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人记-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苏不语长子。就是皇帝陛下的发妻都姓苏,这位苏皇后得叫苏不语一声二叔祖,苏家势大,苏皇后为陛下正宫,陛下哪怕已知苏皇后所怀多半是位公主,但,一日公主未落地,一日不能明言立皇长子之事。
    阿念心中已将苏皇后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他的大脑急遽思考,除了苏皇后所怀为公主,陛下于皇长子这里这般踟蹰,恐怕还有一点,那就是谢太后与曹氏之间,恐怕并不算亲近。
    阿念有些不解,既然谢太后与曹氏并不亲近,那何不立一位与谢太后亲近的皇子为太子。
    皇帝陛下似是看出阿念心中所想,轻声道,“兄长亦是为人父母之人,长子并无过错,以后兄长家族族长之位,难道不传给长子,而传给次子吗?这让长子以后如何自处?何况,皇家之事,千头万绪,如果没有嫡子,让母后来选,母后亦会选皇长子。”
    阿念几乎怀疑自己的判断,难道谢太后与曹氏并无嫌隙?就听皇帝陛下道,“母后就是这样的性子,母后一生,都祟尚大道直行,母后这一生,都让人说不出一个‘不’字?她所做之事,桩桩件件,都在这堂皇大道之上。当有一日,母后做出选择,不必怀疑,这就是最正确的选择。”
    阿念就更不明白皇帝陛下找他来做什么了,依皇帝陛下所言,只要有谢太后主持大局也就是了。
    皇帝陛下望向阿念,沉声道,“不论任何时候,兄长都要记住朕这句话,如果母后做出决断,不要与母后对着干,母后于朝廷之事,见解远胜于朕。帝王至尊之位,更迭再所难免,但,朝廷不能乱。朕所言之事,不过是朕所虑之万一,如果朕之后,这个位子有所动荡……”皇帝陛下轻轻拍一拍手下飞龙扶手,轻声道,“那么,请兄长将此信交予母后。”
    一封信递至阿念面前。
    原本,阿念初见这位皇帝弟弟时,当真是心潮激动,委实很有一番伤感。如今听皇帝陛下一说皇家这形势,先时阿念那些澎湃的情绪就渐渐平静下来。尤其听到皇帝陛下介绍他那可怕的嫡母谢太后,还有这样的秘信,阿念真是不想接,觉着这事儿太复杂,自己可能管不过来。
    只是,那只握着信的手这样的枯瘦,只余一层青白皮挂在手骨之上,阿念心下轻叹,这不仅是皇帝陛下,还是自己同母弟弟,他不能拒绝这样的托付。阿念正色起身,双手接过皇帝陛下这信,道,“只希望此信再无可用之机。”
    皇帝陛下微微颌首,继而道,“北昌府虽好,不过一隅之地,这帝都,方是风起云涌之地。兄长在翰林做过编修,今你身居正四品,翰林侍读也是四品衔,皇长子身边还缺一位皇子师,兄长觉着如何?”
    阿念道,“臣于帝都之事一无所知,陛下安排,便是最好的。”
    皇帝陛下又道,“兄之长女,赐婚纪氏。朕听闻,兄在北昌府,与苏参政关系亦是不错。”
    阿念道,“臣曾与苏参政同地为官,要说来往,是有一些,但也仅限于同僚之间的来往。”
    皇帝陛下道,“苏氏乃名门,不瞒兄长,我的皇后亦是出自苏氏,当年还是皇祖父所赐亲事。听闻,苏参政长女亦是闲雅闺秀,与兄之长子年纪相仿,朕欲再为媒人,不知兄长意下如何?”
    阿念心知陛下这是想自家与苏家联姻,不过,阿念并未一口应下,他本就不是权臣心机,他道,“先时阿曦亲事,也是她与阿珍少时相识,我们看阿珍长大,他们亦算是青梅竹马。苏家自是名门,只是不晓得苏家意思,臣实在不好说,这亲事,还得两相情愿,方好。”
    “兄长这话自是在理。”皇帝陛下面露温和之意,道,“母后还未见过兄长,兄长多年未曾来帝都陛见,不若去给母后请个安吧。”
    阿念起身告退。
    虽只是短暂相见,阿念实觉这位皇帝陛下之深不可测,他原以为此为秘密相召,皇帝陛下却直接让他去给谢太后请安。此等行事,已远超常人。若说先时阿念还存着,皇帝陛下完全是靠谢太后扶持登上皇位的念头的话,此际,阿念已是真正承认,这位陛下能登上皇位,除了谢太后的扶持外,必与这位陛下的出众悉悉相关。
    这并不是位儿皇帝。
    这位陛下机心城府已是深不可测,那么,为这位陛下这般推祟的嫡母谢太后,这位自太宗年代起,与先帝并肩从太宗皇帝嫡子悼太子手中夺得储位,进而登上太子妃、皇后、太后宝座的娘娘,当是何等风采。
    出得陛下寝宫,乌云遮盖住苍穹,天空悉悉索索的掉起细碎冰粒,北风卷来时,发起一阵阵呼啸的声音。阿念并不惧怕什么,只是,此时此地,站于这巍巍皇城风雪之中,阿念亦不禁想,这就是帝都吧。
    作者有话要说:  PS:新的地图开启了,这也是美人记最后一站了


☆、第450章 帝都风云之二

第450章
    谢太后居于慈恩宫。
