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70年代极品婆婆-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雪梅瞅着人少的时候和她说了知青房里的事儿。
  罗梦莹有本书不见了,她家里条件好,几乎隔两月就有亲戚给她寄东西来,她舍得分享,陆明文有次帮梁兰芬干活带着陆红英,她给了陆红英一块薄荷糖,之后陆红英就常常跟着她,帮她分担任务,她负责管陆红英的饭,两人同吃同住,关系不错。
  陆红英回家住后,罗梦莹不太习惯,又找个女孩帮她干活,同样管饭,但两人不住一起。
  今天中午,罗梦莹发现自己少了本书籍,就问了其他知青两句,说来说去,就说到了陆红英身上,陆红英不服气,来知青房跟人对峙,结果是没人亲眼看到陆红英偷了书,但她嫌疑最大。
  听完来龙去脉,薛花花不假思索道,“红英不会偷东西,待会下工了我去知青房问问。”老实说,她对罗梦莹刚才的表现有好感,书没了,她肯定着急,但孙桂仙信誓旦旦的说起陆红英时,她说话留了余地,这种时候,难得她还能保持平静。
  知青房是村里最敞亮最气派的土坯房了,整整两排房子,窗户开得大而低,光线充足明亮,男知青住一边,女知青住一边,女知青的房间拉了窗帘,花花绿绿的,甚为喜庆,薛花花站在院坝里,一眼就看出哪边住的女知青。
  罗梦莹还在翻箱倒柜的找书,她随身带了一个大箱子和一个大背包,期间家里又寄了许多书和吃的来,零零总总加起来,房间堆得满满的,她都找过了,其他书籍都在,唯独那本俄语书没了。
  “要我说,肯定是陆红英拿了的,当时就和你说农村人手脚不干净你还不信,现在后悔了吧。”
  薛花花正打量着院坝,忽然听到这话,她朝里喊了声,“罗知青,罗知青回来了吗?”
  顿时,右边的一间屋子没了声,不一会儿,有个白白净净的女生从里出来,扎着两根麻花辫,军绿色的上装看着有点眼熟,薛花花没想起在哪儿见过,她说道,“我来是为了三妹的事,罗知青,你的书找到了吗?”
  罗梦莹老实摇头,“没找见,婶子要不明天来,我再找找。”
  这时候,屋里又走出来个女孩,靠着门框,斜着眉,一脸的鄙视,“还找什么,不是陆红英还能有谁,咱知青房,就她能随便进出你的房间。”
  罗梦莹抵了抵她,蹙眉道,“红英不是那样的人,她不认识字,要书也没用。”
  “可以显摆啊,农村人不是最爱显摆吗?多挖两锄头田都恨不得拿着喇叭到处宣传,何况你哥费尽心思给你寄的俄语书了。”梁兰芬扬着眉,眼里说不出的嫌弃,罗梦莹推了推她,有些不高兴,“别这么说,村民们挺好的。”
  梁兰芬又低头骂了句什么薛花花没听清,她目光凌厉的看着梁兰芬,“多挖两锄头田显摆怎么了,总比某些人仗着读过几年书就骗老实人帮忙干活得强。”
  陆明文帮许多女知青女同志干过活,若说帮谁干的活最多,梁兰芬绝对排第二,第一名是孙宝琴,但凡是个感恩的,就不会对陆红英落井下石,故而她没个好脸道,“我家明文干的活都养了群白眼狼,我当老娘的没吃过他一口饭,丧尽天良的吃了还嫌不好,有种就吐出来啊。”
  薛花花含沙射影的本领高,梁兰芬整张脸都红了,跺着脚,双眼鼓鼓的,双唇直哆嗦。
  薛花花哼了哼,毫不给她面子,“我家明文没读过书,性格单纯,你们是文化人,受过教育的,别怪我没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后谁还敢叫他干活,谁就跟他处对象,咱农村知识水平不高,未婚的小伙子只帮对象家里干活。”
  梁兰芬脸色煞白,指着薛花花,久久说不上话来。
  薛花花懒得再理她,目光转向罗梦莹,口气温和了很多,“罗知青,红英是我养大的,好与不好都是我的教育问题,你看要不要具体跟我说说怎么回事,我想想办法。”这年代的书籍贵重,不管是谁的,都该帮忙找回来。
  国家越来越好,都是靠他们发展推进的,如果她能为他们做点事,她甘之如饴。
  这会儿知青们都回来了,罗梦莹面色犹豫,薛花花看出她的顾忌,指着外边道,“下工我就过来了,还得回去扫猪圈,罗知青,要不我们去猪场说?”
