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这一百七十多众都是诸佛如来化身,虽然示现的种种不同,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如果你要以轮回心来看,那就没有一个是佛。这话要是说得浅显一点,我们把水平往下降,降到最低,大家比较容易体会,著相不见性,那没有一个是佛。凡夫著相,分别执著,绝不肯承认这是佛菩萨化现的,所以凡夫看外面境界有六道、有十法界。为什么一真法界的这些菩萨,我们通常称法身大士,他看十法界是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是离开的,不是两个境界,一个境界,每个人看法不一样。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的看法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三途;如果你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看十法界是一真法界,十法界的界限没有了。再说得深一点,时空的界限没有了;由此可知,时空、十法界从哪里来?从妄想执著里面生的,离开妄想执著就没有了。离开妄想执著,十法界的现象有没有?有。相有,相是妄相,相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你怎么知道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相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诸佛如来,这不是假的。哪一个相离开性?离开性没有相可得。《华严》说得好,所有一切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的心是真心、是真如、是本性、是如来。我们要问,哪个相不是如来示现的?我要把他看作是诸佛如来,你错了。你说「看作」,还是有分别、还是有执著,他真的是诸佛如来示现的。
  所以你要真正懂得《华严经》上佛说的这两句话,「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就觉悟了。经上又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性是讲一切万物的体性,我们今天讲性质;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真心、是本性。前面那个性可以看作习性、习气,应观法界性,那个「性」是习性;一切唯心造,那个「心」是真性,真如本性,真心。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一切万法,动物、植物、矿物,哪一法不是如来显现的?你从这上面去体会,法味就生起来,这个味才浓。我对一切众生跟对释迦牟尼佛、跟对阿弥陀佛没有两个心,平等恭敬,这种恭敬是自性性德的流露。性德是柔软的,可见得柔和忍辱没有丝毫的勉强,自自然然的流露。
  佛法的修学,自始至终就一个人,这一点要懂得。那个人很刚强,脾气不好,他对我来说那是菩萨示现的,示现这个形象让我看了觉悟。这也正是儒家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必」是肯定的、必定的。三个人是个比喻,当然有自己,另外还有两个人。两个人什么人?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两个都是我们老师。善人是善心所示现的,我们看了之后要学习、要模仿,要把善行发扬光大。恶人也是对我们示现的,恶心所示现的,我们看了之后有所警惕,要断一切恶。他那个恶行,我们自己反省反省,自己有没有。如果没有外面境界的示现,自己实实在在很难知道自己的过失,自己的善恶自己很不容易发现。正如同我们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面孔是一样的,一个道理,必须要借外面镜子照一照。所以一切众生、一切人事物是一面镜子,天天来对照,才能够认清自己。哪是善,应当保持,应当增长;哪是恶,应当改过,应当自新;你这个修行的功夫永远不会间断。菩萨是怎么成佛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他肯干、他懂得,所以他成佛了。我们不懂,我们不肯做,一意孤行,讲修行都讲的是个假样子。
  古时候寒山、拾得,装得疯疯癫癫、疯疯傻傻的在国清寺,国清寺他看到大众做早晚课,看到大众半月诵戒,他在门口窃窃讥笑,为什么?样子,没有实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那个样子做得再好,还是要生死轮回。古人所说的,「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不管用。但是现在人能够装一个样子,好像也就不错,也就很难得了。几个人知道实质的修行?这真是太难了。我们要是不展开《华严》来研究讨论,说老实话,这些事情平常我们很难说到,要不有人问,我们怎么会讲这些事情?我们说出来,谁懂?你说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谁肯承认?那个人坏得不得了,就要堕地狱了,还说佛示现的?堕地狱也是佛示现,都是做给我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不相干。你要从这个地方著眼,你的修行功夫才会得力,你才知道怎么修行。所以菩提心发了之后就要真干,这一大段经文就是教我们要真干。
