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0年代极品婆婆-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明后天要跟着去北京,听东东说要做船,当即有点不想去了,回家和陆明商量,陆明要他自己决定,去北京的话可以去天安门,去长城,去故宫,陆明大致讲了遍,小明又纠结了,最后想想,还是去北京比较好,回来后再划船是一样的。
  天气热,薛花花怕捎吃的路上坏了,想了想,只写了几封信,其中有两封注明是给陆红英室友的,陆明大概猜到薛花花写信给陆红英室友的原因,没有多问,家里剩下的粮食搬到陆老汉家囤着,腊肉和香肠也给了陆老汉,让他们煮来吃。
  陆明他们走后,好多人薛花花咋不去北京,和陆明一块有个照应,薛花花说家里养着猪走不开,赵彩芝写信回来要她去市里她都走不开,问西西和东东想不想,两人都舍不得离开家,自从昨天她除菜畦的野草发现了3株核桃树苗,东东就嚷着要种果树,把屋前屋后全种满,兴奋劲比农民秋收还激动。
  亲手埋进土里的核长出了树苗,东东像打了鸡血,对做船,去河里洗澡通通没了兴趣,致力于种树不能自拔,村里孩子吃给什么水果,他就前脚后跟的跟着,人家吐了核他赶紧捡起来收进衣服口袋,以致于其他小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东东原因,东东不肯说,反正谁吃果子他就围着谁转,有的大人以为他嘴馋,给他个果子,东东不要,只要人家吐出来的核。
  时间久了,村里人都说东东是收垃圾的,偶尔兴起,吃果子前会扯着嗓门喊东东来守着,晚了核就找不见了。
  八月里,东东埋的核几乎都长出了苗,他埋核时薛花花给他说过核与核要有间距,将来的果树不会互相遮挡,结的果子才多。屋前屋后,除了没发芽的,统共有20多棵果树,长势迅猛,两个月就有膝盖高了,有樱桃树,李子树,桃树,橘子树,橙子树,柚子树,李子树有两个品种,他认真算了算,等两年家里就不用花钱买水果了,他拍拍手,村里谁要再吃水果喊他他也不去围着了,有的娃专门把核留着送他他都不要,让他们自己埋在屋前,以后吃果子不用去山里转,更不用走老远的路去其他生产队偷。
  大家伙这才恍然,东东是要核是留着种的,有他的提醒,孩子们都在自家屋前屋后埋了核,自己去小溪边提水灌溉,有的冒出了芽儿,有的没什么动静。
  镇上逢单号的集市,薛花花隔三差五会去卖蔬菜,夏天蔬菜生长得快,成熟后她们祖孙三人吃不完,能卖的就卖,不能卖的就问村里谁要,索性搁在家也搁坏了,村里吃过她蔬菜的不在少数,好多人学着她把屋前屋后弄出来都种上蔬菜,不要嫌弃任何片地小,种出来的蔬菜完全够吃了。
  时间慢慢流淌着,陆明说好的收稻谷前回来,然而稻谷收回家晒干了仍然没有他的影儿,去镇上交公粮时收到他的信,说是不回来的,托了关系让小明在北京读书,他在北京给人干活,养活他们不是啥问题。
  陆明是村里最先走出去的汉子,他没有考大学,但在城里活了下来,为此好多年轻点的汉子蠢蠢欲动,想去城里瞧瞧到底什么情况,然而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再好奇没人带都不敢离家,况且种地饿不死人了,得把心思放在地里,只在说起陆明时偶尔露出向往的神色。
  随着开学季来临,李明霞把媛媛爸分了出来,家里欠的债均分,媛媛爸还一半儿,她们还一半儿,谁都看得出这种分家不公平,媛媛爸没有说什么欣然接受了,分了家,媛媛爸没有继续住家里,而是带着媛媛在猪场住,请陆岩石做了几扇门,买把锁就锁上了,媛媛的学费是赊账,中途学校收学费,撵媛媛回来要钱,李明霞和亲戚们打了招呼,没几个人肯借钱给他们的,薛花花看不下去,主动借钱给媛媛交了学费。
  宁欺白须翁莫欺少年穷,读书对媛媛来说关系到她将来的人生,不该断在这。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1更最终完结章,晚点噶。


第一百一十三章  极品婆婆
  薛花花借了钱给媛媛爸,隔天有两家人主动上门问薛花花借点钱,家里穷,学费催得紧,先借钱,下回赶集把粮食卖了些,无论如何要供孩子继续读书。
  陆德文他们寄回来的钱薛花花都存着的,日常开销多是卖小菜得来的钱,家里什么都有,花钱的地不多,听说是交学费的,开口的人家薛花花基本都借了,这件事在村里传开,人们隐隐明白了薛花花的想法,薛花花家刚有钱时,上门借钱的比比皆是,什么借口的都有,薛花花通通没答应,这次主动借钱给媛媛交学费不说,没有亲戚的关系的人家也借了。
  薛花花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耽误孩子的学习。
  队上的人没读过多少书,人人会写自己的名字,会算数,薛花花的话戳中多少父母的心声,开学两个月了,村里还有送娃儿去读书的,自己苦点累点孩子们有出息比什么都强,薛花花儿女经常寄钱回来人家都天天割猪草干农活,富裕的人都在努力,穷人有什么资格偷懒。
