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待,但在短时期内,此种额外劳作以及额外等待,较之现有资本品内所包含之劳力与等待,不会太多。故在短时期内,设对资本之需求大量增加,则满足此需求之增加者,出诸供给之增加者少,出诸利率之上涨者多。①利率既涨,故有一部分资本将自其边际效率最低之使用处逐渐退出。故提高利率,只能慢慢地、逐渐地增加资本之总供给量”(第534 页)。
  “我们不能不反复申述,‘利率’一词,用在旧有资本投资品上,意义非常受限制。①例如,我们也许说:本国各种工商业所投资本,约为7,000,000,000 镑,年得净利3 厘。不过这种说法虽然方便,在许多场合也可以这么说,但并不正确。我们应当说:设在各该工商业中,投资于新资本(即在边际投资上)所可得之净利率① 当代经济学家所谓“中立”利率,与庞巴维克所谓“自然”利率不同,亦与魏克赛尔(Wicksell)所谓“自然”利率不同。
  ① 见本章附录。
  ① 注意,马歇尔用“资本”一词,而不用“货币”,用“资本供给量”而不用“贷款”;然而利息是借钱之代价,故此处所谓“资本之需求”,应当是诣“为购买资本品而对贷款之需求”。但使资本品之供需相等者,乃资本品之价格,而非利率也。利率乃使款项之借贷相等,换言之,使债务票据之供需相等。
  ① 这就假定所得不是不变。然而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提高利率会引起“额外劳作”。难道是说,提高利率。
  因为可以增加为储蓄而工作之吸引力,故可看作是一种真实工资之增加,故可使生产原素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吗?我想这是罗伯森先生在类似场合心目中所有的意思。当然,这种额外劳作”在短时间内不会太多”;想用这个因素。来解释实际上投资量之变动,可谓最不近情理,而且荒谬。我主张把这下半句重写如下:“设资本之边际效率表增加,敌对一服资乍之需求人量增加,且此种增加,未为利率之上涨所抵消,则资本品之生产增加:因资本品之生产增加,故就业量增加,所得水准提高:因所得水准提高,故有额外等待;且此额外等待之货币值,恰等于当前资个品之增产量之值,故前音适足提供(providefor)后者。”
  约为年利3 厘,则各该工商业旧有投资之所得,若以33 倍乘之(即用3 厘利率),以所得还原为资本,则约为7,000,000,000 镑。
  盖资本一经投资于改良土地,或兴建房屋、铁路及机器,则该资本之价值,乃其预期的未来净所得(或准地租)折成现值之和。设该资本在未来产生所得之能力减低,则其价值亦即减低;其新值可由较小所得中减去折旧,再加以资本还原化得之”(第593 页)。
  在《福利经济学》第三版第163 页,皮古教授说:“‘等待,这一种劳役之性质,一向非常受人误解。有时说,等待即是提供货币;有时说,等待即是提供时间;根据这两种说法,于是有人说,等待对于国民所得毫无贡献。
  这两种说法都不对。所谓‘等待’,只是把现在可以即刻消费的东西暂时延期不消费,于是使本来即将毁灭之资源变为生产工具。②? 。故‘等待’之单位,乃一特定量资源③例如劳力或机器使用一特定时间? 。更广泛点说,等待之单位乃一年值单位(year…value…unit),或用卡赛尔氏说法(比较简单,但亦比较不正确),等待之单位乃一个年镑(year…pound)? 。通俗看法,以为在任何一年中所积聚之资本,一定等于该年之‘储蓄’量,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要审慎。即使把储蓄解释为净储蓄(即不计借给他人,以增加他人消费的这种储蓄),又把暂时存入银行,未曾动用之劳役支配权也不计在内,即使如此,这个看法还是不对,因为有许多储蓄,本意是要拿来变成资本的,但因纳入浪费之途,故事实上并未变成资本。”①皮古教授唯一论及何者决定利率之处,乃在彼所着《工业变动》(第一版)第251…253 页。在该处,彼不同意下列一说:利率既定于真实资本之供需,故不在中央银行或其他银行之控制之下。彼提出反对意见,说:“当银行家为工商界创造更多信用时,实在是为工商界向公众强迫征课实物,扩大真实资本之供给源流。故银行多创信用,有使一切真实利率下降之作用。此处应加说明之点,则已见前第一编第十三章。②总之,银行放款利率,固然机械地追随长期真实利率,但这并不就是说,决定真实利率之条件,全不在银行家控制之下”。
  我对于以上各家所下随手批评,都已放在脚注中。我对于马歇尔之说所以大惑不解,其基本原因乃是因为。“利息”这个概念属于货币经济范围,故不应闯入不讨论货币之着作中。“利息”实在不应当在马歇尔《原理》中出现,利息乃属于经济学之另一部门。皮古教授在《福利经济学》中,几乎从未提及利息,他让我们觉得:等待之单位,就是当前投资之单位;等待之② 为什么不出诸资本品之供给价格之提高呢?例如,设一般资本之需求之所以大量增加,乃起千利率之降低,则资本品之供给价格将上涨。我主张这句应重写如下:“设对资本品之需求大量增加,而资本品之总供给量不能即刻增加以满足之,则此需求之未满足部分,将暂时因资本品供给价格之提高而受到抑制:提高之程度,乃使投资量不必有多大改变。而资本之边际效率已等于利率。同时(亦永远如此),生产原素之适于生产资本品者,将用以生产在新环境下边际效率最高之资本品。”
  ③ 简直不能用。利率只适用于惜贷交易,放我们只能说,为购买新旧资本投资品或为其他目的,所借之钱所出之利率。
  ① 此处行文含糊,到底是说,延迟消费一定会产生这种效果呢?还是说,延迟消费只腾出若干资源,至于这些资滤或失业或作投资之用,须视环境而定呢?
