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我马上去。”辛湖这回也黑了脸,直接取了斗笠拿了铲子,提了只篮子就走。反正她也要出去摘野菜,就顺道去一趟地里吧。她也知道,自己不跑一趟,大郎是不会安心的。

    独自一个人走在路上,辛湖却在想刚才自己无意间拿了武大郎作比,大郎居然一点儿也没怀疑,她怎么知道武大郎的故事?

    “难道我还在历史上真正的朝代吗?这既有唐诗,又有宋代的故事。”辛湖暗道。

    凭她有限的历史知识,她完全看不出自己现在处在哪个朝代,把唐宋都经历了,再往下数,不就是元朝了吗?但起码到目前为止,她还没有发现一点儿,元朝的痕迹,那元朝是少数民族当皇族,但她见到的所有人,都能确定是汉族人。难道是明朝吗?又或者与明朝平行的某个不知名朝代?她这样想着,不知不觉的居然跟刘大娘她们擦身而过,都没发现人家。

    她不知道的是,大郎在她走后,才忽然想起,刚才辛湖说的武大郎,也在暗暗猜测:“难不成,这小丫头还真有什么出身不成?居然还知道水浒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不是本朝发生的故事,但能知道的人也并不多。因为这是本□□。只有传世的读书人家,才有可能接触到这本书,又或者听同窗们私底下讲过。但辛湖一个穷人家的小姑娘家,又是如何得知这本书的呢?

    他都是在军中时才知道的。那时候,是听同袍们中有个会说书的人讲给他们听的,他甚至都没有看过这本书。也只听了几段故事,但恰恰好,武大郎的故事他听过。

    想着想着,睡意上来了,大郎翻了个打算改天再问问辛湖,很快就睡着了。只是等他起床后,事情太多,就忘记这件事了。

    出门去摘野菜的谢大嫂和刘大娘,见辛湖扛着把铲子,低着头,看都没看到她们,还以为她受了什么委屈,连忙喊住她,“阿湖,你去做什么?”

    “去地里看看,大郎怕庄稼被淹死了。”辛湖被打断了思维,又是好气又是好笑的说。

    听到这个答案,谢大嫂和刘大娘脸红了,她们两个大人居然没想过这个问题,还得靠个孩子来提醒,两人不约而同的说:“我们和你一起去。”

    辛湖点点头,三人一路走一路摘着野菜,往地里去了。

    果然地里积了些水,三人忙碌着开了沟,把地里的积水往小河边引过来。挨着沟边的庄稼都被水冲歪了,甚至有的倒下去了。三人还得把它们扶起来,重新培上土。没一会儿三个人的小腿这一截就搞得满身是泥水了。

    “我要脱鞋子了,穿着还更麻烦。”辛湖摸了一把汗,又挽了挽裤腿。

    下了好几天雨,地里不仅有水,而且地里泥土轻软一脚踩下去,还粘起一团团湿泥巴。大家得小心翼翼的,并不敢踩到田中间去,只敢在田沟里下脚,这样一来,脚就全踩在水里了,鞋子早都湿透过了。

    谢大嫂年青媳妇子可不好意思脱鞋子,刘大娘也觉得不好意思光着脚,只有辛湖无所谓,反正她也是个孩子,再说了,乡下农户家下地干活时,为了节省鞋子,不穿鞋子的人多着呢。

    三人干的热火朝天,不知不觉得就过去了两个多时辰,直到谢姝儿和谢五寻过来。

    “哎哟,你们出来干活,也不叫我们一声,光你们几人,怎么干的完?”谢姝儿抱怨道。

    “得了,可别说了,快过来接手吧。”谢大嫂说。

    谢五和谢姝儿接替了她们三的工作,三人上来后,就在小河边洗自己的鞋子,鞋子上糊了厚厚的泥巴,穿着走回去都嫌累。

    天气虽然渐渐变暖和了,这时太阳也出来了。但河水还有点冷,刚才一直在干活出力还不觉得,一歇下来就越发觉得小腿和脚冷了,而且也快到做饭时间了。

    辛湖就说:“小五哥,你俩干完就回来,我们三先回家去了。”

    “好咧。你们先走。”谢五应了一声,和谢姝儿埋头干活。谢大嫂看了小姑和谢五几眼,想说什么,最终也没能张嘴,倒是刘大娘很快就明白了她的意思。

    “咦,小河里有条大鱼跳起来了。”刘大娘故作惊讶的大叫道。

    “哪里,哪里?”辛湖果然上当。

    因为下雨,小河的水上涨了不少,别的地方有大鱼顺水过来也不是没可能,辛湖想到最近都没弄过鲜鱼了,立马被勾起了兴趣。

    那谢五更是个玩兴大的人,又是最好吃的一个人,立马扔下铲子,跑过来捞鱼。他也不怕冷,拿着小篓子和篮子,在小河里折腾起来。

    “收获不错嘛。”辛湖看着弄起来的小半篓子泥鳅,大笑起来。

    前面大郎就嫌她没弄些泥鳅回来吃,这下倒好,谢五一篓子下去,拎起来不是一堆泥鳅就是小鱼小虾,好似这小河里有捞不完的鱼虾和泥鳅似的。搞得谢姝儿三下两下干完地里的活,也跑过来凑热闹。

