相信军法的作用,相信了马谡的“轻诺”。他亲自选定了马谡去把守,但还是有点不放心,又派王平去辅助。诸葛亮知道王平素来谨慎,但还是连连叮嘱他:“戒之!戒之!”要他小心慎守此地,扎寨应该当道之处,使得敌兵不能偷过。诸葛亮还要求他安营扎寨后,马上画地图送过来。   
  轻诺必寡信(2)   
  诸葛亮心很细,想想还是不放心,就又派高翔去驻扎街亭东北的列柳城,街亭如果有危险可以引兵救助。等高翔出发后,诸葛亮还是不放心,又让魏延再带领一支军队到街亭的后边去,可以接应。这可以看到,诸葛亮用兵是多么谨慎!可惜的是这次他没有能谨慎地否决马谡的“轻诺”,而酿出一场惨败。 
  再说马谡到了那里,看了地形后,非但不遵照诸葛亮的话办,还嘲笑诸葛亮太多心了。马谡没有守信用,这不就应了老子的“夫轻诺必寡信”的话了吗?他认为应该扎营在山上的树林里,等敌军来了,可以冲下来,一下子就杀败他们。因为他观察到这里的地势险要,敌军不一定敢来;另外即使来了,自己也可以从隐蔽的山上冲下来,这就合了兵法上所说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王平倒是牢牢记住诸葛亮的话,建议还是要当道安营扎寨,这样子的话,就算敌军有十万人也过不去。另外他看到如果敌军来了,包围住这座山,断了汲水之道,那就不战自乱了。但是马谡就是不听,他对王平说:你不要乱说了,如果真的断了汲水之道的话,那兵法上有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么就会以一当十地死战。我一向熟读兵书,深通谋略,“丞相诸事尚问于吾,汝何等之人,安敢阻耶”?王平身为副手拗不过主将,于是要求分一部分军队另外扎营,可以相互有个照应。 
  张郃果然如诸葛亮说的不愧为名将,来了一看,马上找到了对方的漏洞,下令把马谡驻扎的山头包围了起来,断了山上的水源。山上的士兵没水不行啊,于是不打自乱。虽然马谡最后冲出了重围,但是损失惨重。王平也敌不过张郃,几路人马都救助不了,结果就把一个好端端的街亭丢失了。 
  我们就用老子的理念来分析一番。这不就是不听取正确的话的后果吗!马谡两次不能听取正确的意见,一次是诸葛亮对他的叮咛,一次是王平的正确规劝。 
  当时诸葛亮驻扎在西县,今天甘肃天水市的西南,先前看到王平画过来的地图,就知道坏事了,等到听到街亭失守,心痛这次北伐已经是大势所去,于是赶快撤军,回到汉中。结果魏军又把天水、南安、安定三个郡夺了过去。接下来是打了败仗的马谡回来见诸葛亮,又有一段对话,写得很有意思。 
  诸葛亮变色说:“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策。吾累次叮咛告诫,以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今复如何?” 
  马谡说:“某因魏兵势大,不能抵挡,当致如此。”面对失败,还在推卸自己的责任,完全忘记了自己的承诺。如果我们把马谡前面的话对照一下,就更知道当初马谡是何等地“轻诺”、“寡信”了。 
  诸葛亮说:“乱道!汝若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然后按照军法要斩首。 
  马谡这时哭着说:“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如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当日乃殛鲧用禹之义,使某虽死,无恨于黄壤之下也。” 
  此后虽然蒋琬正巧赶来,想要救马谡,但是为了严肃军法,诸葛亮还是挥泪斩了马谡。马谡被斩后,诸葛亮还在痛哭不已,蒋琬就问了:丞相你已经正了军法,为什么还要这么痛哭? 
  诸葛亮说:“吾非为马谡而痛。谡与吾义同父子,今违令斩之,又何悔焉?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大痛也!” 
  原来如此!诸葛亮在反思过程中,想起刘备叮嘱自己的话,现在刘备对马谡的评价应证了。诸葛亮后悔自己不能像刘备那样知马谡其人,不能听从刘备临死的叮嘱,结果坏了大事。当然难过得痛苦不已了。此后诸葛亮上表,要求自贬丞相之职,请求降低三级。刘禅考虑再三,最后同意了,降为右将军,但还是执掌丞相的职权。 
  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对今天的人来说还可以有哪些启示呢? 
  1.一个人,特别是有职、有权的领导应该注意考察别人的承诺,要辨别出“轻诺必寡信”的情况来,否则可能对个人、事业带来不利。 
  2.要考察一个人的承诺,不要单凭自己的经验去判断,还要听听别人的看法。诸葛亮就是只凭自己对马谡的好感,比如知道他熟读兵书,有不错的谋略,经常和自己讨论过问题,而忘记了刘备的话。 
  3.既然对别人要辨别出“轻诺必寡信”,那么自己必须是重信用、重承诺。诸葛亮最后要挥泪斩马谡时,蒋琬求情说:“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诸葛亮很清醒,流着泪说:“昔孙武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海分争,干戈交接,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诸葛亮重视当初的承诺,按照军法从事,没有留下再一次的过错。                    
第十五讲 老子智慧与交往中的聆听 
  闻道的层级   
  老子在聆听中还教给我们一个大智慧,当注意聆听道,不要错过了那个道。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第41章)这是老子对人们聆听“道”时的不同反应所做出的概括。老子说,上等的士人聆听到了道,就勤奋地去实行。中等的士人聆听到了道,有时想起,有时忘了。下等的士人聆听到了道,是大加讥笑;不笑就不足以为道了。 
  真的是这样吗?我一直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这样的例子来印证。有一次无意的一件事情,让我触悟了。 
  一天我上完课回家,走在夕阳中的林荫道上,很惬意,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从后面走过来。这是一个非常天真烂漫的小女孩,红扑扑的脸,头上扎了好几个辫子,背着书包回家,充满童趣。我就问她,读几年级了。小女孩很爽快,说,二年级了。 
  我说:“看你样子很聪明啊。” 
  她自傲地说:“那当然!” 
  我说:“那好,我给你做个题目,愿意吗?” 
  她说:“行。” 
  我说:“17加14等于多少?” 
  她噗哧一笑,脱口而出:“那太简单了,等于31。” 
  我说:“你真的好聪明啊!” 
  她两眼放光,很得意,说:“难道不是吗?” 
  我说:“再做一个,3减去2等于多少?” 
  她的眼光轻蔑地瞟了我一眼,说:“嗨,这样的题目还让我做,我读幼儿园的弟弟都会做呢!” 
  我说:“行,咱们做最后一道,2减去3等于多少?” 
  我一看小女孩子眼珠转了几转,涨红了脸,一下子又哈哈大笑,嘲笑我说:“你水平真的很差,题目越出越容易,最后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