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道菜散发着香味的时候,刘大娘和汪氏也各自开始做饭了。她们俩都只做饭,不做菜,汪氏直接煮了一闷了一大锅白菜咸肉米饭。刘大娘和了面,烙了一堆加了少半粗面和萝卜丝的饼子。

    锅里的酸菜杂鱼锅子慢慢炖着,辛湖又生了另一口灶,开始做红烧鱼块。鱼块太多,她一共煎了五锅,才算煎完,然后再把煎好的鱼块,加入大酱和萝卜丝一起煮。

    红烧鱼块快起锅时,辛湖又叫大郎了。

    “做什么?”大郎问。

    “去把桌椅准备好,再去喊谢家人,顺带在谢家弄一点儿素油过来,我炒莲藕。谢老夫人吃素的。还有让小石头回去叫刘大娘和张婶婶。我这菜快熟了。马上就可以开饭了。”辛湖嘴里说着话,手上还在忙个不停,在切莲藕片。

    既然三家人一起吃,三个菜,怕不够,她打算再炒个莲藕。炖莲藕汤是来不及了。谢老夫人吃素,因为家里没有素油,炒莲藕就只得去谢家弄点油来用了。

    大郎拿了个小碟子,去谢家找汪氏弄了一碟子素油回来了。辛湖炒完莲藕片,油还有多,一想到谢老夫人只能吃一个菜,她又觉得不好意思,干脆切了点萝卜丝,在开水里烫了一下,把剩下的油倒进锅里,加了点干辣椒和盐进去呛了一下,拌了一盆萝卜丝。

    等到刘大娘提着一篮子饼和谢大嫂端着一大锅子饭过来时,辛湖的最后一道菜,鱼片清汤也要起锅了。翻滚的奶白色鱼汤里,浮着嫩生生的鱼片,再抓一把葱花撒进去,那香气立马飘得满屋子都是了。

 第51章 热闹

    大郎一边偷偷吸了一口口水,一边和平儿把家里的和从两个邻居家借来的破桌子;烂椅子全找出来;开始在堂屋里摆放起来。这么多人,今天第一次动用到了堂屋。

    把三家人的桌椅板凳全聚在一起了,也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坐下来吃饭。

    女人这一桌;谢老夫人年纪最大;张婶婶是个孕妇;刘大娘也算是长辈;自然是要占个座位的。汪氏;谢姝儿,辛湖当然只能站着了。

    男人们这一桌;江大山,谢公子,受伤的谢三都有座位,谢五和大郎只能站着。

    至于孩子们就随他们的便了;爱在哪桌就在哪桌上吃。反正都得站着;也不兴什么讲究了。现在已经一人端着一个碗,在喝汤。鱼片汤又有营养;又鲜美;每个小孩子都喝得津津有味。

    作为陈家唯一的大人,江大山这个舅舅不得不拿出主人的架式,第一个拿起筷子,招呼大家说:“我们这小地方,小门小户的,也不兴什么男女要分开了。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也不讲。大家自己随意吃。”

    谢老夫人难得参与这种场和,当然入乡随俗,笑眯眯的说:“老身今天有福了。能和大家伙一起热闹热闹。”

    “娘,这是阿湖特意给您弄的两道素菜。”汪氏给婆婆夹了两片莲藕,和一筷子萝卜丝。

    谢老夫人若有所思的轻扫了阿湖一眼,心想这孩子年纪这么小,就心这么细,着实难得。人却依旧笑眯眯的说:“多谢小阿湖了。”

    她尝了这两道菜,又笑着对汪氏和谢姝儿说:“果然,阿湖厨艺比你俩高。就这两道普通小菜,你们也天天炒,就没她一个小孩子炒得好吃。”

    谢姝儿不服气的,咽下嘴里的汤,说:“我就不信了,不过是在锅里炒几下,这么简单的菜,我们俩还比不过她。”说着,她立马夹了两片莲藕,快速的嚼动起来。然后,又不死心的夹了一筷子萝卜丝。

    “怎么样?”谢老夫人见女儿吃完了不吭声,追问起来。

    “阿湖确实炒得更好吃些。不过,比起这小菜,我还是更爱吃鱼。”说着,谢姝儿夹了一个鱼头过来,慢条斯理的吃起来。

    谢老夫人笑着摇摇头,和刘大娘说:“我这个女儿啊,被我惯坏了。还比不上阿湖一个小孩子家家的。”

    “有人惯是福气呢。”刘大娘笑道。

    “谢姐姐比我会做针线活。”辛湖在一边搭了句话。

    “你才多大点,她多大人啦。还能不比你做的好吗?”谢老夫人说。

    “嘿嘿,阿湖就是象大嫂这么大了,针线活也不一定比我强。”谢姝儿洋洋自得的说。

    这可不是她夸口啊。辛湖在针线上的天份真正差。这还是因为辛湖两世为人,是个成年人的芯子,要不然,只怕她到现在连针都拿不动呢。

    “你怎么说话的呢?”谢老夫人轻声喝骂女儿。

    “这话可不错。阿湖什么都好,这针线活还真不在行。”刘大娘笑笑,附和了谢姝儿的话。

    “是真的。我真做不了针线活儿。勉强缝几针,就想打瞌睡了。叫我干什么活儿都行,就是千万别叫我做针线活。”辛湖苦着脸说。

    她真心不喜欢针线活,但却不得不干。等以后条件好,她一定要雇个人专门做这些活计,再也不拿针了。

    “等再大几岁,就好了。”谢老夫人说。

    “娘。你要不要喝点鱼汤。这鱼汤清亮鲜美的紧呢。”汪氏连发岔开了话题。

    她也很清楚,辛湖在针线活上,真不行。比如谢姝儿也不爱针线活,挨了不少打骂,最后也还是学会了不少。谢姝儿的女红水平,除了绣花,其他的勉强算是过关了。反正以她的家世,也不用指望着她真的去做一家人的衣裳鞋袜。谢老夫人觉得辛湖到谢姝儿这个水平,应该是没问题的。

