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皇后柔声细语问明了原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贺喜陛下!
  她这一举动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言,由此可见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不涉政:长孙皇后(2)
长孙皇后不仅救了魏徵一命,还派人赐给魏徵钱财,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君昏臣糊,君明则臣明,魏徵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认为这是唐太宗的充分肯定,更加尽忠尽力。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些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
  长孙皇后辅佐唐太宗,公正明智地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常常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宁可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深得宫中上上下下的敬佩,无形之中拥有了很大威信和权力,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甚至感觉听她的话、按照她的安排办事是一种荣耀。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唐太宗是至交,并跟随唐太宗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俸禄比别人多,但因为他的妹妹是皇后,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
  唐太宗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同朝为官,以成一家之政,我们不能像汉代吕氏那样,把亲戚朋友都安排到朝廷来。请你不要以妾兄为宰相!”
  唐太宗则不以为然,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不存在“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原因,与长孙皇后无关,完全是“任人不避亲疏,惟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地位、情面和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
  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职位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说:“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如果有才,虽仇不避。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
    勤俭节约
  长孙皇后辅佐唐太宗,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张弛有度,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为唐太宗治国政策的施行做出了榜样,同时在后宫长孙皇后极力主张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长孙皇后出身显贵之家,又富拥天下,但她却一直坚持着节俭简朴的生活方式,衣服用品都不讲求豪奢华美,一件衣服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甚至穿补丁衣服;饮食宴庆也以节俭为美,从不铺张,往往一些剩饭剩菜“打包”,下顿再吃,因而也带动了后宫之中的朴实风尚;她不争风,不吃醋,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唐太宗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嫔妃,别显得谁亲谁疏,谁远谁近。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生活和事务。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拮据,生活开支有限。
  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嘀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碜。”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违背制度,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说得入情入理,令遂安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长乐公主从小养尊处优,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是娇贵的金枝玉叶。将出嫁时,她向父母撒娇提出,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姐姐,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婚事从简,嫁妆从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公主要求增添些嫁妆似乎并不过分,可是这事被魏徵得知,他上朝时劝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却对这番话不以为然,因为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
  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徵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徵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长孙皇后对女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高高兴兴出嫁了。
  
品读:安国保家
人说长孙皇后是“安国保家”的一位聪明的皇后,此言非虚,唐太宗继位后,唐朝正处于上车伊始,百业待兴时期,万民需要修养生息,皇家贵族则不可大肆铺张浪费,极尽豪华奢侈造成又一起民怨,而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自然不能安稳,作为一国之母的皇后,长孙皇后能以身作则在皇宫里勤俭节约,这完全是支持自己丈夫治国安邦的良策,要做到这一点,长孙皇后定有非常女性具备的贤慧大气。
  建国初期,长孙皇后一再建议唐太宗说“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这就是长孙皇后的安国总方针。长孙皇后“保家”策略就是不让外戚沾权,而在中国历史上,外戚一直在左右朝中的大事,它们是一个很特别的阶层。它们没有功臣们的能力和勋绩,也不像贵族们有着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和显赫的身世,甚至还不像宦官与皇帝有着特殊的亲近。他们能得到他们本来根本无法得到的一切,只因为他们的家族中出了一个皇后女人。由于这个女人是皇上最宠爱的女人,他们便轻而易举地飞黄腾达,享受高官厚禄。然而,把身家性命、仕途前程维系在一个主要是以色相取胜的女人身上是十分危险的。色衰爱弛,宫廷内外又无处不在倾轧,称为皇后的女人随时有被摘帽的危险。何况,外戚们的平步青云一步登天,很容易引起妒忌,成为朝臣攻击的首选目标;更何况,突然间的富贵易使人利令智昏,外戚们会不由自主地颐指气使,目空一切,肆无忌惮,从而种下祸根。
  历代皇后及外戚中,有许多凭着裙带关系而飞黄腾达的,但最后的结局往往是爬得高跌得狠,被流放监禁、满门抄斩者屡见不鲜,为了避免“赤族夷宗”的下场,长孙皇后实行“不参预国事”、“不做重臣”,保全了自己亲族,长孙皇后如此作法很简单,但历史上很多皇后宠妃,却没有几人能做到。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霸天下:武则天(1)
曳鼎歌
  武则天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
  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天下光宅,海内雍熙。
  上玄降鉴,方建隆基。
  她是先帝唐高祖的宫女才人,却与太子在宫帏中秘行男女之事;她被发配到寺院作尼姑,却生下了皇帝的女儿,她好不容易以生女之名从尼姑变成昭仪,却又亲手害死了自己的女儿……这一切都暗含了一个女性非同寻常的目的,那么她最终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两度进宫
  武则天,本名武照,初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诞生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正月。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当上女皇后她自称“则天大圣皇帝”,史称“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原本是做木材生意发家,李渊起兵时,他以军需官身份效劳,成为唐朝新权贵,生母是隋朝宰相、遂宁公杨达之女。
  武则天自幼聪慧灵敏,极善表达,胆识超人。父亲深感她是可造人才,遂教她读书识字,使她通晓世理。史载,武则天十三四岁时,已是博览群书,博闻强记,诗词歌赋也有一定基础,而且长于书法,字态卓尔不群。
  武则天出生在唐初新贵显宦之家,显赫的权势,豪奢的生活,滋养了她无限量的权力欲。然而,初唐极重士族的门阀之风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门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饱受流俗的轻视,这一特殊的境遇与遭际,强烈地刺激着青年时代的武则天,促使她极力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权力。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以长相俊美,入选宫中,唐太宗赐给她“武才人”的称号。当时,由于她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使得武则天进宫12年后,“才人”的称号一直没有改变,地位也没有提升,这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日子。
  时日既久,太宗发现她学识尚好,便把她调入御书房侍候文墨。武则天便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开,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这期间,她与太子李治志趣相投,关系逐渐密切,并产生了美好的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去,按照唐朝的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武则天就出家做尼姑。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因早先与武则天暗通款曲,对她极有兴趣,遂经常往来于感业寺,不久武则天怀孕,被接回宫中,晋封为“昭仪”。
    皇后宝座
  进入皇宫中的女人,只要稍有一点权力欲望,就会随时觊觎后宫最高权位——皇后,而武则天正是一个权力欲望强烈的女性,武则天为了争得后宫的独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