  罗梦莹轻轻点了点头,跟梁兰芬说了两句,锁上门,和薛花花一起走出了院坝。
  关系到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她不敢在知青房里说太多。
  作者有话要说:  通告:今晚二更,目测八点一更,十二点二更~梁兰芬就是朵莲花,想想罗知青的书,以后都是女主的~端午节了,大家多吃粽子啊,要红包还是要加更,二选一哦,如果选不出来,作者君就看着办了……
  喜欢记得收藏作者君专栏噶~


第一十六章  极品婆婆
  村民们都回家了,路上没什么人,两人并肩走着,所谓言传身教,陆红英帮她干活直接要求管饭,所以罗梦莹觉得薛花花该是个直爽的人,她开门见山道,“婶子,那本俄语书是我哥寄来的,上个月我翻过一次就把它放箱子里了,什么时候不见的我也不清楚,中午我找的时候就没了。”
  真要是陆红英拿了的她不担心,陆红英不识字,看不懂信上写什么,她是怕知青房有人拿着信到处乱说,丰谷乡有几十名知青,却只有三个工农兵大学生的名额,僧多粥少,她下乡表现平平,闹起来恐怕收不了场。
  薛花花不知信的事,她纳闷件事,“为什么偏偏那本书丢了,你是不是夹了钱在里边?”下乡的知青们或多或少都有些钱,外出干活,放在身上不方便,夹在书里反而会觉得安全,因为一般人想不到书里夹着钱。
  罗梦莹怔了怔,有些诧异薛花花会猜到书里有东西,她思忖了会儿,左右工农兵大学的事和薛花花没多大关系,坦白道,“有封信,是关于上大学的事,这件事关系到很多人的利益,最终结果没出来,我不好往外说。”
  她哥的战友有亲戚是丰谷乡公社的干部,决定走后门把她的名字报上去,如果事情遭揭发,知青们闹事,以仁安村这两年的收成来看,生产队是得不到名额的,那么她读书的事儿自然就黄了。
  薛花花是明白人,立即就想到里边弯弯绕绕了,“信上说了有几个名额没?”
  “有三个。”
  薛花花低头沉吟,丰谷乡下边有十个生产队,其中两个生产队连连创收得到公社干部一致好评,三个名额肯定有两个是要给那两个生产队的,剩余的一个名额要几个生产队抢,仁安村没啥实力,抢到的机会不大,对方知道罗梦莹占了这个名额,肯定不会大声宣扬,而是想方设法将她挤下去,“这件事肯定是知青房的人干的,三妹拿来也没用,罗知青,你好好想想,除了你家在公社有关系,其他知青有没有?”
  她比罗梦莹多活好几十年,这种顶替的事她见得太多了,信息化时代尚且有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儿,何况这种靠关系的时代。
  罗梦莹没有说话,平日下工回来,大家坐在院坝里乘凉会说许多城里的事儿,除了新来的知青她不怎么熟悉,其他知青她都有些了解,除了家里成分不好的李雪梅,几乎都还不错,有几个是外市的,该没那么大的能耐。
  她想不出谁在背后盯着她。
  读大学是唯一回城的途径,罗梦莹下乡前她哥就写信跟她提过读大学的事,那时候她怀着建设祖国的美好梦想,并不上心,直到上个月看到信才认真想了想自己的将来,不回去难道像李雪梅嫁到农村来吗,天天对着个破口大骂的婆婆过一辈子?不说她受不受得了,城里的父母也不能接受。
  她读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还想离开这,回到父母身边去。
  “婶子,中午闹哄哄的,我没机会单独跟红英说话,你能不能帮我问问,她有没有发现谁偷偷进过我房间?”都是背井离乡的学生,知青房的关系素来不错,不像村民们各吃各的,知青房共用灶房和堂屋,每个人轮流煮所有人的饭,有时候会吵架,但闹得再僵,真有事叫到都会帮忙。
  她实在想不出有谁会干这种事。
  “回家我问问,其实啊……”薛花花顿了顿,思索道,“不管对方是谁,她想把你挤下去,总得想办法走后门,马上农忙来了,你认真观察,谁要经常请假去公社,又或者经常找队长寄信,大概就是他了。”
  工农兵大学的事陆建国没收到通知,肯定是公社干部想等农忙过后,免得知青们心里装着事不努力干活,而且越临近时间通知,知青们思考反应的时间越短,闹起来的机率越低,相反,如果一早通知下来,知青们肯定会到处打听名额的情况,选出来的三名知青不管是谁在他们看来都比不上自己,比较来比较去,反而会闹得不可开交。
  所以对方想要争取到名额,必须得趁着公社通知下来前搞定,既然这样,就不会待在村里什么都不做。
  罗梦莹一时没想明白,薛花花一点一点分析给她听,她说得浅显而细致,罗梦莹恍然,不禁对薛花花刮目相看,农村人在她眼里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干活的庄稼汉,除了干活其他啥也不会的那种,没想到薛花花分析得头头是道,而且语速不快不慢,给她足够的思考空间,引导她动脑筋而不是牵着她鼻子走。
  “婶子,谢谢你帮我分析,红英那你帮我说声对不起,我没想会闹成这样。”她发现书丢了就随口问了句其他人,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就把矛头对准了陆红英,想到陆红英红着眼眶跑开的情形,她也不好受。
  “三妹知道你没有坏心,我会和她说清楚的,你干了一天活也累了,先回去吧。”事情说清楚了就好,陆红英被冤枉,心头肯定难过,站在罗梦莹的角度,她并没有做错什么,相反,以她的年龄,处理这件事算得上很好了。
  换作其他人,早就跟陆红英撕破脸闹僵了,难为她还维持着丝理智。两人真能做朋友,陆红英一定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