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定你未来15年的世界 下一轮全球趋势-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工具,有效建立并科学管理连通一切的全球网络。在上述大部分领域,欧洲与日本都是萎靡不振,甚至一败涂地,而且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

首先,看看以下基本事实:欧洲主要经济体还没有真正实现全球化,这些国家绝大部分贸易与投资都是集中在欧洲内部以及与美国之间,而置全球经济的其他部分于不顾。2005年,法、德、英三国外贸出口总额中,出口到欧洲其他国家及美国的比例为71~82%,出口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仅有14~18%。更有甚者,法、德、英三国仅有17~21%的进口贸易来自发展中国家,其中包括来自中国这个出口大户的所有进口,而且还要加上石油进口。既不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也不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欧洲三大国顽固地保持着这种状态,因而牺牲了全球化带来的大部分效率提升。

对于世界经济如此之大的一个组成部分视而不见,其代价是哪个国家也负担不起的。长期以来,德国一直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在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医药品出口市场上,德国所占份额从17%下降到仅有10%,机械出口从20%下降到16%,即使汽车出口,也从18%下降到了不足17%。过去5年,德国的高科技出口有所恢复,但在其他领域都是急剧下降。1995~2003年,英国的医药出口份额从接近12%下降到9%略多,而在计算机与通信设备领域,英国丧失的份额还要多。日本的数据更可怕,计算机出口全球份额从14%下滑到仅有8%,通信设备从近17%跌落到10%。

一个国家如果能够很好地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同样的度量指标可能就是这个样子:之前曾经提到,美国约有44%的出口流向发展中国家,并且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贸易超过进口总额的50%——进出口两个方面,美国的这个比例都达到以欧洲为中心的欧洲三大国的2~3倍。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表现很好。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占其出口总和的49%,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贸易达到进口总额的63%。对日本而言,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比例高,主要是因为过去10年间,日本各大制造商把大部分产能转移到中国及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因此他们要向遍布亚洲的各个工厂大量出口中间产品,然后再从这些国家进口制成品。美国的全球性企业也是一样——例如,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的一半来自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机构。不同之处在于,日本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高度集中于亚洲,而美国的海外经营网络则要广泛得多,遍及拉美、非洲以及处于转型期的中东欧地区,另外还有亚洲。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欧洲歧途(5)

    欧洲各国大面积忽略发展中国家——引人注目的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就是他们以前的殖民地——为此付出了代价,其表现不仅在于德、法、英三国消费者无法获得许多全世界最便宜的合格产品,而且还在于,这些国家的企业无法得到廉价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同样重要的是,就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居民最终能够并且渴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之时,欧洲各国已经自外于这些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如果考虑英、法、德三国企业海外经营地点的选择,或是与当地公司商务关系的建立,欧洲经济孤芳自赏的特性更加明显。对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海外直接投资的去向加以衡量。在这个方面,法国好像具有一种对发展中国家的病态恐惧:2004年,法国海外直接投资总额当中,面向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不足5%,其中中国占了1%,而94%的海外直接投资流向了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德国与英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广度略好一点——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为8~9%,中国占到1~2%——留在欧洲及美国的比例达到85%。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由于近水楼台之便,能给德国与法国企业提供有利条件——工资水平及其他成本都低得多——相形之下,墨西哥之于美国,中国之于日本,一样也能提供这些便利,因而上述对比尤其惹人注目。

看起来,只有美国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格局才真正具有全球性。美、日两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份额都是27%,相当于欧洲三大国同一比例的3~5倍。

如果其他国家各大企业纷纷从世界上价格最低、发展最快的国家进口货物,并在那里设厂生产,进而学会在那里经营、销售,规模达到本国生产同种产品企业的两倍、三倍以至许多倍,那么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就会显著增加。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与美国相比,德、法、英三国经济增长何以慢了这么多,国民收入何以低了这么多,生产力水平差距为何这么大,这些国家对于欧洲之外世界其他部分的基本态度就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可以肯定的是,在汽车制造、移动通信及节能生产这三个领域,欧洲公司的全球化程度并不亚于美国的竞争对手。例如,欧洲一家航空公司最近就把出单及托收业务移往印度,由此节省了4 000万欧元经营成本,并增加了6 400万欧元之前一直不付费的发货收入。但是,在推动大型经济体发展进步的数不胜数的其他领域,不管是在第三世界国家市场上,还是在国内市场上,德、法、英三国企业所占份额一直都在稳步流失,不仅被美国企业挤占,而且也被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韩国、台湾甚至巴西的企业蚕食。因此,仅仅从1990年开始,欧洲制造企业的全球市场份额就从18。5%锐减到14%略多,而美国企业的市场份额则从21%提高到23%。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日本经济衰退之路(1)

