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廉署档案-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先生怎么不多睡会儿。”张建一进来时,袁可已坐在客厅,胡欣红还在自己卫生间里洗漱整理。

“非常抱歉,张先生,这么早就把你叫起来。”袁可说。

“我是应该的。不瞒你说,这几天我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你们,是我不小心考虑不周,让你们一到港就食物中毒。如果你们再有什么意外,我张建一怎么对得起郑老板丁老板的信任,还不如一头跳进大海死了算了,但是我这条命怎么能与你们相比。你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又肩负重任。听丁老板讲,郑老板对你们这次赴港执行的任务寄予了很大希望,我是再也不敢有半点差错了。”张建一诚惶诚恐地说,那脸上流露出来的真情,真令人感动。袁可微笑着看着他。“张先生,你这样说就让我们无地自容了。”胡欣红从卧室出来插话道,“没有你的帮助,我们会像无头苍蝇,哪能这么顺利地结束香港的工作?”

“是啊,食物中毒也不是你的责任。”袁可接着说,“我相信不管我们住在哪个饭店,由谁来接待,食物中毒都是必然会发生的。害得你也跟着我们中毒受苦,内疚的应该是我们。”“张先生,你以为我不知道,这两天吃饭,饭菜上来之前,你都在门外自己先尝了一遍。我无意中看见时,感动得差点掉眼泪。”胡欣红说。

张建一腼腆似地垂下头,说道:“胡小姐过奖了。我都感到不好意思了。”

“张先生,我们已决定今天回去,请你帮我们准备两张飞机票。”袁可说。“这么急?”张建一惊讶道。“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再呆下去已没意义。”

“我一直想等你们工作结束后,安排你们好好玩玩。再留几天吧,让我尽尽地主之谊。”张建一真诚地劝道,“胡小姐,你劝劝袁先生,反正事情已经办完,一身轻松,玩个三五天再走不迟。”“她比我还归心似箭。”袁可笑道,“今早我看了新闻,省人代会今天上午闭幕。郑老板正式当选,我们还可赶回去为郑老板庆祝庆祝。”

“这确是大喜事,我不留你们了。”张建一说,“喝了早茶后,我就去替你们准备飞机票。”“一定要争取今天的票。”

44、他为什么要做给我看

早茶后,已经十一点钟,张建一急急忙忙去准备飞机票,袁可同胡欣红回到房内收拾行李。“你是怎么发现张建一为我们尝菜的?”

“昨天晚餐时,我上卫生间出来,正好侍者送饭菜到包间,张建一便在门外拦住,每道菜都尝了一遍,又等了一两分钟,见没什么反应,才让侍者把饭菜端进去。我当时看了真是好感动。”“你怎么没告诉过我?”

“我回来时,菜已上桌,你、张建一和费斌都在。我不想让费斌知道,想没人时再告诉你,饭后你便同费斌走了,夜里同你聊天时又把这事忘了。”

袁可记起昨天是等费斌来一起吃的晚饭,胡欣红确实在上菜之前去过一次卫生间,胡欣红前脚步出门,张建一随后就跟了出去。他没在意,继续同费斌闲聊。

张建一仅是这餐尝菜还是餐餐都尝呢?如果餐餐都尝,他怎么一点也没察觉?他记得除了昨天这一餐上菜之前张建一跟随在胡欣红后面出去过,其它时间都是一起坐在包间里聊天直到侍者送饭菜来。要么就是张建一手下在外面尝的菜。张建一这种良苦用心确能令人感动,但袁可觉得大可不必。对这次食物中毒,他一直想不通为什么,对方并非想毒死他们,难道仅仅是种警告?这种警告毫无意义,反而会弄巧成拙。对此,袁可反复思考也不得要领。再说,对方真想毒死他们,第一次食物中毒就成功了,如果想再来一次食物中毒,让他们昏睡几天,也是防不胜防的。何况根据上次食物中毒发作时间,张建一尝菜根本毫无用处,真能让他感到食物有问题,在他身上有了反应,他们早已吃下了肚,完全是多此一举。以张建一的精明,他不会想不到。

那么,还有另一种可能,他希望让胡欣红看到他在为他们尝菜。

或许他希望通过这种感人的事,让胡欣红告诉他的老板,缓和因为他们食物中毒丁老板对他的责怪。

但丁吾法能把接待他们如此重大的事情交他负责,可见对他的信任度之高,决不会因食物中毒这件与他毫无责任的事而责怪他的。“你好像对此事不以为意?”胡欣红见他沉思状,问道。“我想起一句成语。”“什么成语?”“画蛇添足。”胡欣红蹙着眉,眨了眨眼,不解地看着他,“什么意思?”“聪明过头了,反而会被聪明误。”“我还是不懂。”她摇摇头。“我觉得他是有意做给你看的。”“做给我看,他为什么要做给我看?”“究竟为什么我还没想透。不过,你仔细想想,他有必要替我们尝菜吗?他尝了菜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毫无用处。既然毫无用处,他为什么要尝菜,又偏偏让你看见?”“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但为什么呢?”胡欣红想不明白,袁可也没继续解释,因为张建一已经拿着飞机票回来了。

