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郎叫上刘大娘,要先去挖一会儿莲藕,辛湖就在一边打鱼,依旧用她的法子,把篓子上系上绳子,用力扔到远处,剩下的事,就是等了,至于打不打得鱼,鱼大鱼小,就全凭天意了。

    “就这个法子,还能打到鱼,看来这塘里鱼可不少。”刘大娘边挖莲藕,边笑道。

    “多少能有些收获,肯定是比不上拉网。”辛湖笑道,手里麻利的洗了几根莲藕出来,等下就可以直接带回家。明天早上直接炖莲藕汤吃。

    刘大娘和大郎两人挖莲藕,速度快了不少,一个多时辰就搞了好大一堆,比上次大郎一个人挖得多了两倍都不止呢。辛湖趁着等鱼的空闲,又割了两捆芦苇,继续把莲藕堆在池塘边。

    “行了,行了,再多放得时间长了,怕坏掉呢。”辛湖见他俩还在挖,连忙叫停。

    刘大娘把最后一枝莲藕扔上岸,洗干净了手,有些期待的说:“该起鱼了吧。”主子怀着身子,天天白菜萝卜的,格外想吃点新鲜货。

    “是哦,我都忘记了。”辛湖拍了拍额头,不好意思的说。刚才她就没停过手,洗莲藕,割芦苇,忙得都忘记自己是来打鱼的。

    “哎哟,好重,肯定有不少鱼。”辛湖拉着绳子,那篓子刚露出水面,水面上就打起了水花,而且手上的感觉也很沉。

    大郎连忙过来,给她搭了把手,两人拉起篓子,果然有半篓子鱼,比上次要多收获了几条大的鲤鱼。

    刘大娘见真的打到了鱼,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辛湖就把另一个篓子的绳子递给她,让她拉上来,结果,这篓里鱼更多,可把刘大娘兴奋的象孩子似的,大叫起来:“呀,好多鱼啊。”

    辛湖和大郎忙着把太小的鱼扔进水里,又把鱼按照大小分开,最后,两家各分得三条三四斤重的大鲤鱼,三条两三斤重的,几条手掌大的鲫鱼,另还有些各种各样的小鱼,差不多一家分了三十斤鱼呢。和上次相比,这次打到的大鱼要多些。

    辛湖和刘大娘,顺便就在池塘边杀起鱼来,先杀了鲫鱼,准备煮汤喝。

    刘大娘家里活儿多,杀了几条鲫鱼就先回家了,其他的鱼要等晚上再收拾了。

    辛湖却一直在杀鱼,要把今天打到的鱼全收拾出来,晚上她可不干夜活,而且连灯都没有,也干不了。刘大娘倒是带了几根蜡烛,不摸夜功,她的活可干不完。毕竟她们家,就她一个主要劳动力,家里柴草都没有存余的,就昨天砍了几捆树枝回来,小石头捡的柴草也就够一天的用量,勉强有点余给。

    辛湖刨开最大的一条鲤鱼,被满肚子的鱼籽给来了个惊喜,几条鲤鱼杀完,鱼籽足足装了一小盆呢。看着这些鱼籽,辛湖决定今天好好犒劳一下自己的胃,决定晚上弄个鱼籽锅仔来吃。

    鱼肚子里清理出来的鱼肠子上的油块,辛湖也没浪费掉。她全洗干净拿回来了,在锅里熬成油,装在碗里,当油用。

    这鱼油其实也象猪油一样,可以拿来炒菜。但却比猪油腥得多了,她就在里面加了一把花椒,去腥。最后倒是熬了小半坛子鱼油出来。这样,以后就有油来炒菜了。不用顿顿吃煮的菜了。

    辛湖把大鲤鱼,除鱼鳞,抽了筋,开边杀好洗干净,直接吊起来风干,那些杂七八拉的小鱼则放了把盐腌制起来。前两天,刘大娘拿了一碗盐给他们家。上次打到的鱼,除了煮汤之外,其余的辛湖都是加了大酱红烧的,味道并不算多好,虽然大家也是勉强吃完了,但辛湖却非常不满。

    中午喝鱼汤,没有吃饭,几条半大的鲫鱼她一次性全煮了,煮了一大锅奶白色的鱼汤。只加了花椒,葱和盐的汤多少有点腥。不过,大家还是喝得很满足。毕竟,这是一顿加餐,而且鱼汤也不象菜粥,天天有得吃,离上次喝过鱼汤又过了好几天呢。

    喝完汤,辛湖总有点不满意,看着地上的白菜,她终于想到个法子了。

    她对平儿说:“平儿,等会儿去多弄点白菜回来,我弄点酸菜,以后煮鱼汤就不怕腥了。”

    这家里没有醋,其他香料更加没有,但酸菜煮鱼却是道极出名的菜,而且家里白菜可不少,也该弄点酸菜,换个口味呢。毕竟酸菜更加有味一些,而且也是个白搭的菜品,不仅可以拿来煮鱼,也一样可以炖肉,如果有粉条,豆腐就更加好了。

    “好。”平儿吞下口里的鱼,高兴的应了声,又问:“酸菜煮鱼好吃吗?”