  在薛花花的影响下,村里到年纪的娃儿几乎都送去学校了,成绩不好的,父母来问薛花花出主意,关系到孩子的将来,总觉得慎重点比较好,薛花花见识多,她的意见尤为宝贵。
  成绩好就读书,退学回来就学技术,挑门技术专专心心学,学透了找到活做便不会饿死,有其他挣钱的路子,没人希望子女跟着自己种地,薛花花说到很多人心坎上,回去和家人商量后,都托亲戚打听有没有师傅肯收学徒的,这年头收学徒极为讲究,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家不会教你。
  薛花花给了建议后就没过多关注了,直到挖红薯的时节到了,她去地里挖红薯,碰到匆匆而来的孙桂仙,听孙桂仙说才知出事了,有的人为了让孩子学门技术,到处找人,不知谁介绍了个靠谱的师傅,说是得收学费,学费不多,半年出师,想到半年后孩子能自己挣钱,她们乖乖给了钱,哪知对方收了钱就没了踪影。
  孙桂仙被骗了八块多钱,心肝都在痛,她坐在红薯地里,破口大骂,“咋会有这么黑心肝的人哪,娃儿的学费都贪,那钱还是我和老头子过生大宝媳妇给的,我咒他不得好死啊…”骂着骂着孙桂仙就抹起了眼泪,想着自家辛辛苦苦把外债还完了,好不容易攒点钱,结果就被骗子骗光了,她苦啊,真想死了算了。
  薛花花挖红薯,好的坏的分不同的箩筐装,见孙桂仙哭得凄惨,问她怎么具体怎么回事。
  “明霞啊,不知听谁给她介绍了个镇上修房子的人,修砖瓦房的人,说是要把孙子送去学修房子,等两年把自家也修成砖瓦房,她问我要不要送孙子去,我就嗯了声,她又去问其他人,说咱人多,没准能和对方讲价,学费少点,哪儿晓得是个骗子,我的钱全被骗光了。”最让孙桂仙觉得丢脸的是,她孙媳妇家是镇上的,但凡自己多个心眼问问崔晓云,不至于几块钱打了水漂,她难受啊。
  “是咱公社的人不,找人问问,总有蛛丝马迹的。”
  “有啥啊。”孙桂仙气得掉泪,“我们去生产队找过了,没人听说过那个名字,镇上的师傅是真实存在的,人家从不对外收学徒,都是教同姓的晚辈,钱哪,是找不回来了。”孙桂仙算是把李明霞气上了,本来她有点犹豫的,是李明霞拍着胸脯打包票说没事,她看村里其他人也在,就没多问,哪儿想到会遇到个骗钱的啊,“这事我都没脸和大宝媳妇说,花花啊,我咋个整哪,好几块钱说没就没了啊……”
  遇到这种事,薛花花也没办法,她问薛花花去县里派出所报案没,没准是个惯犯。
  “派出所谁敢去啊,去了也抓不到人哪,哎。”普通老百姓去派出所多少会心虚,听说报案要带着户口本去,想想就犯怵,没人说去派出所的事。
  孙桂仙守着薛花花发了通牢骚,走的时候还垂头丧气的,薛花花安慰她,“舍财消灾,你就当着这么想吧,说学手艺的话,我看岩石给媛媛家做的门有模有样的,你们何不问问他?”做任何事,没有熟人引路是很困难的,岩石为人热情,有他帮忙问问也好过乱打听。
  孙桂仙有气无力的甩甩手,不知听进去没。
  隔天薛花花去陆建国地里割红薯藤喂猪,地里的人都在聊钱被骗的事,孙桂仙是所有积蓄,有的还是想方设法借的,出了这种事,都骂骗子全家死绝,死后下地狱。
  建国媳妇帮着薛花花割红薯藤,薛花花不用锄头,陆建国就借来先挖,等薛花花要用的时候还给她,家里人多,锄头不够,多是相互借着用的,建国媳妇帮着薛花花割红薯藤,说起这件事,跟着骂骗子,骂完又忍不住感慨,“咱生产队的人看开了许多,去年为了点粪就抢得头破血流的,为了野猪还跑到隔壁生产队打架,这次被骗这么多钱,没人说要找李明霞麻烦,不容易啊。”
  事情是李明霞识人不清,很多人跟着她跳进坑,以村里老太太们的蛮不讲理,钱被骗后肯定会找个出气筒,那肯定是李明霞无疑了,出人意料地是,嘴巴上说不该跟着李明霞乱相信人,虽有抱怨的意味,但没指着李明霞鼻子骂,换作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陆建国说环境影响人,有薛花花冒雨通知大家通稻田的水在前,又有薛花花肯借钱给孩子交学费,村里的人不是眼瞎不懂思考的,身边有人默默无闻的影响着他们,让他们更愿意相信世上还是好人多的,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陆建国把薛花花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的,遗憾薛花花没能做个官,亦或去教书,她自身的品德性格会感染很多人。
  想到这些,建国媳妇就忍不住笑,她问薛花花将来有什么打算,明年德文他们就毕业了,国家分配工作,肯定不会回丰谷乡公社了,她要不要跟着去,像陆明去了北京照样活得好好的,小明在北京读书,学到的知识肯定比在公社小学学到的多,前几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