    慈恩宫历来是太后居所; 这座宫殿; 太祖皇帝的母亲程太后住过,太宗皇帝的母亲胡贵太妃住过,先帝生母在先帝做皇子时就过逝了,故而无缘慈恩宫,如今住在这里的是谢太后; 这位于阿念来说,已是传说中的人物。
    谢太后的传说很多。
    当然; 传说这种东西; 活得久了,自然就有了。
    不过; 谢太后不一样; 谢太后年轻时; 就颇乃传奇人物。
    谢太后的传说之多,阿念这种久居北昌府的人都听得一二; 至于真假,难以考据。可以考据的有两件事; 第一件; 这位太后是太祖皇帝开国以来; 第一位自皇子妃、藩王妃、太子妃、皇后、太后做齐全了的人。东穆开国时间尚短; 而今历经四帝; 就是太祖、太宗、先帝、今上,这四位皇帝的母亲,如太祖之母程太后; 亦是一流人物,太祖皇帝自己活着时都说,没有太后,就没有东穆江山,可见这位太后对于东穆江山所做功绩。这位太后也是历经两朝,一直执政到太宗朝,方过逝了。这位太后自然是位牛人,但因丈夫没做过皇帝,故而,只做了太后。太宗皇帝之母胡贵太妃,是做过太后的,却没有做过皇后,至于太子妃这种更是没影儿的事。这位贵太妃据闻出身很是寻常,为人亦不讨其婆婆程太后喜欢,能做太后,完全是因为肚子争气,她生了太祖皇帝唯一的儿子太宗皇帝。及至先帝,先帝生母早逝,故而先帝在位时,宫中并无太后。再至今上,就是如今居于慈恩宫的谢太后了。端看这四位太后,论福分亦属谢太后为首。此乃第一可考之事。
    第二可考之事就是,为何太宗皇帝生母只得一胡贵太妃之名,要知道这位贵太妃可是做过太后的,当初,太宗皇帝甫一亲政,就将自己生母封为太后尊位。胡氏与谢太后不睦,连远在北昌府的阿念都能听闻,可见并秘事。这位太后,其实一直到先帝登基,还做了十年的太皇太后,及至先帝崩逝,太皇太后前后脚跟着闭了眼。人们要筹备太皇太后丧事时,谢太后拿出当上程太后遗旨,程太后遗诏里啥都没写,就一句话,胡氏卑贱,不可尊为太后。要说程太后的遗旨怎么在谢太后手里,那就是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了,具体如何,阿念也不清楚。但,就因此道遗旨,胡贵太妃这位做了三十几年太后十年太皇太后的女士,现在皇室的皇子王孙,几乎皆负有胡氏血脉,就是这样的一位皇室长辈,硬生生被谢太后拉下太皇太后的尊位,最终以太皇贵太妃的位份下葬妃子园,而非与□□皇帝合葬帝陵。
    这两件可考之事,便如今日呼啸北风,让阿念在迈进慈恩宫之前,格外的多了一分警醒与恭谨。
    今上与嫡母关系融洽,慈恩宫修葺的自然雅致气派。
    阿念是头一回来慈恩宫,虽则行止端谨,仍是眼角余光的扫过慈恩宫一二建筑,让阿念意外的是,慈恩宫的建筑并如何富丽堂皇,反而是大气简朴为美,那样的红檐黑瓦,形成一种独特的赫赫威仪。阿念站在廊下等待宣召,未见梅树,却似有淡淡梅香袭来。
    阿念并未久待,一时,就有内侍出来,宣江副使进去说话。
    慈恩宫非常暖和,暖若三春。
    一进室内,梅香更浓。
    阿念行过大礼,一个温和的声音道,“江副使起身吧,赐座。”
    有宫人搬来锦凳,阿念躬身坐了。
    “江副使什么时候到的?”
    阿念道,“臣上午进宫,下午面圣。”
    谢太后微微一叹,挥手示意,宫人便悉数退下。谢太后方道,“不论皇帝有什么事有什么话,你都要应下。”
    阿念没想到谢太后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亲母子,在此权利交接之时,怕也要心里多转几个弯吧。谢太后只是养母,却能说出这样的话,看来皇帝陛下所说嫡母待他极好,并非虚言。
    阿念连忙道,“陛下吩咐,臣自然遵旨。”
    谢太后看他一看,道,“那就好。”
    谢太后道,“当初我因缘见过子衿,只是没见过你,这些年,听说你在北昌府当差很好,也算没辜负陛下所望。”
    阿念谦虚客气一句,“都是臣职责所在。”
    谢太后道,“皇帝既召你回帝都,想是愿意你留在帝都任职的,陛下可说让你转任什么官职?”
    阿念回道,“陛下的意思,令臣转任翰林侍讲,补皇子师之位。”
    谢太后颌首,“这也好。”
    谢太后道,“既然要补皇子师之位,如今皇子们也该放学了,不如就见见诸皇子。”
    阿念这才知道,原来几位皇子现在都在一处念书,阿念不禁微微放心,如果皇帝让他单独做皇长子的先生,未免太过着眼。
    谢太后这一吩咐,几位皇子来得也挺快,最小的七皇子今年也入学了,一并来的还有两位公主,皇子皇女们给谢太后见过礼,谢太后问他们今日下雪可冷,又问了几人功课。阿念很敏锐的注意到,谢太后竟然对皇子皇女们的课程一清而楚,而且,她还会提问几句,问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