    但汪氏却很明白。辛湖还真难达以谢姝儿的水平。谢姝儿只是不爱学,而不是学不会。辛湖在这方面,可谓十窍通了九窍,怎么也学不会。你叫她缝个简单的袜子,补补衣服,象现在这样缝和一下粗布被套,还勉强过关。做衣服什么的,真心不行了。那针脚大一步小一步的,稀稀拉拉就不说了,还弯弯曲曲的,缝出来难看还不说,穿起来还不舒服。虽然她很用心了,但就是搞不好。

    “阿湖这女红,是没多大指望了。不过也不怕,左右有我们大家帮衬着,她学会做些小活计就行了。阿湖,下次再多弄几道好吃的菜,有什么针线活要做,就来找我们。”张婶婶也跟着打趣道。

    “我尝尝。”谢老夫人已经破了吃素的习惯,这会儿又闻着鱼汤格外鲜,听了儿媳的话,忍不住也想尝尝了。

    汪氏给她装了小半碗,谢老夫人小心尝了尝,把碗里的汤全喝了。

    “还真是鲜美啊。这两道菜鱼,我也各自尝尝。看有什么区别。”

    汪氏连忙又给婆婆舀了半碗酸菜鱼汤,有鱼有汤有酸菜。

    谢老夫人尝过后,惊讶的说:“阿湖,这汤又酸又辣,味道够可以了啊。真开胃。”

    “里面的酸白菜可是阿湖自己做的呢。”刘大娘说。

    “哎哟。阿湖这厨艺,真正赶得上大厨子了。难怪说不会针线活儿,敢情这心眼全长到做菜上去了。”谢老夫人惊讶之极,说了句玩笑话。

    现在她真相信辛湖学不会针线活了。小小年纪,又在这样的家庭中,能把厨艺练到这个水准,着实令人吃惊。同时也说明了,她的天份真全在这一块了,一个人不可能样样俱全。什么都一学就会的,也不是没有人,但这也不一定是好事。

    “恩,阿湖弄的菜真好吃。大嫂,我们要找她学学。”谢姝儿吃鱼喝汤,忙得不亦乐乎,还要开口说话。

    众人捂嘴轻笑,谢老夫人不理女儿,和张婶婶刘大娘边吃边说闲话。

    辛湖平时照顾大宝习惯了,吃了一会儿,就剔了几块鱼肉,给大宝,一看阿毛也眼巴巴的,赶紧加快速度,又剔了一块给他。汪氏也一样,见婆婆已经一副吃饱的样子,也开始照顾阿土吃饭了。另一边大郎已经吃得差不多,开始照顾阿毛,减轻辛湖的负担。

    谢公子和江大山一副相逢恨晚的模样,边吃边闲天,谈兴高的很。江大山还可惜的说:“要是有酒就好了。”

    “有酒……”大郎一句话还没说完,突然想起江大山身上还有伤,连忙接着说:“有酒你也喝不成,等伤好了再说吧。”

    一句话,说得江大山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几声。他刚才还真以为大郎会拿出酒来呢。

    谢公子也不好意思的笑了,说:“今天多谢阿湖妹子了。小妹妹这厨艺真是太好了。吃得我们都馋起酒来了。”

    他这些日子天天吃着妻子和妹妹俩煮的饭菜,虽然没说什么,但她俩的厨艺实在是太普通了,真心不怎么。特别是现在有了阿湖作对比,这姑嫂二人立马被比成了渣。一想到昨天在自己家吃的鱼,再吃一口今天阿湖做的鱼,他简直恨不得把阿湖请回去给妻子和妹妹当老师,教会她俩做菜。多的不说,就把今天的五个菜学会,他就满意了。

    “哥,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做得不好吃,该和阿湖学学了。”谢姝儿象是听到了他的心声一样,张大了眼睛,冲他说。

    谢公子面上闪过一丝尴尬,又很快恢复了笑容,说:“那是。你俩就算只学会今天这五道菜,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汪氏不好意思的看了谢公子几眼,红了脸低下头。她知道自己做的饭菜不怎么样,夫君也一直没说什么,但比不上个几岁大的孩子,还是令她有些难受。

    谢老夫人自然十分明白儿媳的心情,再看看只知道吃的女儿,笑着说:“阿湖,你肯教她们吗?就这五道菜。要是她们也有你这手好厨艺,以后可不愁了。”

    女儿的婚事已经成了她的一块心病。但如果女儿厨艺高,再加上本身长得好,身体又健康,这么多有利的条件加在一起,说不定那家人就看上姝儿了呢。这么想着,她越发觉得应该让她学好厨艺。

    上京后,再想法子把她的这些优点透出去。不管怎样,女孩子的好声名在外,婚事自然就不愁了。就算那家人不在意,说不定也还能再挑到个适合的女婿呢。毕竟挑媳妇也不是仅仅是挑家世,很多人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