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太子妃很忙-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没好事。
  策凌笑道:“十三爷请说。”
  “我也有两个妹妹,你知道吗?”胤祥问。
  策凌点头:“您继续。”
  “我妹妹也到了嫁人的年龄。”胤祥道,“听说汗阿玛还没决定把谁许给你,只是六姐年龄最大,才最先想到六姐。
  “我琢磨着以你如今的身份,极有可能把我妹妹许给你。所以就过来问问你是怎么想的。你如果钟意六姐,我直接去跟汗阿玛说,别思前想后,赶紧把这事定了。你如果觉得娶谁都无所谓——”
  “有所谓,有所谓。”策凌连忙说,“无论是谁我都会以诚待她。”
  胤禩险些笑喷:“说了别紧张,瞧你吓的。漠北离京城太远,而我们的姐妹又很少,所以才这么在意她们的额驸。你只要顺着自己的心回答就行了。”
  “是太子还是太子妃叫你们来的?”策凌问。
  胤祥和胤禩互看一眼,两兄弟“扑哧”笑出声。
  策凌一脸茫然:“我,我问错了?”
  “太子妃二嫂不知道我们过来。”胤祥道,“我是作为一个哥哥来找你。”
  策凌却没敢放松:“皇上跟我阿玛说我还小,别急着给我定亲,我们就猜出来了。”
  “你怎么这么肯定?”胤禩问。
  策凌:“皇室嫁女至少得提前一年多定下,否则太仓促内务府没时间准备妆奁。可六公主如今已十九岁还没定亲,显然是因为我。”
  “所以你没想过其他人?”胤祥道,“只把六姐当成你妻子。”
  策凌点了点头。
  “那行,我回去就跟汗阿玛说。”胤祥有点失落,“你可要好好对我六姐。”
  策凌小声说:“我也不敢对她不好。”
  “你说什么?”胤禩没听清楚。
  策凌:“我说,必须好好待她。”
  胤禩瞥他一眼,出去就拍拍胤祥的肩膀,“别不高兴了。和十妹年龄相仿的蒙古子弟没有合适人选就往上找,十七八岁的也行。”
  “你说汗阿玛为什么非把闺女嫁来蒙古呢?”胤祥抬手挡住刺眼的日头,“大清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大清。”
  胤禩:“不把公主嫁过来,红毛子扰民,蒙古一众可不会主动出兵。”
  “大清人口众多,也不是非得蒙古人才行。”胤祥道,“汉人喜欢安定的生活,不喜欢战乱,他们弓马娴熟了,上阵杀敌不比蒙古人差,还比蒙古族人好管。”
  胤禩望着大大小小的蒙古帐篷:“你说的汗阿未尝不知,可是汉人念旧,不会离开故土来到边关的。除非在老家活不下去,不得不去别处讨饭。更何况蒙古包,咱们都住不习惯,更别说汉人了。”
  “今年黄河下游有没有发洪水?”胤祥突然问。


第148章 故土难离
  八贝勒胤禩:“还没到雨季。”说着; 一顿; “十三弟,你不会是想把受灾的难民弄到这边吧?”
  “不行?”胤祥问。
  胤禩:“按理说可行; 但故土难离。”
  “即便在黄土高坡上一年有半年食不果腹,也不愿意来这边?”胤祥再问。
  胤禩:“别盯着我说。我没往那边去过,对那边的百姓不是很了解。等等,咱们在说你妹妹的事; 怎么突然扯到黄河上面?”
  “太子二哥只有两个闺女。”胤祥道,“照如今这个情形; 日后二哥也会把闺女嫁去蒙古。可暖暖和晗晗都嫁去蒙古; 也只有两位公主抚蒙。你觉得太子二哥不会把手伸到咱们院里?”
  胤禩眉心一跳:“收养咱们的闺女?”
  “大姐的生父是五叔。”胤祥提醒道; “如果蒙古这边有一半汉人,蒙古族人想生乱; 喜欢安定的汉人不同意; 他们乱不起来,还用得着公主抚蒙?八哥; 我说的这件事暂时看没必要; 长远来看很有必要。”
  胤禩只有一个闺女; 即便是侧福晋生的也疼得不得了; 十年二十年后; 朝廷需要公主抚蒙,他闺女说不准还真得过继给太子:“要不咱们去找太子商议商议?”
  “太子二哥答应; 蒙古这边不答应也没用。”胤祥道; “这种事就得从根上给它断了。”
  胤禩思索片刻:“此事干系重大; 咱们去问问四哥?”
  “问四哥也行。”胤祥道,“反正四哥也只有一个闺女。他和太子二哥最要好,二哥需要公主抚蒙,第一个想到他。”
  胤禛乍一听胤祥说把受灾的难民迁到蒙古大草原,觉得他异想天开,再听太子有可能得收养他闺女,胤禛脱口道:“凭什么?!”