第六部分

45、找到与伏灿良单独接触的机会

在上海呆了三天,赵志强才找到与伏灿良单独接触的机会。伏灿良是某家用电器集团公司总经理,在这个总经理位置上,他已经坐了十五年,如果加上当集团公司母体的无线电总厂厂长的六年,已有二十一年,还有两年就该退休了。他从技术员做起,到总工程师,花了十四年时间,然后当上副厂长,不到半年时间就接替退休的老厂长成为厂长。那年他才三十七岁。上任后他一头钻入挖潜增产的技术革新中,把工厂搞得红红火火。改革开放之初,他又争取到国家拨款开发新产品的资金,率先引进电冰箱生产线,把事业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潮。那时他的工厂生产的电冰箱全国畅销,各地蜂拥而来的采购员,不仅是带款提货,还经常在厂外排队等待,不知有多少人包括各级政府官员通关系请他批条买出厂价的电冰箱,每天在厂门口进进出出的货车轿车,真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经他的努力,兼并了几家同行小厂,很快便发展成集团公司,产品也扩大到家用电器的方方面面,收音机、收录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机等。那时,他是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各种荣誉集于一身。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家电行业出现了千帆竞扬万舟争流的局面,优胜劣汰,每种家电产品都崛起了几家技术先进、管理先进、营销先进、机制先进的企业,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的伏灿良败下阵来,几乎每种产品滞销积压,有的产品停产,有的勉强维持生计。在政府和行业主管的帮助下,虽然能维持不垮,但往昔车水马龙的盛况一去不复返。为了重振雄风,在政府干预下,贷款两千三百万美元进口了四套国际最先进的生产线,但是,当这些设备到岸商检时,发现竟是一堆不值钱的废铁,而且在货物到港之前,他已经付款。一下子便把集团公司推到了濒于破产倒闭边缘。最无奈的是,他们还没法向设备生产厂家索赔。选购设备时,集团公司曾组织了一个庞大的团组出国到工厂考察,有计经委和银行的处长,有技术专家,当然是他伏灿良带队。当时工厂报价为两千六百万美元,回程途经香港时,有人向他们推荐了一名出来已经十多年专门做向内地推销机器设备生意的上海同乡。他提出有办法把设备报价降到两千三百万美元,条件是必须拿百分之二的佣金。考察团回国后,伏灿良主持召开董事会研究,能省三百万美元求之不得,一致同意通过这位上海同乡采购,并责成伏灿良继续与那位上海同乡商谈细节。

没多久,上海同乡来电,说已经谈成,可以签合同了,而且只有一个条款需要修改。需要修改的条款是先得把款打到他的账户,由他再划给设备生产厂家。他解释说,设备的实际价格已降到两千万美元,因此另三百万美元是给生产厂家的推销人员,他只拿他应得的百分之二的佣金。如果集团公司直接付款给生产厂家,该厂的营销人员不但拿不到三百万,还会引起麻烦。如果只付两千万美元的设备款,集团公司又是国有企业,财务制度严密,无法提出三百万美元的佣金。

46、掉进了同乡设置的陷阱里

据参加过考察的专家评估,这些设备国际行情就是两千六百万美元,没有特殊原因,对方是不可能把价格降下来的。董事会开会研究时,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这样做风险太大,不同意接受上海同乡提出的条件。另一种意见认为能为资金困难的集团公司省下三百万美元,这个风险值得冒。伏灿良力主后一种意见,因两种意见僵持不下,最后董事会表决,后一种意见得到多数票。

就是因为这种付款方式,面对一堆废铁而无法向生产厂家索赔,而那位上海同乡则早已失踪,去向不明,连电话也换了。骗到如此之大的一笔巨款,足够他挥霍享受的了。因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找不到那位上海同乡,他们才被迫而且毫无希望地与生产厂家联系。因为他们到过生产厂家考察并签了购销的意向书,多次接到他们查询电传之后,生产厂家终于派出人员来沪了解,并带来了律师与一切有关资料,证明该厂既没收到过货款,也没发运过设备,虽然签了购销意向书,但这没有法律效力,即使签了合同,这种情况也不能算合同执行,因此他们无权向厂家索赔,厂家只能对他们的受骗表示同情。同时,厂家代表表示,鉴于他们受骗损失惨重,如果他们还需要采购这批设备,厂方可以在价格上优惠考虑。他们这才意识到掉进了一个自己同乡精心设置的陷阱里。

赵志强找到的与伏灿良接触的机会就是他刚刚和设备生产厂家谈判后,和几个部下满脸愁苦心事重重经过饭店大堂时。

这个打击,对集团公司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是董事会的决定,但他是董事长,这个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