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起来,除掉重复,《华严》才九十九卷,比《般若》差得远,仅仅是《般若》六分之一而已。这样大的经典,学习当然就感到困难,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我们的生活跟过去的人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从前是农业时代,现在走上工商业时代,尖端科技的时代。过去几千年来,在农业社会里面心都很安定,生活很安定、很平淡。现在社会这一转型,我们就很难适应,每天心思是乱糟糟的。什么人在一天当中,心能够平静几分钟?不要说多,你能够平静十分钟、十五分钟,恐怕都没有,你说这个多苦。在过去农业时代,一个人一天心里平静一、二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这个心情能平静十分钟到十五分钟都很难做到。现在人过的什么日子?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了解,然后才知道我们遇到佛法是多么的幸运。你要是遇不到佛法,没有人跟你讲,不读这些书籍,你怎么会知道这个事实状况?你怎么晓得这个事态的严重?
  中国人对於《般若》不能不重视,也非常重视。《般若经》太长,没法子学习,抓纲要。所以在六百卷里面选一卷,这一卷是什么?《金刚般若》。《金刚般若》是六百卷里面的一卷,中国人非常喜欢这一卷,我们一般称《金刚经》。是好,这一卷文字不长,只有五千多字,可是六百卷所说的精华都在其中。你能把这一卷贯通,换句话说,那六百卷也就通。就像此地讲,一位他能够贯穿一切位,一卷能够贯穿六百卷,所以《金刚经》要能够懂得,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前年我们在此地讲过一遍,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这略说个大概而已,提供诸位同修作参考。意思说不尽,一卷的意思永远都说不尽。可是这个经里面,最重要的纲要我们掌握到,念念与它相应,利益就无量无边。《金刚经》上每句话,《般若经》上不晓得重复百千次,所以诸位展开《大般若经》,重要的纲领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重复的遍数太多。前清葛慧居士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将六百卷经作了一个节要,变成十卷,把六百卷浓缩成十卷,《大般若经纲要》,这个本子我们印得很多。我在台北也曾经讲过,没讲完,选讲,趣味无穷。
  《金刚经》一开端告诉我们,都是讲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觉悟的人跟不觉悟的人差别在哪里?不觉悟的人著相,觉悟的人不著相,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差别。不觉悟的人,他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诸佛菩萨觉悟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要问我:我觉悟了、没觉悟?你拿这四句经文对照一下,就知道你有没有觉悟。你到底是凡夫?你到底是菩萨?菩萨是个普通的名词,菩萨不是神仙,菩萨是个明白人、觉悟的人,叫菩萨;换句话说,菩萨决定不执著四相。不著四相,真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恒与智俱;离四相是智,真智。如果我们念念当中还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你就恒与烦恼俱,你恒与迷俱,你没觉悟。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受持任何四句偈都能开悟;受持,受是接受,接受要把它做到。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都与离四相相应,你怎么会不开悟?你怎么会不成佛?如果念念还与烦恼俱,我们要真正提高警觉,我们学佛要想进一步,大难大难。
  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四弘誓愿这四句话,前后是四个顺序。今人学教为什么比不上古人?古人按次序去做,所以他很顺利。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三年、五年开悟,十年、八年证果,大有人在。为什么最近我们听都听说不到?一个也没听说。原因在哪里?没有按次第做。我们今天把「众生无边誓愿度」舍掉,没有这个心量。这个人我看到顺眼,喜欢他,我度他;那个人讨厌,我才不度他。那怎么行?完全是感情用事,迷惑当家,这怎么成功?断烦恼这桩事情不干,把它放下,不理会它,学法门,从这里来学起。四弘誓愿他从当中学起,像盖大楼一样,他不要地基,不要第一层,他从第二层盖起,永远盖不成功;今人学佛,犯这个毛病。古人学佛是从地基上做起,所以我们看到成就辉煌,成就的人多。现在学佛一个成就都没听说过,别说没见过,听都没听说过。
