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洲-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十年内,农民的新开垦土地不用缴纳任何税赋,只要有收获,都归农民自己支配,任何人无权干涉。

哪怕到了十年后,农民也只需要缴纳很少一部分税赋,大概是“三十税一”的样子,和现在已经耕种成熟的土地税赋比例差不多。

没错,在兰芳,哪怕是现在已经耕种成熟的土地,每年的税负比例也就是大概“三十税一”,也就是说,如果一亩稻田每年可以收获900公斤大米,那么农民只需要缴纳大概30公斤大米,就算是完成了所有的税赋。

900公斤,这个产量看上去是不是有点太高?

实际上并不是。

兰芳治下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一年三熟,有些地区甚至可以做到一年四熟,这样算下来,每一季也就是300公斤左右,这其实一点也不困难。

就在此时的民国北方,虽然战火连天,虽然时常有洪涝灾害,但如果是正常年景,每亩地的产出也有200公斤左右。

而稻米的产量本来就比小麦高,兰芳治下的土地又雨水充沛,所以亩产300公斤真的不夸张。

关于兰芳的一切,现在已经几乎传遍了民国,哪怕是政府已经下发了禁令,还是有很多百姓宁愿冒险,也要“下南洋”讨生活。

而兰芳有足够的海运能力,在民国的海面上,每天都有兰芳的轮船等待接人,只要凑足了一船就会送往兰芳,不需要向任何人报备,也不需要和任何国家打招呼。

民国的海防,确实就是“有海无防”这个局面,就民国那几艘破破烂烂的军舰,说实话,连兰芳部队在欧洲时使用的猎潜艇都不如,所以民国虽然知道兰芳仍然在大规模移民,却没有任何办法。

真的没办法。

人总是要失去一样东西,才能感觉到那样东西的可贵。

民国和兰芳现在关系就是这样。

曾经的外籍军团,对于民国的要求有求必应,从枪炮弹药到食品药物,只要民国有需要,秦致远治下的外籍军团总是会不遗余力的往国内送,几乎不打任何折扣,哪怕是在明知道送回来的很多东西都被私下倒卖,外籍军团也照送不误。

但当外籍军团改头换面成为兰芳军队之后,这种好事就一去不复返了。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比如说青霉素,想要吗?有,请拿大洋来买吧。

而且价格还不便宜,因为要加上法国政府的抽头。

直到此时,很多人才想起外籍军团的好处,但为时已晚。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的兰芳,对于民国来说和其他的列强差不了太多,最多是因为同根同种,在交易内容上不加限制,不管是南方军政府还是北洋政府,想要什么都给,但都要拿钱来买。

其实秦致远到现在对于北洋政府和南方军政府已经是基本绝望了,看看他们的采购清单吧,几乎清一色的全部是枪支弹药,其他有关国计民生的东西几乎什么都不要。

秦致远曾经让唐新志试探性的表示想要给北洋政府援建一个化肥厂,但到最后谈来谈去,居然变成了一个军工厂,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早在十年前,随着氮肥的规模化生产技术被攻克,农业作物需要的氮、磷、钾等肥料已经全部具备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

这对于农业绝对是个重大利好,因为在同样条件下,使用了肥料的土地会增收百分之三十。

这就等于是地还是那么多地,但种出来的庄稼可以多养活百分之三十的人口。

这从客观上也造成了自从第一世界大战之后,全世界的人口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没办法,在没用农业肥料之前,以前的农作物产量太少,养不活那么多人……

目前先别说使用化肥会造成的土地污染等负面作用,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然后再解决质量问题吧。

对于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土地的农作物产量显然更加重要。

但领秦致远无奈的是,北洋政府的统治者根本不想着农作物增收,而是想着弄到更多的武器,武装更多的军队,先扫平南方军政府,然后再发展国计民生。

令人感到可悲的是,南方军政府也是这么想!

不能说北洋政府和南方军政府发动战争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虽然客观看上去确实就是这样。

其实在外籍军团回国的时候,民国完全有可能走上另一条道路,但在阴错阳差之下,现在却成了这个局面,真是令人可悲可叹。

不知道那些曾经把外籍军团骂出天津的人,眼看民国落到这等地步是否会感到后悔。

第416章 布尔什维克的漫延

民国的战争仍在继续的时候,目前的兰芳也在厉兵秣马,但国内的发展一刻也没有停止。

就在桃花岛以及金州岛上,六座化肥厂正在夜以继日的赶工,争取能尽快生产出化肥,为兰芳的农业提供足够的助力。

一口气上马这么多工程,需要的资金肯定是天文数字。

首相黄博涵为了使资金链不至于断裂,几乎是竭尽所能的在维持。

秦致远手中有不少产业,其中联合石油公司已经开始盈利,青霉素工厂一直获利丰厚,LLL公司的利润也在不断增加,这几项加起来,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一千万美元左右。

