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种田之天命福女-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自然是长房的长子嫡孙了:“祝爷爷、奶奶新年心情好,身体好,一切顺心。”
“好,好。”说着把一个小红包递了过去,现在日子好了,过年的红包也自然水涨船高,虽然赵玲玲兄妹都不在乎这几两银子,可这温馨的氛围却是很暖人心,就连小瑾儿老爷子也一视同仁。
次日醒来,兄妹四人,奥,不现在是五人都穿上了焦氏给他们做的先衣服,一样的棉袍,又在外头加了个紫红色的罩衣,过年了,但然穿喜气些。
打开大门,把水烧上,就有人上门了。今年赵玲玲家因着门第的提高,就连镇上的镇长也来了。
更多的却是一群小孩子们来讨糖果的,和说声恭喜就走的村里人和邻村。
年初二,约定成俗走娘家。赵家的家境好了,送给岳丈家的礼物自然跟着上涨。赵玲玲看着如今的赵父,那是感慨良多。暗自庆幸当初自己的眼光好为自己的女儿找了好女婿。
正月里,走亲戚、串门子拜年,接待来拜年的亲友,还要请客、或者出去赴席,一家人很是忙碌了几天,尤其是赵父和子轩,几乎每天都要出去赴席,甚至一天要去吃两三次酒席。
过年,大人们忙,小孩子却是最悠闲、最快乐的。赵玲玲也清闲起来,她和赵瑶瑶就闲在家里,每天将炕烧的热热的,姐两个带着小瑾儿或是做做针线,或是写写字、看看书。
过了年初五一家人才算是闲下来。
“爹,娘,”赵玲玲就开口道,“我跟你们说件事。”
“啥事?”大家就都看着赵玲玲。
“我打算把河对岸的空地都买下来。”赵玲玲就道。
“就咱南面那块地?”焦氏就问。
“对。”赵玲玲点头。
“那地能干啥,种庄稼、种菜都不出息。”赵父问道。
因为河水冲刷、还有村人挖沙挖土。那片荒地坑坑洼洼地。还有好些个大大小小的水塘。想要在上面开荒种庄稼或者种菜,需要的工程量巨大,买下来并不划算。
“那块地咱买下来,既不种菜,也不种庄稼。”赵玲玲就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咱可以挖水塘。养鱼啊。”
“养鱼啊……”
一家人都被这个想法吸引住了,“能养起来吗?”
“鱼,瑾儿要出鱼。”小瑾儿纯属是起哄的。
“养鱼这个事,我也是这几天才想出来的。”赵玲玲就道。
来到异世这几年,赵玲玲发现吃鱼都富户才吃的,村里的小河鱼根本就长不大,想吃大鱼是很困难的。也没有见到这附近有养鱼的,就算是镇上,也是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虽然一路上有冰块保鲜,却终究比不上活鱼来的新鲜。现在赵家不管是经济或者地位都足以保障他们这项生意。
她想如果赵家能保证鲜鱼的供应肯定会是一项不菲的收入,其实赵玲玲不仅是这样想的,其他一些水产品可以附带,但现在她不能说出来,只能等他们慢慢想通。
“我赞成。”陌陌是第一个投票的人,他是很相信这个妹妹的。好像只要还她干的事就一定能成功。
“我也同意,在往池子里种点荷花,秋天还能吃藕。”大哥这一年在府城长了见识。
“我也同意。”赵瑶瑶永远是支持妹妹的。
当天,就请来了村里的里正,说了要买下河对岸大片荒地的事。那片地在那荒着,有人肯买,里正自然高兴。
“二哥,那种不出庄稼,你买了要干啥?不是白花钱么。”虽然高兴却很尽责的提醒。
“我都知道,那不是用来种田的。”赵父淡淡的解释了一句。
“那就好,明天二哥就请等好吧!”现在赵父的身边不一样,刚开始还拘束好在二哥没变,里正说话也放开了。
那么接下来水到渠成,丈量土地。河对岸的大片荒地,另外干脆又加上了河这边,丈量下来,一共是四十五亩。
那些连鱼塘也不能挖的地方,也不浪费还可以种树,总之将地整片地买下,好处多多。
拿到了地契之后,赵玲玲将整片土地的平面图描绘了下来。之后,就依照土地上原有的水塘,因地制宜,规划出了四个鱼塘。
四个鱼塘,仅占土地很少的一部分,这是第一期工程。毕竟是第一次挖鱼塘养鱼,盲目地扩大面积并不是明智之举。
这四个鱼塘,既是第一期工程,也是实验工程。等这四个鱼塘成功了,整条养殖和销售链成熟了,再扩大面积,到时候才是事半功倍。
除了这四个鱼塘,赵玲玲又在图上圈出了几个地块。
“光养鱼种藕,也用不了这么大的地方。今年还要多养鸡鸭,到时候干脆就放养到这。……以后再增加养猪,可以放养在这……”赵玲玲在图上面指指点点地计划着。
买下这边将地,规划好了,就等着解冻开工。鱼苗和莲藕的事儿赵玲玲写信给金不换了,到时他会送来的当然不止是鱼苗还有虾苗和蟹苗。
很快就到了惊蛰,到处都是冻土初融,散发出的淡淡的泥土放芬芳。
趁着春耕还未开始,赵玲玲家鱼塘的开挖提上了日程。
