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警惕中国股市虚拟大崩盘-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济的扩张空间将受到极大限制,而虚拟经济的扩张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另外一条重要途径。事实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比例的大小也是一国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在美国及欧洲发达国家,虚拟经济总量早已是实体经济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中国的虚拟经济还处在刚刚成长阶段。由此,作为虚拟经济一部分的股市的再次崛起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多年高速发展,资本量的充裕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当然,这又使经济面临了过热和通胀的潜在隐患,这是后话。中国股市的崛起和上升态势,既为不断寻求利益的资本找到了一条出路,又为剩余资本找到了蓄水池,总体上对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两股势力的重合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大肆渲染,使得全球资本以各种名目(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战略投资),以各种身份(房地产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有改头换面的对冲基金等)一拨一拨地涌入中国。这些全球流动资本一旦进入中国,在使中国外汇积累不断上升的同时,通过结汇把全球过剩的流动性也输入到了中国,使得国际流动性与中国流动性对接起来。
  第14节:第二章 金融大爆炸(5)
  中国对世界日益开放加大了全球泛滥资本对中国下注的筹码,而这个赌注显然又是建立在中国非市场化汇率机制这个缺陷上的。因为中国开放程度越大,人民币升值预期越大,外资就越愿意进入中国,在中国资本市场套利的机会也就越大。近年来香港〃热钱〃泛滥,狂追国企红筹股,恒指直追20000点就是一例。只要人民币有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或者国内资产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预期,那么,国际资本买入香港股市的H股、中国内地的A股,就相当于以十分低廉的成本买入了人民币资产。反过来因为热钱围堵,H股或A股股价继续坚挺,就会导致更多的国际资本从各种管道流入中国,进而买入A股,这样热钱的流入会导致国内资本过剩的局面继续下去,最终将迫使中国央行不得不采取汇率市场化政策,从而在将来使这些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已赚得盆满钵满的国际资本得以成功出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研讨会上称,中国境内目前的流动性过剩已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目前中国有超过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约合7?6万亿元人民币),而央行只发行了2万亿央行票据冲销,还有近6万亿元资金留在了市场。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这等于起码有30万亿元的热钱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认为,流动性过剩造成的结果是全球金融大爆炸,全球资本市场膨胀,包括黄金、石油、期货都呈历史上的最高价格,外汇、衍生产品等交易量都呈现历史上最高水平的增长。只要人民币升值这个概念存在,境外资本还将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境内,希望能赚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诱人利润。目前,中国阻止热钱进来所采取的方式只是在汇率上增加更大的灵活性,使人民币缓慢升值。但这一措施,不足以阻止国际热钱涌入中国。
  上海证券交易所一位副总分析,2007年是中国股市真正的大扩容年,如果没有境外资金拉升股市,就没有办法吸引国内那么多资金进入股市,保证2007年股市大扩容的顺利进行。而国内机构投资者也希望境外资金能进入中国股市帮助拉升股指,直到股指期货推出后再做策略调整。
  一份某券商监控股市资金的报告显示,2006年,除去各个层面可能公开进入中国股市的阳光资金外,至少有净流入股市的3000亿元人民币完全无法获悉其来自何方。报告称,这部分资金中大部分可能就是来自欧美及日本。
  公开数据显示,已获批的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总投资额仅90?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而目前中国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是2?4万亿元人民币。仅凭QFII这点外资根本就没有能力来拉动大盘上扬。但一位QFII项目负责人说:〃QFII的背后有很大数额的境外资金在跟进,根据市场表现判断,我认为地下外资规模可能还有800亿美元左右。〃这位券商认为,A股市场目前正面临与泰国股市类似的局面,热钱还在大量涌入。
