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基业常青-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哪个组织的CEO主导最后的调查名单,我们得到全美各地、各种形态及规模的公司提供的代表性资料。
  我们应用这些调查资料,找出 CEO最常提到的2O家组织,拟出一份供研究的高瞻远瞩公司名单,然后剔除1950年以后创立的公司,因为我们认为如果是1950年前创立的公司,已经自行证明并非受惠于单一领导或一个伟大的构想。我们严格采用 195O年以前创立的标准,把研究用的最后名单减为18家公司,其中最年轻的公司在1945年创立,最老的公司在1812年。在我们做调查时,这 18家公司的平均年龄是98岁,平均创立日期是 1897年,居中的创立日期是19O2年。(创立年份请参见表 l.2。)        

  表1。2高瞻远瞩公司的创立年份
  创立年份       公司名
  1812        花旗银行
  1837        宝洁公司
  1847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1850        美国运通公司
  1886        强生公司
  1891        默克制药
  1892        通用电气公司
  190        诺世全公司
  中点     1902        3M公司
  1903        福特汽车公司
  1911        IBM公司
  1915        波音公司
  1923        迪斯尼公司
  1927        马利奥特公司
  1928        摩托车罗拉公司       
  1938        惠普公司
  1945        索尼公司
  1945        沃尔玛公司
  第二步:避免〃发现大楼〃的陷阱(使用对照公司)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这些高瞻远瞩公司放在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它们的共同特质,但这种分析方法有一个根本的缺陷。
  如果我们只寻找共同特质,会有什么结果呢?举一个最极端的例子,我们会发现这18家公司全都有自己的大楼!也就是说,高瞻远瞩公司百分之百和有大楼相关。同样道理,也可以发现,办公桌、支付系统、董事会、会计系统和高瞻远瞩公司也都百分之百相关。总之,读者知道我们所说的意思。如果我们就此下一个结论,说拥有大楼是成为高瞻远瞩公司的关键因素,一定是荒谬至极。不错,每家公司都有大楼,所以,发现高瞻远瞩公司百分之百拥有大楼毫无价值。
  我们这样不厌其烦,是因为有很多研究和文章陷入这种常识性陷阱。假设你研究一组成功的公司,会发现它们强调重视顾客、改善品质或授权,你怎么知道自己发现的管理方法,其价值可能只等于发现公司拥有大楼呢?你怎么知道这种发现确实是使成功公司和其他公司有区别的东西?你不知道,也不会知道除非你有一个对照组,有一群对照公司。
  关键问题不在于〃这些公司有什么共同之处?〃而在于〃这些公司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什么东西使这些公司有别于那些公司?〃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达到我们的研究目标,只有拿高瞻远瞩公司和起步类似的其他公司做对照研究,才是惟一的方法。
  我们系统地为每一家高瞻远瞩公司精心选择了一家对照公司(请见表1。1)。选择的标准如下:
  创立时代相同:对每个高瞻远瞩公司,我们都找一家和它在相同时代创立的对照公司。本研究中的对照公司创业平均日期是 1892年。高瞻远瞩公司则是 1897年。创业时产品和市场相似:我们还寻找创立初期拓展类似产品、服务和市场的对照公司,但是在后来的岁月里,所属产业不一定和高瞻远瞩公司相同,我们希望找出起步相同、最后未必处在相同地位的公司。例如,摩托罗拉(高瞻远瞩公司)拓展到远超出消费类电子产品之外的领域,先力时(它的对照公司)却没有;我们希望看出是什么东西导引出这些差距极大的结果。受访CEO提到的次数较少:我们在寻找被CEO们在问卷里提名次数远比高瞻远瞩公司少很多次的公司,我们选择高瞻远瞩公司时,既然主要依靠CEO,希望选择对照公司时,也依靠同样的信息来源。对照公司不差劲:我们不希望拿高瞻远瞩公司和彻底失败或表现差劲的公司比较,我们相信如果对照公司是保守的公司(也就是说,与其它优秀公司比较〕,会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有价值、更有可信度。如果我们拿高瞻远瞩公司和一败涂地的对手相比,所发现的差异并不会有什么价值,就像把奥运冠军和高中校队相比一样.找到的差异不具意义。但是,拿奥运冠军和银牌或铜牌得主相比,找到有系统的差异,就大为可信和有用得多。我们希望比较金牌队伍和银牌或铜牌队伍,使我们的发现具有真正的意义。
