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开产科-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外头确实有了响动,原来是大长公主已经醒了过来,又亲自过来看两位染病的孩子,见外面药炉上的药还没好,只厉声训斥了两句。大长公主进来,见杜若和刘七巧正在里头,只微微有些汗颜,摇头道:“我这里虽然人多,却不是个个顶用的,看来大多数人在我这边,无非就是看在这是皇家供奉的寺庙,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罢了。说起来我出家四十年,自认潜心修佛,再没有半点破戒的,却也保不得家国平安,还是让鞑子的铁蹄践踏了大雍的江山。”大长公主说道这里,微微一叹,继续道:“这里的尼姑大多都是那时候逃难留下来的,她们也许只是为了活命而已。”
    刘七巧见大长公主心怀善念,便只安慰道:“师太不必自责,如今师太给这两个孩子一处养病的清静场所,正是慈悲为怀,其实这病症原本就是有传染性的,到时候若是在京城蔓延起来,七巧斗胆,借师太这个地方,让这些孩子避避难吧。”
    大长公主闻言,只点了点头道:“若是真这样,水月庵的大门永远为那些染病的孩子开着。”
    刘七巧有大长公主这句话,也微微放松了心情,刘七巧还没经历过时疫,不过听杜若之前说起的几次,都是很可怕的。朝廷为了防止传染,会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到时候那些病童的性命只怕不保。如今有了大长公主的的承诺,至少可以为他们争取一个临时医院。
    杜若听大长公主这么说,更是感动的五体投地,恨不得立时就跪下来给大长公主行大礼。大长公主见状,只连忙扶住了道:“今儿是你们三朝回门的时候,怎么跑到我的水月庵来了?”
    刘七巧笑道:“还不是他,放心不下这两个孩子,所以一早就拉着我从王府出来了。”
    说话间那小姑娘已经醒了,见了大长公主很亲切的喊了一声奶奶,大长公主见她小小的身子盖在被子里头,只睁开了乌溜溜的大眼睛,只心疼到了骨子里,伸手抱着她道:“小乖乖,你睡醒啦?你真乖,比你哥哥乖,喝药也不哭,奶奶疼你。”
    刘七巧倒是第一次在古代遇到重女轻男的长辈,只憋不住笑道:“家家户户都喜欢男孩,怎么师太就喜欢女孩子呢?”
    大长公主只捏了捏她的小脸道:“我当然喜欢女孩子,我若是不喜欢女孩子,怎么会合着你一起去骗人家老太太呢?”
    刘七巧被大长公主说到了痛处,只红着脸道:“你老人家就别提这个了,瞧我给您带来的小孙女多乖巧,你就早些忘了那事情。”
    大长公主点了点头,见刘七巧谈笑间多了一份少妇的韵味,只笑着道:“你想让我忘了那些事情,就早些生个小娃儿来哄我开心。”杜若无奈之下,又拍着胸脯表示,一切都包在自己的身上。
    两人赶在天黑之前回了杜家,那边春生也正带着紫苏往杜家赶。春生一边赶车,一边问紫苏道:“你今儿把你好不容易攒给你姥姥姥爷的钱给了那对夫妇,那你姥姥姥爷咋办呢?”
    紫苏今儿跟着刘七巧回了王府,便去蔷薇阁拿了自己存在钱喜儿那边的银子,喊春生跟自己跑了一趟。她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去了那夫妇家中,又是帮他们把家里整理了一遍。男人出去上工了,家里只留着一个刚生过孩子的女人,这冷锅冷灶的,紫苏去的时候,阿汉嫂正靠在床头给自己的孩子喂奶。可惜她自己也没吃什么东西,奶水不足,孩子吸了几口吸不出来,便哇哇的哭了起来。
    紫苏见状,只又出来找了春生,拿着银子让他去附近的米店里买了一些珍珠米,用来给阿汉嫂熬米汤喝。春生见紫苏如此贤惠,只越看就越喜欢,也拿出平时攒的几吊钱来,递给紫苏让她给小娃买些东西吃,紫苏只笑着道:“小娃昨天才生出来,能吃些什么?你跟着大少爷这么长时间,连个常识都没有。”不过紫苏倒是不客气的收下了,偷偷塞给了阿汉嫂。
    紫苏见春生问起她,便有些感叹的开口道:“我瞧见那大嫂子,就想起我娘那时候,那时候我爹刚去,喜儿还在我娘的肚子里,她大着肚子还要到处打工,给庄上的马喂草料,不然的话我就会没饭吃。喜儿刚出生,我娘一边坐月子,一边还要照顾我,可恨我那时候太小,也不懂要帮着我娘,如今她已经不在了,可是我看见阿汉嫂就想起我娘。”紫苏说着,只低下头不断的擦眼泪。那边春生听了,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只牵着马车拧眉一本正经道:“紫苏,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待你的,绝对不让我们的孩子受半点的委屈。”
    紫苏一开始光顾着哭,听了春生的话也不甚在意,可再一细细咀嚼,顿时就明白了过来,只郁闷道:“你浑说什么呢,八字还没一撇的事情,谁说就要嫁给你了。”