从沙金塘寻了一个养鱼的熟工,据说此人原先是府城大户人家专管养鱼的,只不过是观赏性鱼。这人名叫张五驹,今年三十五岁,是个光棍儿,据他们村人说,这个人老实本分,只是命不好,说是犯什么天煞孤星,早早地就父母双亡,也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前些年也曾娶妻生子,不过却都因病去世了。主家就是因为忌讳,找了个介绍赏一笔银子被放了出来。赵玲玲可不管这些,依然把人请来了,另外还给他配了一个副手。
于是签了契约,就像是现代的合同,只要把鱼养活,奖金福利,年底分红都写的清清楚楚。
在知道赵玲玲家挖鱼塘,需要人工之后,都不用出门招人,临近的两个村长就有人自动找来了。再加上她家给的工钱高,饭菜好。一传十十传百,根本不发愁,再说还有人想沾沾赵家的福气。
四个水塘,其中一个开挖面积为六亩。深度较浅,这是打算用来种植莲藕、鸡头米、菱角的荷塘。另外三个为鱼塘,每个开挖面积平均为四亩,深度较深,打算用来养鱼。
荷塘和鱼塘都沿着河堤开挖,并与小河之间修筑有水渠相连,用于引水。另外在荷塘另一侧还设有出水口。通过出水水渠,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水排放到地势低洼处,并引入河水的下游。
每个荷塘和鱼塘之间,还修筑堤坝。堤坝上留出空地。可栽种树木,并修筑有可通行一辆大马车的通道。
忙碌中,子轩下场的时间也不远了,不然过完年他就该走了,就因为下场的缘故,先生让他们这些人多放松几天。赵玲玲得知,没想到子轩的先生还知道劳逸结合。
今天下午陌陌回家给家人焦躁的心情更增添了一丝说不清的情绪,自豪还是什么?
“陌陌,先生真的说你可以下场了。”赵家的饭桌上通常是一家人讨论事情的便宜场所,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
“恩,不光是我一个,还加上三叔家的子旭和虎子。”陌陌喝了一口肉粥咽下说道。虎子是族长家的小孙子,村里同龄人中就他们三个读书最早,没想到都这么争气这么小就可以下场了。
“你呢?子轩,你是怎么打算的?”确定了小儿子大儿子也不能忽略。
“先生说只要我发挥正常是没问题的。”子轩信心满满的说道。
“那这次,谁跟过去,住哪?”焦母马上想到上次的糟心事儿。
“本来是我一个人的话可以住书院的,现在?”赵子轩略有迟疑。
“我们买房子吧,带上子旭哥哥和虎子。我们娘三都跟着一同过去。留下爹,让他看家。”赵玲玲提议。赵氏一族知道感恩,如果不是的话赵玲玲也不会这样提议的。
“那不是太浪费了?你们上次住的地方不好吗?”焦母显然节俭惯了,不赞同道。
“娘,那是‘依阁’工人住的,我们过去不合适。”赵玲玲进一步说法焦母。“再说我们以后的产业越来越多,就当增填产业了,以后遇见了置办铺子查账用。”
“他爹,你看呢?”焦母向来听赵父的。
一家人商量了一会儿,最终决定了玲玲的方案,不过不同是赵父不同意看家,也要看着儿子考试,就这样赵玲玲他们又要出门了。
三叔和族长在得知赵父为了几个孩子专门在府城买房的时候还跑来感谢了一通。
小七的乡试也在三月,与大哥赵子轩的府试是错开的。相隔只有半个月。
这次出行算是全家出动了,对于乡村女人来说最远就是镇上的焦母来说。简直是以前不敢想象的。
进城这一天,风和日丽。两辆马车,一前一后,赵玲玲姐妹现在对出行经验丰富,因此车里准备充分。
车辆进了城,直奔牙行。也是运气好,牙侩手里正好压着一个四合院。
这是一座前店后院的宅院,前面是四间二层临街的门面房,门面房后面带着一个大院子。这院子又被一道墙分隔为两部分,中院没有正房,两侧厢房分别为仓房、厨房,除此之外还有马厩,仓房地下还有地窖。而后院,单独来看,就是一个完整的人家,有正房四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后面还开有后门,直通外面的小巷。
连赵玲玲先看了一圈,又去前面的店面瞧了。这店面临街,原来是杂货铺,因为店主人有事要回老家,所以急着出兑又要现银所以一时不好脱手现在便宜他们了。
上了二楼,将临街的窗户打开,看到附近房屋密集,街道四通八达,街上人流往来不断,又问过牙侩,说是附近并没有杂货铺之后,赵玲玲的心里就想到满意了。
不过,她没有立刻表态,而是从楼上下来,又去看了后院。见房屋布局中规中矩,又看屋檐,然后又进屋看屋顶、梁柱等,都是真材实料,也并不老旧,连蔓儿这才暗暗地点头。
那刘牙侩看着这家人是真正出得起钱的人,因此十分殷勤,问一答十。
“……货架子、柜台都是现成的,立刻就能开起铺子来。这屋里的桌椅,也都是好木头打的,这样式在县城也流行。只要搬了行李来,就能住。……原主人说是奉送,不算钱。”
赵玲玲就又从屋里出来,穿过正房和西厢房之间的月洞门。来到屋后。这屋后是个小小的花园,种着几株腊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