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才具有有效性。(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为应对这些情况,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如下的习惯:(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他们自己的优势;善于利用自己的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4)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5)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如今,德鲁克对管理者工作面临现实问题的描述和相关建议,已成为经典,被到处引用。
  德鲁克先生自称为“旁观者”。他从社会、历史的高度,分析组织及组织管理的变迁。这一独特的视角使其避免了一叶遮目的狭隘,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准确把握和预测组织发展和管理的变化。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而且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这是其他任何一个管理学家都难以企及的。

//


赵曙明:大师中的大师(2)



  作为聆听德鲁克先生教诲的学生,我回国以后一直致力于传播的德鲁克先生的学术思想。几年前,我为华章经管出版《管理宗师德鲁克文选》一书牵线搭桥,并即兴而序《德鲁克管理学说引进中国》。今天的德鲁克的著作在国内一再重版,我感到异常欣慰。但愿华章经管这次系统的翻译德鲁克著作,能够让国内更多人欣赏到大师的真知灼见。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兼澳门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赵曙明博士
  二00五年五月二十二日于南京大学

//


詹文明: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1)



  文/詹文明
  心智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格局,
  格局决定命运,
  命运决定未来。
  这正是德鲁克一生的最佳写照。因为未满十四岁时的他,惊觉自己将是一位「旁观者」,亦即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一辈子做他所教,教他所做,教做如一,称得上是「经营管理先生」。他从来没有对金钱或名利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回绝的酬劳远比所赚的还要多得多。他拒绝电视与媒体的专访,他始终对人类社会抱持着终极的关怀,他写了四十四本的经典作品,六度荣获麦肯锡论文奖,发表近四十篇哈佛商业评论的经典文章,他宏观的思维与微观的坚持,加上成熟的心智,开阔的视野,超然的格局,并且透过他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贡献人类社会,足堪称之为「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实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活教材。
  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MBO),就个人成长方面来说,即是以「有效性」(Effectiveness)作为个人工作的目标,再加上「自我控制」(SelfControl),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即要以资讯交流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改善、自我更新及自我发展的工具,进而提升贡献、创造顾客之目的。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历久弥新、自我控制或自我修炼的经典佳作之一,更是厘清观念、启发心智、改变行为、获致卓有成效的有力保证。
  为此,读百本书,不如好书百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是值得读百遍、细细品尝、终身体悟,因为它改变且创造了我的命运——包括我的价值观、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来。
  所谓「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研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有效秘诀,即在于「行」,因为「行是就行,行就是行」,唯有从决策的系统思维开始启动,先作问题界定——不在于寻找答案而是问正确的问题,再订定精细的边界条件,寻找三至五个替代可行的方案,然后选择较适当的方案,而不是所谓最佳的方案,并采取行动,贯彻落实,但需要根据反馈机制、现实的情况和不确定的未来作立即而有效的反应,予以适当的调整与修正,力求成果之有效性。
  在此同时,将组织的所有资源安排于优先、优后的重大工作上,且物色正确的人选,发挥其长处,以便作重大的贡献,并做好时间资源的分配,以获致卓有成效的成果。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与资源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决策的品质是否粗糙或存在偏差,因为匆促的决策往往都是错误的决策,唯有不断地检测评估,才能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于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他也可不这样认为自己真正有效!为什么?
  他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富勒(几何学家)和麦克鲁汉(电视先知)这样的人,才可能让他们的使命成真,而我们却兴趣太多,心有旁骛。我后来学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连一个追随者也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景奉献一切。麦克鲁汉却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阴追逐他的愿景,从不曾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其他像我们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取材自《旁观者》一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有两个结论,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虽然人人可以学,但却无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是可以「自我训练或自我修炼」的,有效性乃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关键,也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


詹文明: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2)



  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其次,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关系着组织的生产力,更关系着国家的生产力,为此,知识工作者必读熟读的一本经典作品,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有谁?
  (詹文明,德鲁克管理资深权威,德鲁克管理研究中心及远流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地区首席顾问)

//


彭志强:值得“反刍”的经典好书(1)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彭志强
  文/彭志强清华紫光副总裁
  朋友约我写一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书评,跟过去一再推脱不一样,这次赶紧答应了下来,好象生怕别人后悔了似的,因为这真的是一本好书,而且这是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的经典作品之一。书评就不敢写了,就当写个读后感吧。
  德鲁克将管理学开创为一门学科,而40多部管理专著可谓著作等身,年届96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在给这个世界留下智慧和洞见。老前辈的传奇经历就不再多述了,还不太不了解的读者,如果对管理感兴趣,无论如何是要去认知这位大师的。让我们把关注点转回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曾经是西方职业经理人必读的经典书籍,这本发表于四十年前1966年的经典作品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真实而适用,那么的富有洞察力而行文流畅。现在的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籍/观点看来都是发源自这本书了,在四十年前的美国,这本书代表着智慧、洞见、预见力,而在今天的中国,这本书依然是那么的卓尔不凡、尽现大家风范。虽然书中的观点,在后来者的书籍中都有或多或少的演绎,但是,德鲁克老前辈的观点仍是最深刻、最清醒的,看来我们还需努力。
  这本书讲的核心观点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的存在不是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没有光环与虚荣,他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而德鲁克以他对管理的深刻理解给每一位管理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记录和分析好自己的时间记录”,“把眼光集中在自己的贡献和价值上”,“充分发挥别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这些方法将推动一个管理者走向卓有成效。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只有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读者才会发现宝藏,深入浅出的观点背后是入木三分的深刻,反复咀嚼后更体会到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德鲁克把“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的地方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出决策,那就需要管理者了,“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队伍被扩大了。
  德鲁克从来不将“管理者”等同于“经理”,他认为“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无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的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