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在他的船队发展至顶峰的时候,他突然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
—包括亲戚朋友、合作伙伴羡慕和妒忌并惊讶的决定:减船登陆。
令包玉刚作出这个惊人之举的原因,是他预见到世界性的航运衰退即将
到来。如果说:包玉刚在50 年代初期,预见到世界航运的高潮即将来临,
于是力排众议,投身航运,令他成为广代船王,那么,二十多年之后,他又
以敏锐的眼光,预见到航运的衰退,并及时作出了明智的选择。这两次预见,
对他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多方搜集信息
也许有人会奇怪:包玉刚为什么能够如此准确地预测未来呢?难道他有
特异功能?
如果说包玉刚有特异功能,那只不过是在说笑话,但事实是,他的确有
一种与众不同的本事,使他从旁人客易忽略的事物中发现一些重要的线索。
当时世界上有关航运业务的资料,都是公诸于众的,做船运的人,没有
谁手头上没有的。
关于航运业会转弱的信息,不独包玉刚得到,几乎每一个船王都得到。
但是,有些船主看了并不相信,有些船主看了,相信了,却没有行动。他们
天真地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抱着一种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的心态。
岂料如果船到桥头直不了,那么就会船翻人亡。
包玉刚每年都要花一半多的时间到世界各地去旅行,在别人看来,包玉
刚似乎是经常周游列国,行踪不定,一忽儿听说他在某国王的皇宫中吃饭,
一忽儿又看见他在某总统的宫邪里谈天,令人眼花燎乱,目不暇接。
但是,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在搜集信息,掌握各地的情况,把握往
世界的经济脉博,以帮助自己作出适当的决定。
包玉刚1976 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院发表题为《经营航运的个人心
得》的演讲时有这么一个观点。
“要想当一个世界著名的经济大亨,就不能远离政治,必须了解时局,
在缤纷缭乱的表象中,抓住实质性的东西。”
当你看到这段话之后,也许就不再为包玉刚何以与众多的各国政要关系
不寻常而感到不解了。
在一次接受香港记者采访的时候,包玉刚把他的这种观点具体化:
“做船业,是要下功夫的!要研究。自己呢,一定要肯吃苦,要努力。
船在外面走,你就要跑来跑去,信息就要多,电话要通,要灵!譬如说,现
在中东的局势你自己看不清楚,那么你怎么去决定一条船祖务的处理方法?
“举个例讲,国际金融这么动荡,你就要考虑,究竟是用美金、用日元,
还是用马克!你收人家的是什么钱,将来通货膨胀会怎么样?这中间,种种
有关系的事情很多。
“又譬如说,最近中国向美国购买大批粮食,这就与船务航运有很大关
系了,对不对?
“两伊战争会什么时候结束?往下去石油的情况怎么样?会影响西方国
家经济吗?都会和船务有直接的关系。
“人的关系也很重要!世界政治的关系也很重要!世界经济的关系也很
重要!现在是日本造船,朝鲜做船,各种各样的资料,你都应该清楚。”
在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院所作的一次题为《经营航运业的个人心得》
的专题演讲时,包玉刚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
“请大家不要期望听到一个管理技术和筹划资金策略的公式。”
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智的综合分析,是正确判断的基础。
石油危机的启示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包玉刚敏感地觉察到,世界航运的低潮即
将到来。
自从1973 年世界石油危机之后,工业发达的国家都意识到能源是关乎
他们生死存亡的因素之一,他们不得不痛下决心,加强石油的自产能力,以
图摆脱阿拉伯产油国对他们的控制。
英国:曾因北欧各国反对而一度放缓的北田油田的钻探开采工作,又密
锣紧鼓地展开了,虽然为此英国与北欧国家的关系又再度紧张。
美国:沉寂多年的德克萨斯的油田又再竖起了一个个高高的钻井,人们
企图从已停产的油田中再打出石油来,哪怕是一点点。
即使在工业并不发达的中国,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兴
趣,并积极帮助中国开发南海的海底石油,这计划一旦成功,那么日本对石
油运输的需求将大大减小。
70 年代的这次石油危机,还导致了一个新学科的兴起,那就是寻找替
代能源。包括日本在内的科技发达国家,积极地开展对这一课题的研究。
日本版图狭小,资源贫乏,是一个资源进口大国。N60 年,日本石油进
口占货物进口总量的10。4%,到了197Q 年上升为11。8%,到了1975 年则
急升至35%以上。基于这些事实,日本在1978 年开展了一个名为“日光”
