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0年代极品婆婆-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堆砌的猪圈上,西西蹲着身,稀罕的伸长脖子看,“猪猪,猪猪……”
  薛花花圈住他小腰,望着吃得香喷喷的猪,恨不得它们再涨两圈,“是啊,猪猪,养肥了西西吃肉肉。”
  西西还小,对肉没什么概念,整个生产队,除了几家劳强户三五个月能吃次肉,大多数只能闻猪油的味道。
  西西似懂非懂的仰起头,薛花花摸摸他的头,轻声解释,“比鸡蛋还好吃的肉肉。”
  语声落下,外边传来刘云芳爽朗的笑声,她家分的粮食在整个生产队来说都算多的,刘云芳笑得喘不上气,“花花哪,今个儿啥日子,你们咋不慌呢?”保管室人山人海的,刘云芳满心惦记着自家分多少粮食也没注意其他,直到几个儿子挑粮食回家她才找了圈人,不见薛花花陆德文他们的影子。
  以她的话说,分粮食都不积极的人别想有啥出息,生产队的老老少少都在保管室等着呢。
  “该咱得的粮食跑不了,排队太耽误时间,不如让德文他们好好学习,多认几个字。”薛花花她们上半年耽误了很多工分,分到的粮食肯定不多,排队等得人心烦意乱,不如静下心学习,毕竟看保管室的阵仗,排到下午都是有可能的。
  刘云芳想想也是,瞥了眼认真学习的几兄妹,她有点感慨,最初她是不认同薛花花扫盲的,觉得有那个精力不如多挣点工分,这么久了,薛花花他们半天活没耽误,学习也没落下,孙子去公社小学读书后,常常在她面前夸薛花花能干有远见,和一般的农村妇女不同,还说老师怎么怎么夸薛花花。
  薛花花在小学老师们眼里是响当当的人物,刘云芳心里羡慕,就想着等收了红薯,田地没多少事了,她要不要也扫个盲,以前没觉得什么,此刻听陆德文他们背课文,写字,算数学,总感觉太厉害了,不敢想象她有朝一日张口就算数的情形,她凑到薛花花跟前,游移不定,“花花哪,你说我扫盲的话能成功吗?”
  “当然可以了,扫盲不分年纪,只要你愿意,坚持,不动摇,绝对能成功。”薛花花神色真挚地说,“咱这把年纪,不仅仅是带孙子咱还能做很多事。”尤其是将来国家政策好了,认识字会有很大的用处,她朝刘云芳道,“要我说,不仅你,让陆明大哥大嫂他们也参与进来,全家人学习积极性更高,你看德文他们,不挺好的吗。”
  瘦了瘦了点,精神面貌不是一般的好。
  而且全家养成了学习的习惯,清晨起床背课文,午饭后学汉字,晚饭后学数学,不像之前一会儿语文一会儿数学的,更有条理性了。
  听薛花花说,刘云芳有点心动,“我回家和老头子商量商量,不是我吹牛,德文他们扫盲以来性格变好了很多,懂事了,知道体谅你的不容易了,几兄妹齐心协力的干活,给你减了不少负担。”这才是刘云芳想扫盲的原因,小儿子结婚后,老头子流露出想分家的意思,几个儿子儿媳也赞同,她觉得一家人住在一起和和美美的多好?分了家,再是父母兄弟,感情都比不上以前。
  扫盲的话,全家人坐一块学习,慢慢回忆以前的日子,想到彼此的好,分家的心思自然而然就淡了。
  “花花啊,扫盲的话累不累,我问过陆明,他说听到雪梅教拼音字母数数他就想睡觉……”刘云芳常来猪场,她会数数,只是怎么都翻不过五十,数到49总会接20,至于背古诗,她也会一两句,背得不完整,真下定决心扫盲的话,她怕自己不能坚持。
  “扫盲是长久的过程,首先要从心理上克服,不能打瞌睡,只要熬个三五天慢慢的就好了。”
  刘云芳想想也是,万事开头难,习惯养成后就没什么恐怖的了,刘云芳抱起西西,过去坐在赵彩芝身边,跟着他们一块感受学习的气氛,然而才两分钟,她就坐不住了,老管不住嘴巴想说话,“花花啊,你听说孙家村的事儿了没?”
  说完见陆德文他们转头望着自己,刘云芳扯了扯嘴角,赶紧抱着西西进灶房找薛花花,“花花啊,扫盲我觉得有点难……”坐着不能乱说话,什么都听李雪梅指挥,她都当奶奶的人了,哪儿在李雪梅跟前服软,算了算了,不扫盲了。
  “花花啊,明文以前的老丈人是栽跟头了,他儿子跟他闹分家呢。”刘云芳在保管室的时候听到好多人议论孙家村的事儿,孙家村今年不知咋滴,拖到最后才把公粮交上去了,孙队长挨了公社干部的批评,他把事情怪在赵武斌头上,回生产队和赵武斌大吵了架,骂得赵武斌狗血淋头,赵武斌两口子住在养猪场,孙永昌醒后,孙宝琴就回娘家哭日子过不下去了,还告状说孙成功打赵武斌,孙永昌气得不行,要两口子搬回孙家住,孙成功不答应,威胁赵武斌搬进孙家他就搬出去。
  父子两闹得不可开交。
  薛花花天天在猪场,外边的事儿都是从别人嘴里听来的,孙家闹分家她昨个儿就听孙桂仙说了,以前孙桂仙多看不起陆明文现在就多把陆明文当成宝,话里话外称赞陆明文踏实孝顺是个过日子的人,把赵武斌贬得一文不值,要不是知道孙桂仙和孙永昌撕破脸,薛花花以为她还想撮合陆明文和孙宝琴复婚呢。
  “孙永昌是被鬼迷了心窍,孙宝琴说接他进城他就信啊?人赵武斌没有爸妈?要给他养老?只孙永昌是个傻的才信。”刘云芳不知孙永昌咋想的,她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让嫁出去的女儿养老的,孙永昌也不怕外人笑话,即使赵武斌真有这个心,他爸妈会答应?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给别人养老,换谁谁高兴?
