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十二帝疑案答疑(六)-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是《清十二帝疑案》的最后一讲,讲什么?我在思考这个事情,我也与一部分观众交换了意见,大家提出一个问题来,就是清朝的满族从关外,边塞那么一个弱小的民族,崛起之后,定都北京,入主中原,统一华夏,繁盛强大,为什么?就是清朝兴起与强盛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是清史研究当中的一个大问题,我研究清史过程当中,一直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在讲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时候,讲到清太祖努尔哈赤一生,喜剧与成功的原因,在于“四合”,就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那么清朝兴起与强盛,原因是什么?我想这个问题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可以写一本大书,但是今天要讲,要讲这个问题,时间有限,我只能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一个切入点,来回答这个问题。认为清朝兴起与强盛的原因在于一个字就是“合”,“合”这个字的含义,包括合作,也含有配合,聚合,统合的意思。配合,如《诗经·大雅》,天作之合,会合,如《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统合,如《左传》“水火合也”,配合,会合,统合就是把不同的事物,甚至于对立的事物,统一合在一起,那么“合”字,是什么意思呢?我说这个“合”字,汉朝有一个人,叫许慎他写了本书叫做《说文解字》,他是这样说的,他说“合,亼口也,从亼口”,那么这个“亼”是什么意思?许慎《说文解字》又说“亼,三合也,从人一”,段玉裁有一个解释,他说“合”就是“三口”,这个“口”什么意思?通俗一点说,普通住家户不是三口之家吗,三口之家三个口,合起来是一家,不就是“合”吗?这是“合”字的本意,清朝兴起与强盛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就是“合”,把不同的事物甚至于对立的事物,把它合到一起,“合”就是家庭要合,家合万事通,民族要合,族合力量强,国家要合,国合百业兴。下面我就具体地分析和阐述一下清朝兴起与强盛的原因“合”。 
  一,民族合。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民族非常复杂,建州女真的本部有五个部,苏克苏浒河部、浑河部,哲陈部,董鄂部,王甲部,建州女真还有长白山三部纳殷部,朱舍里部,鸭绿江部,这就是八部。东海女真,有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等。黑龙江女真,有萨哈连部、萨哈尔察部,呼尔哈部等。特别是海西女真有扈伦四部,就是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等等。当时女真重要的部落,至少有18个以上,要把18个部落合在一起,谈何容易?不要说18个部落,就是努尔哈赤所在的苏克苏浒河部,很多人对他不服,他的族亲,对他也不服,《清太祖实录》记载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这么说,说有一天夜里头,漆黑的夜里头,努尔哈赤和他家人已经睡觉了,突然听到外面有声音,努尔哈赤很警惕,起来穿上衣服把他的子女隐藏起来,右手提刀,左手拿着弓箭,轻轻地就到了烟囱的旁边,这个时候是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就听到一个声音,往烟囱走来,正好这时候闪电一亮,看见有贼逼近他,努尔哈赤就让他的仆人叫洛汉,说你把那个人绑起来,他这个仆人洛汉说不要绑,一箭把他射死,努尔哈赤说不要,绑起来不要射死,洛汉就把这个人绑起来,洛汉说这个人来就是为了害上,就是要谋害努尔哈赤,要把他杀了。努尔哈赤说不能杀,就问这个人,说你是不是来偷牛的,这个人接着岔儿就说我是来偷牛的,洛汉说他不是偷牛,他就是来谋害你的,把他杀了。努尔哈赤说不行,说你来偷牛的,以后不要来偷了,就放了。放了之后这个洛汉就问努尔哈赤,说你为什么不杀他,把他放了,他是来杀你的。努尔哈赤说他是建州部的人,我杀了他,他的主人会发兵来报复我,抢劫我们的粮食,杀害我们的人,我对他宽大处理,为了跟他整个建州女真,特别是苏克苏浒部合起来,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团结起来,共同对敌。从这一件小事情就可以看出努尔哈赤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把不同的人,不同的势力把它合起来。 
  从万历十一年,1583年算起,前后经过十年的时间,努尔哈赤把建州女真统合了起来,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把东海女真,把黑龙江女真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把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叶赫、哈达、辉发、乌拉又合起来,前后大约经过二十年的时间,把整个建州女真合起来,力量就开始强大。明朝辽东经略,熊廷弼,在他的《熊经略集》里面总结了努尔哈赤的成功经验,他这样说:“自建州之势合,奴酋始强”。“奴酋”就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怎么样才开始强的呢?