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到古代找个好老公-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府看着燕王府空荡荡的围墙里,还停着大量的车马,以及大量的人,很多人就直接席地而坐,甚至还搭起了几座帐篷,头上直冒冷汗。这么多人,少说也有三千人,真安置下来,得多少地方啊。但是他却不敢说不,因为进来时,那些人看他们的眼神,就象看死人似的。

    于是,知府贡献出自己的两处别院和一座院子,嘴里说的是,先征用了乡绅们的别院,两处别院,安置下了一千人,一座三进的院子,安置下了一百人。其他的官员们也各贡献了一处房产。勉强又安置下了一千人。如此这般,还剩下一千多人没地方可去。

    凉平府的驻军人数不多,驻军最高级的官员才是个正五品的千户,说的千户,其实兵力根本就不足一千,所以这位千户实际上没多大的权力。但因为此地有这个编制在,所以空余的营房甚多。这可是燕王和大郎早就打听清楚了的。

    所以,陈华淡淡的问:“千户大人那边还有多少地方?”

    千户心里飞快的盘算了一下,也不敢隐瞒,说:“挤挤总能安置下八百来人,但营房都较破旧,条件很差。”

    陈华就点了一千人,让这位千户带走了,先安置在营地再说。

    陈华是直接吩咐千户带人走的,根本就没有通过知府,虽然地方官员与驻军首领各管各的事,知府管不到千户,哪怕他的官阶比千户高,而千户也不能在知府的职责范围里捣乱。他俩属于合作的关系,毕竟二者在一个地方共存,所以他们之间还是要互相卖点面子的,有的地方官员与驻军首领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因此千户偷偷递了个眼色给知府,知府却不敢表态,千户只得带着一千人马走了。而这一千人马的头头赵丁原本就是个正五品的千户,官阶又不比本地这个千户低,而且他还和燕王一样南征北战过,武艺高强,军功突出。

    所以一到营地,赵千户就立马自行安排自己的人马去安歇,不出三天就把本地这个千户给架空了。自己做了这个营地的老大。这是后话。

    虽然把人分散了好多个去处,却还剩下约三百人没地方可去,陈华似笑非笑的看着知府,好半天才说:“这些人只能先暂时安置在知府衙门里了。如果实在没地方,就先安置在牢房吧。”

    知府头上直冒冷汗,连连说:“哪里能安置在牢房,知府衙门里还有几处空置的小院。先让大家挤挤吧。”

    “如此,就多谢知府大人了。这些人都交给你了,老夫一路行来也是疲累不堪,撑到现在已经极限了,也不知道要歇息几天了?这马上又是年节了,所有的人老夫就替燕王交给知府大人了。”陈华笑着说完,就端茶送客了。

    意思是,所有的人,你接手了就得好好安置下来。我可不管了。燕王也不会管了。咱们大老远的跑来,哪个人不需要好好歇息一段时间啊。至于这两三千人的衣食住行就靠你了。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是母亲节,祝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 不知道看文的有几位已经当母亲了?

 第179章 暗亏

    知府被陈华打发出了燕王府的大门; 然后一连两个多月都没能再进燕王府的大门。而陈华扔给他的二千来人,吃喝拉撒也全部由他照管。

    还有一千人去了营地的人就更绝了; 人家赵千户不出几天就把原先的千户给架空了,整个营地都由赵千户说了算; 原先的那些兵丁也不敢说什么; 因为赵千户带来的一千人可是真正上过战场,跟着燕王南征北战过的精兵,个个武艺高强。

    他们说的是驻军; 其实力哪里比得上人家千里迢迢长山水远来的人; 反倒被赵千户操练得象狗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 赵千户轻而易举的成了驻地最有权威的官员。很快就把营地的一切都撑握在自己手中了。

    而其他交给知府安置的人; 也一样厉害得很。他们每队人都有自己的领头人,这些领头人都极有手腕; 一到目的地,就找了管事; 很快就把自己的人安置得妥妥当当了。两处别院基本上是各住了五百人; 其实很挤,但人家也没什么怨言,一间房里住五到十人,没床铺就打地铺,反正大家都带有随身行李物品,就象在营地一样,作风都极其严格; 虽然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却一点乱子也没有出。

    所有的人一安置下来,领头人就找管事要粮食与柴草,这么多人得吃饭啊。

    管事的自然不敢同意,因为他也拿不出这么多来啊,就只得去找自己的主子,所以一来二去的就把领头人带到知府,又或者其他官员面前来了。官员也不敢不给,你不给人家也不闹,反正人家就紧紧的跟着你,一天分十队八队的轮流来找你。大过年的也不让你安生过年,反正是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有这么多人盯着你,无论是哪个官员都没了一点儿自由了,什么事也干不成,甚至在家里也不得安生,所以大家一起聚到知府家里。

