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泛时研究
泛时研究的成果是展开期语法研究的先声。这些著作大多深入浅出,对于提高一般读者的古汉语语法水平有较大的作用。
1廖振佑《古代汉语特殊语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和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等的《文言虚词浅释》(北京出版社,1979)最早面世。这两部书均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有助于培养、提高古书的阅读能力。
以后有马汉麟的《古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出版,1980),此书篇幅不大,但内容充实,举例精当,是很好的入门书。还有杨伯峻的《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1981),此书比他《文言虚词》的词条有所增加,一个虚词有几个意义和用法都作了详细深入的说明。
2洪成玉《古汉语复音虚词与固定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和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都是研究复式虚词。复式虚词包括复音词和固定结构,传统的虚词研究或不曾注意这些虚词,或将它们附在单音虚词中。以上二书最早把复式虚词集中在一起研究。
上述二书在语料和体例上大致相同。语料主要取自先秦两汉,也连类而及后世的一些语料。书中把复式虚词看作一个语言单位,并注意到它们的意义常不等于单个虚词意义的简单相加。释文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词类性质、用法分析和今译。释义时注意分析复式虚词组合时的句法关系。全书训释准确,还指出有些复式虚词产生的时代,对汉语史研究有参考价值。洪书共收四百九十个条目;楚书共收一千二百四十一个条目,并在部分条目之后有“附记”。“附记”多为前人的论述,也有作者的补充说明。
3在虚词研究中成绩斐然的是何乐士、敖镜浩、王克仲、麦梅翘、王海等人的《古汉语虚词通释》。
《古汉语虚词通释》(北京出版社,1985)是至当时为止,国内收虚词最多的一部书,全书例句精当,文义俱佳,很有特色。该书由何乐士通读,定稿,并撰写前言。前言对书中所收九类虚词都有概括的描述,并对每类词的阵容和数量有列举和统计。全书收虚词六百三十九个,分为九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助动词、感叹词、代词和不定数词。在这些虚词中,副词最多,三百六十四个;其次是连词和介词,各有八十五个和七十七个;不定数词最少,只有三个。书中还收复音虚词和惯用词组六百六十个,在当时也居国内之最。释义则对每个虚词都从词性、用法、意义、举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注意虚词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及跟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配合关系。多数虚词条目的正文之后还缀有“附”一节,介绍与该虚词同形的实词,并说明一些不宜在正文中讲述的内容。最为突出的是:此书除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外,还在对大量古籍作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各个虚词的特点,因此时有创见。
4本期还有许多泛时研究的著作,对于提高人们的古汉语水平起了积极的作用。语法方面的,如: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1981)、马忠《古代汉语语法》(1983)、李新魁《汉语文言语法》(1983)。句型方面的,如:董治国《古代汉语句型大全》(1988)。虚词方面的,如:徐仁甫《广释词》(1981)、陕西师范大学《常用文言虚词词典》(1983)、韩峥嵘《古汉语虚词手册》(1984)、高树藩《文言文虚词大词典》(1991)、陈霞村《古代汉语虚词类解》(1992)、王海等《古汉语虚词词典》(1996)。实词方面的,如王政白《文言实词知识》(1978)。析疑解难的,如:吴仁甫《文言语法三十辨》(1988),黄岳洲《文言难句例解》(1988),唐启远、周日健《古汉语析疑解难三百题》(1991),等等。
(二)贯通研究
在比较期出现的贯通研究,本期又有了新的发展。
1杨伯峻、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语文出版社,1992)是这方面集大成的著作。全书分为三编。上编四章为概述,中编词类共十一章,下编句法有十四章。上编及中编的一至七章(实词部分)由杨执笔,中编的八至十一章(虚词部分)及下编,由何执笔。本书以研究先秦语法为重点,但对一些重大问题则联系其历史发展,或上溯甲骨金文,或下推汉魏唐宋至明清,显示出贯通研究的特色。
全书在总结吸收昔日及当代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上作者长期的研究成果,建立起一个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并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又切于实用的语法体系。其中有不少新的见解,反映了至八十年代后期为止的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最高水平。此书重视穷尽的分析,凡属能列举的词类都作了列举,并有数量统计。书中还重视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源流关系,显示出自《马氏文通》问世以来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材料非常丰富,内容十分充实。此外,作者在下编的第十三章中还具体阐述了汉语句子的四个特点,对认识古汉语语法的句子很有启发。最后本书为语段立有专章,在古汉语语法著作中是首创。
