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极小的善恶都遍虚空法界,十普菩萨在此地先把这桩事情告诉我们。我们在这里明白、觉悟,就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学习、如何修行;断小恶,修小善,积小善就成大善,不能不知道。
  后面我们现在没念到,后面也有十位菩萨叫异名,每一尊菩萨的名号不一样,没有同名。他们在此地代表什么?这二十位菩萨是总代表,代表法界里的差别相,十普菩萨是代表法界里面的共同相。差别相里面,有差别相的德相。总相也好、别相也好,诸位必须要知道,是一个法界。十普菩萨里面,普是别中之总,别是总中之别,总别是一不是二。总义、别义,在佛法里是这个讲法。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在这个经里面讲得特别清楚,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们是怎么修行成佛?证到究竟圆满的果德怎么修?佛在此地告诉我们,都是修普贤行成就的。所以很肯定的说,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所以普贤行多么重要。普贤行怎么修法?一定要有普贤心。普贤心是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界限、没有彼此、没有人我,所以极小之善都遍虚空法界,他怎么不证究竟圆满的佛果?
  普贤菩萨代表总,自性的普德,总相。总中有别,别中有总。在《华严经》里面,如果把前面十信位也算进去,五十一个菩萨,这是五十一类,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都是普贤菩萨。有初信位的普贤菩萨,有二信位的普贤菩萨,一直到等觉位的普贤菩萨,这就说明总中有别。总中有别,五十一个位次不相同,阶位不相同,但是每一位菩萨心都普。不同当中还有同,同中有不同,我们要体会这个义趣,然后才知道普贤行我们现在可以修,佛说《华严》,对我们来讲就有切身的利益、真实的利益。不是说我们听了这个经,太大、太深、太高,我们只有听听而已,做不到,得不到利益,那我们何必学它?只要你有机会接触到,你就是华严会上的有缘人。华严会上十类之机,我们也必然是其中之一,否则的话,这个法会你怎么会遇到?同样住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三百多万人,那些人为什么遇不到?你为什么偏偏遇到?总是有缘,有缘就来相会。既然有缘,我们要珍惜这个缘,希望藉这个缘在这一生当中有真实的成就,这样就好。所以把这十位菩萨摆在第一,将异名十位菩萨摆在第二,其实异名十位菩萨又何尝不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差别相而已。
  下面我们简单先介绍第一位上首『普贤菩萨』,「普贤」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依据经论给我们做了几种介绍。第一种「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这是从自体上来说。如果就这个讲法,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普贤菩萨,我们也是,我们不修普贤行也是,为什么?它从体上讲,从自性本体上所说,正是所谓「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佛性皆当作佛,这是从性体上说。诸佛如来他的性体周遍法界,为什么周遍法界?实在讲,法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变的法界无量无边,能变的那怎么还会小?绝对不会小。佛在楞严会上比喻得很好,佛将我们能变的自性、真心比喻作太虚空。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能够感触到最大的就是太空,虚空是最大,没有比这个更大,许许多多的星球都在虚空里面。佛把虚空比喻作我们的真心,比喻作我们的本性,能变的;法界是所变的,所变的法界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这是真心所变的法界,法界有多大?佛比喻像太空当中的云彩一样。我们晓得,云彩跟虚空比,那差得太远。佛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虚空法界在我们真心里面,就像太空里面的一片云彩一样,哪个大、哪个小,不是很清楚、很了然吗?诸佛如来的真心如是,菩萨真心也如是,我们凡夫乃至於畜生、饿鬼、地狱,哪一个众生的真心不如是?从这上来讲,各个都有普的意思。
  随缘成德就叫贤。佛菩萨随净缘,作佛、作菩萨、作声闻、作缘觉,成就他的德能。我们凡夫随染缘变成六道,六道也有德、也有能,怎么不是贤?所以从这方面来讲,就是从自体方面来讲,一切众生统统本来是普贤。大经里面所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既然是本来成佛,说你本来是普贤,这哪里过分?不过分。从自性性德上说,给诸位说,我给你讲你本来是观音,你本来是地藏,这个话一点不过分。你自性里头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一切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圆满具足,丝毫不欠缺;从理上讲的,从心性上讲的,我们都是。然后你就要明白,本来是,现在不是,你要去找这个原因,现在为什么不是?本来你是神通广大的普贤菩萨,现在变成可怜的凡夫,我们找原因,原因找出来之后,把原因消除掉,我们自性普贤不就现前了吗?
