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老关家的六零日常-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明子知道小哥得到娘什么奖励了,是一块糖。也不知道放了多长时间了,糖纸看着都旧了。里面只剩下半块。这是小哥没舍得全吃,给她留着半块呢。
  明子一点儿都没嫌弃,把糖含在嘴里,心里酸酸软软的。
  从那以后,终其一生,小哥真的再没有被任何人欺负过。从来没有。
  放暑假的时候,二姐从初中毕业了。不肯再念书了。当然,也没有书可以念了。
  明子还是没有想到,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不到四岁的自己在家里拥有话语权。
  六七年,高官屯里好像跟以前没什么不一样。她上辈子是个学渣。写小说的时候,也几乎没涉猎过这么敏感的时代,她父母也很少跟她提前那个年月的往事,所以,她真的是不了解啊,除了老老实实的等着八零年代到来,他还真的没啥好办法啊……
  好后悔,当初为啥不好好念书呢……
  还没等明子想明白,她能做什么呢,家里又出事儿了。这回不是因为小文哥了。是因为老姐士容。
  七月过了,杏子熟了。这年头儿也没什么水果,平时也就六七月的时候能吃个樱桃和杏子,再晚点儿,还有李子,海棠果儿能吃到十月去,糖心儿的,更好吃。
  关家院子里有两棵杏树,两棵樱桃树,一棵海堂果树,都在东院的园子里。大哥士安出生那年,明子爹在十多里外的果园里买了一棵山西树,种在西院里。
  两房之间也不是那么的亲密无间,明子娘嫁过来之前,明子爷爷带着明子爹和堂姑姑那是吃亏吃惯了的,八爷爷占便宜都占习惯了,还觉得占他亲哥的便宜,理所当然。明子爹八岁就没娘,跟明子堂姑两个人到冬天的时候,连棉衣裳都没人给做,隔壁八奶奶都不说帮着做一做,八爷爷也是没看见一样。明子爷爷那时候在大生产队里做饭,都是求着屯子里孩子少的婶子给做的。要不是因为明子爷爷不计较,兄弟俩还不定怎么闹呢。
  这人和人相处,总得有一个肯吃亏的,要不然,且有得磨呢!
  可是呢,这明子爷爷总吃亏,等明子娘嫁进来之后,她那么刚强的脾气,又是从小因为家里没男孩,被明子姥爷的叔伯兄弟们硬是把他们家从老家挤到高官屯的成长背景,哪受得了这个。
  亲兄弟两个,一个院子住着,平时谁吃亏谁占便宜的,也无所谓了,可是也不能总可着一家吃亏啊。那不成了欺负二傻子了嘛。
  于是呢,平时,明子娘少不了的就跟八爷爷有些口角,但人家占着辈分,还是明子娘吃亏的时候多一些,所以就憋气嘛,明子娘身子不好,跟生闷气也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有磨擦,所以,平时两家吃的用的分得清清楚楚的。
  可是小孩子不知道这些啊,东院的几个堂姑姑一把一把的吃杏子,上面几个姐姐哥哥都懂事儿了,馋也不会吱声。小文哥那就是个小混混,孩子王,他随便跟屯子里的哪家孩子混点儿,也给自己解了馋了。
  士容老姐是个女孩儿,不好意思去别人家混。看着东屋堂姑姑们吃,她馋呀……


第6章 亲兄弟明算账
  小孩子不懂事儿,馋得受不了,怎么办呢?就得开口要啊。
  这什么老子,就有什么孩子,八爷爷平时只进不出的,那孩子可不就那样嘛。
  所以,士容姐姐就不要来杏子,八爷爷也不让给,八奶姐就更是啥也不说了。
  士容小姐姐气得那个哭啊。
  孩子哭,向来宠孩子的明子娘,可不就得出头了嘛!
  “八叔,你们家那杏子吃不了坏了都扔了,给我们孩子几个能咋地呢?再说了,那杏子树,也是我们爷爷栽的吧?一笔写不出两个关字儿吧。”明子娘站门口就喊住了要出门的八爷爷。
  “那杏子树当初分家的时候分给我了,我就不给你家孩子吃,咋地吧。”这不讲理的。
  “八叔,你做这么绝,不给自己考虑考虑后路。你看看你家那几个儿子,将来不还得靠我们家照应啊?”明子娘也知道八爷爷为啥总跟自己别扭,说白了,还不是因为嫉妒嘛。自家这边儿日子越过越好,两个儿子也都各有各的机灵。反观他们家呢,八奶奶木讷,不会过日子,那三个儿子,不是笨的,就是有残缺的,日子在屯子里也是末等的。跟刚分家那会儿正好反过来了,他可不就嫉妒嘛,不服气呗。
  “那你放心,我将来就是要饭,也要不到你家门口。”八爷爷这也算把话说绝了。
  都说成这样了,那还有啥说的。
  明子娘又生了一肚子气。
  明子也很气,这八爷爷也太过分了。
  有能耐你去跟外面人使去啊,跟家里人耍什么横啊。
  怎么也是你亲侄女吧,连个杏子都舍不得?宁可扔了,都不能给侄女几个?
