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4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甲壳类动物落在林蕊面前,她才认出来,是小龙虾。

  郑鹏眼睛笑成了月牙形,炫耀地冲林蕊晃晃小半桶战利品“我钓海虾呢,中午给你跟大姐加菜啊。”

  外公催促孙子“行了,这东西又没什么稀罕的,钓多了鸡也不吃。你跟你二姐回家玩吧,顺路去龙龙爷爷那儿拿泥鳅。我跟他说过了。”

  林蕊却不肯走,双眼放光盯着水坑。

  谁说小龙虾不稀罕的,小龙虾可是走出国门,替中国足球征服世界杯的主儿。

  哎哟,夏日炎炎,正是吃龙虾的好时节。

  林蕊今天出门穿的是牛仔裤,也不讲究,直接一屁股坐在柳树底下的草地上,伸手要接钓竿“我也钓海虾。”

  鹏鹏没跟她争,反正他的钓竿来的容易,直接到旁边砍根细长的毛竹就行。

  海虾又没什么分量,缝衣服的丝线便可当做钓绳。

  至于钓钩,那是不存在的,丝线尾端扎上蛤蟆腿就行,反正海虾钳子会自己夹。

  一时半会儿捉不到蛤蟆,鹏鹏也不着急,直接挖了蚯蚓绑在丝线上也一样。

  此刻小龙虾还没有身价百倍,还保持着一条河道几只虾,一年之后虾泛滥的入侵物种强大的繁殖力。

  附近的村民虽然也捉虾子煮着吃,但也谈不上待见这种泥潭水沟里头打滚的甲壳类生物。

  林蕊以前在农家乐钓过小龙虾,自以为积攒了一套钓小龙虾的经验。

  然而此刻,她却发现根本用不上。这些虾子不知道是不是鲜少被人打主意,只要钓竿一放下去,它们就欢天喜地挥舞着红钳夹住蚯蚓。

  林蕊到后来都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欺负了天真无知的小龙虾。

  舅妈喂完鸡,笑着凑过来看两个孩子钓虾子。

  听到外甥女儿的感慨,她哭笑不得“还天真无知这玩意儿以前叫万人恨。挖好的沟渠,种好的水稻,没有它们不糟蹋的。后来闹饥荒,没法子了,大家才想起来煮了吃。肉也不多,不稀罕。”

  林蕊成竹在胸“那是因为烧的方法不对。”

  三十年后的江州,小龙虾都快吃出澳龙的价儿了。唯一能够跟房价攀升速度肩并肩的,也就是这不起眼的入侵物种。

  光她手上现在拎着的一桶虾子,搁在2018年的江州,就能卖出五百块钱。

  林蕊深恨自己不能任意穿梭于两个时空间,不然2018年的她还考什么研啊。

  考研的目的是找工作,工作的目标是挣钱。既然都能简单解决根本问题了,她何必再兜一个大圈子。

  舅妈看她斗志昂扬的模样,忍着笑点头“好,那看我们蕊蕊怎么烧。”完了,她目光落在外甥女拎桶的手上,立刻变脸,教育儿子,“你怎么让姐姐拎呢,自己拎桶。”

  林蕊差点儿给她舅妈跪下。

  这也太丧心病狂了吧,她比郑鹏大六岁啊

  郑鹏居然习以为常,直接从表姐手上接过足有十来斤重的桶,侧弯着身子,兴致勃勃地问林蕊“二姐你怎么烧啊跟蒸螃蟹一样,那可没味道。”

  林蕊哪里好意思叫比自己矮一个头的表弟拎桶,伸出手要跟他一块儿拎。

  最后还是舅妈看不过眼,直接将俩人送回家去了。

  林蕊感慨乡下治安真好,居然都不怕贼来偷鸡。

  外公正在廊下扎扫把,见到满桶密密麻麻的海虾就皱眉“怎么钓这么多这东西不禁摆,死了就不能吃,臭的很。”

  林蕊挑眉毛“这才多少,家里加上老太有七个人呢。”

  她们宿舍四个姑娘出去吃顿夜宵,就能干掉十斤小龙虾。

  林鑫帮外婆剥完毛豆,到院子里头打井水淘米洗菜。

  见到妹妹手边桶里的虾子,再听她吹牛,林鑫先挑起一边眉毛“那你自己刷海虾啊。刷干净了,不然会闹肚子。”

  林蕊蔫吧了,连香瓜都顾不上吃,直接端了个小凳坐在井边的阴凉下,一个个地刷起小龙虾。

  郑鹏拿了剪刀过来要帮忙剪掉虾头去虾线,被她一把摁住“不用,保持原样,你把下面的细腿剪掉就行。不然虾子的鲜味全跑光了。”

  郑鹏眼睛瞪得老大,狐疑地转头看他奶奶,总觉得这位城里来的二表姐是在蒙他。

  郑外婆压根没指望小外孙女儿能烧出什么正经菜,权当是搭上油盐酱醋哄孩子高兴。

  她点点头,指挥孙子“听你二姐的,到时候让你姐给你多吃点儿。”

  院子门“吱嘎”一声响,一位扎着两个麻花辫的小姑娘拎着两个篮子进来,朝外婆喊“鹏鹏奶奶,我妈翻了菱角,让我送过来。”

