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护”。关心下属,以人为本,这正是蒙牛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
当然,用对称和谐的观点来看,“有什么样的将军就会有什么样的士兵”和“有什么样的士兵就会有什么样的将军”,都是真理。单纯的上对下或下对上的“单向论”并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上下双向匹配论”,例如:放手的领导必得有自主的部下来匹配,激进的部下必得有周全的领导来匹配。
在蒙牛,除了“上礼下”的主流,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潜流”。由于蒙牛生产基地已经分布到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个别地方难免出现“文化盲点”:亲戚悄悄拉来了,结婚偷偷收礼了,客户送来的好处收下了……对此,纪检部门查实一起,处理一起。
牛根生则用辩证法来教育这些人:
我为什么要散财?难道我不知道享福?难道我的家人不需要照顾?难道我的亲戚不需要接济?事实上,连我自己都是“负债人”,为了支撑企业的门面,买车又买房,欠着银行几百万!但是我称来称去,我们一家子怎么也重不过任何一“民”,也重不过任何一“军”。那么,您那一家子呢?
往外拿钱真的就是吃亏吗?往里捞钱真的就是便宜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聚的时候,先聚心,后聚人;散的时候,也是先散心,后散人。你把人心搞散了,企业垮了,到时你还有啥?你的利益还能“可持续”?等到实根变成了虚根,虚根变成了烂根,大变局到来时,再像那个“骄傲的将军”一样仓皇应战,那不是以卵击石吗?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啊!这里面是一个“大无”与“大有”的战略关系,而不是眼前一时一势的简单“无”与简单“有”的关系。
2。你准备给我高薪,而蒙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2年末,蒙牛的维修工李生茂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培训班。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两个企业的设备部经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学习成绩不错,跟我们干吧!”“不行,我不能去。”“我给你高薪!”——接受有关媒体的记者采访时,李生茂说:“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们,扯开上衣让他们看我胸口这道疤。他们很惊讶……我说: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违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给的,哪能离开蒙牛!”
原来,2001年,刚到蒙牛工作几个月的李生茂,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用46万元。李生茂家境贫寒,父母狠下心说:“孩子,家里实在没法子,你自己看着办吧。”李生茂走投无路,找到了液态奶事业部经理白瑛。
蒙牛公司党委发出倡议:挽救李生茂的生命。
牛根生带头捐出1万元,员工们纷纷解囊,一共捐了3万多元。
李生茂的手术非常成功,病愈出院时,医生、护士和病友们都拉着他的手嘱咐:“病好了,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公司。”
像这样被救助的员工,几乎每年都有。
2003年,一位员工出了车祸,公司对其关怀到底。有位因为责任事故而离职的原部门经理,去探视这位员工时,慨叹“天下难得”。他说,他对蒙牛的确有过计较,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公司,像蒙牛这样关心人、爱护人的企业,还是他遇到的“头一个”。
蒙牛能有李生茂这样忠诚的员工,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福。
3。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
蒙牛员工平均年龄为24岁。2001年末,集团党委发现,很多年轻人在开结婚介绍信。能不能举行集体婚礼,移风易俗?党委发出了倡议,有35对青年员工响应。
婚礼那天,由公司领导亲自驾车迎娶新人。总裁牛根生与党委书记卢俊是“总家长”。工会办公室主任郭强是参加集体婚礼的一名新郎官,他说:“那天,总裁牛根生亲自为我开车,其他30多辆喜车的司机也都是公司各部门的领导。公司还给我们每对新人送了一束水晶玫瑰。”
除了水晶玫瑰,集团还向每对新人赠送了贺金,拍了结婚照,录制并发放了记录婚礼全程的纪念光碟。
此外,集团还向每对新人赠送一桌酒席,并用班车接送新人的亲朋好友赴宴。
白君回忆说:“当时的情景真令人感动,一共40多辆车浩浩荡荡。从呼市到和林,一路都有行人驻足观看。和林县蒙牛工业园区的集体食堂里张灯结彩,50多桌酒席摆满大厅,主席台99个酒杯摞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塔。从领导到员工、到新人、到家人,大家互相祝贺、致谢,场面异常热闹。很多家长说家里穷,没能力给孩子们办事,现在企业给操办,一定让孩子在这里好好干!”
一场集体婚礼,集团共花费20余万元。一场集体婚礼使员工找到了家的感觉。大家说:“值!”