    “大人,这事可怎么办啊。我们这几天就没一刻钟安宁过。那些人川流不息的往家里去,不给招待又不行,招待了又招待不起。”众官员一起抱怨道。

    去到他们家的人,一批换一批的,来了人总得招呼喝茶吃点心的,如果是碰上了饭点,总不能你自己家人吃饭,让客人饿着肚子吧。并且这还是大过年的时候,众官员连招呼亲戚朋友的空闲也没了。

    “我也没办法啊。”知府大人哭丧着脸,说,他连哄带骗带威吓的赶跑了这些官员,摊到在椅上,只觉得自己已经去了半条命。

    他更吃亏呢,毕竟他经手的人是最多的,特别两处别院都是他家的,假借了乡坤的名,人家就直接找上乡坤家去了,说的还蛮客气的,说是感谢招待,让他们有个地方安置下来,天天一批批的到家里来道谢。你敢把人轰出来吗?自然是不敢的,乡坤们不出三天就支持不住了,自然就找到知府头上了。知府一开始还想装傻充愣,乡绅们也不是吃素的,一见这样就直接把知府给卖了。

    所以,燕王的近三千人马,基本上,就是靠本地官员帮他养着了。而他自己的家眷及留在燕王府的近一千人,他养得起,早在这些人还没来之前,他就大量购置了粮食,柴炭等。这会儿正派上用场。

    至于住在陈府的那些官员们,却什么也没有给他们备,只留给了他们一个空房子能住了。

    所以长吏安置好自己的人之后,就开始找知府大人要粮要柴等。反正他们是朝廷命官,知府又是本地最高长官,不找他找谁啊。他很清楚不能去找燕王。

    知府不管吧,人家就跟着他,管吧,他真是快要负担不起了。就算有他手下的一干官员们帮助,大家也搞得焦头烂额,人人都分摊了些燕王的人马过去。这些可都是祖宗似的人,你不管,就吵得你没法子安生,所以大家不得不掏私人腰包来送米粮送炭柴。

    而一直到了年后,正月十五都过完了,知府等官员依旧没有见到燕王及燕王妃,而王府的长吏等官员,就是找他们的麻烦,要这要那的,更别谈有什么交接手续了。

    摆明了,燕王就是不待见你,并且燕王的人哪里这样好受摆弄的,人家占了你地盘,就活得自在的很呢,反正吃的喝的住的都有了,天气又冷,又无法干什么正经活儿,大家都很老实的呆在屋里不出门闹事,官员们也找不出人家的一点毛病,这些人根本就不用燕王操心呢。

    知府这个年过得可真是度日如年。应当说所有凉平府的官员无论大小,都过得极不舒爽,家家都得负担燕王的人的开支。

    而燕王也不比大家好多少。燕王府就这么大一点儿,他说的是独占一个院子,实际上却还得把自己的几个贴身侍候人及一些王府的管事等安置在院子里暂住着,比如象陈华这种重要人物,绝对不可能让他到别处去住吧。所以,这座院子,真正属于他个人的就是上房那一点位置而已。后院及其他地方全部住着管事,下属等,搞得满满的,大家各自不方便。

    而王妃与两位侧妃则时不时的出点难题给他,比如要炭,比如要新鲜的蔬菜等等。这些事情,要平时是小事,根本就不需要他亲自操心。可现在,一切都得他自己操持,因为陈华这个大管事,也和王妃们一样才到凉平府,不仅人疲惫不堪,还什么都没搞清楚,也无法出去办事。

    况且他已经把大部分的人扔给知府去头疼了,自己府上的这些事情也不好再去逼知府了。他也不想把知府等官员逼得太过,所谓狗急跳墙,到时候倒霉的总是他自己。

    所以,他只得让大郎去奔波。好在大郎与赵甲等人已经是熟门熟路了,他俩带着一群人,天天都不得安逸,不停得在外面找这找那的,烦得要死。

    这时赵甲就十分佩服大郎了,“要不是你先做了这么多准备,咱们这会儿只怕要更瞎抓了。”

    “幸好我来的早,不然也和大家一样。”大郎暗自庆幸,要不是自己提前弄好一个陈府,弄了一堆物质,这会儿真是哭的心都有了。

    早前大郎就与燕王买下了大量的米粮及柴碳,但新鲜的蔬菜等贮备却不足,主要是因为不可能会贮备这么多东西,不仅没地方放,也不可能一下子放这么多东西。

    但是这会儿,他们却不得不四处奔波去找菜了,连一些山旮旯里都找过去了。但能找到的也就那么点儿了,最后也只能紧着主子们吃了。王妃与两名侧妃,本就已经在路上吃够了苦头,现在还样样不齐全,日子过得简直难以忍受,所以不出意外的都病倒了。

    大郎除了同情她们,还更同情燕王。燕王本来就已经够烦心的了,现在可好,一屋子的病人,主子们病了,下人仆妇也病了不少。虽然有随行的大夫,也带了不少的好药材,但三位主子的病却难得见到好转。

    知府大人几次来求见燕王,得到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