  两个菜篮中,一筐装着小巧的野菱角,另一筐全是整理好的菱角藤。

  林蕊知道菱角藤好吃,放上小米辣蒜片一炒,配粥吃绝了。

  野生菱角藤要比养殖菱角藤细小,折下来的藤比小号毛线针还细,收拾起来也更麻烦。这一篮子菱角藤,还不知道人家整理了多少时间。

  外婆皱着眉头抱怨“你妈也真是的,大着肚子还翻什么菱角。前头村才热死个人,你妈又不是不知道。”

  麻花辫姑娘腼腆地笑“我妈早上去翻的,太阳不大。”

  林鑫赶紧放下手里的菜篮子,进屋去妹妹的书包里抓出一把大白兔奶糖,塞给送菱角的姑娘“你带回家吃吧,挺甜的。”

  麻花辫姑娘立刻将手背到身后,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不要,留给蕊蕊吃吧。”

  “她啊。”林鑫坚持要给糖,“她再吃下去牙就没了。蕊蕊,你该怎么办怎么不跟人打招呼啊。”

  “不不,我是认真的。”林蕊一本正经,“在开春之前,你都可以继续往池塘里投排放污水。不过我有个条件,我需要定期对食堂的污水进行取样测量。”

  她得明确好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标准,这样有利于芹菜种植技术的推广。

  哎呀呀,搞不好以后一年四季都能种植水芹菜。

  瞧瞧,池塘里头的芹菜长得多茂盛啊。割了一茬还能再长一茬,这就是她的绿色聚宝盆。

  对了,泥鳅,她水里头还养了泥鳅龙虾王八跟青蛙呢。

  正文 营养最大化

  林蕊割了浮床上的水芹菜; 直接送到校长跟前; 笑嘻嘻道“校长,您敢吃吗”

  校长胆子大的很; 直接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 点头夸奖道“口感很不错。”

  无土栽培的蔬菜似乎普遍都具有水分充足、肉质细嫩的特点。

  oss非常赏脸,将一碟子芹菜炒香干全部干光了。

  盛夏天热; 林家没冰箱,猪肉摆一夜肯定会坏掉。

  林母操刀剁肉馅; 笑着招呼上门帮忙的邻居“今晚大家伙儿敞开了吃; 十斤五花肉必须统统消灭。”

  照常理说; 包饺子应该用猪后臀肉最合适,白的少红的多; 调馅正好。

  不过1988年的江州; 粮油肉票都还没退出市场; 城市居民食用油按人头供应。

  大家肚里没油水,自然更欢迎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最好咬一口满嘴油的那种。

  林家住的是典型的筒子楼,钢铁厂给已婚职工分的宿舍。

  十几平方米大小的屋子装进一家人都艰难,哪里还有地方烧饭。走廊、卫生间都是公用的,楼道就是大厨房。

  现在煤气灶还不流行; 家家户户门口堆放的都是煤炉,烧蜂窝煤的那种。

  不到两米宽的过道挤得水泄不通,三四个人围在一处和饺子馅就转不过身。

  林家更小,外屋一张双人床; 白天掀开被褥支起小方桌吃饭,连张能擀饺子皮的大方桌都没有,自然不适合当聚餐地点。

  然而人民群众的智慧无极限,不少邻居翻出自家备下的面粉,直接在家里头和好面擀出皮,然后再过来包饺子。

  林霏开,哦不,现在已经是林蕊,看着面前人头攒动的场景觉得稀奇。

  剁肉的,洗菜的,切葱的,剥蒜的,起煤炉的,婶婶伯母们挥汗如雨,忙的不亦乐乎。

  人人喜气洋洋,个个与有荣焉,好像考上大学的是他们自家的孩子。

  一时间,林蕊甚至有种置身学校美食节的错觉。

  她忍不住手发痒,垫着脚跃跃欲试。大一时,学院包饺子大赛,她可是第三名。

  林母腰一扭,直接将小女儿攘到边上“吃你的西红柿去,一会儿饺子就下锅。”

  小女儿身子弱,肠胃浅,明明大家伙儿都喜好油多肉厚,她却偏偏禁不住大荤腥。别说吃了,就是闻着都头晕。

  下午蕊蕊才刚睡走了神,可别又被猪肉熏晕了头。

  林鑫端起满托盘的饺子,安慰噘嘴的妹妹“水烧开了,饺子马上就好。第一锅就下你的鸡蛋黄瓜馅。”

  林蕊眨巴着眼睛,她真实年龄好像比她大姨,不,是现在的她姐还大两岁吧。怎么好像她成了个人人都要哄的小奶娃。

  她不知道的是,因为从小体弱多病加上人又生的小,林家人的确一直将林蕊当孩子看。

  后来林蕊初中毕业没升学,直接进河校当打字员时,林母还哭了一场,心疼孩子这么小就得上班挣钱。

  楼道两旁的煤炉齐齐红光满面,炉子上的汤锅个个白雾腾腾。

  元宝形的饺子乖乖巧巧排着队,扎猛子下锅,吸饱了开水后,又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摇摇摆摆。

  王奶奶已经调好蘸料,各家拿着自己的海碗或者饭盒,说说笑笑地依次盛饺子。

  这玩意儿娇嫩,不能闷在锅里头,得赶紧捞出来,不然会糊成一团。

  盛好饺子的人,有的站在林家吃,有的打声招呼恭喜过林鑫后,直接端回家去。

  林母看看四周,转头问大女儿“鑫鑫,周阿姨过来没”

  “这两天财务检查,周姐他们正忙着加班呢。”远远的,男人还没上楼,声音先传过来,替大女儿回答。

  林蕊凝神细瞧,昏暗的光线下,身材高大的男人大步朝家门口走。

  浓眉大眼国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