  明子就想晚上偷偷把东园子里那几棵果树都给点了,谁也别吃。反正她一个四岁不到的孩子,点了也是白点。太气人了。
  到了晚上,全家都知道了这个事情。大家都很气。
  爷爷晚饭都没吃,带着大哥和小文哥,到仓房里拿麻袋装了几斤苞米就走了。高官屯往西三里地的屯子叫山东窝棚,是个有百多户人家的大屯子,因为有好几十户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得的名儿。老关家也是早年闯关东过来的,山东窝棚里好几户都是关家的表亲,也算是爷爷子侄辈的。爷爷带着大哥和小哥就是去山东窝棚一家种了十几棵果树的亲戚家了,没到一个小时仨人就回来了,换回来一框的杏子。
  晚上吃完饭,大姐英子也带着二姐和三姐走了,回来的时候,带了两碗樱桃,这晚樱桃可是不好找了。她们仨是穿过了北大甸子,去木王堡,木兰娘的老家去找了堂舅舅,淘换了这两碗樱桃。
  木王堡四五百户人家,其中得有接近一百户姓木的。早在大清朝的时候,就是木家人的地盘了,所以,从根儿上说,木兰娘也是大户人家出身。只是到了她爹这一辈,因为没儿子,被兄弟们排挤才搬出来。远了香,近了臭,这一搬走吧,原本就关系不错的几家,那关系就更近了,就是原本互相看不上的,再回去,都没那么看不上了。木兰娘没兄弟,但是她有堂兄弟呀,还好几十个呢,总有几个关系好的,所以她时不时的,也会带着孩子们去堂舅舅们的家里串串门子。
  当天晚上,几个小的,可算是过了瘾了。
  明子原本就不爱杏子的那个味儿,倒是樱桃,大半都进了她的肚子。
  明子以为这个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没想到,第二天,爹又跟生产队请了一天假。早早走了,晚饭前才回来,背回来七棵果树苗。一棵杏子,两棵海棠果,两棵樱桃,两棵李子。这是他特意去果园儿买的一年生的树苗。
  回来就裁到园子里了,今年是吃不上果子了,但是明年,肯定就能结果了。
  经过这个事儿,明子明白了,爷爷和老爹虽然老实,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主要还是自家日子好过了,有余粮也有余钱了,不然哪能腰杆子这么硬,拿粮食去给孩子换果子吃,花钱买果树回来就为了孩子能有个零嘴。
  木兰娘宠孩子,这习惯看来也会传染呢!
  士容姐经过这个事儿,懵懵懂懂的,好像也明白自己嘴馋惹了事儿了。虽然没人说她,自己却一下长大了不少。
  明子觉得,自那之后,可能是因为八爷爷话说得太重了,爹娘两个人跟憋着一股劲儿似的。原本已经很能干很节省的两个人越发的早出晚归的干活儿,干完了队里的活儿,爹总是挤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多开点儿荒地,他会编筐,扎笤帚,起早贪黑的忙活。
  高官屯离兴隆镇十里路,离老都县城四十里,只要队里不出工,爹就会背着新编的筐和笤帚步行四五个小时进城里去卖,再花四五个小时走回来。有时候攒的时间长了,大姐也会跟着去。
  秋收之前,明子娘做主,花了一百五十块钱,给老爹买了一辆永久牌的自行车。
  车子推回来那天,别说高官屯了,从县城里回来一路上,路过的哪个屯里,不是在大家羡慕的眼神中走过来的呀。
  要知道,这时候,很多人家,一年的收入都没有一百块钱。
  能花一百五十块钱买自行车的,说个夸张一点儿的比喻,那可是比后世买个奔驰跑车还让人羡慕的事儿。
  买自行车的时候,明子爹还不会骑自行车呢。
  买了个自行车,还是推着回来的。
  高官屯的日子过得好,也只有队长家里才有一辆自行车。
  关家这辆,是第二份了。
  明子爹在院子里练车子的时候,八爷爷的酸话可是没少说。
  有了自行车,来回县城,越发的方便了,有一个小时就能到了。明子爹的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很受欢迎,有时候,有些厂子会直接跟他订货,都不用走街串巷的卖了,直接送货就行。
  到秋收的时候,老爹的自行车已经骑得很熟练了。
  生产队里,最忙的就是春耕和秋收了。高官屯人少,地多,要忙好多天。
  一直得到农历九月中旬,才能分完所有的粮食呢!


第7章 小文哥屁股开花了
  够不够,三百六。
  说的是,秋天分粮的时候,不管够吃不够吃,每个成年人口分三百六十斤粮食。
  不是某一种粮食的数量,而是所有分到的口粮包括玉米、高粱、小米、黄豆还有一些小杂粮比如瓜子、红小豆之类的,总和。每人三百六十斤。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百分之八十,取整两百八十斤。十二岁以下,儿童,半数,分一百八十斤。
  关家十口人,加上大姐英子,四个成人的份,两份八成的份,四份儿童粮。按规定,总共可以分到两千七百二十斤粮食。
  因为高官屯人少地多,粮食的产量就多。留够队里养马养猪的草料和猪食,分完肯定也还有剩的。高队长和户主们一商量,就把剩下的粮食一块也都分了。这就是小屯子人口少的好处,意见好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