    过去几十年,日本一直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经济体之一。但是,作为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一个重要角色,日本也具有截然不同、独一无二的弱点。日本的跨国贸易与投资结构表明,日本企业并没有真正实现全球化。日本的弱点在于,本国经济自外于世界大部分地区,几乎就跟印度一样心无旁骛。这种情形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日本为了把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屏蔽在外,设立了保护主义的铜墙铁壁。在这些保护政策背后,精心安排的政府补贴帮助日本国内汽车与化工行业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出口大户(但不包括同样接受补贴的航空与医药行业)。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严重失足,其时,油价冲击动摇了经济发展,于是日本政府调整了补贴、管制与保护(还有私营银行信贷扶持)的对象,把扶持重点从实力强大的出口企业转向惨淡经营的行业部门。这就是日本经济当今这种二级结构的真正发端,一方面,在少数几个领域,实力强大、不断创新的日本企业经营范围遍及全球,另一方面,数以百计的国内弱势行业受到特别保护,从食品加工、纺织制造到商业零售、金融服务,无不如此,日本经济由此出现两极分化。

同样重要的是,整个20世纪70年代,几乎任何形式的海外直接投资都还继续遭到日本法律的禁止。1980年,权力强大的日本大藏省(财政部——译者注)废除了少量禁令,不过都无关痛痒。到1992年,又废除了一些,还是不能引人注意。直到1998年,大批此类限制法规终于宣告终结,但是其所导致的后果已经十分严重:近10年之后,日本吸收的海外直接投资占其GDP的比例分别只是美国、德国、英国的1/7、1/20、1/30。直到现在,日本在这个方面还是严重失衡,外资企业在日本经济中所占比重仅相当于土耳其的1/5。(由于在日本直接经营面临重重障碍,外国人只好购买日本公司股票,外资持股比例达到22%。)

而且,很多重要限制依然存在。例如,外国公司对日本企业的大部分并购行为仍然被日本法律所禁止。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因为在任何其他国家,半数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都是通过企业并购实现的——比如,在新开辟的海外市场上,美国沃尔玛和日本三菱的典型做法都是收购当地企业,按照自己的模式对其进行改造,从而实现发展壮大。但是,日本法律仍然能够有效禁止外国公司通过所持股票收购日本企业,如此以来,恶意收购固然没有可能,而外国企业不使用所持股票的善意投标照样也会被董事会拒绝,日本各大公司董事会之间的“交叉持股”或互兼董事现象十分普遍。企业集团各个公司之间相互持股,以此阻止外人进入,这是日本企业十分常见的实践模式。因此,即使由于日本经济长期停滞,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因而造成大量企业廉价出售,发生在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跨国兼并仅占全球总数的2%。

已经设法进入日本市场的外资企业经营情况良好,这对其他公司是一个极大鼓励。例如,外国制造商在日本分支企业的生产力水平高出日本同行60%,而在服务行业,这种差距更是达到80%。这种现象很不正常:在法国和美国,一般外国公司分支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与普通本土企业不相上下。因此,日本出现的这种差距应该会为外国企业带来极大优势,不过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与其竞争的效率低下的日本本土企业享受着巨额补贴和管制保护。所以,在针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大部分法律限制解除之前,2005年(有数据可考的最近年份)流入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跌落到了199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第四章 经济日趋衰退的欧洲与日本 日本经济衰退之路(2)

    与欧洲一样,日本这种拒绝接受全球经济现实的方式极具破坏性。由于市场增长缓慢,劳工与原料成本昂贵,德、法、英三国经济发展分别受到自身条件制约,而日本则是割断了本土企业与全球各个行业领域领头企业的联系。凭借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美国企业,甚至整个美国经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然而,日本却大量错失这些创新成果带来的宝贵机会,成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