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女博士重生到民国守旧家庭-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过蘑菇煎蛋与黄油烤面包,她在餐厅外走廊上向徐宅致了个电话过去。确认徐太太与徐少谦都在家,蜜秋便照着葛太太吩咐将包装精致的点心给楚望装入包中。
  她在门口穿鞋时,葛太太似乎有些不放心,倚在沙发椅上打量楚望。
  如今时髦的白短裤长度,是在膝盖上面一点点,从白裤下头露出一整截的小腿,肌肤光亮洁白,只是有些瘦——像橱窗里的木头似的。
  矮了一些,没关系,如今正是窜个头的时候,便多给她喝些牛奶吃些骨汤牛肉;过分瘦了些,脸上却带着点婴儿肥,故而缺了点女人味。这倒更不成问题——承了那位的血统,将来又是从我葛公馆走出去的,必定会成为一位象牙塔尖上的人……葛太太兀自想着时,楚望已穿好皮鞋,抬起眼来眯眯笑着和她作别。
  葛太太补充说道,“这样长度的短裤,下面配双齐膝的半截丝袜才最时髦好看。”
  “那我从下次开始这么穿。”
  ——
  隔了许久再来见香港,天气比上海分外明朗。若上海是无袖长旗袍、白净丰腴的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香港便是细白麻上衣碎芭蕉绿缀红花裙的率直泼辣。
  公交上没坐了,一路上山下山,楚望被闷出一身汗。刚才打电话过去时,她只问了先生太太在不在家,倒忘了再问仔细一些,给她徒然添了往莲花路多跑一趟的麻烦来。
  从莲花路下了车,远远便看到徐太太躺在屋檐底下乘凉打盹,徐少谦立在一旁拿折扇给她送丝丝凉风——此情此景好像时光徒然倒转五百年,屋檐底下的不再是徐太太,而是深宅大院里尊贵的长房太太;徐少谦也不是物理学教授,而是诗酒趁年华、打马长安过,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世家公子。
  楚望不忍打扰,轻手轻脚的走过去,突然暗处灌木丛里窜出团花影子,后面跟了个人,你追我赶到她跟前,吓得她一声惊呼。定了定神,才发现是徐文钧追着一只花猫在玩。再要仔细看,那一人一猫一溜烟的跑远了。
  徐太太徐先生自然是被惊动了。楚望抱歉笑笑,远远的说道,“文钧少爷怎么舍得来这边了?还这么好兴致。”
  “孩子嘛,玩心大。没人陪他玩,一个人憋闷坏了,总想找点乐子与玩伴。你徐教授不也是么?”徐太太抬眼看徐少谦,“以为你定是要去欧洲的,临别那天写完信便去躲起来不肯见你,指不定上哪哭去了。”接着笑眯眯同楚望招招手,“过来我瞧瞧,总觉得这些天不见,都瘦了许多。”
  徐少谦笑道:“是么?兴许我真是去哭了。”
  “我这不是又回来了么?”楚望笑说道,“师娘看起来倒是精神不少。”
  “净说瞎话夸我。前些日子才病了一场,昨天刚从医院出来,今天你就来了电话,倒也巧。”
  “嗯?师娘怎么身体不舒服了?”
  “老毛病了,不提也罢。”徐少谦替徐太太接过话题,“欧洲不好么?人人都想去欧洲,为了留学,变卖家产的,考七八年公费留学的,大有人在。这么好的机会,你怎么不肯去?”
  楚望低头想了想,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老师给我那封信。‘一位物理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我想了很久,想来问问您是怎么想的。当下,科学能救国么?”
  徐少谦笑了,“痴肥病人,转身也难,病又太重。什么药方都开出了,却都不大见效。”
  他抬头想了想,又说,“内战,大员腐败,民不聊生。留学生们回国之前谁不想着科学、实业救国?可万丈高楼怎可能建在沙滩上。”
  思索片刻,楚望说:“归根结底,就是国家不重视教育,因而钱不够。”
  徐少谦笑道,“可以这么说。”
  楚望松了口气。
  “徐教授?”
  “嗯?”
  “我有个不情之请。”
  “哪里不情?”
  “最近在考虑未来专业方向选择,故而我本想去图书馆搜集您的著作文献资料加以学习……无奈图书管理糟糕,我遍寻不到,只好来找您这位正主讨要,不知能否行个方便?”