  你要读了明了之后,你才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们天天修行还生烦恼,天天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原因是你没有真干。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一再提示我们要「真干」,他提出这两个字,说了很多遍。这个意思跟唐朝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里面所说,「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是一个意思,要从真实心中作。什么叫真实心?没人知道。真实心说不出来,不可思议。不可思,佛也思,不可议,佛也议,这是佛的善巧方便,这是佛说法的高明处。不可说的他也能说得出来,不可议的他也可以议论出来,难得!这是大乘经典,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体会。一定要肯定,完全肯定,凡夫就是我一个。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就是度我这个凡夫,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哪些是诸佛如来?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诸佛如来。这个是修行,现在正是讲修行,修行最基本的一个概念。
  所以行门里面还有同参道友,完了;有一个同参道友,我们两个是同学,你跟我差不多,分别执著永远断不了,恭敬心永远生不起来。印光大师讲修行的总原则,他老人家讲得好,「诚敬」两个字,「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什么叫诚?什么叫敬?老法师讲得没错,诚敬的意思有浅有深,浅的大家懂,深的就不知道;其深没有底,没有底线的。在此地诚敬的标准,什么是诚?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你这个心才诚;以对诸佛如来这种心态,这才是敬。儒家《礼记》第一句话「毋不敬」,这句话跟《华严》旨趣非常接近。可见得世出世间圣人讲到真正修行,从哪里修起?敬,毋不敬,对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敬,你就完了。
  你们也曾经听说过,佛家常讲「火烧功德林」,不是说一定要发脾气,那才叫火烧功德林,一丝毫不敬的心,你的功德已经没有了。用不著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骂人,用不著,不需要。你要不相信,倓虚法师跟我们讲,谛闲老和尚早年参禅的徒弟,他在镇江,在当时是中国最殊胜的一个禅堂,规矩很严,江天寺。最初初学进禅堂,心很虔诚、很恭敬,有护法神保护他。禅堂住个十来年,资格老了,地位逐渐往上升,做到首座和尚,这地位很高,仅次於住持,有人皈依他,又有人供养,於是贡高我慢的念头起来了。他并没有发脾气,也就是说恭敬心、诚敬心衰了,没有以前那么诚敬,诚敬心衰退了,这一衰退护法神走了,他的冤家债主找来了。
  夏老讲的真干,善导讲的真实心中作,印光大师讲的诚敬,我们合起来参才能体会到,诚敬之心绝对不能够退转。对於任何一个人真诚恭敬,不论他怎么对我,你不要去想这些,不要分别这些,不要执著这些,只有一味诚敬对一切众生,这叫修菩萨行,菩萨行最基本的一个概念。换句话说,菩萨行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你没有这个基础修什么菩萨行?果然这个念头转过来之后,念头一转,你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就变了,自自然然就柔软。「柔软」是讲你对人、对事、对外面的心态;「胜味」是你自己得到的享受,你自己得到胜味,胜是殊胜,味是法味,我们常讲法味浓,法喜充满。用主稼神来表法很有味道,表示你吃到你最喜欢吃的东西,上上之味。所以每一尊菩萨,此地讲的是神众,外表示现的是神众,实际上都是诸佛如来,里面包含的意思无尽的深广。
  第二尊,『时华净光主稼神』。后面通号我们就略掉,前面介绍过就行了。「时华」,鲜花;「净光」,清净光明。新鲜的花,刚刚开的花,确实清净光明,光彩夺目。这个意思我们细心去体会,花表菩萨的因行。儒家赞叹孔老夫子,说夫子是「时之圣者也」,这个赞叹得好,意思就是说他能够随顺潮流,不会被时潮所淘汰,他能够顺应潮流,任何潮流当中他都是圣人,诸佛菩萨亦复如是。这是我常常在讲席里面跟诸位报告,我们佛法是现代化、本土化。现代化跟本土化,诸位想想看,怎么会被淘汰?凡是被淘汰的,不适合现代、不适合本土的要求,它就会被淘汰掉,「时华」这两个意思就含著这密义在其中。为什么佛能够做得到?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要记住,要深深的去体会。第一个,佛菩萨没有相,随类现相,《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那就不会被淘汰。随机说法,佛没有定法;如果有定法,这个法一定要这样讲,就会被淘汰掉,过了这个时候这种说法没用处了。佛没有定法可说,佛无有法可说。佛的法是从哪里说出来的?是从现前大众需要而说出来的,他说的,大家都感觉得非常需要。这是时华的意思。
  所以我教同修们,特别是你们学讲经的同学,经典展开可以参考古人的说法,决定不能依他的说法;参考他,不可以依他,为什么不可以依他?他那个说法,他是唐朝人的注解,他的对象是唐朝人,我们要依他就不是时华,过时了。为什么参考他的?参考他,我们在这里面得到启示,也就是说我们读他这个东西一定有所悟处,对我们就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你看看古人注子,汉朝人的注子他怎么说法,唐朝人注解跟汉朝人哪些讲法不一样?宋朝人的说法、明朝人的说法、清朝人的说法,细细一观察就知道这些人有智慧,这些人说法他是依据原理原则,在讲法做法上千变万化,花表这个意思。佛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