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时,谢军才15岁,对未来便很自信。
前年世界八强赛,苏联占6名选手。苏队教练拍拍谢军肩膀:“不简单啊,进八强了!不过这回,我们有6员大将合起来打你一个人,我想你是无法越过这一关的!”
谢军习惯地眯起双眼,瞟了一眼对方,笑道:“那么,走着瞧吧!”结果,她获得第一名。
与马里克奇夺挑战权前,有记者问,谁能获胜,她狡黠地一笑,道:“我们俩只有一个能去会齐布尔达尼泽,那个人一定是我!”
而与齐氏争霸之前,有人问:“苏联有关同志认为齐氏必胜,齐本人也向苏联公众保证要卫冕成功。对此,你有何评论?”
谢军仍是狡黠一笑道:“棋盘上才能见高低呢!”
谢军的自信,使她敢做一切她认为可以做到的事,而从不抱怨命运。
1990年7月,赴马来西亚征战区际赛,经费不足,让她独闯南洋。这恐怕是中国选手出国比赛,既无教练又无翻译、单兵作战的首例。
她没有抱怨,她想,一个人、一项事业要想被重视,首先得干出引起人们重视的事业,一味抱怨没有用处。更何况国家还较贫穷,有那么多体育项目都需要钱呢!
谢齐争“霸”战,由国际棋联提供经费,双方还允许带一家属。齐氏带去的是母亲,而谢军却没有带亲属。有人问她为何不去争,她答道:“我是国家培养的。目前,我们国际象棋界人士出国机会不多,这种大赛,多去一个对我国国际象棋运动发展有用的人去见世面,更重要。再说,我可以自己挣钱,今后专门送父母出国观光,那多好!”
强者之气(2)
国家体委棋类处的张坦说:“谢军之所以棋下出来了,与她的自信和宽阔的胸怀密不可分。心胸狭窄,将个人得失看得过重的人,是绝不会成为谢军的!”
临危不乱与全力拼搏
通往世界冠军的顶峰从来没有坦途可走。谢齐争霸的前3局,谢军和得是那么容易,胜得又是那么精彩,使这位涉世不深、国际大赛临场经验缺乏的少女,兴奋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10月2日,她带着轻敌的思想,投入了第4局的角逐。结果由于走子失误而造成被动局面,被齐布尔达尼泽扳回一局,前4局比分拉平。这局棋,谢军大失水准。教练戚惊萱讲:“在国内的比赛中,也从来没看到谢军如此差的对局。”
情绪的影响,心情的不平静,把谢军推到了最艰难的路上。
10月4日上午,马尼拉天气突变。棋赛进行中,突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马尼拉湾的巨浪疯狂撞击着马尼拉饭店的围墙,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声响。外面风暴雨狂,香槟厅里两位女棋手厮杀正激烈。一声巨雷过后,赛场里的电灯突然熄灭。只有棋桌上面吊着的两支灯管,还在发着微弱的光。
这天进行的第5局,是15局中齐布尔达尼泽最见功夫的一局棋。弈战中,由于谢军求胜心切,强攻冒进,最后顶不住世界冠军凌厉的攻杀而败下阵来。
最严峻的形势摆在谢军面前。连失两局后,把她夺取桂冠的美梦抛到了悬崖边。在齐布尔达尼泽的卫冕史上,开始一般是保持平手,或落后1分,一旦处于领先地位,别人就休想再扳回来。第6局谢军执后手,若再丢失,让齐布尔达尼泽领先2分,以后的对局恐怕就很难下了。沉重的精神压力,使谢军的情绪处在了最低潮。夜已很深了。领队、教练、医生迟迟不肯离开谢军的房间。谢军不愧是一位具有坚强意志、良好心理素质的优秀棋手。她想起妈妈平时的鼓励:“要想成为大赢家,就应该不屈不挠,奋斗到底!”意识到越是在这时刻越是不能“软”,更不能失去信心,她坚强地对大家说:“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努力拼搏。后面的棋,我一定要稳着下,尽量避免再出‘晕着’。教训往往比经验更宝贵。还是那句话,我要赢她。”
高手对弈,既是棋艺的交流,也是意志、毅力和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的较量。谢军分析自己的危机后,便以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投入以后局次的拼搏。其后又连下两盘和棋,第11局经过34回合的殊死拼杀,谢军获胜,夺回了领先权,益发增加了她夺取桂冠的勇气和信心。
在决赛中,谢军由于布局没走好,让齐布尔达尼泽先掌握了主动权。当谢军局势处于险境时,她冷静得像个铁人,从容应对。在只要错走一步就输棋的情况下,她连续走了20多步准确而精妙的着法,最后下成和棋,取得了极为宝贵的0。5分,提前结束了这场被誉为“世纪之战”的世界冠军争夺赛。
(本文是尔东根据《中国体育报》、马年华《谢军之谜》等文章摘编)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谢军之所以棋下出来了,与她的自信和宽阔的胸怀密不可分。心胸狭窄,将个人得失看得过重的人,是绝不会成为谢军的!”