  徐少谦乐了。徐太太在一旁附和,“行,怎么不行?我替他答应了。”
  徐少谦正色问道:“将来想学什么,应用物理,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楚望毫不犹豫的说道,“……的原子核物理方向。”
  “这个简单。家中似乎有一部分,我可以先给你一些,剩下的,过两日到学校再给你。”
  ——
  她拿着那份文件辞别徐家众人,一坐上巴士便迫不及待一页页翻开,坐在巴士靠窗座位上的楚望似乎变成了一台高速阅读机器,一行行英文字母在她眼中飞快掠过,“铀”、“U”、“衰变热”、“衰变链”、“半衰期”字样被无限放大……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原子核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对放射性元素超铀原子学术理论了如指掌;而他们,距离核裂变的发现,只缺少一个极为偶然的机遇——徐少谦也是其中之一。
  终于确认这一点,她心咚咚直跳。
  该如何为国效力?她想了许多天。
  这个想法,由于她对近代史的不熟悉,故而一开始只是个小小雏形。虽然小而模糊,但却因此有个决然的声音在说:不能去欧洲。
  近代史上无数留学生梦想着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终成为一个笑柄。
  科学救国是行不通的。这是无数人尝试后失败了的——只因社会动荡,国家左右支绌,国库虚空,哪有更多钱支持教育。正如徐少谦所说:万丈高楼怎可在沙漠中起?——故而后世诸葛常常对症下药,总结声称:近代中国,只能也只可能从政治角度入手救国。
  1840年以来中国屡次战败,国家财政要用以缴纳各国赔款。庚子年的退款是一笔大肥肉——被无数贪官盯上,瓜分数次。剩余退款,大多数用作清华公费留学基金。而国库钱财,几乎都用在了置办军械和扩充军队上。
  这便是徐少谦那封信中所说的——国是日非,战乱频仍,教育不兴。
  所以,一位物理学家该如何为国效力?自然不能去欧洲。
  中国没有钱支持教育,更没有钱去支撑建立一个核物理实验室。那么,英国有么?
  香港大学建立最初的背景,便是当西方列强争相在中国内陆成立大学时,港督卢押向英国提议:英国也应在香港设立一所大学,一来与其他列强竞争,二来让中国人尤其是香港人认同英国的价值观。提议一经提出,两广总督和省港工商界也觉得:成立大学有助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科技,使中国自强,于是出钱支持。
  因此,支撑香港大学的教育经费,全部来自于英国政府和诸如汇丰银行的香港英资。
  若这些资金还是不足,那么,能不能让那些带着大笔项目基金的科学巨头——到中国来?
  如果,如果中国也能出现一位名声赫赫的科学家,有足够资历与天赋去组建一支全新科研队伍。凭什么他们——不想来中国,带着他们的项目基金?
  曼哈顿计划从计划伊始到正式成功,花费了足足二十亿美金。
  所有这些钱加起来,十年时间,够不够支撑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经费?
  1940年起,包括德国纳粹在内,人人觊觎“核”。“核计划”与“曼哈顿”计划赛跑,而当时世人所知的较大量铀矿在捷克、加拿大与刚果。而2014年中国发掘的第一个万吨级铀矿床,如今正躺在新疆伊犁盆地。
  因此楚望愿意尝试着推演一下——倘若这一万吨级矿床提早被发掘,有没有道理使得中国也盯上核链式反应这块肥肉,使得他们心甘情愿将大笔充作军用的钱,匀出一部分来支持这个项目?
  “为什么你们不在国内读书,要远涉重洋的来我们的大学。究竟你们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我们拥有领先于你们的理论,那么,凭什么要我们过去?为什么不能你们过来?
  “整个20世纪30年代,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用铀做的实验总是失败。”——后世关于核裂变反应的教课书上,有一句楚望永远记得的话。
  1927,远在欧洲的奥。海也许正在哥廷根大学进行他的量子力学博士论文演讲。
  当世许多科学家在这些年距离链式反应只差1%的临门一脚,却足足推迟了十余年才成功。
  若是核裂变理论基础提早问世12年,只12年,第一次核爆便不会1945年才发生。
  若1937年之前,在远东大陆“铀计划”早早成功,那么,1937年,那些噩梦,还会发生么?
  楚望作为一个未来发表了许多刊物的理科学生,从自我道德观来说大抵做不了剽窃已发表刊物的事。
  但是,她能不能依靠自己的知识,成为徐少谦完成从无法实现的“超铀原子”到“核裂变”理论路途上的一个“偶然”?
  她可不可以对一位20世纪初页,已经对铀放射衰变原子核理论了如指掌,距离核裂变与聚变、“链式反应”理论基础完成百分之八十,只缺少临门百分之二十的远东科学家,用二十一世纪任何一个物理系大学生都拥有的知识,从侧面稍加点拨,去推动这篇理论,使它提早十二年在中国问世?
  那么曼哈顿计划便不再是曼哈顿计划,也许与纳粹德国赛跑的办公室,会坐落在香港;试验田上,也许会在内陆的伊犁。
  在推演成功的可能情形下,甚至,第二场战争,都不会发生。
作者有话要说:  *民国阔小姐们时兴短裤+齐膝袜,记载于张爱玲《更衣记》
——
*这是我揣摩了很久的问题。
科学救国被无数人无数年,经历二十余种推演,终于的被否定掉。在当年,“科学救国论”被当做一个笑柄。只因政府腐败无能,财政亏空无法支持教育科学。
那么如果发生在有英国财政支撑的香港大学,资金是可
——
现在的时间是1927年6月,离1937年7月7日,差一个月十年。
核裂变理论是1939年在德国(?这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