因为从建州女真合起来,力量才开始强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仅把建州女真合了,不仅把整个女真合了,而且还同蒙古合,把漠南蒙古合起来,同辽东地区的汉人合,这样就编成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合到一起,当时东北地区按照语言系统来说,叫做通古斯语,满语族,包括满语,锡伯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赫哲语,把同语族的人部落合起来。后来,又把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东裕固语?又合起来。进入中原之后,再同汉人合起来采取了很多的政策,在合的过程里头,还有一个基本政策,就是“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当然也杀了一些人,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合起来了。进关之后,不仅是汉族、藏族、高山族、苗族、瑶族等等,在中华疆域之内的,各个民族,合起来,合在清政权的统一管辖之下,这是民族合。 
  二,经济合。光有民族合,没有经济合,也是不可能的。满族的先人女真人,崇尚骑射,骑马射箭,早期女真的经济就是一个牧猎经济。游牧和狩猎,建州女真迁到赫图阿拉地区之后,它的经济多元化,有游牧,有狩猎,有采集,有捕鱼,有农耕,它是一个多元经济。进到辽沈地区之后,辽沈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努尔哈赤皇太极,对辽沈地区的经济没有排斥,而是学习、吸收,同辽河地区的经济合。建州女真的手工业比较落后,到了辽东地区之后,对辽东地区的贤人和工匠抱一个什么态度,是把他们作为奴役,作为奴仆,还是尊重他们,向他们学习?同他们合,还是同他们分?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合,一种意见是分。一种意见是尊重他们;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奴隶,要奴役他们,努尔哈赤讲了一段话,这段话很值得深思,《满文老档》里面记载了他这段话,他是这样说的:“有人以为东珠,金银是宝,那是什么宝?天寒时能穿吗,饥饿时能吃吗,收养国的贤人,理解国人所不能理解的事情,制造出国人不能制造物品的工匠,才是真正之宝”。努尔哈赤进到辽东地区之后,把辽东的贤人和工匠看作是国家之宝,珍珠、金银饿的时候能吃吗?冷的时候能穿吗?不能。贤人能创造精神财富,工匠能创造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所以努尔哈赤对他们非常优厚,进到辽东地区之后,手工业有很大的发展,原来自己不能制盐,后来能晒盐,手工业,明朝人有一个记载,说是八旗军队的盔甲,比明朝的盔甲还好,如三东冰雪那么样地鲜亮。特别是皇太极,在沈阳仿制成功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红衣大炮。女真人、满洲人,同蒙古合,经济不一样,建州是骑射,蒙古是游牧,喝马奶,穿羊皮,逐水草而居。后金同蒙古联合之后,尊重蒙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他们联合,发挥蒙古游牧经济的特长,共同结成联盟,没有强迫蒙古接受女真人的经济,这个是很重要的。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在经济上,尊重汉族的农耕的经济,没有像蒙古那样,蒙古人进到中原之后,把大批的农田毁了,让它长草,变成了牧场,南苑当时叫做“下马飞放泊”,现在叫“南苑”,就变成了猎场。满族人没有,满族人到了北京之后,没有毁掉大批农田来建牧场,建狩猎场所,有人说木兰围场,是在当时的蒙古地区,本来就是一个草地,就是丛林,满族人利用自然的环境在那儿狩猎,没有毁掉庄稼,种草、种树来狩猎。那承德避暑山庄呢?承德避暑山庄也是在长城以外,利用了自然条件,没有毁掉大批农田,变成牧场。所以,满族在东北地区同其他的民族实行经济合,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向汉族的农耕经济学习,同汉族的经济合,我这里特别讲一个事情。 
  就是雍正和乾隆的时候,修了一部书叫《耕织图》,把耕作的全过程,和从养蚕到织布的全过程,绘成图,叫《耕织图》,把这《耕织图》,乾隆皇帝亲自配成诗,印刷,还刻在石头上。今颐和园“耕织图园”就展示了《耕织图》的碑。和当时的情况,这个事情说明清朝的皇帝,进入中原之后,能够同汉族的经济合,学习中原地区先进的农耕的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因为清朝实行了民族合、经济合,所以,他就日渐地强大,光有民族合,经济合;如果没有文化合,还是不行。政权不能巩固,更不能强大,所以下面我要讲第三个问题。 
  三,文化合。光有民族合,经济合,没有文化合,也是不能,就是即使政权建立,也不可能巩固,更不可能强盛。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进入中原地区之后,对待汉族语言文字和宗教怎么办?一种办法,就是强迫汉人接受满族的语言、文字和宗教。历史上有先例呀,中世纪罗马教皇发动了十字军东征就是强迫推行天主教,还有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强迫推行一种宗教,这种例子还是有的。日本到了中国在东北,强迫小学里头日语是国语,我认识几个年纪大的人,他日语都很好,我说为什么?他们说我们小学日语是国语,汉语是外语,就是强迫推行他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他要从语言文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