4。领导坐在地上
冰淇淋销售部琼粤市场的业务代表李建英写过一段自己的感受:
2004年销售部集训大会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军训、业务培训、文艺汇演及述职报告会等,让我兴奋不已。就在第一天的企业文化培训中,我看到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我在兴奋之余颇受震动。
那天,由于参加培训的人员(区域经理、业务主管和业务代表)较多,而会场座位较少,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这时,会议组织人员做出了一个决定,先让业务代表坐座位,然后让领导们全都坐在地上。
当时我真的很吃惊,哪一个企业在培训时,能让领导坐地上、员工坐椅子?而在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培训会上,就发生了这一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5。劳模头像上了“成长大道”
2003年1月16日,蒙牛“成长大道”命名剪彩仪式及蒙牛集团2001~2002年度劳模表彰大会在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隆重举行。
“成长大道”为园区内的—条大道,长3000米,宽28米。在“成长大道”的两旁有65个灯箱,每个灯箱正面为60×80厘米,65名公司劳模的头像及他们的座右铭展现在灯箱中……它代表了蒙牛公司的另一种成长——企业员工的成长。
这也是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
不过,蒙牛在评企业内部劳模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线劳动者极度倾斜,基层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劳无模”、“与模无缘”。
类似的是,评国家级劳模时,集团总裁牛根生也“与模无缘”:2004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副总裁杨文俊;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也是副总裁杨文俊。
6。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
2002年底,蒙牛举行了“三喜同庆”: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行政总监雷永胜任总指挥,孙先红任总策划,为大典确定了“世纪蒙牛,世界蒙牛”的总主题。
“三喜同庆”之前,蒙牛首先想到了消费者,想到了内蒙古(根据地)人民从始到终的支持。决定通过这一机会对消费者致以答谢。答谢主题词被确定为:“成长了,真诚地道声谢谢。”
蒙牛的感谢之意,通过电视、报纸、户外媒体、宣传卡等向消费者作了立体传播。其中,答谢卡上这样写道:
三年前,在一片荒地里埋下一块奠基石,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一幅“行军图”,在一杯牛奶前许下一个百年愿,蒙牛起航了。背着弯弯的牛角,我们闯进深圳,问鼎北京,启动上海,挥师港澳……
也许您喝过蒙牛的牛奶,也许您吃过蒙牛的雪糕,也许您尝过蒙牛的奶茶——那么,谢谢您!正是您及像您这样的亿万消费者,用一张张的“货币选票”,一袋奶一袋奶地、一支雪糕一支雪糕地、一包奶粉一包奶粉地,把蒙牛选举为中国成长企业100强第一名!
……蒙牛成长了,真诚地向您道声谢谢。
不可能用实物感谢所有消费者,那就邀请一部分代表吧。立志“百年老店”,荣获“百强之冠”,邀请“百名消费者代表”极具象征意义。
用什么标准选拔?提出一个创意或一条建议,获得候选资格;创意或建议被选中,成为正式代表。
媒体发布。报名三天。数千消费者打来电话或发来传真。
100位消费者代表的照片与创意,分10批在报纸上连续刊登了10天,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出席庆典,受赠礼物,参加座谈,捧得优秀创意奖,被聘为长期联系户。
这次答谢做到了“一锅三烩”:既是一次答谢行为,又是一次创意大赛,还是一次新闻运动。
2003年,蒙牛正式启动了“消费者创意奖”。通过这个奖项,把消费者的无形智慧转化为企业的有形产品,让消费者的“需求力”最快地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2003年11月23日,蒙牛又举办了盛大的感恩节,主题为“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为答谢广大消费者、奶农、员工、员工亲属、各界朋友,公司邀请了消费者代表100人、奶农代表100人、员工亲属300人、各分公司优秀员工50人及其他各界朋友参加了活动,并颁发了有关奖项。
感恩节只是蒙牛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首家捐资1200万元抗击“非典”,向人民教师捐赠价值3000多万元的产品送健康;向赤峰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向锡林郭勒盟地震灾区捐助价值30多万元的牛奶;寒门学子没钱上大学,蒙牛送去3万元;每年春节,公司领导都要在周边旗县访贫问苦,送米,送钱,送温暖……
7。扶贫济困,致富思源
2004年春节前夕,和林县部分党政领导和蒙牛党政工团领导深入到特困员工以及和林县城关镇特困居民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