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像排位之前几柱清香燃尽,烟灰慢慢弯曲,静悄悄的落在香炉内,激不起一丝灰烬。猛然,室外传来一阵阵爆竹声,老夫人眼神重新凝聚,望着闪烁的窗纸喃喃说道:“今年的鞭炮声。怎得听着这般吵人呢,子时刚过去,五更天就到了。”
  去年此时,她这里儿孙绕膝,今年却是光景旋消惆怅在,一生落得是凄凉。
  这新年五更天的鞭炮声接连不断的响起,整个大周都被鞭炮声惊动,沉沉夜色也无法阻挡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无论如何,新的一年到了。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初一的早晨天还没亮,窗外的声声爆竹将母子三人吵醒,蓝怡听李氏说起这里的人家起来后饺子要下锅时就会放爆竹。看来大伙是要吃饭了。
  李氏也叮嘱过她,林山去世三年之内他们母子不用起五更,村里人也不会给她去拜年,他们只需要寻常作息。天亮后让两个孩子出来拜年就好。
  所以他们没有起来下饺子放爆竹开门,只又窝在温暖的被窝里接着睡觉。宝宝本就睡的迷迷糊糊的,他钻到娘亲怀里。毛茸茸的小脑袋窝靠在娘亲的肩胛窝上,又睡的十分香甜。蓝怡摸摸他热乎的小脸,又抬头摸摸旁边被窝里的宇儿,见他也没有踢被子,便又放心的睡了。
  天色渐亮,蓝怡起身先给火炕添了些添火,将炕烧的暖和,又看看两个熟睡的孩子,才去厨房烧水准备大年初一的早饭——煮饺子。
  宇儿和宝宝起床后,蓝怡给他们换了新衣服新鞋子,穿戴整齐。蓝怡自己并没有换,只是把洗干净的旧衣服换上。
  她坐在炕上让孩子给自己磕头拜年,之后一人给了十文钱的红包。
  对于跪地磕头这一规矩蓝怡虽不喜欢,但是你不照着做会让人觉得你没规矩,失计礼数,她也只能让孩子们按规矩来。
  子时之后又下了大雪,整个世界再次被银白色覆盖,她也没有时间清扫积雪,只是扫出来一条小路。
  蓝怡让宇儿点了爆竹,她把白菜猪肉馅和韭菜鸡蛋馅两种饺子下锅煮好,用小碗装了三碗放在堂屋的年画下边,点上香炉请祖先先吃。然后才带着两个孩子吃早餐。
  早饭后打开院门,蓝怡让宇儿领着宝宝去二叔家和王林远家拜年,叮嘱他们应该说的吉祥话。今日是大年初一,村里人相互串门拜年,还没有时间清扫积雪,蓝怡也只能看着两个孩子手拉着手在门前被人踩出来的雪路里走着,她不能出门去百年,因为她是新寡的寡妇。
  宇儿两个回来后又得了几个红包,高兴地给蓝怡看。
  蓝怡让他们自己收起来。自从年集后,蓝怡征询了宇儿的意见,把他和宝宝的零用钱分开了,宝宝现在也有了自己的钱罐子。宝宝现在也能分清哪个是哥哥的,哪个是他的钱罐子,每次得了铜板都高兴的放进自己的钱罐子里放好,等着娘亲给他买柿子饼吃。
  “娘,宝宝就交给你啦。我还得出去接着拜年呢。”
  宝宝按着规矩,只要给二爷爷、二叔三叔三家拜年就好。至于其他人家,他还太小,去不去的都成。宇儿大了些,村里相熟的人家还是要去走走的,比如牛蛋家、赵里正家,八婆二嫂家等。
  “去吧,不许讨要压岁钱。”蓝怡给他在小挎包里装满零食,才让他出门。宇儿和宝宝的小挎包也是新做的,红色的小挎包上用白线绣了卡通版的小马驹,打络子的红线编成的肩带,今年是马年,也算应景。
  蓝怡在家里等着有人过来拜年,也准备了干果点心和茶水。村里来了几拨小孩子,蓝怡都给他们装了吃食,给了两文钱的红包,太阳升起来后。众人相互之间拜年也就结束了。大伙开始清扫家里的积雪。
  虽说按着规矩从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不需要做任何事情的,但是也不能任大雪压塌房顶不是?