这些钱看似很多,其实也就是刚刚能弥补兰芳的军费开支。

兰芳的军队现在可不少,欧洲的那支十万人的部队虽然不需要秦致远出钱,但兰芳的军费开支都要秦致远出。

兰芳目前的常备军大概是20万人左右,再加上为了北征准备的十万人,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三十万人。

兰芳立国之后,所有外籍军团的部队已经自动转为兰芳军队,既然是自己国家的军队,不再是“雇佣军”性质,薪水自然也要适应现实,于是军人的薪水大概每天为五个法郎,也就是一美元左右。

别感觉一美元少,现在可是20世纪初,每天一美元,比美国的中产阶级薪水还要高。

所以这么算起来,秦致远每个月挣得这一千万美元,大概也就刚刚够给兰芳军队发工资,连政府工作人员都顾不上。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水是黄博涵的事。

为此,黄博涵几乎伤透了脑筋,兰芳现在的政府工作人员不多,其实算下来总人数还不到一万人,这一万人的薪水,其实黄博涵就算是自掏腰包,也可以拿的出来。

但工作不是这么做的,黄博涵就算是再有钱,也不能直接拿出来用于给政府工作人员发薪水,否则一个“邀买人心”的恶名是少不了的,还是要再想别的办法。

也没有多少办法好想,除了向国外借钱,就是对内发行债券。

向国外借款一般都有附加条件,现在全世界最有钱的,也是能拿出钱的就是美国人。

但美国人可不是善人,如果找美国人借款,美国人直接来个让兰芳从郑和岛退兵,兰芳是退还是不退?

于是最方便的,就是对内发行债券。

从一月份开始,兰芳连续发行了四次债券,总额大概为一亿美元。

这些债券全部都由黄博涵、黄锦盛、郭盛隆和张锦茂他们内部消化,其中黄博涵自己认购了超过五千万美元。正是有了这一亿美元,兰芳现在才能同时进行这么多建设。

兰芳的富豪们还是很有钱的,就像是在这次发行债券的过程中,狮城(新加坡)的富豪也有意承担一部分,但黄博涵根本就不给他们机会,还没有出办公室,就把这些债券全部在内部消化。

在兰芳立国之前,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看,狮城的华人其实更多,当然了,狮城的华人富豪也比当时的荷属东印度要多。

在兰芳立国的过程中,狮城华人富豪给了兰芳不少帮助。

兰芳并没有忘记他们,在立国之后,兰芳给狮城的富豪一个承诺,不管到任何时候,只要狮城需要兰芳,兰芳必定全力以赴。

这就足够了。

狮城富豪之所以会帮助兰芳,一方面是因为同宗之义,另一方面就是想找个靠山。

狮城现在受英国人控制,或许在某个时候,狮城需要兰芳的保护,到时候,也就是兰芳给狮城回报的时候。

所以现在的兰芳,军事国防是由秦致远一力负担,经济则是由兰芳政府负担。

在未来,如果兰芳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军费肯定也是由政府负担,但在目前这个阶段,只能用这种方式暂时维持。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兰芳目前还没有确定货币体系,沿袭科西嘉岛的习惯,兰芳目前境内流通的货币其实是法郎。

黄博涵已经意识到不妥,目前正在筹备发行兰芳自己的货币,货币的面值已经确定,样式图案也基本上都已经确定。

兰芳的货币纸质货币,货币的基础单位为“元”,币值参考法郎,大概一元兑换一法郎。

兰芳的货币最大面值为“百元币”,百元币的正面图案是秦致远的头像,背面图案为兰芳境内最大的岛屿望海州。

接下来的币值是“五十元”,正面图案是黄博涵的头像,背面图案是金州岛。

再接下来的面值分别是“二十元、十元、五元、一元、五角、一角、五分、一分”,其中“元”以上为纸币,“元”以下为铸币。

为了保证货币的顺利发行,兰芳成立了名为“国民银行”的国有银行,将由这家银行负责货币发行,同时兼有储蓄、信贷、汇兑等其他职能。

银行的成立,标志着金融秩序渐渐稳定,而随着金融的渐渐稳定,兰芳的财政也开始好转。

其实在兰芳国内,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以及大规模基础建设的同时,原有的经济支柱产业也正在不断地产生利润。

比如大庆市的油田。

大庆市的油田一直都在开发,因为配套的炼油厂还没有建好,所以现在出口都是原油,美国人是最大的买家。

兰芳卖给美国原油,并不要美国人印刷的美元,而是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

兰芳境内多民国北方人,北方人实际上更习惯吃小麦大豆,而不是大米,但兰芳本地是不产小麦大豆的,于是美国就成了兰芳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简单说来,兰芳卖给美国人原油,美国人则用等价的小麦的大豆交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