  一个饶有兴趣的话题是中国股市市值的迅速膨胀。来自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月9日,两市总市值分别达到83270亿元和19214亿元,合计达10?25万亿元。而在此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这个反映沪深市场规模的指标先后急速翻越了7万亿元、8万亿元和9万亿元大关。据最新数据显示,A股总市值〃百米跨栏〃又有惊人一跃,截至2007年5月25日,沪深股市总市值达到181337亿元。到8月1日,沪深股市资产总值已实现了20万亿的突破。究竟是什么令中国股市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迅速膨胀?股市飞速大跃进虽然得益于股改后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及大盘股的发行上市,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恐怕与流动性过剩和国际资本输入密不可分。
  第15节:第三章 这个股市有点疯(1)
  第三章 这个股市有点疯
  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买未来实际上也就是买预期。认识中国自2005年年底以来的这轮超级大牛市,有几条脉络清晰可辨:其一;站在宏观层面看,中国正昂首步入新一轮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国内庞大消费市场升级进程加速为特征的经济增长的长周期。其二,站在微观层面看,在中国经济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上市公司盈利强劲增长,尤其是股权分置后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急速提高。其三,站在中国入世后对外开放的历史高度看,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将长期大幅升值。其四,站在综合的层面看,由中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而引发的对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正好和国内外资金流动性泛滥相耦合,从而导致国内外庞大资本大举进入国内股市。这四条主线中的任何一条,都将成为推动中国股市发展的激发因子,更遑论四条主线交织、聚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能量巨大的合力共振。然而中国股市也在非理性的、自我驱动、自我膨胀的高歌猛进中进入了博傻时代。 
  攻击第一波
  股市在千三上下反复震荡的走势在2005年11月之后终于悄然发生了变化。自大盘指数从千点企稳反弹以来,一股压抑了4年多的做多激情终于在2005年年底开始的行情中得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释放。
  2005年12月14日,上证综指以四连阳形态轻松站上半年线,深证成指更演绎出罕见的缩量小七连阳图形。
  12月29日,一根向上跳空的小阳线将长期压制市场的年线一举拿下,股指继续以小阴小阳的温火慢攻行进到万众瞩目的千三关口。
  2006年春节前后,市场围绕1300点再次经历了整整两个月的反复整固。在此期间,上证指数分别在3月1日、3月23日、3月29日先后3次收盘又站上1300点,但3次冲击千三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当天攻克千三,第二个交易日又迅速失守,频繁而短暂的快攻,主力反复试探性突破意图暴露无遗。
  4月21日,上证指数收盘一举攻克1400点,收于1416点。全天走势恢弘,人气旺盛,久违的牛市氛围赫然重现。自1990年开市以来,在经过长达9年的漫长征战,直到1999年6月,沪综指才真正站上1400点。在2004年10月千四大关被有效击穿后,到2006年4月21日上证指数再度收复1400点失地,已是久违的事,历时整整一年半时间。而2006年4月这一次,当1400点再度归来时,我们发现,人气激升成为鲜明特征,500亿元之巨的两市成交量表明了这种旺盛的人气。在源源不断流进股市的资金中,我们同时发现了各类投资者的身影,其中有新发行基金、房地产资金、私募基金、居民存款、QFII资金以及境外热钱等。
  一是新发行基金。统计显示,2006年4月份首发基金数达11只,募集额396亿元,创历史新高。进入五月,三天内,广发策略优选基金发行就超60亿元。业内估计,只要行情好,基金发行还会升温。
  二是房地产资金。在国家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利空阴影下,在市场逐利本性的引导下,囤积在地产行业的资金开始大规模流向股市。中原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冬云认为,地产资金的规模相当巨大。
  三是行情催生出不少新成立的私募基金。
  四是QFII资金和境外热钱的流入,这类资金的具体规模难以测算,据了解其规模相当大。
  五是居民储蓄。在良好赚钱效应的刺激下,不甘于低利息的银行巨额存款资金开始像出笼的老虎,流向股市。
  大盘放量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放量是逐步和缓慢进行的,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市场的回暖迹象。大盘放量过程也显示了新入场资金的长线性质,因为集中的爆发式进场资金往往只是短炒游资,而4月份进场资金却没有出现短期获利筹码沽出导致大盘大幅下跌现象,表明了市场投资人已在普遍认同这个投资市场,虽然认同的过程是缓慢的。
  根据中信证券截止2006年3月30日的基金仓位测算结果,97只开放式基金平均仓位为79%,其中,偏股型混合基金平均持仓比例80?7%,配置型混合基金平均持仓比例68?2%,股票型指数基金平均持仓比例90?4%,股票型基金平均持仓比例81?1%,与2005年12月30日相比,基金增仓迹象相当明显。而将这一仓位数据与2005年基金年报披露的投资比例相比,则有了很大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排除新成立基金),配置型混合基金仓位上升幅度最大,配置型混合基金平均仓位增幅超过10?2%;偏股型混合基金仓位增长排名其次,平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