  要晓得毛病发生在哪里?生在我们没有依教奉行,没有从根做起,不知道从根本修,那怎么行?佛法学了几十年,好像样样都通达,也能言能道,还有著作等身,仔细看看他的内容,没有一句相应。什么相应?与智相应,与性德相应,没有,全落在世智辩聪之中,真可惜。我们在旁边看到,可惜他的光阴,可惜他的精神,到后来一无所得。古人所讲的,临命终的时候,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用不上,反而不如一个老实念佛的老太婆,比不上她。她念个几年佛,预知时至,不生病,晓得自己哪一天走,站著走、坐著走,你看多自在,她真有成就。她的成就凭什么?凭老实。我们今天的大毛病是不老实,这个要知道。念佛不老实、学教不老实、做人不老实,没有一样是老实,他怎么能成就?世出世间法都不能成就。再给诸位说,与智相应的,老实。你不要看老太婆什么都不懂,真智慧。为什么?教她这句佛号,她真相信。教她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她真正做到,这就是老实,这就是真智慧,没有真智慧她不能信。她这信心就显示出她的真智慧,绝对不是世智辩聪,所以这些人能够圆成佛道。
  清凉大师在这两句里面,他给我们说,这文里含著有两个意思,可以提一提做为我们修学的参考。他说「望前,虽在因中一地,而愿力持一切地功德,皆与智俱,尽未来际」,我们先说这一段的意思。它这个前跟后就是讲因地与果地,因在前、果在后。像四弘誓愿这四愿,前面三条是因地,后面「佛道无上誓愿成」是果地。果地没得求、没得说,前面三条做到,果就成就。实在真正用功的地方就是当中两条:断烦恼、学法门,这两样圆满,第一愿实现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你有能力。现在我们发这个愿,心有余而力不济,力量达不到。如果烦恼断尽,法门修学圆满,我们这个身可以分身,通常讲三身,《华严》里面讲十种身,我们全都具足,全都现前。不怕这个世界大,法界再大也不怕,众生再多也不怕,哪个地方众生有感,分身去应,他有能力分身。像《梵网经》上所说,「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是本能,不是从外头来。我们现在这个能力不能够现前,就是因为烦恼障碍、所知障碍;断烦恼破烦恼障,学法门破所知障。所以因中要做的,我们一定清楚、一定明了。因中的愿虽然做不到,心有余而力量达不到,可是那个愿永远要有,决定不能失掉。如果愿要是忘掉,《华严经》上说,你一切的修学,魔所摄故;佛跟魔的差别就是个愿力。与四弘誓愿相应的,那是佛法;与四弘誓愿相违背的是魔法,学佛就学成魔,那就错了。佛给我们建立很好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叫我们去看别人,是教我们反醒自己,我自己是在菩萨道、还是在魔道。时时刻刻警惕,稍不小心,我们自己走到魔道,自己都不知道,还认为自己在学佛。
  所以因中一地,愿力持一切地功德。他注解里面就跟我们讲清楚,一切地的功德能在一地里面展现。所以初住菩萨就能示现八相成道,无量无边的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这是一切地的功德,应该对众生说什么法,他就能应机说法。随类现身,应机说法,这是一切地的功德。皆与智俱,都与般若智慧相应,也可以说都与大方广相应,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这都是皆与智俱意思。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就是恒,永远的。他文上讲「皆」,是从空间上讲、是从事相上讲,都无量无边。穷未来际,从时间上讲,在时间上讲是永远没有终止的时候。「不离一地,如一地,余地亦尔」,他确确实实是初住菩萨,确确实实是初地菩萨,但是展现出来的智慧德能,四十一个阶级里面的功德统统可以流露出来,地地如是。「是故因门尽於未来,但是一一诸位菩萨,不见作佛时」,因为他在因地。
  第二个意思,「望后,以尽未来之大智,入如来之果海也」。这是果位,四弘誓愿里面「佛道无上誓愿成」,究竟圆满的果位。这个果位,能入是智,所入的是法界,如来果海就是法界。《华严经》,清凉大师把它分成四分,末后一分「入法界品」,法界就是如来果地上不思议境界;在四十品题里面,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如来之果海。普贤行愿是能入,普贤行愿就是大智,就是尽未来际之大智。这个地方经文讲「智穷来际」,就是智穷尽未来际,就这个意思。在《行愿品》里面,就是普贤行愿,由此可知,普贤行愿归纳为十条,每一条都是恒与智俱,每一愿都是建立在圆满智慧的基础上,所以这个难学。我们今天为什么做不到?智没现前,很想做,做不到。可是给诸位说,不能不学,为什么?我们希不希望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真想改变自己生活环境,不能不学。你要是学了,那个改变是非常有效果的,真正无比殊胜,佛法里面讲离苦得乐,你真的会得到,确确实实能离一切苦、得究竟乐。依高度的智慧,依圆满的智慧,学普贤行愿,你就得到。
  所以普贤行愿不能用感情去修。世间人往往学佛用感情来学,他怎么会成就?所以有人说,不学佛我的烦恼还少,这一学佛烦恼多。这个话听起来好像是真的,学佛怎么会学成烦恼多?学成是非多?你不学佛,你每天接触是你的一些亲戚朋友,总有限,彼此认识很久,都有点了解。这一学佛,这个道场也跑、那个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