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财富人生 中国人自己的创业故事-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失败
  纪春:什么时候您发现企业整体情况不太行了?
  乔赢:我要说的是,经过现在的反思,其实一个企业的成长,遇到挫折,遇到失败,是个规律性的东西。第三年的时候,也就是1997年,有一个事件,导致“红高粱”进入一个拐点,由上升开始下降。这个事件就是增资扩股。创业到一定程度肯定要做资本经营,要增资扩股,要融资,要向外找合作伙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老板一定要有高的境界。不能因为自己的控股权的出让,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当时有一个很大的房地产公司看中了“红高粱”,想一下子投资2000万,把基础做好,组团发展,力争在3年以后做成上市公司。我对这个目标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条件就是控股权要让出来,我占40,他们占60,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产生了顾虑。在犹豫的时候,另一家房地产公司提出不控股,只占49,这时我答应他了。这一合作,出现问题了。合约签的是三个月到位资金2000万,实际上没到。当时是房地产政策遇到变化,它的钱没法投进来。但我已经按合约的计划走了,把我现有的钱都投到租金上了,租房子呀,筹备呀,结果到了交房租的时候,我们的后备资金没有到,店一个也没开起来,等于钱砸到地里去了。这个时候是骑虎难下,全国对“红高粱”有很多期待,到处都希望你来发展,挑战麦当劳,做民族的品牌。

  “红高粱”PK麦当劳(3)

  这时我的压力是很大的,我不能放弃,也不能撤退,我要继续向前。这时候没办法,就走向了另一条道路,就是内部员工集资。后来才知道,这个法律是不允许的,政策是不允许的。所以就出现了非法吸收工人存款这件事。“红高粱”就彻底地走向了第一个阶段的失败。
  纪春:这给您带来了两年的牢狱之灾,您觉得值得么?
  乔赢:作为一个男人,经历了这几件事,破产、牢狱之灾、失败,这是一个极好的锻炼的机会。再没有什么比它更能锻炼人的意志了。现在看来这是个财富,我觉得应该是值得的。当然经历的时候也很痛苦。在鲜花掌声的舞台上,一下子进入地狱,没有人格,没有阳光,没有一点点能让人看见希望的地方,到处是黑暗。
  希望
  纪春:就在这种情况下,您依然是把“红高粱”这个梦想牢牢地锁定在您脑海里?
  乔赢:我说过,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想方设法转化自己的心态,当时想得最多的还是“红高粱”。我相信自然力是公平的,一个企业遭受了挫折,它一定有回报,我相信通过这件事“红高粱”的价值不是小了,而是大了。我是这个心态,于是利用这段时间充电、反思、学习,不能落伍。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人的物理空间很大的时候,思维空间反而很小了;而物理空间极小的时候,思维空间无限地大了。那个时候我写了很多的东西,有一本书,已经进入出版程序了,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
  纪春:您付出这么多,感觉快乐么?
  乔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从来没有痛苦过。把痛苦转化为快乐,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是体验主义者,我喜欢体验。
  纪春:现在已经是第二次创业的开始了,您有信心吗?
  乔赢:很有信心。我发现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创业有极大的不同,社会资源更加丰富了——快餐业离开资源是根本做不成的。第一、融资更好融了。第二、食品工业起来了。第三、农业发展了。第四、人才比过去要不知多出多少倍。最难的是对市场的把握。现在不再是一个定位的时代,而是一个细节的时代,现在消费者很挑剔了。
  金点箴言:
  当人的物理空间很大的时候,思维空间反而很小了;而物理空间极小的时候,思维空间无限地大了。
  “路找准了,不要怕路遥”
  我从来没有痛苦过。把痛苦转化为快乐,我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我是体验主义者,我喜欢体验。
  白手起家
  你肯定经常会看到这些场景:街头一个西装革履,但白衬衫领子发黑的年轻人向路人推销着什么;街边没有暧气的小铺,蒸腾着一屉屉的包子,老板和老板娘飞快地包着包子;快要拆迁的门脸房内,堆满了皮鞋,小喇叭重复着甩卖的信息;年轻的小姑娘,素面朝天,背着大包的衣服穿梭在拥挤的服装批发市场……
  然而就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如今有掌管着几十家连锁店的,有拿着自创品牌占据市场的,有开创新型经营模式的……
  他们曾经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他们没有雄厚的资本,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他们甚至没有一技之长,但他们成功了,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吃苦的精神、灵活的头脑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创造了一个个普通人的财富神话。

  “小馒头”大理想(1)

