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妨害为有利的一种巧妙应答方式。
变答技巧的特点是“反”答,即在简答了对方问话之后,采用对方的内
容来作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竞选时,有位女记者找到了卡特的母亲,下
面是女记者和卡特母亲之间的问答。
女记者:“您儿子向选民们说,他如果说谎话,大家就不要
投他的票,您敢说卡特从来没说过谎吗?”
卡特母亲:“也许我儿子说过谎,但都是善意的。”
女记者:“什么是善意的谎话?”
卡特母亲:“你不记得几分钟前,当你跨进我的门槛时,我
对你说你非常漂亮,我见到你很高兴。”
卡特母亲的变答可谓针锋相对,使得问话者非常尴尬。但这不能责备卡特母
亲不友善、不礼貌、不厚道,她的应答是对方不友好挑起的,并且步步“逼
问”出来的。就内容来说,其恰当、巧妙、简洁都是无懈可击的。
变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情况,即以问为答。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
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
中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有关情况。下面是他们的谈话记录:
变答还有一种更特殊的情况,即以问为答。比如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
次,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四个协定刚签署,基辛格在莫斯科的一家旅馆
中向随行美国记者团介绍有关情况。下面是他们的谈话记录:
约
250枚,先生们,如
果在这里把我当间谍抓起来,我们知道该怪谁呀。
记者:那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在配置多弹头
导弹?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
基辛格:我不确切知道这些数字,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
数目我知道,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
记者:不是保密的。
基辛格:不是保密的吗?那你说有多少呢?
记者:。。
基辛格显然知道这些是保密的,不能回答。但他不是用“无可奉告”搪塞,
而是变答为问,以问作答,结果反客为主,把问话者推到了难堪的境地。
变答只作为问话者含有敌意或咄咄逼人时的策略技巧,才能运用,非此
情况不可滥用,因为它有伤和气,其结果会出现僵局、冷场和不快。变答,
只是一种非通常式应答的总称,变的具体表现也是多样的。比如卡特母亲的
变答和基辛格的变答就不是一样的(卡特母亲的变答是敌对的,是对女记者
的反感的表示;基辛格变答是搪塞,目的在于保密。把难答的问题推给对方)。
变答,要求极高的思维能力,要求口语表达的机敏性。
(四)牵答
有时面对故意刁难甚至侮辱性的提问,如果从正面回答,显得无力,即
使答得再好,也只是一种为自己开脱、辩解的防卫语言,这时,就可以用牵
答的技巧。采用牵答的技巧,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对应、连带关系,提一个
关涉答者问者的命题,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以抵消对方的攻势,
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比如: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向晏子提出了一个侮辱的问题:“齐
国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无德的人作臣呢?”晏子说:“齐国
派使臣有一个规定,不同的朝见不同的国王。贤德的人朝见贤德
的国王,不贤的人朝见不贤德的国王。我最不贤德,就派来朝见
楚王。
楚王本想侮辱晏子,没想到反而受到了晏子的侮辱。晏子的回答,把自己的
荣辱与楚王连在一起,使得楚王无法反驳,自找没趣。又如:
国外有一位男经理和女秘书与另一位男经理和秘书会谈,一
方的男经理与自己的漂亮的秘书有暧关系,另一方男经理故意问
自己的女秘书:“你觉得位秘书怎么样?”他的秘书回答:“什
么样的经理就什么样的秘书呗!”
这个牵答也是很妙的,她不去评价那位秘书的优缺点,也装着不懂自己经理
问话的弦外之音,用“什么秘书配什么经理”,将自己同经理牵连在一起,
可以做各种理解(我不好,你也不好;我好,你自然好)。
牵答的表达奥妙,就是用话将自己与问话者牵在一起,不可分开,使对
方不能处于优势的攻击者地位。牵答要注意分寸,因为“利害相连,荣辱与
共”,所以对自己和对方都不要过份贬损,一般是答话中会有“两可”的意
思(我这样,你也这样;我那样,你也那样)。
(五)错答
(五)错答
一个美丽的姑娘独自坐在酒吧间里,看来她一定出身豪门。
一位青年男子走过来献殷勤:“这儿还有人坐吗?”他低声
问。
“到阿芙达旅馆去?”她大声说。
“不,不,你弄错了。我只是问这儿有其他人坐吗?”
