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寡妇丫鬟-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叔点头,“常业人不错,你看看他有啥事,若有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不过我想着他不是过来借钱的,常业这人,还是有骨气的。”
  二叔说的的确不错,花常业的确不是过来借钱的。
  “弟妹,正月二十一宜出行,我们要乘船出海了,今日进程买东西,特地来你这看看。”花常业笑着说,“这一去,怕是没有半年回不来的。”
  蓝怡关切问道:“表哥,这么早就要出海么?这次都谁去,去哪里?”
  花常业见她这样,笑得更加温暖,“三叔、我和常和一起去,听了弟妹的话,这次我们打算跟着商队一起下南洋。”
  南洋,的确路程遥远,海上不平静,怕是来回要担着极大的风险,“三舅舅的伤,好些了?”
  “好多了。”花常业还有几分担忧,“本就是我和常和一起去的,三叔实在不放心,一定要跟着。这次,咱们把全部家当都压上了,若是船破人未归,弟妹能出把手,帮我照看照看两个孩子,我就……”
  蓝怡马上制止他接着说下去,“表哥,要出行了,你说这些不吉利的干什么!你们一定能平安回来的,到了南洋,但凡是咱们这边没有的东西,譬如种子、特产、石头都带回来些,肯定能赚回大钱来。若是你们这次出去货没有凑够,就先从青山杂货铺子里调一些过去,回来咱们再算,没准我们也能跟着赚一笔呢……”
  蓝怡笑着说,“至于两个孩子,等到给老娘烧纸时,我会去看着的,咱们两个村子虽离着不近,但也不是不通消息,你放心吧,有事我会照看着的。”
  花常业点头,笑着掏出一块鹅卵大小的石头,“弟妹,你成亲的时候,我怕是赶不回来了,也没啥东西好送给你,这块石头,是这次我去走货时别的商队均过来的,我看着挺稀奇,弟妹拿着玩吧。”
  蓝怡接过一看,竟是一块玻璃底的翡翠原石,未经雕琢却自称风韵,确实十分喜欢,“多谢表哥。”
  说完,她进屋取了一些新的铺盖出来,“表哥,你别看这被褥不打眼,可是防潮性极好,在船上用最合适,这几本书,你拿去解闷,船上枯燥无聊,也能打发时日。这些酸菜,你也带着,怕是船上时间长了吃腻了海味,酸菜也能提提胃口……”
  花常业眼神湿润,一一结了过去,“弟妹,难为你想得周到,周家老二能娶了你,是他的福气,若是他待你不好,别忍着,回来表哥替你收拾他!”
  怎么扯到这上面去了,蓝怡笑着摇头,“表哥放心吧,周二哥待我们母子极好的。”
  看着她温婉的笑颜,花常业压下心中的酸涩,笑道:“是吧,那还好,表哥也是说大话了,周家老二的伸手,表哥哪里打得过他,怕是和常和两个一起上也是白给的。”
  正月二十一,不只是花家商船出海的日子,也是村里义学开学的日子。(未完待续)   穿越之寡妇丫鬟


正文 第二四二章 朱砂启智
  宇儿要入义学的这天,蓝怡一家早早起来吃过饭便给宇儿准备好书包、水杯等物,一家人都换上新衣服,特别是宇儿,不再穿短褂,而是换上了蓝怡新作的青色长衫,束上腰带,挂了个装着雄黄和熏草的喜鹊登梅香囊,脚下也是新鞋子。本在大周,已不似魏晋时期,男子佩戴香囊之风已减,香囊渐成了女子和孩童们的专用品,但是男子中有两类人是要佩戴香囊的,一是如朝为官的大臣,香囊乃是朝服的一种标准配备,上面的图案根据等级的不同而有差别,另一类就是入学读书的学子。从这之中,也可以看出大周对于入学读书的重视性。宇儿带的香囊,出自贾氏之手,这等精致的刺绣蓝怡是做不来的。
  蓝怡把夏婉送他的福瓜让他贴身戴在脖子上,宇儿个头长高了不少,已经到了蓝怡腰部,皮肤白里透红,每日练拳的小身板挺的笔直,看起来精神抖擞,真个有几分小小读书郎的英姿。文轩围着哥哥转悠几圈,非要跟着他一起去义学读书。
  四人赶到村子老槐树不愿的义学时已经有不少人到了,也都是新衣新帽。特别是周财主家的周兴祖,身穿草青色绸缎长衫,头顶的小包插着翡翠长簪,腰间挂着暗绿色缠枝莲香囊,另一侧挂着一块温润的环雕白玉,站在一群布衣之中,尤为显眼。
  孩子们凑做一团,叽叽喳喳地兴奋着,大人们手里拿着给夫子的入学礼,有活鸡、猪肉条等,还有人拎着篮子。估计是鸡蛋一类。贾氏也拎着篮子,里边装的满满一篮子鸭蛋。在大周,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为人生四大礼,是极为讲究的,就算是村里的义学,家家户户也会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拿出手的都是家里的好东西。东西不再价高。在乎的是这一份对义学夫子们的敬意。