    两人正说不明白的时候,那边刘七巧和杜若的马车也正巧从后头跟了上来,总算是大部队会师成功。
    刘七巧和杜若才进门,就瞧见杜太太身边的清荷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便知道定然是杜太太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清荷见了两人进来,只上前道:“太太让我回少奶奶和少爷,今儿姜姨奶奶家的表姑娘回来了,这会儿正在老太太房里说话,不如等客人走了,再去老太太那边请安也是一样的”
    杜太太会这么交代,少不得也是因为听见有些下人嚼舌根,说什么姜梓歆原先是看上了杜若的,那天投水之前,是让小丫鬟看了杜若回来,才故意去投水的。杜太太原本是不信的,可巧不巧今年夏天,郑家带着一家老小出去玩,谁知道路上遇上暴雨,将姜梓歆的马车给冲到了水里,跟姜梓歆一起做马车里的小丫鬟淹死了,偏生姜梓歆毫发无损的就游上了岸。这事情按说是郑家的家务事儿,杜太太也未必知道,偏生杜二太太还气着姜梓歆占了自己的准女婿,把这件事夸大其词的说得个天花乱坠的,所以各种流言便再同一时间内都涌了出来。
    郑家的少爷得知姜梓歆会凫水之后,便狠狠的斥责了她一顿,郑夫人便以这个由头,给他儿子房里塞了两个通房,偏生姜梓歆的肚皮却跟烙铁一样,死活也没有动静,如今三天两头往杜家跑,为的也是让杜二老爷瞧瞧,到底是什么问题,她姜梓歆就是生不出孩子来。
    却说姜家也确实风水不好,姜梓歆磕磕碰碰的,总算嫁了出去,姜梓丞却在春试的前几日病了,最后名落孙山,在家里一直病到了现在。如今那梨香院里头,也是日日都是药香缭绕。
    杜太太让杜若和刘七巧别过去,无非就是避避嫌,再加上她知道那姜梓歆曾经在宫里阴过刘七巧,大抵刘七巧也是不想见她的,便想推脱不去了,可谁知道杜老太太得知杜若和刘七巧回来之后,便命人去了百草院请人,说是让刘七巧出去见见亲戚。
    杜若和刘七巧一起回房换了衣服之后,先去了如意居拜见杜太太,杜太太听说老太太有请,也只叹了一口气,对刘七巧道:“那个姜梓歆,你是知道的,如今她嫁给了二太太娘家的侄儿,今儿正巧回来瞧她祖母,这会儿正在福寿堂呢,你若是不想见她,我便过去帮你回了她就是,反正她们家也不过就是老太太面上的亲戚,也不是什么顶顶重要的亲戚,见不见也是无所谓的。”杜太太自从知道这姜梓歆是什么人之后,对她也是各种看不入眼的。
    刘七巧想起姜梓歆,脸上的笑也意味深长了一点,只开口道:“我自然知道,我还记得去年重阳节我在宫里摔的那一跤,倒是这姜姑娘的功劳了。”
    杜若却是不知道这刘七巧和姜梓歆之间还有这样的一段渊源,如今听刘七巧说起,不免就问了一个究竟。杜太太便把那姜梓歆的事情给一五一十的说给了杜若听,只庆幸道:“大郎,亏得你是个受礼教的孩子,不然若是那晚出去的人是你,只怕她就赖上你了。她一个会凫水的姑娘,真的要死,不如拿了汗巾抹脖子,为什么非要在人前投河,无非就是想把名节赖在你身上罢了。”
    杜若一听,顿时觉得五雷轰顶,再没想到平时看着娴静守礼的姜梓歆会是这样一个人。
    杜若还沉浸在对过去感觉的美好事物忽然质变的震惊中,那边刘七巧已经顺利的做好了精神建设,只抬头挺胸道:“娘,你放心好了,大郎这不好好的还是我的吗?我和大郎是天造地设的姻缘,绝对不会有被人破坏的可能性。”
    大户人际规矩森严,平常说话都是喊敬语的,就连杜若在人前喊杜太太,也只喊太太,可是刘七巧从小就生活在农村,没有这种自觉。后来去了王府,虽然也是太太老太太的喊,可毕竟那些人是她的主子,那样喊都是规矩使然。所以她在杜家忍了几天之后,终于又回归了她那没礼数的习性了。
    可是对于杜太太来说,这一声娘可当真是难能可贵了。像赵氏那样出身的人,自然是不会喊杜二太太一声娘的。就说她自己吧,不管是私下里还是场面上,也从来没喊过杜老太太一声娘。所以这一声娘,可是杜太太在这个家里独一无二的。
    杜太太只激动的看着刘七巧,伸手抚摸了一下刘七巧,从这一刻开始,她才觉得自己真正放下了心来,把自己最珍爱的儿子交给刘七巧。
    “你们都是娘的好孩子,但愿以后你们能跟我和你爹一样,恩恩爱爱,白头偕老。”杜太太说出这番话来,却更比前日在福寿堂敬茶时候交代的那些话,更让刘七巧感激。
    婆媳两人商量妥当,觉得既然是亲戚就没有不见的道理,所以两人都整理好了心情,打算去福寿堂会一会姜梓歆。
    福寿堂里头,姜梓歆正哭哭啼啼的诉说着自己的不如意,坐在里头的,有杜老太太、姜姨奶奶还有身为看客的杜二太太。杜二太太因为被姜梓歆抢了自己的乘龙快婿,心里对她一直是阳奉阴违。表面上姜梓歆和自己亲上加亲,说不出的欢心,实际上她心里无时不刻都扎着小纸人,恨不得戳死她。
    “我婆婆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