    “行了,行了,再多也吃不完,小鱼小虾也养不住。过几天再来弄。”刘大娘见谢五玩得起劲,还要再去捞,连忙阻止了他。捞上来的鱼虾和泥鳅,已经很多了。

    几个提着野菜,拎着鱼篓子,兴高彩烈的往湖边去,辛湖觉得泥鳅得先养在水里,让它它吐吐体内的泥土,大家就把小鱼小虾先挑捡出来了。

    “去把阿志和阿信叫过来。这两孩子,也不知道天天煮得些什么东西在吃。”刘大娘说。

    反正鱼虾多的是,先分点给胡家人吃。阿信和阿志只躺了一天一夜就起来了,这两天大家也管他们。反正分了粮食和一些日用品给他们,他们可以自己过日子就行。

    谢五去把这哥两叫过来,刘大娘说:“来,我们弄了些小鱼小虾,你们也来拿些回去吃。”

    “多谢了。明天我们也去捞些来分给大家。”阿志连忙说。这活儿他俩自然也会干,只是因为今天刚出太阳,两人要收拾衣服,没来得及去捞鱼。

    “你们也会捞鱼吗?”谢五感兴趣的问。

    “会啊。我们都是打小在小河小沟里玩大的,家里穷,时不时也就指望着能弄些鱼虾上来,添点吃的。”阿信说。

    虽然他们家不可能象辛湖那样拿油来煎小鱼小虾的,但就是煮一煮,放点盐和葱花,大酱,鱼汤也一样好吃,可比平时白水煮的菜要好吃多了。村里的小孩子全都盯着附近的几条小河小沟了。

    只是可能是因为捞的人太多,也太频繁了。他们平时也只能弄到一两碗小鱼小虾,大鱼就更难得了。

    阿信和阿志都是干过活的孩子,现在又没了父母,自然就更加懂事了。两人把大家分给他们的一堆鱼虾收拾干净了,还帮着大家干活。

    刘大娘就问:“你们天天是怎样煮饭吃的?”虽然只给了两坛子粗面,但当时大家也告诉过他们,这点粮让他们先吃着,吃完了还会再给他们一些的。

    只不过,江大山当时是这样说的:“你们先安心在这里住下来。这些粮食先借给你们吃。你们也别省着,先把身体养好了。往后再慢慢还给我们。”

    他们也没想养着一群吃白食的人,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胡家四口,比起大家来说,其实劳动力很强大了,如果他们好好种田,温饱基本还是能解决的。

    “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有,拿什么还给你们?”阿信和阿志当时吓得脸都白了。

    “你们别怕,也没说让你们现在就还啊。过两三年,慢慢还呗。而且我们也不要多的,吃了我们多少粮还多少就行了。”江大山安慰道。

    如果要加上利,估计胡家人真还不起了。但是他们也不是想压榨胡家人,才带他们回来的。大家也是希望芦苇村能多些村民,大家互相帮助,慢慢把日子过好。

    “多谢大家了。我们会做很多活,打柴下地,都行。如果出去打猎我们也能出点力气。”阿志连忙说。

    “就是,就是。我们俩力气也不小,能干很多活,你们有事就叫我们。”阿信也跟着说。

    “好,我们知道你们是勤劳本份人就行了。你们先养好身体,照顾好胡家两口子。等天气好了,就跟着大家干活。”谢公子笑道。

    一听说要他们干活,阿志和阿信这才松了一口气,他们就怕被别人当成了包袱,如果能有活干,他们就安心多了。

    “我们天天煮菜糊糊吃,一天两顿,一人一碗。”阿志回答了刘大娘的话。

    “能吃饱吗?”谢五问。这个饭量,很显然他们并没有吃饱。他可是见过两小子吃饭的,都是一大碗糊糊,再加一个馒头的。

    “呃……吃了个半饱。”阿志不好意思的说。

    他们不敢吃多啊,那些粮都是人家借给他们的。而且住的地方也是人家的,可以说一切都是人家的,他们也不过是带了些衣服与一些破旧的锅碗而已。

    “只怕半饱都没有吧。”谢五追问。这才过了几天而已,两小子居然还没有他最开始见到的时候脸色好看了,这几天下雨又不用干活在,很显然他们是在挨饿。

    两人嗫嗫的不敢再说了,以前他们在家也是这样过的,而且现在野菜大把的有,多弄些野菜进去,少放点面,也勉强能把肚子混个半饱。他们很明白,自己在这里什么恒产都没有,连菜园子都没有一块,过了野菜季只怕连现在这样的生活都过不上了呢。今天两兄弟都在讨论,天气好了,要多晒些野菜留着往后吃呢。

    “你们也别太省了。该吃饱还是要吃饱,都是长个子的时候,不吃饱怎么行。屋里两个还躺在床上,也更要吃好,快点好起来才能干活啊。”刘大娘说。

    “过两天我们去出打猎,弄些肉回来,也分些给你们吃。光喝野菜稀糊糊是不行的。你们不要把粮食省着。没力气活都干不好。”谢五说。

    “好。”两兄弟嘴上是答应了。

    小鱼小虾全收拾干净了,辛湖说:“你们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