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操盘建议--全球顶尖交易员的成-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自于同事之间的争执或工作压力,使得你在最应该专心的交易过程中造成干扰。惟有你才知道这些冲突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你必须有强烈的意图解决这些冲突,因为你的交易优势依赖这些。另外,如同马丁·伯顿说的,你没有必要交易,你可以等到冲突解决而觉得自在的时候。

可是,请记住,“你必须有积极的心态,而且必须谦卑”。你也必须对自己的盈亏负责。如果你尝试塑造积极的心态,或尝试学习积极的心态(我见过管理顾问做过这类的多次尝试),这都没有用。积极的心态或许可以被塑造出来,但你没有办法因此而认赔,因为这种心态没有根深蒂固。我认识一位受过完整训练的高级经理人,但他是“被塑造”出来的。企业管理或许可以容下这类的人,但交易市场很快就把他淘汰出去。

“交易市场没有可供躲藏之处。你必须面对自己。这里没有办法假装,你必须赤裸裸地站在自己面前。你不能欺骗自己。如果你相信的东西是被教导的,交易市场会让你怀疑这一切;反之,如果你原本就相信,那就没有怀疑的问题,因为这毕竟是你所相信的。”

按照个性进行交易

非采用一套不适合自己个性的交易系统,最后都难免与系统或自己造成冲突。缺乏一套适当的系统,只不过是浪费自己的精力与帐户中的钞票。就如同采用别人的装备打足球,或穿着别人的盔甲上战场。即使这套装备属于乔·蒙塔纳,盔甲属于凯撒大帝,你的表现也不会类似他们。

“关键是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你的个性可能有瑕疵,就如同我的个性也有瑕疵一样。我的问题是有时候太冲,反应太快。可是,如果我是约翰·麦肯罗,尝试模仿杨·柏格就完全没有意义。所以,我尝试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即使有时候太冲或反应太快。偶尔发泄一下怒气,释放出情绪中的毒素,这对于我自己总是有好处,虽然周围的人恐怕会受到一些干扰。一旦发泄之后,我就完全自在了。”

“如果你是某一类型的人,就必须承认这个事实。在个性上接受自己,没有任何隐瞒,不是假装自己是另一个你希望成为的人。我认为,这是交易员的关键议题。我就是我,不能假装是另一个人,而且我愿意按照自己的个性进行交易。这点对我很重要。”

你的系统必须发挥个性上的长处,尽可能降低个性缺乏的影响力。当然,你首先必须知道自己个性上的长处与缺失,了解自己对于交易的偏好。举例来说,你的个性是急躁还是具有耐心?是否相信技术分析?是否喜欢绘制图形?偏好集中还是分散的交易组合?

其次,评估交易系统与自己个性之间是否搭配。举例来说,如果你的个性急躁,就不应该采用长期交易系统,你的系统或许应该以技术分析为主,可以立即反应行情走势。如果系统中考虑公司产品的长期供需关系,恐怕不适合你的个性,很可能会造成挫折感。

让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交易系统与个性之间的协调问题。如果你不喜欢研究图形,不相信技术分析,就不应该太过于依赖变动率指标判断行情。如果你的个性非常厌恶风险,或许比较适合交易选择权而不是期货契约。如果你经常犹豫不决,交易系统就应该提供明确的进/出场讯号。如果你的反应不快,就不应该从事短线的盘中交易。另外,如果你不能同时照顾三个以上的部位,你的系统或许应该每星期挑选一个最佳的交易机会,当未平仓部位到达三个之后,就不要再开仓建立部位。

成功发生在决策过程中

建立部位的步骤

经过分析之后,辨识机会:获利/亏损与时间预期

进场建立部位之前,马丁·伯顿采用几个层次的思考程序。第一个层次是在每天清晨。如同前文描述的,他对自己的感觉进行自我分析。次一个层次涉及机会辨识与建立部位。

“然后,寻找你认为应该掌握的机会。你自然就知道自己准备押下多大的赌注。这个时候,你对于获利有某种预期,也晓得可能的损失风险,如果还是决定进场,那就下注。”

部位开仓之后,立即重新分析:获利/亏损与时间预期

一旦部位开仓之后,伯顿的分析不会就此停顿。他会重新考虑自己对于部位的感觉与获利的预期。

“这是另一层次的心智程序。真正分析我对于部位的感觉。一直到实际拥有部位之后,我才能真正分析部位。现在,我面对一个活生生的部位。一旦部位实际存在之后,我将以另一层次的本能凌驾部位之上。我考虑获利的预期,以及实现获利的预期时间长度。我了解,如果获利实现所需要的时间不在我的个性控制范围内,即使价格将满足我的预期,只要时间太长,我的个性也不太可能接受这点。”