  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讲得好,他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我们以他这句话的原则来说,自性普贤本有,自性众生本无。本有,我们当然可以证得;换句话说,我们成为普贤菩萨就有可能,这不是假的。烦恼的众生,自性里头本来无;本来无,当然可以断掉。於是我们断恶修善得到理论的依据,超凡入圣是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诸佛菩萨有,有这个理论依据,我们凡夫也有这个理论依据,这个道理凡圣没有差别。只要我们认真、发愤、回头、觉悟,怎么不能成普贤菩萨?普贤第一个解释,我们听了很欢喜,给我们修行证果带来无比的信心,因为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
  清凉第二个解释,就是我们要用功从哪里下手。第二个解释是「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这是就诸位普贤来说。诸位,从初发心一直到十地菩萨,到法云地,五十个位次,我们今天发心就是初发心的普贤菩萨,不是假的,也是真的。可是自己不要太显得骄傲,我是普贤菩萨,那就完了,你完全迷惑颠倒,你在这里听经把意思全听错了,哪有个傲慢的普贤菩萨?没有。所以这四个字要记住,「曲济无遗」,曲是委曲婉转,济是救济,我们现在有难,我们现在有什么难?我们有烦恼、我们有妄想、我们有执著,这个麻烦大了,这就是灾难。一定要委曲求全,要委曲去修学,学什么?学佛、学菩萨,学诸佛菩萨的发心,学诸佛菩萨的修行。修行,学他的生活,学他处事待人接物,从哪里学?经典上学,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处事的道理,都在这部经上。这个经上讲的什么人生活、工作、处事待人的道理?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存的是什么心?用什么样的态度处事待人接物?他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他的行跟我们的行也不一样。我们是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人家是菩提心,修的是菩萨行。我们如何转轮回心为菩萨心,转我们轮回业为菩萨业,这就是曲济无遗。前面讲过大菩萨的四种大,要记住,四种大里有时大,长时间的修学,这不是短时间,决定不退转。从初信位逐渐向上提升,升到法云地,这是五十个阶级。好像念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要念到五十年级,这才叫邻极亚圣。这不是大圣,大圣是佛。亚圣是谁?等觉的普贤菩萨,等觉普贤菩萨称为亚圣。法云地的菩萨跟他就很接近,做邻居。在这五十个阶位当中,我们都要虚心学习。
  一一行全是普贤行。一一行里面我们很难抓住纲领,修学就不方便。普贤菩萨非常慈悲,将无量无边行法(就是修行的方法)归纳为十大类,十条纲领,你好记、你好掌握住。这十大纲领就是本经著名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每一条里面无量无边的行法(修行方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要与这十个纲领相应,你就真的修普贤行。真正修普贤行,你现在就是普贤菩萨。
  我们今天在此地开这个法会,与大家共同修学,实在讲真正的目的不仅是希望同修们转凡入圣,真正是希望同修们转轮回心为菩提心,转轮回业为普贤菩萨事业,这个法会才真正殊胜到极处,必定感动得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不仅保佑新加坡这个地区,保佑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消灾免难,真干就真有效应。虽有效应,不要居功,「众生的灾难,我救他们的,我度的」。你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你还能救别人?那个心就不是普贤心,普贤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天天在做、念念在做、时时刻刻在做,绝不著相,决定没有分别执著,决定不居功。我这样做,应当这样做,众生得福我欢喜,一句话不要说。佛在经上教给我们,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十大愿王要细说就是全部的《华严经》,单说这十条大意,我们在《无量寿经》「德遵普贤」这段经文里面给大家详细介绍过,我们明白之后要真干。从哪里转起?从改心转起。没有接触这个经典,我们起心动念还都为自己,还有个自己;学这部经之后,从今而后把为自己这个念头断掉,决定没有。转成什么?转成为众生,我们这个身体在这个世间为众生,不是为我,没有我。我今天吃饭为一切众生吃饭,穿衣为一切众生穿衣,没有自己,这个身是帮助一切众生做事的工具,你要维护这个工具;要是为自己,不需要这个身,身没有用处。所以这个身在这个世间是为佛工作,为佛法工作、为一切众生工作,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世间人为谁活?为我自己活、为儿女活、为家亲眷属活,他为谁活?普贤菩萨示现的身,是为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生活,这个念头一转就与普贤菩萨相应。心转了,习气还没舍掉,慢慢来,这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慢慢断习气,到登地的时候大概习气差不多快断尽。长时间的修学,起心动念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念念与十大愿王相应。这十愿,一愿里面就含摄一切愿,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