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励志]困难是我们的恩人-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现在教室的肯定也是谭文。由于他的发奋努力,谭文由入校时第一学期的26名,一举跃到第二学期的前11名。在云南民族学院,他的任课教授和导师以及周围的同学对谭文的评价都很高,说他是一个舍得吃苦,上进心特强的好青年。 
  第二学期,谭文获得了学院的五达标奖学金。当他领到这笔3000元的奖金后,除了还清向老师、同学借的学费欠款外,还向当地的希望工程捐了200元。他的任课教授和同学们都说:“作为一个靠打工自费读研的下岗打工仔,谭文的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谭文却说:“我是一个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我深知山区的孩子读书的不易。为他们做点什么是完全应该的,只是我目前还不能。” 
  2001年6月,谭文顺利地通过了他的论文答辩,提前半年硕士毕业。 
  甘坐炼狱考上博士 
  毕业前夕,谭文接到了数家单位的聘用意向,家乡湖南的一所名牌大学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并提出优先解决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谭文为此备感欣慰:这些年来自己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面对这些优惠的条件,经济并不宽裕的谭文坦言自己也曾动心过,但在经历过这么艰苦磨砺之后,谭文还是选择了放弃——他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考博。谭文心想:既然自己这么多年都苦过来了,再苦几年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这是个知识不断更新的年代。于是,谭文又过起了炼狱般的生活,整天不是泡在图书馆,就是在教室看书,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0月,谭文如愿考取了上海财经大学,成为该校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研究方向的一名公费博士研究生。从此,谭文的人生步入了一个新的高起点。在这所现代化的大学校园里,谭文可谓是如鱼得水,他不用再去打工读书了,因为学校每月350元的生活费,对省吃俭用惯了的谭文来说,已经足够了。谭文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于学习、研究上,先后在国内外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数篇很有分量的学术论文。他的《亚洲货币合作中我国的货币导向》的研究课题,受到了国际金融界一些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并准备作为列入国家课题的重要选题之一。   
 
从民工工棚里的中专生到博士生(3) 
   
  目前,谭文正紧张地投入到博士论文的撰写中,对于将来,这位下岗后自学成才的年轻人表示,一定要将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财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注:①题目是编者改的,原标题为:《民工工棚走出的博士生》 
  阅后感悟 
  阅读重点推荐: 
  “谭文便静下心想:今后要想再重新找到一个理想而安稳的工作,唯一的办法还是读书。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这种卖苦力的命运。在来广州之前,谭文就在厂里参加了湖南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大专学习班,再过一年就要毕业了,谭文不想放弃。于是,他从提袋里翻出书,自学起来。拿着书本看了不到几分钟,汗珠就不停地滴落在书本上,谭文就找来一块湿毛巾,边擦边看。实在受不了,就冲个凉水澡。不光是热,蚊子也多得不得了。蚊香、扇子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看一会儿书,谭文常常被蚊子咬得“遍体鳞伤”。但不管条件如何艰苦,谭文始终坚持着。有付出就有回报:一年后,谭文顺利通过了各科考试,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湖南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函授大专文凭。取得了大专文凭后,谭文心想,这只不过是自己上了一个小台阶,还不能代表什么,要想摆脱眼前的境况,必须扎扎实实地多学点真本事。人绝不能屈从于命运。于是,谭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报考研究生。” 
  你觉得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阅读重点呢?不妨将它找出来。 
  编者心声: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中专文凭如今在人们心中的分量的确早已不如从前。许多中专生常常因此对人生对前途失去信心,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谭文的事迹令人十分震惊。其实,真正决定青少年的前途和命运的并不是文凭,而是性格和志气。当初,只有中专文凭的下岗青年谭文,面临下岗的困境时,也曾痛苦过,也曾愤怒过,但他却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他凭借不屈的性格选择了奋斗,他记住了老工人的话:“只要发奋努力,大好的前途在等着你啊!”而谭文最终也的确用拼搏证明了这一真谛!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谭文从中专生到博士生的飞跃,不是靠父母用经济作后盾供养出来的,而是凭借不屈的性格和超人的毅力,一边打工一边自学,从民工工棚里顽强地拼杀出来的,他所经历的苦难是人们难以想象的。 
  青少年朋友,想想谭文的经历,比比自己的条件,你还有什么理由看不起自己?还有什么必要对前途悲观失望?还有什么借口不奋勇前进?我相信你也一定会用拼搏诠释青春!我提醒你千万不要因“暂时的文凭”而自暴自弃。 
  你同意我的观点吗?你一定还有更深更好的感受,请赶快记下你闪光的想法,时时提醒自己,将来你必成大器。   
 
