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是。”王奶奶也感慨起来,“都说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了,居然还让大家伙儿拎着煤炉去现代化。”

  要真叉开来让人用煤气,她第一个愿意,就是涨到七毛钱甚至七块钱一立方米她也乐意。起码用起来方便啊。液化气钢瓶贵点儿就贵点儿,一百七八十块,她又不是用不起。

  王大军觉得他奶奶到底是挣钱的人了,说话真阔气。

  往前倒推半年,肉价从一块五涨到两块三的时候,他奶奶就只让他吃从厂里头带回来的猪肺了。

  卢定安想到江州大学闹的一个笑话。

  有外教要去教职工宿舍找系主任询问工作事宜,看到整栋楼浓烟滚滚,以为发生火灾,吓得赶紧喊路过的学生去通知学校保卫科。

  等到众人气喘吁吁地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正逢傍晚要准备晚餐。职工宿舍楼里头,家家户户都点起了煤炉。

  这烟熏火燎的,可不就跟火灾现场似的嘛。

  王奶奶笑得眼泪都下来了,叹了口气道“保不齐下次真失火的时候,人家在外面看了还以为咱们烧煤炉呢。”

  “不过这笑话闹了也有好处。”卢定安言笑晏晏,接着往下说,“校长就写信给市长反映情况。好歹学校招收留学生,又有外教,国际友人多,闹成这样实在脸面不好看。”

  林蕊觉得校长不愧是校长,果然大大的狡猾。外交无小事,况且现在国门刚打开没多少年,尤其注重对外的脸面。

  家里头再穷,开门见外客的时候,总得换两件体面衣裳,不然叫人家怎么看你。

  果不其然,市政府开会讨论后决定特批江州大学职工宿舍煤气供应。

  这下子,江州其他高校不干了。就你们那儿要对外形象我们这儿也有国际友人呢。于是雨露均沾,所有没通管道煤气的高校职工宿舍集体用上了液化气钢瓶。

  王奶奶摊手“可惜中小学不收外国学生,不然老师们也能跟着沾光。”

  林蕊不服气“要这么算的话,咱们钢铁厂里头还请了外国专家呢。不患寡而患不均,咱们筒子楼也该用上液化气。”

  门外传来林父的脚步声,伴随着他爽朗的笑声“我们蕊蕊想用煤气灶了”

  门一开,他冲着小女儿笑,“管道一时半会儿估计改建不了,不过钢瓶爸爸倒是能弄到。”

  因为他是高级工程师,按照相关规定,知识分子跟高级工程师使用液化气是可以特批的。

  林蕊刚还高兴父亲提前回家,闻声立刻又撅起嘴巴,埋怨道“那你怎么不早说,让我妈每天早起这么辛苦。”

  “蕊蕊”林母沉下了脸,“爸爸出差才回来,千里迢迢,你怎么不体谅爸爸的辛苦。”

  她起身接过丈夫脱下来的外套“怎么现在回来了,不是说明天的火车吗”

  好歹是厂里头安排去一趟上海,总要让出差的人在市内逛逛,顺便给家里头以及左邻右舍捎带点儿东西。

  “明天早上厂里要开大会布置工作,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还是今天就回来。”林父笑呵呵地接过大女儿盛好的米饭,放在桌上,伸手揉揉小女儿缩下去的脑袋,自我批评道,“还是我们蕊蕊贴心小棉袄,爸爸不对,爸爸对妈妈不够关心。”

  全厂总共也没几位高级工程师,筒子楼里头的邻居都用煤炉跟煤油炉。

  林父自觉年纪轻轻就评上高级工程师是厂里头对自己的照顾,他不想在生活上搞特殊,省得扎人眼。

  不过现在大家伙儿的生活都越来越好,家家户户添个什么新玩意儿也不稀奇。林父听了小女儿的抱怨,感觉的确有必要安个煤气灶了。

  林蕊嘴里头叼着筷子,心道大人真麻烦。就这点儿事情还要小心翼翼,考虑来考虑去的。

  她灵机一动“电磁炉,不用煤气灶的话可以用电磁炉啊。”

  话一出口,她立刻想要咬掉自己的舌头。

  电磁炉当然是她上辈子知道的。

  不是所有的小区都通了煤气管道,好多人嫌充煤气包太麻烦,尤其是单身住户,宁可多花点儿电费用电磁炉做饭烧水。干净清爽,还没有煤气中毒的风险。

  可现在有电磁炉吗她要怎么掰扯过去才能蒙混过关

  不想林父笑着竖起了大拇指“我们蕊蕊还是很关注社会发展的嘛。”

  眼下电磁炉在国外已经相当普及,国内也有厂子在发展这一块。

  毕竟新建个煤气厂要一二十个亿,发展电磁炉投入相应要少的多。而燃气难这个问题又是全国普遍存在的。

  林蕊双眼发光“咱们买电磁炉,就是贵点儿也起码省事啊,不用你上上下下换煤气。”

  林父喝了口汤,遗憾地摇摇头“爸爸谢谢我们蕊蕊心疼爸爸啊,可惜咱们国家生产的电磁炉不行,质量不稳定,根本用不了。”