  “孙永昌是被赵武斌忽悠了罢了,以赵武斌的为人,你觉得他肯?”薛花花没见过赵武斌,但从大家伙说的那些事来看,绝对不像表面的简单,赵武斌和孙宝琴结婚,绝对是有利可图,至于什么利,只有赵武斌自己知道了。
  刘云芳呸了句,“他那德行孙永昌养他一辈子还差不多,怎么可能给孙永昌养老?生产队的人都在说呢,孙家就孙成功是个明白的,可惜做不得他爸的主,赵武斌和孙宝琴已经搬回孙家了。”
  “搬回去了?昨天孙桂仙和我说还在吵呢。”薛花花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跟看新闻似的,实时报道啊。
  “所以赵武斌不要脸啊,人两父子吵架,他怂恿孙宝琴收拾起东西就搬回去了。”说到这,刘云芳朝外边瞅了眼,“知道我咋知道的不?”
  薛花花摇头。
  “孙成功来村里找孙桂仙,请孙桂仙回去劝劝她大哥,两人就在竹林里说话,被我看到了。”当时好多人都看到了,不禁多嘴问了句,孙桂仙没有任何隐瞒就把孙家的事儿说了,不得不说,孙桂仙在这件事上挺果断的,无论孙成功怎么哀求,她硬是没答应,让孙成功赶紧回家,要是认她这个姑,逢年过节就来看看,不认就算了,凭良心讲,认识孙桂仙几十年,刘云芳没见她这么聪明过,太不像孙桂仙作风了,“孙桂仙做得或许有点不近人情,可也在情理之中,想想孙永昌两口子的性格,孙桂仙要掺和脚,孙永昌不得怪她挑拨父子感情?”
  清官难断家务事,孙桂仙不插手是对的,免得最后弄得两头不是人。
  “花花啊,都说孙桂仙是沾了你的光才聪明的,你让我也沾沾呗!”老头子要分家,她头都快大了,生产队分家的人多,但都是穷得走投无路才分的,照大家对分家的理解,该是粮食钱财平分,然而生产队分了家的,无不是分的债务。
  太穷了,一大家子搅在一起纠缠不清,日子越过越困难,分了家各凭本事过日子反而会让勤快的找到出路,他们家是劳强户,哪儿用得分,刘云芳不禁叹气,问薛花花对分家的看法,换作她以往的性格,早就骂开了,如果被她知道谁在背后怂恿分家,非一顿好打不可。
  薛花花将剁碎的红薯藤放进锅中,盖上木锅盖,小声说道,“分家有分家的好处,你想想啊,全家住一块,总有磕磕绊绊的地儿,虽说忍忍就过去了,但时间长了,总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分了家,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减少彼此的摩擦感情会越浓厚,很多感情,都是让无数的小事磨没了的。”
  刘云芳家里的情况她知道,除刘云芳以外所有人都想分家,刘云芳继续阻拦只会消磨大家的感情,不是长久的办法,况且以她来看,陆通陆明他们想分家不是不孝顺,而是纯粹觉得自己有能力养活妻子孩子,不想让其他兄弟认为自己占了便宜而已。
  像他们这种不想占人便宜的想法很少人有,她要是刘云芳,高兴还来不及呢,做父母的,没有什么比子女有担当有勇气值得高兴的了。
  “他们是我生的我还不了解他们?一定有人在背后怂恿他们分家。”想着想着,刘云芳看李雪梅的视线就变得不友好起来,薛花花揉了揉太阳穴,沉吟道,“你想想家里的条件,哪怕分了家你和陆三哥也会过得好,而且你不用像以前天天给全家洗衣服做饭,多轻松?我看陆通他们想分家,是想让你和陆三哥过几年好日子……”
  生产队分家无非三种分法,父母跟着认为喜欢的儿子住,其他儿子每年交养老费,或者父母单独住,所有儿子都给生活费,亦或者轮流住,适当的给点钱意思意思就够了,无论哪种情况,对刘云芳来说都会轻松得多。
  刘云芳不信,“他们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我就谢天谢地了,反正我不是不信他们有什么好心。”
  薛花花好笑,儿子好心还有错了?她给刘云芳分析,“不说其他,就说说你家老大,他三个孩子都在公社小学读书吧,对他来说不分家更好,分了家,光是三个孩子的学费就够他愁的,他为什么要分家呢?再说陆明媳妇,再等几个月她就要生了,得要人照顾她坐月子吧,分家她能得到啥好处?”其实陆家为什么分家薛花花不清楚,李雪梅也不知道,说是陆明爸的意思,陆明他们几兄弟没什么意见就答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