邓亚萍:不怕没个就怕没劲(1) 
   
  dengyaping:bupameigejiupameijin 
  自己瞧得起自己,才会有人瞧得起你 
  邓亚萍出生在乒乓世家,受到最及时的启蒙教育和最正规的早期培养。5岁时,别人还在上幼儿园大班,她就颇为自豪地牵着爸爸的衣角,跨进业余体校的门槛。 
  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她当上了省少体冠军。但当父亲领着小冠军兴冲冲地来到省集训队时,碰到的却是失望与惋惜的目光:身材太矮,无发展前途。 
  幸好邓亚萍从父亲那里继承的不仅仅是无法改变的矮个子,她还继承了一个运动员的优良品质:坚忍、自信、不服输。 
  她没有气馁,因为她有一个不气馁的爸爸。父亲告诉她,个子矮,手臂短这个天生的缺陷无法改变,只有比别人多受累,多吃苦,功夫练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才会有出路。 
  父亲带她来到另一个乒乓球房,这里是新成立的郑州市队,尽管比省队低一个层次,可是她遇到了赏识的目光。在李凤朝教练的手下,邓亚萍的个子虽长高不多,技术却长得飞快。 
  10岁的她,在市队最小,比赛难免输球。身材矮小体质差,每天从市队出发绕二七塔两圈跑7000米,往往落在最后。李凤朝真是魔鬼!比赛输球,罚5角;长跑落后,罚5角,她每年6个月的运动员津贴竟不够交罚款的!她常在心里骂教练,但更多的时候却是感激教练骂自己。她懂,不发慈悲的教练是在托着自己拂云朵,自己一定要踮起脚尖去摸太阳。她下了狠心:跑不快,绑上砂袋偷着跑;输了球,央求对手别走,非赢回来不可! 
  苦心人,天不负。不出两年,队内比赛她拿了第一,长跑居然名列前茅,逼得李凤朝难得一笑,将罚款又当作奖金发给了她。 
  13岁,她代表市队参加全国比赛,居然夺回个冠军。 
  机遇终于向她敞开大门。坐在看台上的国家乒乓球女队总教练张燮林对这个小个子冠军看了很久。这真是个特殊的人才,身材虽矮步伐却格外敏捷,胳膊不长球路倒十分清楚,特别是场上怒目圆睁,一副不拼掉对方不算完的神态,格外惹人喜爱。 
  “运动员就要有这种气势”,张燮林当下从衣袋里掏出笔记本,记下“邓亚萍”3个字,由此,决定了邓亚萍一生的球运与命运。 
  有劣就有优,有失就有得 
  扬长避短,自强不息,才能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合适为合适。张燮林对邓亚萍自有一番评价:别看她个子矮,但也有优势,从她的眼睛里看出去,对方打过来的球,总是在高处,总可以扣杀。这样,别人一般处理的球,她就会处理得不一般,几乎每个球都敢起板扣杀。 
  人说,她从没“玩”过一个球,无论训练还是比赛,球一到她手里,她总是两眼瞪得圆圆的,全神贯注地揣摩着,将乒乓球发出的每一个声响,每一下旋律都融进她的心灵。她愿和所有的人练球,无论男队员、女队员,国家队的或是青年队的。她说每个人都有特点,都有长处,她要兼收并蓄。 
  对自己的劣势,邓亚萍很小就有深刻体会。那时有人嘲讽说:郑州队就会捡“垃圾”。她气得用球拍乱砍球台。以后,她明白,气没有用,要用行动来抗争。她说,我太知道自己的弱点了,个子小,不受重视,这就激励我要拼搏,要打好每一场球。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因为身材的劣势,邓亚萍成为中国乒乓球女队中训练最苦的一个。她在训练房里放了两双鞋,每天从头到脚,汗水把鞋底都浸透。第二天,她就另换一双,让这双鞋休整一天。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她身体力行着爱迪生的名言。星期天,她第一个拧亮训练房的电灯,一个人搬来几个装得满满的乒乓球筐,练习各种各样的发球技术,打出去的球白花花地撒满一地,她拾到筐子里再打出去,循环往复,乐此不疲。等到另一位刻苦者拿着球拍进来时,她早已练得汗水涔涔了。 
  张燮林讲过这样一件事:一天晚上都9点过了,他去女队宿舍查房。走进邓亚萍房间,只见墙角电炉子上的一只小锅正噗噗地冒着热气。他火了,问:“这是谁的?”像闯了祸的邓亚萍轻声说:“是我的。”“房间里不准用电炉子知道不知道?”他更为严厉地问。邓亚萍没吭声,悄悄把电源拔了,出了屋。一个女队员跑过来打抱不平:“她练球刚回来,食堂关门了,只好煮点方便面……”张燮林停住了脚,明白了:平日下午训练6点结束,洗澡水供应到晚7点,邓亚萍总要练到快7点,才匆忙洗个澡,再囫囵吃晚餐。每逢周二、五,洗澡水供应到晚8点半,小邓非要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