马丁·伯顿对自己的个性让步。如果价格将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到达目标价位,他可能没有办法维持部位,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个性恐怕不能等待这么长的时间。惟有心智处于自在的状态,才可能产生最佳的判断与最佳的交易绩效。如果你不满意当时的情况,心智就会通过巧妙的方式让你知道,迂回地让你产生失控的行为。如果某位交易者只愿意持有一个星期的部位,但该部位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到达目标价位,交易者就会自然找到借口提早结束部位。

持续分析

如果马丁·伯顿开始觉得不对劲,就知道自己必须重新分析。他必须在自己个性的舒适范围内进行交易。如果某笔交易与自己的个性之间不能协调,判断上就会发生错误。

“如果我对于一个部位的考虑过多,我就知道这是出场的时候。显然,一定有某些理由让我产生过多的考虑。一旦对于部位产生疑虑的感觉,只要行情发生不利的走势,表现一定不理想,我必须接受这点。除非我能找到一个好理由说服自己继续持有部位,否则我就出场。”

拟定有效的交易决策:设想可能性

从预期获利的角度分析部位之后,接下来考虑潜在风险。总之,他通过自己对于部位变动的感觉,设法拟定有效的决策。

“然后,我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如果五分钟之后,价格下跌某个百分率,我准备怎么做?如果行情下跌5%,而且除了市场心理之外,没有特定的理由造成行情下跌,我是否准备加码买进?如果我不想继续买进,或许我原本已经买得太多。虽然我不想向下摊平,但我会问自己:‘如果要摊平的话,我会挑选哪个价位?’”

通过摊平价位的考虑,伯顿判断自己持有的股票数量是否太多。同样,这也是自我协调的问题。如果他希望摊平,代表他愿意在目前更低的价位买进,显示他对于最初的分析仍然有信心。相当不错的心智技巧,让你保持开放的心胸,不会坚持既定的看法而完全排除错误的可能性。

“如果部位发生某种程度的亏损,那不只是数据而已,实际上就代表钞票,我希望知道自己的感觉怎么样?如果价格位于你不希望发生的位置,你准备怎么做?站在买方还是卖方?在这个价位,只能二选一。所以,在价格发生某种程度的走势之前,就必须盘算清楚自己的反应。”

一旦完成这方面的评估,了解自己容忍痛苦的程度之后,假定价格真的到达该价位,就像公司的应付帐款一样,损失已经入帐了。由于你已经准备妥当,万一发生的时候,可以轻松处理。

“如果我是一位将军,派遣5000士兵前往战场,先锋部队一下就折损1000多人,我是否会下令撤退?如果我认为这只不过是伏袭的缘故,完全没有影响敌我之间的实力,我就继续前进。如果我认为到时候将产生一种念头:‘不知道怎么处理损失’,那我就不会建立部位。”

这让我想起《孙子兵法》的一段内容:‘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一旦你确定自己可以处理所有可能发生的事,那你的心智状态就已经准备妥当。你必须知道自己的感受,你是否有力量继续前进,因为这些都是交易的必要准备。所以,交易之中必须预先知道,如果股价到达你不希望发生的价位,你将有什么感觉。”

“我追求交易如同生活但实际上交易不是生活。我处理交易,就像我处理生活。如果你喜欢在生活其它层面上拟定决策,那你在交易中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拟定决策;应该像下棋一样,你必须观察对手的动作。你应该自问:‘如果我把兵移到这里,整个局面将如何?’交易就像下棋,考虑所有的层面。”

“我可以掌握到某种程度,一旦需要拟定决策时,我觉得很自然。因为我已经决定如何应对不利的走势,所以我对于自己将来必须采取的行动觉得很轻松。”

伯顿采用一种相当有用的技巧,专注于交易,预先评估各种应对行动。他预先盘算部位的各种可能发展,构思每种情况下的合理对策。当某种情况真的发生的时候,这种技巧有助于你立刻采取行动。心智预演有助于实际采取行动。我非常推荐这种技巧。“你认为情况可能如何发展,如果真的发生,你准备怎么办?”如同马丁·伯顿所说的,“交易中的每种发展,都必须接受测试。另外,你也必须在心智上测试自己。如果行情出现不利的走势,你预先安排的反应就必须接受测试。”

“如果你发现自己对于认赔有困难,进行交易之前就应该设想预定认赔的价位遭到触及的情况。然后,设想自己真的采取行动认赔。重复练习,直到你觉得这是一种自然反应为止。同理,如果你经常过早获利了结,就应该设想股票触及某个你不打算卖出的价位,然后设想自己不会出场,同时告诉自己为什么。”

同时考虑价格与时间

请注意,心智预演必须同时涵盖目标价位与时间。如果你准备在一个星期内结束部位,那么六个月完成2%的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