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变化陡生。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仿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战败后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本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China can not miss shandong as same as the west world can not miss Jerusalem)”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进了医院。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他在回忆录中说:“汽车缓缓行驶在黎明的晨曦中,我觉得一切都是那样黯淡……那天色,那树影,那沉寂的街道。我想,这一天必将被视为一个悲惨的日子,留存于中国历史上。同时,我暗自想象着和会闭幕典礼的盛况,想象着当出席和会的代表们看到为中国全权代表留着的两把座椅上一直空荡无人时,将会怎样地惊异、激动。这对我、对代表团全体、对中国都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国的缺席必将使和会,使法国外交界,甚至使整个世界为之愕然,即使不是为之震动的话。”
这次拒签在中国外交的历史中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第一次坚决地对列强说“不”,终于打破了“始争终让”的外交局面,最后没有退让。这也是中国外交胜利的起点。以后,中国一步步夺回了丧失的主权。
巴黎和会悬而未决的山东问题,最终在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得到了解决。经过36次谈判,中日签署了《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件,日本无可奈何地一步步交出了强占的山东权益。在这次会议上负责山东问题并最终虎口夺食的,是33岁的顾维钧。
1922年2月4日,顾维钧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其中规定:日军撤出山东省,胶州湾德国租借地和青岛海关的主权归还中国,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尽管这个条约尚有不足,它仍然是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决议,至此得到了重要修正。中国收回了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利权。(来自——历史之家)
☆、〇五三 谢先生与黄先生之二
到了怡和码头; 楚望抱着大熊慢悠悠下了车来; 往码头上望过去——红白漆的大铁家伙舶在码头,船身喷了“K。P。M”三个字母以示航线名称。照惯例还是从横滨始发过来; 在上海码头停几个小时。一些不愿下船的; 在二层甲板上和码头上卖橙子的商贩讨价还价,下船来的都愿意去乘坐上海特色的黄包车在外滩游玩。
某家杂志社在码头作采访; 截了三个涂抹了厚重粉底、着和服木屐的日本女孩子拍相片; 因报馆小哥语言不通,只能一气“卡哇伊”“苏米马赛”翻来覆去的讲,逗得日本女孩咯咯直乐。
泊了车回来; 谢择益立在她身旁也看了阵杂志社采访日本女孩,直到其中两个被他盯得红了脸。谢择益却毫无察觉; 转头问道:“先上船去; 还是等葛太太来了一道?”
正说着,四五辆道奇大张旗鼓的驶入码头,齐齐停稳了; 两三位西装革履的先生下车来,急忙迎上去将第二辆车车门打开。接着,一双穿了黑色高跟鞋的脚先下了车来,接着众人才发现; 那美人脚的主人才是位真美人——美人一身黑,衬得肤色白腻苍青;虽略略有些迟暮了,却迟暮得正在味道上,唯恐不比年轻女孩子更世故风韵些; 不是正是葛太太么。
葛太太下了车来,皮笑肉不笑的摆摆手,似乎想打发那些想尽地主之谊的先生们走了;却没人肯走,三五个衣冠楚楚的拎着她的各式箱笼跟在后头。她眉头一皱,似是恼了,顺手从一位圆滚滚的先生手中接过自己贴身的小藤箱,三两步气势汹汹的朝码头上奔过去。奔两步,眼光朝瞥到个头高高的谢择益,这才脚步一顿一笑,谢择益便领着楚望走到葛太太身边,那几位先生则眼色极好的,顺带将楚望的大狗熊也一气接管了。
楚望眼睁睁看着自己那只熊:“……”
谢择益也瞅着那只一早晨也没肯让他碰上一碰的玩具熊,乐的一笑,转头同葛太太道:“葛太太睡得好吗?”
葛太太横他一眼:“你这鬼机灵,谁知你上林公馆想做什么?”