    “当然好吃啦,肯定比现在这种鱼汤更加好吃。而且酸菜还可以做其他的菜呢,到时候,我一样一样弄给你们吃,保证你们觉得好吃。”辛湖笑道。

    大郎一听,原本准备反对的话就吞了回来。家里盐不多,虽然刘大娘给了一碗,今天辛湖却抓了一把腌了鱼,现在还要腌酸菜,这一碗盐也不知道够不够呢,但一想到她说酸菜可以做出很多菜来,这点盐也不放在心上了。大不了,往后,大酱当盐用吧。

    辛湖却象是知道大郎没说出口的话似的,笑吟吟的说:“这酸菜,不需要多少盐。又简单,只要把白菜洗干净了,泡在盐水里就行了。放个十天半月的就变酸了。不过这天气冷,也许是大半个月也不一定。”

    大郎一听不要多少盐,就更加放心了。

    大郎一家四口正在喝鱼汤,那边刘大娘家一家三口也在喝着美味的鱼汤,张婶婶味口大开,一连喝了两大碗,说:“这鱼汤真鲜啊。天天顿顿菜粥,可把我吃烦了。”

    小石头也在埋头大喝,听到他娘的话,也跟着说:“恩,今天这鱼汤真好喝。”

    “小姐,这里鱼多的很,想要喝鱼汤,不算什么事,就是费点功夫而已。今天弄的鱼也不少,明天还可以继续煮汤呢,幸好我带了一包大料,要不然这鱼汤还真弄不出来。”刘大娘笑道。

    “那叫阿湖的小姑娘真是能干,就拿两只篓子,就打起这么多鱼。要不然,我们只能看着鱼叹气了。”张婶婶又说,刘大娘一回来就给她讲了,这鱼是辛湖用篓子拉上来的。

    “可不是。没有鱼网,她竟然想出这个法子来,一开始我还不相信能打上鱼来呢。”刘大娘也感叹起来。

    大家喝了热呼呼的鱼汤,搞饱了肚子。下午,依旧是约好的去砍柴,这一回,大郎和辛湖刘大娘说好了,先砍些粗大的树枝,或者小树回来,得给几匹马搭个好点的马棚了,天气越来越冷,怕马会冻坏。昨天去砍柴,他都发现林中低洼处结了薄冰了。估计再过几天,就得全结冰了。

    中下午砍柴,林中湿气基本干了,不会湿脚,三个人贪多,想多干会儿,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家。足足砍了三十多根粗壮的树枝和小树,还把上面的小枝枝全砍下斩成了柴,三个人不停歇的砍,收获还是很不错的,砍好的柴有十来捆,搭马棚的主材料也尽够了。剩下的就是要些芦苇和长茅草了。这两样,家里还有不少和存货,可以先盖马棚,再慢慢存。

    赶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三个人牵着吃饱喝足之后,懒洋洋驮着柴和木料的马儿回了家。

    这些约一米五六长的胳膊粗的树枝,只比马高了一点儿,是准备拿来盖马棚的。本来是应该更长些,约两米比较好,但他们人手太少,高大而宽敞的马棚估计也盖不出来。只能委屈马儿们了。

 第23章 搭建马棚

    为了省材料,也为了更加容易盖好马棚,两家都把马棚选在房子旁边,共用了正房的一面主墙,只需要再搭一面主墙,另外一前一后的两面,一面是门,一面又不用那么宽大。

    盖马棚,以大郎和刘大娘为主力,辛湖和平儿在旁边当帮手。先把粗壮的树枝埋入地下,再仔细的用石头往下砸,让这些主材料深埋入于地下,搭好框架之后,再搭屋顶。最难搞的就是屋顶了。

    因为没有梯子,大家只能拿出家里的桌子再把椅子放上去,人站在上面当梯子用。而且也没有铁钉等物,全部要联接的地方都靠绳子绑,搞好这些之后,还得用芦苇当墙壁,一捆一捆的与埋好的主杆绑在一起,顶上也一样,芦苇丛留下来的逢隙,再拿茅草塞住,就算完事了。就这么简单而面积不过十来个平方,两个小草棚子,也让大家忙活了三天。

    最后一天,家里的芦苇和茅草全部用完了,大家只得全部去割芦苇和茅草,尽量把墙壁和屋顶弄得严实一些。其实如果再抹上一层黄泥巴,会更好一些,但天气太冷,稀泥巴不好和,而且他们也没那么多功夫来弄。不过,这样盖的马棚虽然不怎样,倒底却也能挡风遮雨了,再把马棚里堆多些干草,马就更加暖和了。

    “只能这样了,明年再好好弄弄吧。”刘大娘说。

    “恩,这种简陋的马棚,估计也用不了多久,先应付过这个冬天就好。”大郎也不太满意,但他和刘大娘也就这个能力了。

    “我看还不错嘛,在里面关上门,比外面可暖和多了。等我们烧上炕,这里就更加暖和了。”辛湖进马棚里感受了一下,满意的说。

    说实知,她一开始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实在是材料不齐全,工具也不齐全,人力更加不足,能搞成这样,已经是大家尽了最大的努力了。况且,马儿原本就耐寒,而且又靠着他们睡觉房间的这一面主墙,烧炕的热量多少可以暖和到马棚,所以这样的新马棚基本上能用了。

    “是哦,我们都忘记了,还可以烧炕来让马棚更加暖和呢。”刘大娘说着,和大郎两个都笑了起来。

    “行了,明天又要开始打柴了,特别是干草要尽量多打些回来,要不然,马就不够粮食了。”大郎说。

    “不仅是马要吃的草啊,家里柴草缺口不小呢。我只巴望着还多晴几天,等我砍够柴草。”刘大娘有些担心的看着天空,说。

    她就怕明天就下雪,家里没柴草,岂不是等着冻死啊。她家基本上只存了些几百斤树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