2王海的《古汉语疑问词语》和《古汉语疑问词语用法词典》对专题作了贯通的研究。
从五十年代起,历时二十余年,作者一直留意于疑问词语,后受《中国文法要略》的启发,撰写成《古汉语疑问词语》(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这是对疑问词语、疑问句式进行全面而详细研究的第一部书。本书所收疑问词语包括: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短语、固定格式。按照疑问词语的语义特点分成十五个与询问有关的类,在有的类下又分出了小类。全书对每个疑问词语都根据其语法功能,构拟出若干句式。所举的例句大体上按历史时间顺序排列,为虚词史的研究提供了便利。此外,该书对一些重要的或一般语法书上未及详述的语法现象,则尽可能多地提供例句,以利于学习。该书在多方面有所发现。比如:在“何如”、“奈何”等一些词中发现了若干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还发现有些疑问词语只出现在某些书中,比如,“胡说”、“何故以”、“何故之以”,只见于《墨子》,等等。在“谁”等几个最常用的疑问代词中,还指出了一些他人未注意到或不够重视的用法。
《古汉语疑问词语用法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是在《古汉语疑问词语》的基础上,经过大幅度的修改增订而成的一部工具书。主要增补的是近代汉语的疑问词语,对原来的义类也作了部分调整。对远自甲骨文,近到清代的疑问词语作了全面搜集,构拟出上千个句型公式。揭示出数千年间曾有过哪些方面的疑问,用哪些词语、句式来表达这些疑问等问题;也揭示出几千来疑问词语的发展与变异。
由于王海的这两部书除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外,还注意对原始语料的研究分析,所以既能补缺匡谬,又有新的发现。
(三)专书研究
本期这方面的成果最多,虚词、词类、句法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专著。
1虚词研究的代表作是何乐士的两部论文集:《左传虚词研究》(商务印书馆,1989)和《左传范围副词》(岳麓书社,1994)。
何乐士长期专心从事古汉语虚词及语法研究,成果丰硕。她在虚词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把虚词和句法研究结合起来,重视虚词在单句、复句、语段及固定结构中的运用。2)重视不同虚词和句式之间的比较研究。3)既重视吸收他人的成果,也对已往有争议的疑难问题深入思考,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并把语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4)取材严谨,重视计量方法的运用。5)注意探索虚词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左传虚词研究》收论文二十三篇,主要研究《左传》中出现次数多、用法复杂的二十多个虚词及与这些虚词有关的句式,该书对这些虚词的用法逐个作了全面的描写,并探索其中所包含的语法特点和规律。在这些虚词中,用法复杂的“以”、“之”、“于”(於)等几个都分为几个专题深入讨论。对“于”和“於”、“谓之”和“之谓”等作了比较的研究。
《左传范围副词》收论文二十二篇,穷尽地研究了《左传》的二十四个范围副词,从多方面详尽地分析了范围副词的语法、语义特征,并给范围副词作了多层次的分类。书中还着意解决了一些与范围副词有关的疑难问题。作者对于“皆”的研究最有代表性,全面深入地分析了“皆”的语义指向及与其他范围副词的异同。书中还探索了虚词研究,主要是副词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以上二书多有精到的见解,对于认识有关虚词及研究方法和汉语史都很有价值。何乐士还有《左传前八公和后四公的语法差异》(1988)、《再论左传前八公和后四公的语法差异》(1994)、《左传否定副语“不”和“弗”特点的比较》(1994)等论文,在专书虚语研究中也颇具影响。
在专书虚词研究中,还有倪志的《论孟虚字集释》(1981),谢德三的《墨子虚词用法研究》(学海出版社,1984)等。
2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全面研究专书词类。
《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华夏出版社,1997)是第一部对专书词类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作者对《吕氏春秋》作了全面穷尽的统计分析。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性,除《吕氏春秋》外,作者还参考了先秦的九部文献。此书沿用前人已有的词类体系,对于词的次类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形容词部分最见功力。此书是作者长期致力于《吕氏春秋》研究的结果,多有发人思索的见地。
3句法研究主要是针对《诗经》和《左传》。
(1)向熹的《诗经语言研究》是涉及韵文句法研究的第一部专著。
《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