  后晌,陈氏和刘氏带着两个妞妞到蓝依家来拜年闲聊。蓝怡照例给两个孩子拿了红包,又取了在县城里买的小银镯子给她们套上,妯娌三个则坐在炕上聊天。
  三人聊着这一年的打算,听到蓝怡想将宇儿送进学堂,陈氏和刘氏先是奇怪,随后明白过来,便忍不住乐了。
  陈氏想着这小大嫂平日里看着十分精明,但在这些小事上总是犯些糊涂。也难怪她。大嫂回来一年,却不喜打听事情,对村里的很多规矩都是不懂的。
  “大嫂,咱们北沟村的义学是村里每家出银钱集资建造的,你也瞧见了,就在村子正中的那棵老槐后,周家祠堂旁边。现在私塾里有好几个夫子,其中的雷夫子是游学过来的,大家都说他很有学问。孩子们也喜欢他。但这义学只收八岁以上的学生,咱们宇儿今年才六岁,还得等上两年呢。我家大福今年七岁,也不能去的。”
  蓝怡听了汗颜。常识不足啊,她对古代的教育制度一直搞不清楚,科举制度也是只知一二,过来之后也从未在这上边费过心思。
  这之后她花了一些功夫。通过多方了解才知道,大周的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两大类,私学形式灵活多样。主要也分为两类:蒙学和精舍。
  蒙学有常年开课的私塾(夫子在自己家中设学授徒),义学(或义塾,地方上或官员、地主出钱聘请塾师在家乡开办学校,教育本族及乡里子弟),家塾(不少官宦世家为教育其家族的子弟,聘师设塾于家内)等。也有季节性的村塾、冬学。
  北沟村里的义学每年开春招收学生,取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村里孩子不多,义学里也就有三四个夫子,每人负责一个年级。这村里的孩子上三四年学认得字后,学的好的、家里又有钱的才会送孩子去县里读书,考科举。其他的孩子也就从义学毕业后开始帮家里做农活了。
  蓝怡让宇儿入学的想法落空了,那孩子很憧憬着入学的,这下蓝怡还得想着怎么安慰他才好。
  大年初二,蓝怡在家祭财神,把买来的纸钱给财神爷烧上,还摆上鱼肉和羊肉请他老人家多吃些,财神可是现在她最喜欢的神仙,哄得财神高兴了她才有好日子过啊。
  初二中午,她中午又按照习俗吃馄饨,这里俗称为“元宝汤”,取吉祥寓意。这边初一至初七人日之前,每日吃什么都是规定好的,不能算做,否则怕神仙怪罪。
  蓝怡觉得自己自小到大过了这二十几个春节,今年的春节是最繁琐,也是最有年味的,难怪这里的小孩子个个都数着盼着过年,这吃食日日都不带重样的。
  大年初四,蓝怡牵着毛驴,带着宝宝在村口等到赵里正家的花氏带着一家子到花家村拜年。她瞧着人群里,并未见到她的大儿媳吴氏,除此之外,蓝怡也是第一次瞧见赵里正的小儿子赵良才。
  赵良才平日里都是在县学读书,很少回到村内。他此时头戴青色唐巾,身穿同色棉袍,儒雅的面容略带微笑,比起他大哥确实多了几分文人气质。
  他见着蓝怡只是点头略微示意,便随着娘亲上了马车,赵里正的大儿子赵良秀赶着牛车,蓝怡骑着毛驴跟在车后,众人赶往花家村。
  花家村看起来与北沟村并无什么差异,家家户户门上贴着大红崭新的对联和福字,来回跑闹的总角小儿,此起彼伏响亮的狗吠,这些蓝怡都是见惯了、听惯了,并不觉得新鲜。
  王林山的表弟花常东站在村口,见着蓝怡母子骑驴过来赶紧迎上去,将她们请回家中。
  王林山的三舅去外地做生意不在家,外嫁的姨母今日也没有回来。王林山的姥娘看到蓝怡母子眼泪不断,一直哭她那苦命的女儿和外孙,拉着蓝怡叙说着回忆往事。
  不知为何,蓝怡瞧着她老人家这样,自己却激不起一丝伤感,只抱着宝宝低头默默陪着。虽然姥娘和几位舅舅、舅母以及表兄弟姐妹们待蓝怡母子都很客气,但她总觉得少了一丝亲情味道,更像是在走过场,而且蓝怡觉得姥娘望着宝宝的昏暗眼神里带着一股子探究的味道。
  姥娘哭了片刻,又留蓝怡和宝宝吃饭后,推说自己年纪老迈要休息,便让花常业的媳妇何氏带蓝怡到她那里与众小辈相认。
  花常业虽待蓝怡母子亲热些,但何氏却并不如此。她只面上带着浅笑,与众人一般给宝宝两文压岁钱后便与蓝怡不近不远地闲聊着。蓝怡跟这一屋子人在一起总觉得自己是个外人,她们说说笑笑的十分热闹,她却融不进去,便带着宝宝自娱自乐,逗他说话,好容易熬到后晌十分,蓝怡便告辞出来,骑驴赶回北沟村。
  回来时一路沿着花溪便能走到村内,她并不怕迷路,只是一路上未融的白雪压住了千般景色,显得乏味得紧。(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十一章 上元灯会
  “娘,怎么还没有飘上来呢?”宇儿和宝宝两个蹲在温室里,瞧着他们放在小坑里的鸡毛感到失望。
  今日是正月初五,恰好赶上二十四节气里的头一个——立春。昨日蓝怡从花家村回来后,宇儿便非常积极地在院子里捡鸡毛,特别是家里那三只漂亮的雄山鸡掉落的鸡毛,然后神神秘秘地在温室内挖了个洞,将鸡毛放在里边。今日一早他就蹲在洞边等着,蓝怡在温室内除草,只当他有发现了什么好玩的游戏。
  “没有风,鸡毛怎么会飘起来?”
  宇儿托着小下巴,嘟囔道:“奶奶说的,立春这天,挖个洞把鸡毛放进去,它们就能飘起来。”
  ……蓝怡无语的看着洞里一大把鸡毛都很安生地呆着。就算立春天气回暖,但怎么也到不了飘鸡毛的程度吧。
  “改日你再问问奶奶,就知道了。”
  此时,刘氏推开大嫂家虚掩的大门,抱着二妞妞走进来,她到温室边轻喊:“大嫂,在里边不?”
  蓝怡将草扔进篓子里:“在呢,别进来了,里边热,我们这就出去。”
  说罢,她给两个孩子穿上外袄,戴好帽子,自己也穿戴好才拿着草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