的寻找替代能源的计划,主要是希望在核能、水电和煤热发电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日本外,西方各国也积极地臻力于核能、太阳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
图减少石油价格浮动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各石油进口国石油储备的大量增加。在1970
到1973 年这几年问,日本石油进口上升了33%,在以后的6 年中,石油贮
存额翻了一番,使得他们的石油进口量回落了下来,70 年代后期日本的石
油进口大幅下降。
包玉刚在航运市场的繁荣境况下清楚地意识到各石油进口国都将会减少
石油进口,航运业将会因此而受到残酷的打击。后来他曾对人们说:“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大大刺激了航运业的发展,油轮需求大大地超出了范
围,经过繁荣之后,油轮运输市场必定会下降,情况必定会越来越糟。”
与合作伙伴出现分歧
除了对石油运输市场的前景不看好之外,使得包玉刚决定进行战略转移
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也不如以前那么顺利了。1977
年,沈粥取代了桑达士而成为汇丰银行大班,银行对投资于包玉刚的航运事
业的兴趣明显减弱。
1978 年,发生了一件令包玉刚不快和难堪的事,加深了他登陆的念头。
在日本,包玉刚的环球公司有两个大客户——日本轮船公司和山口汽船
有限公司。1978 年、传出了日本轮船公司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消息。
那时,环球与轮船公司签订有二十多超级油轮的租约,对方一旦倒闭,
环球将会受到巨大的打击。
为此,环球公司召开了一次董事会会议,会上,作为环球公司大船东之
一的汇丰银行大班沈弼向包玉刚提出要求,让包玉刚对租约的可靠性作出书
面保证。
包玉刚犯难了:因为在当时的会议上,既有他的朋友,也有很多竞争对
手。他没法答应沈粥的要求,但是若完全拒绝,则又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
解,并且会引出更多的谣言,因此,在那次董事会上,包玉刚只好作了一个
简单的声明,对所涉及的细节则一概不提。
包玉刚的态度令沈粥不快,会后,他拜访了包玉刚,让其作出详细的解
释。此时,包玉刚对此事已成竹在胸,他要沈粥忍耐几天,他知道日本工业
银行总裁池喜三郎近期内会到香港访问,而只要得到此人的支持,日本轮船
公司就会度过这次危机,而环球也可以避免遭受巨大的损失。
1978 年6 月,池浦喜三郎先生到达了香港,在一个几乎集中了香港政
要、商业巨子的宴会上,他表示日本工业银行及与其有关的银行会对日本轮
船公司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对其国外的债务和承租合约承担责任,稍
后他又向香港媒介作了相同内容的保证。有了这个保证,环球航运和包玉刚
终于顺利地渡过了危机。
经过这件事之后,包玉刚更加确认了航运业已开始走向下坡路,进行战
略转移的决心更大了。
减船登陆
包王刚有一句口号:“不负债,不作过多借贷。”
这句话一直指导着他的经营运作。
当他预感到世界航运业低潮即将来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减少船的数
量。
70 年代未的时候,包玉刚拥有一千多万吨的船队,其中有50 艘是超级
油轮。这些油轮价钱昂贵,一艘油轮顶得上一座大厦的价值。
在石油运输繁忙时,这些超级油轮可是挣钱的宝贝,有时候走一趟就是
几百万美元的利润。于是,各国的船主纷纷订购超级油轮,乐此不疲,但是,
随着石油危机的出现,各国对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石油运输需求相应减
小,一个潜在的危机慢慢显露出来:供大于求时,这些庞然大物将会成为负
累,其昂贵的保养费将会使船主一夜之间倾家荡产。
包玉刚最先意识到这个危机的存在,他第一步是要卖掉大部分油轮。首
先是为大部分油轮订下了卖出的价钱——订价之低,令那些仍然看好航运市
场的船主感到吃惊和兴奋。由于其低价政策,很快,他就把大部分该卖的船
都出手了。
事情过后,人们对他定下的策略大力赞赏,汇丰银行主席威廉后来说道:
“这个举动当时令人十分惊异,一年前,他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船主。一年内,
他卖掉了很多的船只,减少了借贷数目。在别的船主仍在买入之时,他没有
乘机要高价,他要价很低。
“那段时间,他十分冷静,这正是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如果他告诉别人
他的想法,人们就可能会跟着做。他是如何知道何时该把其船只卖掉的呢?
他四处旅行,打探消息。他收集各种各样的消息,结果他得出了见好就收的
结论,他是唯一没有在市场猛跌当口受到伤害的大船主。比起其他人来,他
有十分接近市场的感觉知力,他能够在船价暴跌前卖掉船只,减少借贷数目,
收益虽然少了,但却能够不受伤害地逃脱了出来。”
卖掉了部分油轮后,包玉刚又开始着手为东亚航海公司及其船队投价。
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