“昨晚饭店里都是些上海滩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葛太太迎来送往一整场,怕您累着,晚辈不过替您先应付些差事。”
“你这小子,”葛太太哼笑一声,勉强算饶了他的自作主张:“独独这件事应付不得。”继而冲楚望招招手,让她跟在自己身旁。
谢择益笑着连连称是,一行人便从专门通道上了一等舱。葛太太带去帮忙打整行李的几位丫鬟仆妇,跟在队伍后头两手空空无所事事,对此情此景倒也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聊着天上了船。
楚望与葛太太,两位丫鬟蜜秋、栗戚及两位仆妈住一套,谢择益隔壁一套单间。待行李码妥当,葛太太与那几位上海烟草商在外头谈了会儿话,这才将人都打发走。回了舱,她脱了高跟鞋歪在沙发上,蜜秋和栗戚便问道:“太太,晚上船上的宴会还要去么?”
葛太太气衰力竭,眼皮也舍不得抬一下,“不去了不去了,折煞我也。”
蜜秋朝栗戚使了个眼色,“那我替您将晚餐服拿上来。”
“拿那做什么?直接替我套上睡袍得了,一气儿睡到香港去。”
她话虽这么讲,却抬眼来寻楚望。见葛太太拿眼看自己,楚望忙坐到她跟前去,“小姑妈不用管我,您睡就是了,我丢不了。”
葛太太一笑,“怎么不管你?”腮帮子朝蜜秋一抬,“一会儿要吃什么玩什么,只管让蜜秋带你去。”
微微偏头,视线越过蜜秋,葛太太眉头一皱,“栗戚,你探头探脑做什么?”
蜜秋神情不悦,将栗戚往后一挡,栗戚更不开心了,撇撇嘴,终究还是讲了出来:“刚上船来,有个上海画画的孙先生递了名片,说是想请太太去看看他的画。”
“姓孙的跟你沾亲带故还是皇亲国戚,让你这么上赶着替他牵线搭桥?眼见太太几天都没合眼,你也不知替太太消停消停。”蜜秋冷笑道,一气儿骂的栗戚眼眶通红抬不起头来。
“该消停消停的是你两,”葛太太揉揉脑袋,没多余一丝力气教训下人,“一会儿你们去隔壁替我请一请谢少,他若有空,让他替我去了就是。”
两人都低头齐声答是。
栗戚开门出去隔壁请谢择益,门开着,斜对过一间舱室也开了,叮铃桄榔一阵响,吵得葛太太头痛。正要关门,葛太太制止了,问道,“都是些谁?”
蜜秋探头一看,笑道,“伯爵路老邻居。”
葛太太习以为常的冷笑一声,阖眼眯了几分钟,又睁眼来瞧楚望,说道,“一会儿谢择益去看画,你若是想去,便跟着他去,长长见识也好。”
楚望嗳了一声,葛太太才终于整个陷进沙发里,平日里凌厉的气焰也终于收拾起来。
栗戚回来合上舱门没一会儿,船便晃悠悠开了。楚望坐在葛太太一旁沙发上翻看翻译课课本,蜜秋见状便替她打开台灯,端了温热饮料过来。但因葛太太熟睡屋中,人来人往都轻手轻脚,不敢惊扰了她,故而舱门外的声响也都放大了些。
十分沉着的男低音,是姐夫黄先生:“——晕船药片给妈备上了,让赵妈带着的。”
低沉的女中音,是乔太太:“一会儿你们上哪儿玩去?”
温和动听的年轻女子声音:“吃过饭,我两去跳会舞,也没有别的可以打发时间玩。”
乔太太道:“别玩太野。”
“不会的妈妈。要带上真真么?她一个人没什么好玩的。”
“带她作甚么?没得白白教坏了小姑娘。”
乔玛玲还想说点什么,但也知道拗不过乔太太,也懒得再替真真费力气争取休闲娱乐项目。隔壁沉默一阵,又传来乔玛玲与黄先生说笑声,向来活泼如薛真真竟难得什么动静也没弄出来。楚望勉强将半节陈情表译作白话,便合上课本去敲对面的门。赵妈来开门,她便微笑着说:“我请真真一同去吃晚餐。”
乔太太见了,便说:“正好你来陪她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