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风 作者:肖伟俐-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父亲活着,我相信他也不会落伍,一样会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
  五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是一个具有“大家胸怀,长者风范”的伟人形象,又以学识渊博著称。他自幼古文便很好,又工于律诗、书法,且留学国外多年,通晓英、日、俄语,法学造诣尤深。自抗战开始后,他长达10年间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统战工作,广泛交友,以学识和风采感动各界。
  董老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与人无争,工作和生活上却自比老牛,说除了“吃点草料”外,就别无他求。
  在董良羽的心目中,作为父亲的董必武,是可敬可畏的。他说从小就怕父亲,家里人全都怕他。董良羽是长子,董必武是52岁时生他的,算是老来得子,应当对他呵护备至,疼爱有加。实际上在董老的内心深处,正是这样的,但表现出来的却完全是严父的形象。而作为惟一的女儿,董良也说:父亲对他们几个孩子,严肃有余而亲热不足。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名和字是有关联的。董必武给他的子女取字,意义非同凡响。
  董良说:“哥哥良羽出生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那时,日本鬼子的飞机肆无忌惮地轰炸扫射,而我们国家不能制造飞机。父亲认为一个国家能够制造飞机就说明它的富强,所以给哥哥取名良羽。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出生时,父亲就继续在‘羽’字上做文章,为我取名良。弟弟出生后,父亲又为他取名良翮。解放后,父亲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十分欣喜。哥哥上大学时,选择了导弹无线电控制专业,他就十分高兴。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后,84岁高龄的父亲亲自带我们去北京卫星地面站观看‘东方红’卫星飞过首都上空时的情景。可以说,‘羽’字是父亲心中的寄托和期望。”
  六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一大”代表,董必武把一生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筚路褴缕,无怨无悔。同样,作为充满理性的共产党人,他对我们党的发展、壮大,以及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可能遇到的各种考验,也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追求。
  董必武的子女们虽然没有“世袭”他的高位,但是传承了他开创的家风,为人真诚、忠厚、勤俭、好学。他晚年最为疼爱的孙儿们,已经与普普通通的中国老百姓没有什么不同的了,但是他们良好的品德仍然颇有董老遗风!
  对于个人,董良羽说:“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做人要有规矩。”
  董良说:“我继承了他一颗特别平常的心。”
  对于事业,他们说:“父亲像一座矿藏丰富的大山!”
陈云履历 
  陈云,1905年生,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人; 原名廖陈云。1919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兼任中共中央白区工作部部长。同年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委、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等职。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年6月被派到上海恢复党的秘密工作。同年9月赴莫斯科,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7年4月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新疆接西路军余部,11月到延安。同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8月任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参加领导建立东北根据地的斗争。11月,任中共中央北满分局书记。1946年6月,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
  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0年补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54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975年1月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3月—1979年7月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1979年7月—1980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财经委员会主任。
  三中全会后提出对比例失调的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社会主义经济应有市场调节部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培养提拔成千上万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是当务之急等一系列重要思想。1982年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常委。1987年11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常委。1995年4月10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国计已推肝胆许 家财不为子孙谋
               一
  因为要写陈云,所以我很关注有关陈云的报道。在刚刚开办的“民族魂”网站上,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网友,正用他们纯洁而执著的语言,为他们所崇敬、所仰慕的伟人,献上心中的祭言。
  “老人家,清明我来看你了,今天的中国在胡锦涛总书记的正确领导下,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祥和、社会稳定,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你放心地在遥远的天国安息吧,你永远是青浦人民的好儿子。”
  ——青浦区:陈武军
  “陈云同志近乎完人,尤其是他极为高尚的品格,正像我送老人家的君子兰一样。”                        ——张超
   “祝陈云的家属活得好好的! 陈爷爷您是国家的栋梁! 我要学习您!”                     ——Happy boy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超乎人民的评价和人民的尊敬。       
      二
  陈云和于若木夫妇育有五子,分别是女儿陈伟力、儿子陈元、女儿陈伟华、女儿陈伟兰和小儿子陈方。他们都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职业也各有特点,有教师、有干部、也有企业家。虽然工作岗位和性质不同,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谦和而好学。
  我在陈云家的会客室里等候采访陈云的二女儿陈伟华和小儿子陈方。
  陈伟华容貌清秀,待人热情,她说:“这里的书,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爸爸的书主要都在他的书房里。”
  睹物思人,满架书香,一下子让我们扑面感受到了陈家的好学之风。
  陈方说:“我们对父亲的过去和他的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只是最近几年,从他的文集和怀念他的文章中知道了更多。”
  幼年的陈云父母双亡,是舅舅廖文光抚养他长大的,舅舅对陈云最大的帮助就是把他送上了求学之路。舅舅先是将他送到青浦县练塘镇油车场刘敏安办的私塾里受启蒙教育,读一些传统的三字经、百家姓等书。当时,陈云年龄虽小,却很听老师的话,认真地读书,用心地写字,尤其是毛笔字写得很端正,很受老师喜欢。
  随后的日子里,陈云一心向学,孜孜不倦。不论是在高小课堂,还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读书成为他生活的至爱,这使他从一个高小毕业生,最终成为一个造诣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充满实践经验的哲学家。
  解放后,每次填写个人履历时,陈云在学历一栏中,还总是填的“小学毕业”。他说,在学习上,他永远是个小学生。
  长子陈元在一次谈话时说:“父亲生前最崇拜毛主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矛盾论》,一篇是《实践论》。”
  深入浅出而又自成一家,陈云的这种心得体会,深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实质。而毛泽东本人对陈云也有一个很高且特殊的评价,那就是“能”。
  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同志回忆说:“陈云把他的体会精辟地概括为两句话:‘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20世纪50年代,一次薄一波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说到陈云主持中财委工作很得力,多谋善断。毛主席听后说,哦,过去我倒还没有看出来。薄一波又重复讲了一遍。毛主席听了,没有说话,他顺手拿起笔来,在一块纸上写了一个“能”字。
  细心的薄一波问道:“你写的这个‘能’字,是否指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里叙述刘备夸奖向宠的用语‘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毛主席无语,点头。
  陈云矢志向学,孜孜以求的品性对家人的影响很大。
  为了帮助子女们更好地学习,陈云专门为他们开出了必读书目:《马恩全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鲁迅全集》,并规定了一些必读篇目,如《共产党宣言》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陈云的好学之风,造就了陈家浓厚的学习氛围,陈家的五个子女耳濡目染,对学习,特别是学马列、学哲学,兴趣浓厚,而且还各有所长。
  长女陈伟力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搞磁学研究,1983年到美国做访问学者,在加州斯坦福大学攻读经济学,回国后,曾任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总经理,现已退休。
  长子陈元在父亲的指导下,从初中开始看《参考消息》,阅读《马克思传》,高中和大学阶段自学哲学,通读《资本论》,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
  三女儿陈伟兰说:“有一次,还是文化大革命中间,父亲在江西,陈元在湖南,陈元写了一封信回来,说‘四人帮’批判唯生产力论,怎么写得不对,什么观点不对,我父亲在上头画的横的、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