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要求。我们开始对什么最重要表示怀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享受成功。
在“穷忙族”当中,也有一些所谓的成功者。所有人都说他相当成功,他努力工作,放弃了许许多多东西,终于爬到事业的高峰,但却没有享受幸福的感觉。
所有这些到底是因为什么?或者把上面的几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失控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
人生最大的悲剧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以隐谜害人的怪物斯芬克斯,它给每一个路过的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如果路人无法解出这个谜,就会被它吃掉。
后来,俄狄浦斯经过这里,同样被要求解答这个谜语。俄狄浦斯回答说:“是人。因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
斯芬克斯无言以对,最后坠崖而死。它其实就是今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像,似乎仍然在向每个来到它面前的人追问:你的一生就是这样度过的吗?
不必去埃及,我们每个人在生活的不同阶段都会思考这个问题。下面这个人生寓言,以更精妙的譬喻让100个人读了以后有99个人发出叹息。
一位青年搬到一幢80层楼的顶层住。这一天,他打点行装出门去爬山,兴尽而返。回到小区,却发现自己住的那栋楼停电了!他坐在大堂里等了不一会儿,还没有来电。
他摇了摇头:看来没什么选择,虽然背着一大包的行李,但只能爬楼梯回家了。
于是,他背着大包行李开始往上爬。到了第20层楼的时候,他开始累了,背上的包变得重如千钧,于是他决定把包放在这层楼,独自先爬上去,等来了电以后再坐电梯下来拿。
他继续往上爬,因为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他十分轻松地往上爬着。可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他又累了。但是想到现在只爬了一半,前面还有40楼要爬,心情开始变得沮丧起来,一边懊恼自己没注意停电公告,一边抱怨电力公司效率太差。就这样懊恼地抱怨着,一路到了60楼。
这时,他累得连抱怨的力气都没有了,心里也平静了,于是就默默地继续走。就这样,80楼的家门口终于到了,可是他翻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都没有找到钥匙:钥匙留在20楼的包里了!
这样的悲剧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但它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因为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爬楼的过程,活脱脱就是人的一生的缩影
20岁之前,他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许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包袱在走,自己也不够成熟有能力,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包袱,开始全力追求各种梦想与目标,就这样过了20年。
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早已过去,不免有许多的遗憾,于是开始惋惜,并不断地抱怨公司、抱怨社会,所谓人到四十两不堪,生不如意死不甘,就是此时心态的写照。
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像有什么事还没完成。
仔细一想,原来我们的梦想还留在20岁没有完成。
悲剧为什么会发生?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呢?才能不会在爬了40层楼以后才开始后悔呢?
我们在20岁的时候,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为一生的梦想开始准备。如果一个爬楼梯的人在20楼时没有想到80楼时的需要,那么到了80岁时所剩下的,当然只有沮丧和失望。
遗憾的是,多数人在20岁时都太兴奋,或者太懵懂无知,根本不想一想80岁的情景,更不懂得根据那时的情况来设计自己的一生,只是在一时的愉快和遗憾中不停地“穷忙”着,而忘记了自己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斯芬克斯之谜的谜底不算悲剧,因为那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宿命。但是爬楼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因为我们本来可以避免它。
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的工人不必考虑效果,产品可以照常出产,工厂照常运转,因为他的工作已经由工厂规定好了。可是如果生产的产品就是自己的未来,那就是一种悲剧了。可是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穷忙族”,对这种毫无效果的生命状态麻木不仁、熟视无睹。
寻找真正的原因