  “凭你是大清的四贝勒。”胤祥道,“你闺女是皇家的格格,姓爱新觉罗。四哥,你不同意,宗室也会逼你同意。大侄女如今还小,一切还来得及。”
  胤禛想了想:“我现在就去找二哥。”
  “二哥在处理奏折。”胤祥道,“我来的时候案几上还有这么高一摞。”用手比划一下,“你过去他也没工夫搭理你。”
  胤禩不同意:“咱们先跟太子说一声,太子二哥如果说方法可行,咱们再去找汗阿玛。回头汗阿玛不同意,太子二哥还能帮咱们一起劝汗阿玛。太子什么都不知道,到时候他跟着汗阿玛一起反对,这事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你俩都不清楚每年有多少百姓受灾,汗阿玛一问三不知,怎么说服他?”胤禛看着胤祥,“别想一出是一出。”
  胤祥:“虽然我是临时想到,但我觉得可行。”
  “我没说不行。”胤禛道,“我的意思既然向汗阿玛禀报,得让汗阿玛无法反驳。”
  胤禩若有所思道:“亲自去一趟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不用刻意去。”胤禛道,“黄河水患一直是汗阿玛心头大患,咱们把赈灾的事揽下,顺便跟汗阿玛说说看看黄河治理的怎么样,汗阿玛一准同意。”
  胤祥算一下日子:“得七月底或者八月初?”
  “你怎么比我还着急?”胤禛纳闷,“你连个侧福晋都没有,慌什么?”
  胤禩笑道:“我知道,他不想十妹嫁到蒙古。”
  “十妹身子骨不太好。”胤祥道,“额娘走得时候,我答应额娘一定会照顾好她。蒙古大夫医术不行,再碰到个噶尔臧那样不负责任的男人,十妹有个好歹,我不会原谅我自己。”
  胤禛跟五公主的感情一般般,不能理解胤祥这种把妹妹当成嫡女的心情:“回到京城我就跟汗阿玛说这事。”
  八月初,圣驾回銮。
  黄河水患近年有所改善,今年不算太严重。胤禛请命前往山东赈灾,还要把十三皇子胤祥带上,康熙希望胤祥出去历练一番,交代胤祥几句好好跟胤禛学,也没多想。
  九月初八,重阳节前一天,上午,胤禛带着厚厚一叠纸来到东宫。
  太子打眼一瞧:“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这是打油诗?”
  “不是。”胤禛说,“这是一首民谣,说的是山西那边的人生活艰难。我们回来的时候沿着黄河岸边查看黄河治理的怎么样,听那边的百姓说的。我和十三弟来的路上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那边富裕点,到了城门口都没想到可行的法子。
  “回家用饭的时候看到桌子上的蒙古牛肉,想到了蒙古大草原,人烟稀少。草原荒在那里,不如把晋北、陕北那边食不果腹的百姓迁到那边去。我找兵部要的地图,迁移的路线,我和十三弟都弄好了。太子二哥您看一下,可行的话我就把这个呈给汗阿玛。”
  太子翻开看了看,见写的很是详细:“为什么不直接给汗阿玛?”
  “怕有不足之处。”胤禛道,“你觉得没问题,到汗阿玛那里一准能行。”
  太子:“孤先看看,你下午,下午申时过来拿。”
  “谢谢太子二哥。”胤禛一喜,起身告辞。
  太子等他走远,就拿起那叠纸去后院,递给石舜华:“你看看这个。”
  “什么?”石舜华翻开,“把陕北百姓迁到草原?好大的手笔,谁的主意?”
  太子挑眉:“不能是孤的?”
  “爷的字我认识。”石舜华道,“你哪个弟弟弄的?”
  太子:“老四和十三,意不意外?”
  “不意外。”石舜华道,“九弟整天一副吊儿郎当样,都会说红毛子的话,你的弟弟们哪天把天捅个窟窿,我也觉得正常。”
  太子忙问:“红毛子的话?老九?”
  “弘皙说的。”石舜华道,“有一天九弟歇息,去城外卖牛肉的摊子上转转,遇到几个红毛子,叽里呱啦说一通,九弟没听懂,觉得人家仗着他听不懂在骂他。
  “回到府里就着人去打听有没有会说汉话的红毛子,他要学俄文。半年,半年就能跟人家交流。你啊,以后记得把他弄去理藩院,他比十一弟合适。”
  太子笑道:“先别说九弟,先把这个看完。可行吗?”
  “没什么不可行的。”石舜华道,“四弟特意提到由八旗兵丁送陕北百姓去蒙古。百姓路上不用担心贼人、野兽,朝廷还管吃,到了那边还管半年的粮,前两年还不用交税,如果是我,我一准去。只是蒙古各部同意汉民在那边开荒种地吗?”
  太子:“蒙古首领肯定不同意,但有个蒙古首领不敢不同意。”
  “谁?”石舜华问。
  太子:“四额驸。”
  “是的。”石舜华道,“归化城的将军见着她都得行礼,额驸更是对她言听计从,归化城那边荒地也多,第一波灾民倒是可以先放在归化城外。灾民到那边生活好了,消息传到山西,不用朝廷出面,他们自己就跑过去了。”
  太子:“封策凌台吉的诏旨已送往漠北,策凌想跟咱们交好,叫他帮着安置几千灾民,策凌也不会拒绝。”
  “您回头跟四弟说一声,把这两条加进去。”石舜华道,“四弟写的很详细,连陕北那边一亩地能见多少黄米都写的清清楚楚。”
  太子接过来,翻开后面的内容,不禁感慨:“孤的这些弟弟啊,个个都是人中之龙。”
  “嗯,爷是龙头。”石舜华笑道,“您别感慨了,我只是大致看一下,四弟的语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