  ② 注意,并不是所得持有人可以,但井未,作消费之用之钱;故等待之报酬,乃准地租而非利息。这句话言外之意,似乎是说,如此腾出之资源必作投资之用。盖设腾出之资源而失业,则等待还会有什么报酬?
  报酬,就是准地祖。这倒是和他的暗中假定相一致的。然而这些学者并不是讨论一个非货币经济假使有这种东西的话。他们明明设想有货币之使用,还有银行制度之存在。皮古教授《工业变动》一书,主要是研究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变动,《失业论》=书,主要是研究:如果没有不自愿的失业,则何者决定就业量。然而在该二书中,利率所占据之地位,竟不比在“福利经济学”中所占据之地位更重要。
  Ⅱ以下引文,录自李嘉图《经济学原理》第511 页,乃其利率论之要旨:
  “规定利率者,不是英格兰银行之放款利息,不论是5 厘、3厘或2 厘,而是使用资本能够得到的利润率;后者与货币之数量或货币之价值毫无关系。不论英格兰银行放款100 万、1,000 万或1亿,该银行不能永久改变市场利率,只能改变发行额及币值。为完成同样业务,在一种情形下所需之货币,将为他种情形下之10 倍或20 倍。故向英格兰银行要求贷款之多寡,须视该银行愿意贷款之利率,与使用此款能够得到的利润率,二者之比较而定,设该银行所要求者低于市场利率,则无论多少钱都放得出去;设该银行所要求者高于市场利率,则只有浪子败子才借款。”
  李嘉图说得如此刻划分明,故较之以后学者之说法容易讨论。后之学者,实在没有脱离李嘉图学说之要旨,但觉得此说有些欠妥,只能含糊其词以求掩饰。以上引文,当然应当解释为一种长期学说,着重点放在文中“永久”
  二字,李嘉图常常只讨论长期情况。这种学说需要何种假定才能成立呢?
  所需假定就是经典学派常用假定:充分就业常能维持。设充分就业常能维持,又设劳力之供给曲线真实工资与劳力供给之关系不变,则在长期均衡中,只有一个就业量是可能的,根据这个假定,再加上各心理倾向不变,预期不变(由货币数量之改变所引起者除外)这两个假定,则李嘉图学说可以成立;意思是说,在这许多假定之下,只有一个利率,与长期充分就业不冲突。但李嘉图及其继承人忽略了一点:即使在长时期中,就业量也不一定充分,也可以改变;有一个银行政策,就有一个不同的长期就业水准与之相应;故长期均衡之位置,亦随金融当局之利息政策而改变。
  设当局之金融政策,乃在维持一特定货币数量于不变,则在此种情形之下,只要假定货币工资有很大伸缩性,李嘉图学说仍能成立。换言之,如果李嘉图说,不论金融当局所决定之货币数量为一千万或一万万,利率不会因之而有永久改变,这种说法还是对的。但设所谓金融政策,是指金融当局增减货币数量之条件,换言之,指金融当局用贴现或公开市场交易等方法,增减其资产时所要求之利率(李嘉图在上引文中明白说明,这就是他所谓金融政策),则当局之金融政策,既非毫无影响,又不是只有一个政策与长期均衡相协调。但设当有不自愿失业存在时,失业工人即作无谓的剧烈竞争,无限制削减工资,以争取就业机会,则在此种极端情形下,只有两个长期均衡位置:充分就业,或利率低至不能再低时之就业量(假设此就业量小于充分就业量)。所谓利率低至不能再低者,即若利率达到该水准,则灵活偏好可以无限制吸纳货币;再换句话说,利率达到该水准时,灵活偏好便变成绝对的。假定货币工资有很大伸缩性,则货币数量本身固然不发生作用,但金融当局愿意增减货币数量之条件,确是经济体系之一个决定因素。
  有一点值得注意,从以上引文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