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锦鲤运-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坐在医务室中心不在焉,打扫卫生都把簸箕里头的垃圾倒在了地上。

  林父过来喊妻子一块儿去自己车间食堂吃饭。

  此时的国营厂都有食堂,江州钢铁厂更是家大业大; 每个车间都有自己的食堂。不同车间的人在不同食堂吃饭,如同林母这样没有车间身份的人员则随意选择用餐地点。

  今天中午,林建明所在的车间食堂烧了妻子爱吃的雪菜黄花鱼。他特地过来叫人,刚好有事情要跟她讲。

  林母此时哪有胃口吃饭,听到丈夫的声音,她才想起来应该跟丈夫说一下家里头钱的用处。

  林建明没意见,他原本花销就不大,家中的存折一直是妻子拿着,他不管钱。现在妻子说要将钱舍出去给两个孩子消灾,他也没二话说。

  比起一台电冰箱,自然是俩孩子的安危更重要。

  他们夫妻都是老党员,信仰了一辈子。现在就是封建迷信了,相信因果报应,也不愿意将钱花在寺庙道观里头。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有不少地痞流氓套上一身衣服就假装方外之人。

  既然从哪儿来回哪里去,国家给他们发的钱,自然回到国家手上最稳妥。再说国家不是号召了么,爱国就买国库券。

  从1981年发行国库券起到现在,林家就是手上再紧,每年也会挤出一两百块钱买国库券。不指望国家还钱,就当是支援国家建设。

  林母有些犯愁“老闵家里头有事,这几天医务室我都走不开,你下午能不能请会儿假去趟银行把国库券给买了”

  三千多块钱的现金搁在身边她心慌,再说早一分钟献给国家,这事儿早一分钟尘埃落定。

  林父也为难“我正准备跟你说,吃过饭我就得赶火车跟老魏他们一块儿去太钢出差。”

  林母等不及,索性将皮包塞给丈夫“那你就去山西把国库券给买了。反正在哪儿买,都是给国库捐钱。”

  她现在都后悔早上失魂落魄的,没把苏木身上的钱一并给收缴上来,全都买国库券。

  算了,子债父母偿。

  等晚上孩子放学回来,她再把钱拿到手,去银行存个十头八年的定期,也算是为国家建设筹措资金了。

  可惜郑大夫的如意算盘落空了,因为苏木花钱颇有何半仙一掷千金的风范,已经一把头将钱给花的一干二净。

  他下晚自习将自行车锁进楼下自己家里头时,刚好听到隔壁车间主任家里头在吵架。

  世界上绝大部分夫妻吵架原因无外乎两种,一是有了外心二是钱出了问题。

  车间主任家两口子也没翻出新花样。

  他们的儿子今年要结婚,女方家里头一定要备齐了三大件。这也是江州城里头通行的规矩,没的说。反正三大件也是给小两口用,婆家娘家谁也不占便宜。

  但是现在电器价格一天一个价儿,原本男方筹措好的钱,又出了个窟窿。

  车间主任是坚定的物价回落派,相信国家一定会采取政策,让物价回归到年初水平。所以外头抢成犯罪现场他也岿然不动。

  可惜国家的确采取政策了,奈何三大件中无论彩电、洗衣机还是收录机,谁的价格上了高山都下不来,集体睥睨车间主任。

  这下子,他老婆不乐意了,催着丈夫赶紧去把前头借给亲戚朋友的外债集体收回来。现在他家也有急用。

  车间主任倒没有忤逆妻子,乖乖出去转了一晚上。

  “结果他就给我收回来这些”主任老婆扬着手里头的股票,气得七窍生烟。

  就没见过这么败家的老爷儿们

  股票重新出现在神州大地还没几年,公众对这玩意儿普遍缺乏了解,自然不愿意主动购买。有些股票挂出来几个月甚至半年都乏人问津。

  地方政府一看这样不行,只得通过强调爱国建设软磨硬泡地进行摊派,尤其号召党员干部购买。可眼下大家都不富裕,每个月拿到手的钱对付过日子都顾头不顾脚,哪里有钱认购这玩意儿。

  嘿,前头国库券强行扣工资摊派,现在又闹出个股票。外头什么都在涨价,就是工资不涨,鸡鸭鱼肉统统买不起,干啃菜叶子还要再刮层皮,这日子到底还让不让人过

  既然叫谁买人家都不乐意,为了公平起见,那就抓阄。抓中的人就得认命,高兴不高兴,都得买。

  钢铁厂效益好,每个月奖金都要跟工资肩并肩了,厂里职工相形之下属于社会上的富裕阶层。

  车间主任又是个乐善好施的性子,亲戚朋友手头不凑巧求上门来,他二话不说就帮衬了。

  拉拉杂杂几年下来,他居然借出去两千多块钱。

  可惜借出去的是钱,收回头的就是盖着红章的票证。

  车间主任试图跟妻子讲道理“他们也不是欠钱不还。那个老赵你知道的,家里头老娘一直身体不好。去年风湿病住院花了千把块,到现在还打饥荒。”