一位地位很高的高级白领,乘着热气球去出差。他经过一片草原时,看到草原上有一群羊。他一时兴起,就把气球降落在草原上,并找到了牧羊人开始攀谈。
他先自我介绍,接着心血来潮地向牧羊人表示:他有办法帮忙确认散布在草原上的共有几只羊,唯一的条件是,若算得正确,牧羊人得送他一只羊。
牧羊人心想,反正最多送给一只羊也没什么了不起,就答应了。
于是,这位白领从热气球上搬出一堆仪器,从超级电脑、雷射测距到卫星定位仪,一番忙碌之后,答案终于出来了。他很有信心地说:“一共九百零一只。”
牧羊人惊讶地回答:“接近了,只多算了一只,误差是九百分之一,你还是可以挑一只羊做为酬劳。”
白领心里有些纳闷,利用这么多精密的仪器,忙碌了这么半天,怎么还会多算了一只。他心里有点不好意思,直觉地就抱起了一只看来最丑的羊,准备带走。
牧羊人瞪大了眼睛,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就在他的热气球要起飞之际,牧羊人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喊道:“你可以挑一只大点的羊,但是请把牧羊犬还给我!”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找到自己穷忙的真正原因,报几个学习工作技巧的培训班,或者读几本教你如何提高效率的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认识根源寻找真正的原因。
产生“穷忙族”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纳一下无非有以下几种,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令个人生存压力增加,盲从、攀比心理滋生、欲望膨胀和个人期待值过高;不合理的社会结构,户籍、收入分配、教育等诸多领域体制性的落后,使精英“寡头化”和底层人“固化”,形成“M型社会”;阶层与阶层之间的流动困难等。
有调查显示,“穷忙族”自己认为,忙碌的首要原因是社会压力过大,竞争激烈(60。9%);其后原因依次是:“穷忙族”缺少合理的人生和职业规划(48。9%);起点太低机会太少(39。5%);太急于求成、反而容易受挫(26%);盲从、随大流(24。5%);耐心不够(18。8%)。
英国《金融时报》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解释是这样的:“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在拼命工作,甚至自愿加班。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来自焦虑对于失业的焦虑,对于生存压力的焦虑。”
据日本专家统计,过去10年美国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中国增加了4成。中关村的“加班族”在北京闻名遐迩,以致中关村附近写字楼“左岸工社”的广告就是一只黑虫子,推崇理念是工作即娱乐的16小时工作论。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在这个物价上涨、股票暴跌、压力指数飙升、情感缺失、能源紧缺的时代,一切的“穷忙”,最后都会被归结为时间与钱的矛盾。
“穷忙族”之所以喜欢看电视剧《奋斗》,因为他们需要靠修成正果的童话来强打精神。那么,除了电视剧,有没有更实际的摆脱“穷忙”之道呢?
有学者认为,有钱者因为有闲,有多余的时间吸收新知识,更懂得多元化投资,因此可以累积财富,闲暇时还能考证照,念EMBA,加强专业能力,升迁更加快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反过来,“穷忙族”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要同时兼好几份工作,没有时间投资自己,到最后变成恶性循环,忙个不停,但脑力退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弱。
这种研究必然会导致一个预料之中的结论,实际上也是很多“穷忙族”的选择,那就是“积极充电”。
台湾《商业周刊》曾经给出了一系列教人如何摆脱穷忙的方案,从闲暇时考证照,念EMBA,到学习投资应有尽有。但恐怕这也是往“穷忙族”伤口上撒盐的主意,一方面,为了糊口而终日奔忙的穷忙族,能否抽出时间进入上述步骤是个疑问,另一方面,充电必然使劳碌的他们百上加斤。而且投入时间和精力以后,很可能发现只是白忙了一阵。
这种靠充电来摆脱穷忙的逻辑,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是把他们送进精神病院的陷阱。
要想摆脱“穷忙”,并没有什么简洁易行的无上妙法,而需要从理念上进行一次脱胎换骨的更新,重新来认识一下时间、财富、工作直至自己的人生。
我们不会停止探索,而我们所有探索的终点,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并且是生平第一次知道这地方。
艾略特
生命的“份儿钱”
人生与其说是上苍给的,不如说是我们自己挣的。
我们每个人都像出租车司机,每天的工作就是开着租来的车(我们的身体),把一位又一位的客人(任务)送到他们要去的地方,同时还要向出租车公司(生命)缴纳管理费和各项税费,俗称“份儿钱”(保障衣食住行的花费),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所得。
如果说,我们这辆车每个月的“份儿钱”加在一起是4500元,每月工作30天,那么每天的“份儿钱”是150元,每天的油钱及其他与工作有关的花费是100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