  他叹了口气,“咱们口口声声小日本,可人家松下的电磁炉的确好用,可惜就给你看,不让你买。”

  林蕊瞪大眼睛“为什么”

  她觉得电磁炉原理应该挺简单的,电磁嘛,肯定是电磁感应。

  虽然她学渣,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弄,可我们国家连原子弹跟氢弹都造出来了,模仿能力又是世界一流,没理由搞不定小小的电磁炉啊。

  卢定安莫名有些脸热,尴尬道“我们的确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跑步追赶。”

  虽然他今后打算发展的方向是理论物理,距离民用有些遥远。

  不过蕊蕊都能想到电磁炉应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他顿时觉得自己没立场置身事外。

  林蕊叹了口气,惆怅不已“那看样子咱家还得先暂时用着煤气灶。”说着她还自我安慰了一句,“好在煤气要比电费便宜。”

  林母被她那没鱼虾也行的口吻气得哭笑不得,忍不住拽了下她的小辫子“刚才是谁还愤愤不平咱家用不上煤气灶的”

  林蕊哼哼唧唧“生活总要往前看,精益求精嘛。”

  王奶奶也叹气“要真能用上电磁炉就好了。你们说咱们国家自己生产不了,怎么不让进口啊。光进口彩电、录像机、录音机顶什么用。人不听戏不看电视没问题,可总得吃饭喝水。”

  林父咽下口饭,摇摇头,面色凝重“不行,咱们不能这样丢掉市场。现在国内家电市场已经被日本电器占据了大半江山。八年抗战丢国土容易,一直到美国给日本投了原子弹,人家宣布投降的时候,咱们也没收复国土啊。”

  王奶奶笑了起来“可不是,那时候还有鬼子死活不肯投降,说他们没打输。咱们被他们摁在地上打。”

  “用电也是个问题。”卢定安已经在思索发展电磁炉的可行性,“电磁炉的功率高。现在城市大部分居民都住在筒子楼或者大院子里头,共用电表。一旦电磁炉开用的话,很可能电路会吃不消。”

  解决用电根本上还是在解决住房问题。

  去年全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为十二个平方米,虽然比十年前翻了一倍,但依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

  在满足人民衣食住行的基本生活需求上,我国依然任重而道远。

  林蕊立刻重重地叹气“我们家是被平均的,实际住房面积可远远达不到。”

  卢定安笑了“所以说短期内这个问题其实不容易解决。估计今后有段时间的主流还是石油气钢罐。”

  因为无论是煤气管道还是电磁炉,都要涉及住房的改造。

  林蕊差点儿当场给卢定安跪下。她干爸就是她干爸,妥妥的商业大佬,这还刚上大学呢,就能以点看面,分析得头头是道。

  她印象当中,煤气罐好像的确存在了不短的时间。

  因为上辈子她血缘关系上的亲爹下岗之后找不到工作。

  有熟人介绍他去送煤气,他觉得人家是在侮辱他,跟人家闹得不欢而散。她妈劝他有话好好说,他又觉得她妈是看不起他,闹得家里头乌烟瘴气。

  那时候应该是二十一世纪初了。电磁炉差不多也该是那个时候开始出现在超市里头的。

  郑大夫时刻不忘督促女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她笑容满面地看小女儿“你卢哥厉害你好好学习,将来也能跟上你卢哥的步伐。”

  看,就说妇女同志爱幻想,老琢磨些不靠谱的事。

  林蕊立刻假装没听见,只盯着她干爸推销新能源“电磁炉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林母不抛弃不放弃“对,妈也这么觉得,妈就指望你好好学习,把电磁炉给造出来了。”

  高瞻远瞩的人立马缩下脑袋,老老实实地扒饭吃。

  林父叫小女儿的样子给逗乐了,鼓励她道“没事,咱们蕊蕊这么聪明,将来肯定能把电磁炉给造出来。”

  怎么连林工程师也痴心妄想了林蕊愁眉苦脸“爸,你还是指望我挣钱买一个。”

  桌上的人全都笑了起来。

  林母给丈夫夹了颗砧肉,嗔了句小女儿“我真该夸奖你有自知之明。”

  可惜郑大夫低估了自家女儿的脸皮,林蕊同学半点儿害臊的意思都没有“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自我定位明确。”

  她兴致勃勃地问她爸,“上海现在有什么新玩意儿吗”

  林母皱眉“什么叫玩意儿,说话一点都不讲究。”

  林父倒是不在意这些,皱着眉头想了想,遗憾地摇头。

  他在上海钢铁厂一直忙着参观请教人家的生产线跟技术问题,连着几天三餐都是在宝钢食堂解决的。吃过饭,大家又在招待所开会讨论问题,谁也没顾上出去逛街。

  林蕊彻底傻眼。

  江州钢铁厂后来到底是怎么垮掉的啊,明明员工这么全心全意地以厂为家。还是说时代洪流根本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她看着累瘦了一圈却依然对厂里头的未来充满希望的父亲,默默地咽下嘴里头的饭。

  如果林建明工程师知道十多年后,他为之奋斗一生的钢铁厂倒掉了,一定会很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