  他晚上登门的时候,两口子居然就着酱油汤吃白饭。

  “还有老刘,一家子七口人挤在杂物间里头。昨晚上外头下大雨,家里下小雨。今天老头子就发高烧,还硬撑着不肯去医院。他没的报销,怕花钱。”

  “我家老四你也不是不清楚,秀芬农业户口,在江州城根本找不到正经工作。他们那个街道工厂正式职工都发不出来工资了,何况她还是临时工。”

  侄儿侄女都是上学正用钱的时候,老四两口子好几年过年都没添件新衣服了。

  车间主任登门,朋友跟弟弟几家人都羞得恨不能挖地洞。

  可没钱是真没钱,他们也变不出来钱。

  车间主任看着心酸,索性直接拿了相同面值的股票来销账,就当自己是借钱给国家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当了好哥哥好兄弟,就难以当好丈夫。

  车间主任的老婆气得要冒烟,就他古道热肠,就他兄弟情深,就他高风亮节要是当时就买好三大件的话,哪里还至于像现在这样捉襟见肘。

  旁边有人过来劝。结果不劝还好,越劝车间主任老婆哭得越厉害。她愿意当恶嫂嫂挤兑小叔子跟妯娌她愿意逼到朋友家门上去可她家也要关起门来过日子啊。

  苏木闻声探进去脑袋听了半天,没整明白兄弟姊妹的恩恩怨怨,就听到“股票”两个字。

  他直接拍出一千三百块钱的信封“好了,婶婶你别哭了。这些钱能买多少股票,你让叔叔兑给我就行。”

  车间主任的老婆哪里好意思占小孩子的便宜。

  眼下股票在大部分人眼中跟国库券一样,都是国家问老百姓借钱搞建设。鬼知道这些纸什么时候能变成钱。

  要真这么好,国家能拿爱国大义强行摊派下去吗但凡要爱国,都得做好牺牲的准备。

  苏木这么一说,车间主任的妻子倒没脸再吵。

  她赶紧抹干净眼泪,将孩子的信封往回推“没事,婶婶就是跟你叔叔拌两句嘴。你赶紧把钱拿给你嬢嬢存起来。你爸也真是的,怎么能让你身上带这么多钱,碰上小偷怎么办”

  苏木摇摇头“没事,我爸临走前就想收集股票来着。结果杂事多,一直没顾上。”

  旁边过来劝架的人立时了然。

  早几年,时期的邮票已经好几百块钱的外汇券才能买一张。这两年,80年发行的猴票更是备受追捧。

  看来何半仙另辟蹊径,把股票当成邮票收集,指望着有一天能发财。

  这种虚无缥缈的事,从来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不定就叫何半仙撞到宝了呢,人家愿意,他们也没拦着的道理。

  车间主任夫妻还是不好意思,总觉得自己有点儿趁火打劫,哄骗了小孩子的意思。

  最后夫妻俩给苏木按照票面价值打七折,一千三百块钱愣是换给他一千九百块的股票。

  末了,主任老婆又咬咬牙,再塞给他一张一百块面额的股票,算是凑成二十张整数。

  车间主任从朋友家拿股票抵债的时候,朋友坚持按照国库券黑市八折兑换的原则给的股票。

  现在,人家何半仙父子俩愿意伸这个手,他们再打一成折扣。

  旁边有手头宽裕些的,也三十五十的凑起来,半开玩笑地表示他们也收藏个新鲜玩意儿,将剩余的股票给买走了。

  摊上买股票算倒霉,大家能帮一把是一把。

  一场家庭纠纷就这么消弭于无形中。

  林蕊“啪嗒啪嗒”地下楼来,只看到大家散场的画面,满心疑惑地催促苏木“你干嘛呢,快点儿上来,妈下的面条都要坨了。”

  原本下晚自习后,林蕊都是拉着苏木一块儿上楼吃夜宵。

  今晚她内急,到了筒子楼就冲上去解决三急问题。见苏木久久不上来,她妈又在催,她这才跑下楼找人。

  车间主任正要关自家门,看到林蕊,赶紧交代“跟你妈说一下,给苏木弄本集邮册子,别让票还潮。品相不好,后面不好出手。”

  林蕊满头雾水,胡乱应着,直接拖人往楼上走“什么邮票啊,你还集邮啊”

  现在集邮是热门爱好,每当发行新邮票,邮电局门口都会排成一条长龙,大家争相购买。

  林蕊第一次见到这架势的时候,还以为购物狂潮连信封跟邮票都不放过。

  苏木摇摇头,随手将全部家当换来的二十张纸随意往林蕊手上一塞“给你。”

  “什么啊,这是。”

  此时的股票还是实物票证,看上去跟钢铁厂的饭票有点儿像,每一张的面值都是定额的。

  楼道间灯光昏暗,林蕊将票证举到眼前勉强辨认出“股票”两个字,再反过来看背面,蝇头小字写着“不记名不挂失”。

  她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茫然地抬起头看苏木“股票”

  苏木点点头“对啊。”

  林蕊有点儿犯傻“你问他们买的你买这个干嘛”

  苏木肚子饿了,急着去吃嬢嬢做的打卤面,一边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