  第三步:历史与演进
  我们决定不畏艰辛,就整个历史彻底审视这些公司。我们不只问〃这些公司达成今天的状况是什么因素促成的?〃我们主要问下面这类问题:〃这些公司是怎么起步,怎么演进的?怎么应付规模小、财务紧的困境?怎么管理从创新企业变成守成企业的转型?怎么处理从创办人到第二代管理层的转型?怎么应付战争和大萧条之类的历史事件?怎么适应革命性的新科技发明?〃
  我们基于三种原因进行这种历史分析。
  第一,我们希望搜集到的东西不但对大公司的读者有价值,对中小型公司的人士同样有用。
  第二,更重要的是,我们相信惟有演进式的角度,才能引导大家了解高瞻远瞩公司背后的根本动力。打个比方,你不可能完全了解美国,除非你了解美国的历史独立战争、立宪理想、南北战争、开发西部、3O年代的大萧条和杰斐逊、林肯、罗斯福等先贤们的影响力,以及其他历史因素。我们认为,公司很像国家,两者都反映过去事件和基本遗传因素的塑造力量。这种因素根植于上溯的世代。
  想了解默克公司,怎么可能不审视乔治·默克在192O年代奠定的基本哲学基础:药品意在治病救人,不在将本求利,但利润随之而来。如果不了解3M公司初创时濒临破产的窘况,又怎能深入理解它的今天?如果不了解通用电气公司自19世纪早期即已形成的领导人选拔过程,又怎能深入理解杰克·韦尔奇领导下的通用电气呢?如果不了解指导强生公司对付危机的强生信条(1943年形成),又怎能深入理解8O年代强生公司对持泰诺药中毒危机的反应呢?我们肯定无法理解。
  第二,我们相信,从历史观点做出的比较分析,结论一定强而有力。只审视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目前的状况,好比只看马拉松赛跑的最后3O秒,虽然一定看得到谁赢得金牌,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赢。要完全了解比赛的结果,你必须要看整个比赛和导致这种结果的源头,看看许多选手训练和准备比赛时的情形,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公里的表现,等等。同样的,我们希望追本溯源,以便找到下述有趣问题的答案:
  ·摩托罗拉如何从不起眼的电池修理业务起家,跨进汽车收音机、电视机、半导体、集成电路及移动通信行业?而先力时同时以类似的资源起家,为什么却从未在电视机以外的领域扮演过主要角色?
  ·宝洁创立后,如何能够继续冲刺15O年,而大多数公司能够生存15年就算是幸运了?宝洁创业远在对手高露洁之后,却如何取得最后胜利,成为本行业的第一?
  ·惠普如何能在威廉·休利特和戴夫·帕卡德退隐后继续保持健康和活力,而一度是华尔街趾高气扬的宠儿的德州仪器,在帕特·哈格蒂下台后却几乎自我毁灭?
  ·为什么迪斯尼在历经多次敌意购并企图之后仍都能存续和繁荣,变成美国的象征,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却渐趋没落,从来没有成为一种象征,最后变卖给一家日本公司?
  ·波音在商用客机方面,如何从默默无闻到出人头地,夺取麦道世界首席商用客机制造商的地位?波音在50年代做了什么麦道没有做的事?
  不受时间限制的原则:回顾历史是否可以合理地引出结论?回顾企10年、3O年、5O年或1OO年前的作为,是否可以学到什么东西?世界的确变化剧烈,而且会继续变化。这些公司过去用的特殊方法或许不能直接用在未来,我们承认这一点,但是,我们在整个研究中,不断地寻找基本的而不受时间限制、或许可以跨越时代的根本原则和形态。例如,高瞻远瞩公司用来〃保存核心和刺激进步〃的特殊方法(本书一直探讨的关键原则)今后会继续演进,这个基础原则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在1850年、1900年、1950年和2O5O年,都是同样有效的基本原则。我们的目标是要从公司长期的历史中得到知识,开发出有用的观念和工具,供有心成为下世纪高瞻远瞩公司的企业组织运用。
  的确,如果要我们指出本书和其他管理书籍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纵观这些公司历史并与其他公司相比较。这一点在破除根深蒂固的迷思,在辨明可以跨越产业限制、可以长久运用的根本原则上,是一个关键的方法。
  第四步:寻找真理
  选定公司、决定历史性比较方法后,我们碰到了另一个难题,即,我们在公司长久的历史中到底要寻找什么东西:应该着重研究企业战略,还是着重研究组织结构、管理、文化、价值观、制度、产品、产业状况?由于事先不知道高瞻远瞩公司长盛不衰的原因,我们不能专注于狭隘的研究重点,而必须从广泛的层面上寻找证据。
  整个研究中,我们以达尔文为师,时时想到他乘〃小猎犬号〃航行5年,漫游加拉帕戈斯群岛,看到各种不同的大龟和其他物种的情景,这种不期而遇的观察在他心里酝酿,在他整个航程中以及回到英格兰后一直刺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