  卯时刚过,已经在义学里读书的学生们陆陆续续的拿着书进入义学的黑色大木门,里面随之响起朗朗读书声。前来入学的男娃女娃们都露出向往地表情。
  卯时过半,两位身着青色长衫的夫子走出大门,招呼门口的孩子和家长们进入义学,蓝怡看了看。并没有发现周兴祖的娘亲薛氏。
  自人日后,蓝怡与村里几个人提过男女娃分开读书的好处。大伙也都赞同,不过赵里正等人商量后,对薛氏出来教学并不赞成。
  就算是教女娃子,也是一件及其严肃认真的事情。夫子不止要学问好,最重要的是人品端正,深受村人爱戴。而薛氏常年闭居,并没有贤名在外。族老们怕她给孩子们带来不良影响,且周财主也是反对薛氏出来教学,此时也就作罢。
  没想到的是,薛氏虽没当成教学夫子,王林喜的妻子陈氏的呼声反而高了起来,陈氏自嫁入北沟村,孝顺老人,辛勤劳作,两个孩子也教育的有模有样,特别是她的针线刺绣,深受众人爱戴,不少人提议让她教女娃子们针线;另外一个呼声高的,竟是贾氏,贾氏形容端庄,识文断字,且精通医术,村里人对这位女郎中极为看好,希望她也能入学教孩子们识字认药性。贾氏和陈氏为此既高兴又惶恐,不过蓝怡确是持赞成态度的,陈氏因为这样的呼声,最近跟蓝怡学字更认真刻苦,比怀孕的刘氏进步要快很多,已经能自己简单记账了,今天站在人群里,也是精神抖擞。
  蓝怡和牛嫂、陈氏几人一块走了进去,入门之后先是给孩子交束脩和拜师礼,然后才能进到第二层院子。院中已经有在义学读书的三十多个孩子等着,见到有人进来都停止说话站好。
  随后,夫子招呼新入学的孩子站到他们身后,蓝怡清点人头,发现这次入学的男娃比较少,只有十二人,女娃们高矮参差共二十五个,这些人,以后就都是宇儿的同窗了。
  入学仪式,先祭拜儒家圣人孔丘,孩子们均跪下九叩首,再给三位夫子三叩首才站起来,蓝怡看宇儿一个个地认真磕头,心疼难受,但这是礼节,是必须遵守的。
  随后,两位夫子带着去年或前年入学的学生进入教室开始读书认字,留下一位四十多岁的瘦高夫子。
  这位夫子让小萝卜头们分三列站好,,这便是宇儿的同窗了。,看上去家世不俗,牛嫂说这是周财主家的小儿子,名叫周兴祖,比宇儿他们大一岁。
  那位夫子一抬手,众人安静下来,他开口致欢迎词:“老夫秦飞鹏,乃是你们的夫子。人不学不知义,读书方可修身齐家。你们年幼正是读书识字的好时机,若学有所成,可光宗耀祖、鱼跃农门。若只知嬉戏,错过此等时光,老时自悔读书迟。”
  蓝怡听她这入学贺词还真是顺口,秦夫子说完便进行了开笔礼仪式。蓝怡对开笔礼闻所未闻,十分感兴趣。
  秦夫子取了桌上的毛笔,沾上朱砂,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
  开笔礼完成后,秦夫子带着他的三十多个小学生们进了一间开始上课,因为有女娃子在,这届学生人数足是上两届的一倍,用的也是义学内最大的屋子。
  每天的课程安排是上下午各一个半时辰读书,中午休息一个半时辰,也就是一天上六个小时的课,蓝怡觉得安排得周到。
  至于放假的时间安排,秦夫子也讲得非常明白。除了节日和过年,每月逢九休息一天。之所以选择逢九休息,是因为每月的初九、十九和二十九乃是周家村集日。大假也是有的,忙种和秋收会放十几天假让孩子们帮着家里收庄稼,称为麦假和秋假。
  大伙鱼贯走出义学大门,才又开始叽叽喳喳热闹起来。
  “娘,哥画红点,像仙童,宝宝也要。”文轩说的很恰当,宇儿点了朱砂确实非常像家中堂屋挂的佛像旁边的童子。
  蓝怡看着他羡慕的小眼神,笑道:“哥哥点朱砂,是入学的仪式,刚才夫子不是说了么,这叫做朱砂启智。点了朱砂哥哥就更聪明了,读书就能记住。”
  文轩听了,赶紧摇晃娘亲的手,甜甜撒娇:“娘,宝宝也要!宝宝也要!”
  蓝怡笑着点头,回家也给他点了朱砂。宝宝美滋滋地出去找三娃子等人炫耀,蓝怡叮嘱他记得回来吃饭,不准去河边,不准上山,也不准出村子等。现在宇儿几个大孩子上学了,这帮小的还是凑做一堆跑出去玩,着实让人挂心,贾氏便在后边跟着。(未完待续)   穿越之寡妇丫鬟


正文 第二四三章 学礼知义
  待宇儿晌午从义学回来,尤在兴奋着,“娘,娘,秦夫子教了我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六个字呢,‘琢’和‘道’都好难写,大妮姐姐她们都写不出来,宇儿一次就写得很好,秦夫子说宇儿好棒呢。”
  上学第一天就被夫子表扬,的确是件了不得的事情,“娘的宇儿本来就是最棒的,宇儿好好跟着夫子学字,等到过年的时候咱们就不买春联了,让宇儿写,省下的钱都给宇儿存着,好不好?”
  宇儿顿时信心勃勃,“好!宇儿肯定能写好的,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