“要想成为大赢家,就应该不屈不挠,奋斗到底!”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梦想成功却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谢军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必须从真诚的热爱开始,用执著的追求贯穿始终,用惊人的毅力去攻克前进路上的道道难关,用意志的火焰烧毁前进道路上的荆棘,用宽阔的胸怀去化解奋斗历程中的所有苦涩与辛酸,用非凡的自信去应战所有的对手。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龙瑾:财富(1)
我离开高三生活已经大半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都沉淀下来酿成了一壶酒。酒是清澈透明的,别人看去,或有时自己不经意的看,是什么也发现不了的,只有独处地斟上一杯,细细品来,才会又走进那段时光。而酒又是在慢慢挥发着,总有一天会被自然吸收得一干二净。想想,自己虽不是天才神童,但高考还是收获颇丰,如果真有一天忘却了于己于大家都是一件可惜的事,所以此时又提起笔来,自斟一杯,边品边写出以下的文字。
学习——无可非议的是我高三生活的主题。高三期间,我好像也很多次的给别人介绍过学习经验,但每次都只能讲出一段时间的一点点体会。现在来写,虽然距离那种学习已经很远,但当时的心理,当时的方法的变化,如今都看得一清二楚,可以连贯起来,作为以后考生们的借鉴。
高三年级提前了两周开课,这使我一步入高三就嗅到了“火药味”。第一周里,重庆市的气温从38℃一直升到了42℃,而且居高不下,一连三天将我们烤得心烦意乱。然而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我们仍趴在“热乎乎”的课桌上做着习题,仍在湿热的空气中大声念着外语,仍抓紧夜间微微的凉风在路灯下背历史……因为我们脑子里有个概念:我是高三学生了,我应该对自己负责。是的,一进高三就必须树起这样的信念,这才是支持你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专心复习的强大动力。
9月初,学校进行了摸底考试。对于我们这些刚复习了两三周的学生来说,显然难度太大,大有把我们考“趴”了的意思。当时觉得学校很无聊,因为最高分才420多,我390多分也排在第六,这又考出了什么呢?后来才渐渐悟出来,学校就是要让我们有一个紧迫感、危机感,不要以为身在外语学校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上大学(我们校连续四年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一目的显然是达到了,我针对我的390多分想了很多。外语144,考了1996年高考题,看来比较稳定;语文、历史、政治没有及格,说明基础知识还差得远;数学分极低,看出自己对高三以前所学的知识已经淡忘,复习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这样分析,我对自己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既没有因为分数过低而丧失信心,也没有因为题目难度过大而不去考虑这次考试结果。我始终承认这次考试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整个高三阶段“当头炮”的地位。考试之后,我为自己定了一个短期的目标:在前半学期要进入年级前三名。
在这段时间里,我没有想太多的过去或将来,眼光放在当前,踏踏实实地学新课,做归纳,做比较,做小结。史政两科都需要继续学新课,但课时较以前多得多了,我有了足够的时间一边学一边牢牢地掌握下来。这样从一开始就紧张起来,实际上为以后的总复习既打好了基础又节省了时间。数学则开始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高一、高二的内容,主要从概念角度,将最基础的东西条理化,并通过练习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外语和语文两科老师主要都加了许多课本外的东西,当然是直接针对高考的。有很多好的经验和知识就在老师讲话间不经意的滑过去了,所以也需要极认真地听讲,根据自己的需要吸取营养,否则几个月下来,你甚至会觉得外语、语文课很空洞,什么都学不到,这是非常可惜的。
可以看出,那段时间我是相当务实的,有一点做一点并且要做好一点,没有去做很多参考书,也没有请家庭教师补课,我认为只要在学校里认认真真地学,你会得到几乎所有你想要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我就拿到了年级第一,后一次月考又得了全年级第一。这个成绩对于我的努力是个充分的肯定,当然也因为达到了自己第一个小目标高兴了好一阵。但我缺乏考虑的是我拿第一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一旦深入到实际,我的底子还是比较薄。首先,我的俄语考了140多分,比其他英语考生都能多出七八分;语文,难度不大,并没有拉开我和一些语文尖子之间的距离;史政则仍处于阶段性复习阶段,并没有综合性跨越性的题目(政治也没有时事题),所以我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