  刘会平:上海巴比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买包子的人已经排起了长龙
  纪春:刘董,我看到楼下你们的包子馒头卖得真不错,现在临近下班时间,楼下已经排起了长龙。看到这个情景,您是不是很高兴?
  刘会平:习以为常吧。
  纪春:这么平淡的一句评价?
  刘会平:如果没有人排队,我可能就不能悠闲地在办公室里了,就该急了。
  纪春:从什么时候开始,巴比馒头卖得特别好了?因为我知道,您在上海最初的创业不太顺利。
  刘会平:真正好起来应该是在2001年的时候,当时还没做巴比品牌,我开的店名字叫“刘师傅大包”。刘师傅大包当时就卖得不错了,后来就在2003年搞了连锁化的经营,品牌也改成了“巴比馒头”。
  纪春:您刚才的这段话浓缩了您的创业经历。我们一点点来追溯吧。您在1998年来到上海。在此之前您在其他地方也做过餐饮,已经有了一些做包子做馒头的经验,后来怎么想到来上海来创业?
  刘会平:其实在来上海之前我已经有将近十年做包子、馒头的经验。小的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很早就辍学了。我的家乡可以说是中国的馒头之乡,是安徽的一个小镇。
  全镇人都是以做包子馒头为主,受家乡环境的影响,后来我也和师傅学做包子点心,也到中国很多地方开过包子馒头店,去过江苏、贵州、云南等地,都是一个人去闯荡。在那些年,因为自己年龄小、社会经验少,创业都没能成功,只是自己能混口饭吃。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积累了很多的社会阅历,自己也不断成熟,我还了解了各地人不同的口味。后来,来上海是因为一个亲戚说,上海的经济发展好,肯定能赚钱,而且赚钱容易,于是我就在1998年来到了上海。
  纪春:其实赚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些年对您来说,赚钱是容易了一些,但在创业之初,您是不是感觉赚钱很难?
  刘会平:您说得很对。说容易非常容易,说不容易又非常不容易。但总的来说,还是不容易的。不过,和其他地方相比,上海的经济发展得确实比较好。
  纪春:但是上海人是比较挑剔的。有人说,一个企业如果能在上海立足,在其他地方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刘会平:我基本同意这种说法。如果一家企业能在上海取得成功,那在其他地方发展就比较游刃有余了。
  创业之初,是天天吃着馒头过来的
  纪春:好,我们就为大家具体来呈现您在上海的创业过程。您最初来到上海事业发展并不顺利,虽然您已经有了一些做包子馒头的经验,但您对上海的口味还不了解,您初到上海,事业面临的是怎样的局面?
  刘会平:确实,我刚来上海的时候事业发展很不如意,开了很多店都失败了。我记得,1998年的时候,我就开了两次店,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做的时候真是满怀信心,感觉自己找了个很好的铺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自己真是很伤心。因为当时自己对自己的期望很高,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可以说,1998年、1999年直到2001年,我都没尝过成功的滋味,到处寻找店面。
  纪春:没过过一天好日子,能用这句话概括您当时的生活状态吗?
  刘会平:还真是这样,我是天天吃着馒头过来的。
  纪春:创业初期非常地艰辛啊!创业初期的失败让您很伤心,情绪很低落。但您当时有没有痛定思痛,或者说冷静下来,认真地考虑一下您到底失败在哪里?
  刘会平:我确实冷静下来思考了。虽然当时是失败了,但我也有所收获,收获了很多的经验,特别是管理方面的经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经验。对于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他们的口味,我也比较了解了。这为我日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纪春:能不能说一两件对您刺激比较大的小故事?比方说有没有一些顾客吃了他们认为不是太满意的包子馒头之后,对您出言不逊的?

  “小馒头”大理想(2)

  刘会平:那倒没有,顾客要是感觉你做的包子馒头不好吃,他们就不来了,倒是没有恶语攻击行为,最多说不好吃就完了。上海人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纪春:您能不能回忆一下对您来说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
  刘会平:记得在1999年,刚开始做点心的时候,是在上海的福建路上,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后来隔壁来了一家,也是做包子点心的,但是他们的味道比我们做得好,就把我们的顾客都给抢去了。经过了这件事后,我觉得,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不比别人强就会遭到淘汰。我自己也感觉很惭愧。大家都是做生意,别人比我们做得好,我心里的滋味很不好受。
  纪春:有很大的挫败感?在上海最初几年的创业过程是失败的,但这并不是件坏事,这些失败的经历为您日后的成功作了很好的铺垫。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