“您说今夜就去?”她尖声叫,比刚才更激动。
这位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狼狈极了,红着脸到另一张桌子上
去。许多顾客愤慨而轻蔑地看着这位青年男子。
以上例子,是很典型的错答,是用来排斥对方和躲闪真实意思的交际手段,
用得是很成功的。
运用错答的语言技巧,一是要注意对象和场合;二是使对方明白既是回
答又不是回答,潜在语是不欢迎对方的问话;三是有时要利用问话的含混意
思,答话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但对方也无法责怪。
(六)征答
征答,就是引用名人名言,俗语、谚语等来作答,以表明自己的意思,
或佐证自己的观点。这种引答,好处是很明显的,既增加了说话的权威性与
可信度,又省去了许多解释和说明,还能增添口语的生动性与感染力。例如:
有人问一位家长:“听说你孩子寄养在刘教授家以后,纪律
也能遵守了,成绩也上升了,是真的吗?”
家长答:“有人说‘近朱者赤’,一点也不错。”
“近朱者赤”四个字是成语,引用在这里作答,非常准确、简练、生动。又
如:
汉光武帝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死去丈失后,看中了朝中
品貌兼优的宋弘。一次,刘秀召来宋弘,以言相探:“俗话说,
人地位高了,就改换自己结交的朋友;人富贵了,就改换自己的
妻子,这是人之常情吗?”宋弘回答说:“我听说‘人在生活贫
困、地位低下时候的朋友不能忘记,最初的结发妻子不能让她离
开身边’”(“患难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刘秀用俗语来发问,比较含蓄而得体。宋弘也深知问话之意。但应允吧,有
悖自己的人品,也对不起贫贱相扶的妻子;含糊其辞吧,还会招来麻烦;直
言相告吧,既不得体(问的人未说破),又有冒犯龙颜之患,所以他也引用
古语来“表态”,委婉而又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征答需注意的:一是征用的语言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又要为听话的人所
理解;二是征答要简短,不必在答完后又啰啰嗦嗦解释一番,那样反而会减
弱引语的表现力。
(七)拈答
拈答是紧承问话中的词句,利用拈连手法,在原话的基础上稍作变动,
作出准确、鲜明、生动回答的一种口语表达技巧。这种答问如果运用得好,
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如:
王蒙五十年代曾因写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出了大名,
后来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复出后,读者好心地问王蒙:“你能不
能继续保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创作风格?”
王蒙五十年代曾因写了《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出了大名,
后来被错误地打成右派。复出后,读者好心地问王蒙:“你能不
能继续保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创作风格?”
。
。。”
这段话运用了拈连的手法,“被迫离开了‘组织部’”,说明自己蒙受冤屈,
“再不是‘年轻人’”,表明生活、创作风格变化的必然性。答得很艺术,
很巧妙。如果直接摆出几条理由,讲些生活与创作关系的大道理,反而显得
生硬、老套,这样一拈连,作者和读者之间,巧接词意,收到了很有韵味的
效果。
拈答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如:孩子考试回家,妈妈问:“这次考得怎
么样?”孩子回答:“烤糊了!”将“考”试的“考”拈连成烧“烤”的烤,
以“糊了”来比喻考坏了,答问很风趣。
拈答技巧,是拈连修辞格在答话中的运用,首先要懂得拈连的知识和用
法,拈答才能用得好。其次,这种答问离不开上下文语境和语言条件,不能
勉强凑合,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运用,要用得贴切、自然。
(八)喻答
喻答,就是对某些棘手的问题,采用比喻的方式来回答。既形象生动,
说理又明白透彻。如果摆开架势直接说理,不但很费力费事,还不见得有好
效果。比如:
楚宣王重用大将昭奚恤。昭后来大权在握,拥兵自重,邻国
畏惧,同僚侧目,宣王也感到了他对自己的成协;但是又想通过
仁义手段使他对自己尽忠。朝廷有识之士,心明而不敢言。
一日,宣王在朝,突然问群臣道: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一听宣王问及此事,个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
渊,良久,无人敢言语。宣王看看群臣这副模样,心中也明白了
一半。宣王要罢朝离去时,客楚为官的魏国人江乙出班奏曰: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
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地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
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说到这里,江乙看看宣王,又瞧瞧众位同僚,只见他们都出
现一副莫名其妙的神情,于是,江乙接着说:“今大王之地方五
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
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
至此,宣王方明白江乙谏说这番话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