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残梦-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台湾关系法》可以说已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障碍与毒药。特别是布什总统上任来多次公开声称保卫台湾的说法,将给台湾当局更多的错误信息,认为台湾有美国的保护,从而大胆地推动“渐进式台独”,进一步恶化海峡两岸关系。“渐进式台独”一旦出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两岸军事冲突不可避免,这是中美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但却是不能保证不会发生的事件。
    台湾当局将美国视为最大的依靠与最好的朋友,希望从美国购到尽可能好与足够多的军事装备。美国抓住台湾的这一心理,企图向台高价出售武器。在这种军事武器装备与政治利益的交换中,美国得到的是巨大的商业利益,台湾得到的可能不是最好的武器装备,只是让台湾人民付出更多的代价,换取并不可靠的安全保证。
    美国政府在军火集团的压力下,要求台湾加大采购高性能与高价位的潜艇、反潜机、基德舰与早期预警雷达系统等。美国在位或退休官员纷纷到台游说,甚至日前美国军方人员即海军潜艇办公室执行官公开到台湾“立法院”游说台湾购潜艇,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不曾有的动作。陈水扁与美国军火商共进晚餐,也是非常不寻常的举动。最近,美国前国防部长及现任美国在台商会主席柯恩访台,会见台多位高官,旨在推动台湾对美军事采购。
    其实近两年来,台美军事关系互动之密切是中美“八一七公报”后从未有过的现象。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形容美台军事互动情况:美国军事代表来台参加演习、评估各项战备计划、两军设立紧急热线、几百名台湾军事人员在美受训等,双方的军事往来与合作日益密切,而且有进一步升级之势。 将军购与其他事件结合起来观察可发现,美国通过模糊处理陈水扁“公投”与“制宪”等“台独”主张及通过高规格接待变相支持陈水扁连任,以推销武器,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台湾当局则是以付出高昂代价,获取军事装备与美国对台湾政治上的支持。可见,在美台军购交易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交换。

    一位危险恶毒的美国女人
    新任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是美国右翼势力的代表之一,更是亲台的代表人物。她在台湾问题上有不少非常危险的公开表态,对中美关系极为不利。
    她称美国总统布什只是表示“不支持台独”而没有讲“反对台独”。夏馨此言论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夏馨的言论进行了两次公开批驳,并警告夏馨等人最好还是认清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和“台独”分子的危险性,谨慎一些,不要被“台独”分子拉下水。其实,夏馨的谈话并不是她不了解台湾问题的敏感性,而是她非常了解美国真正的对台政策,也说出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真实立场,即美国是不问台湾前途或统独的最后结果的,主张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自己决定,自然就不会反对“台湾独立”的可能,也就是只要条件允许台湾独立,美国虽不一定支持,但至少是不会反对的。
    夏馨提出“台湾买全险说”。还对台湾的军事防御政策提出批评与建议,认为台湾购买潜艇耗时太久,不划算,美国希望台湾先致力提升C4SR(指挥、管制、通讯、情报、监视与侦察)等。她还特别表示台湾的军事防御仍然无令人满意的吓阻力量,没有“买全险”,台湾不能单靠美国这张“重大伤病险”的保单,同时暗示台湾需要花费庞大的经费,才能达成“令人满意的吓阻力量”。夏馨的言论表明:美国是台湾发生重大意外变故即台海战争时的最大依靠,美国会保卫台湾;希望台湾花大钱从美国进行军事采购,满足军火商与美国的经济利益;“买全险”是希望台湾通过提高军事防御能力,为台湾独立作好准备,随时抵抗或吓阻大陆可能的打击。 
    夏馨认为陈水扁的“公投”与“制宪”不是要独立。陈水扁“台独”活动不断升级,虽有选举的策略运用,但目的性十分明显,确实是危险的举动。特别是陈水扁竟然在美国公开将原本模糊的“催生台湾新宪法”明确改为制订“台湾新宪法”,显然是“台独”的国际化举动。随后,台湾“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在赴美国的活动中,公开否认“中华民国宪法”,表示“‘公投制宪’是台湾人民思考并采取必要行动的时候了”。对此,夏馨表示“美国经过沟通后,已能理解陈‘总统’的目的是要提升效率,不是要独立”。这表示,不仅是夏馨,而是“经过沟通的美国”认为此举“不是独立”,否认了“公投”本身包涵的“台独”举动,也等于美国公开支持陈水扁的“公投制宪”与“台独”举动,这是十分危险的。
    夏馨前不久公开表示美国总统布什是台湾的“守护天使”,尽管后来澄清此言不代表美国官方的立场,但足以明确显示美国对台的安全承诺,就是要成为“台独的保护伞”。
    夏馨的诸多言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美国政府虽出面说明,但并没有对此提出异议与批评,等于美国认可了她的言论。若这样下去,中美关系将受到很大伤害,岛内“台独”势力将更加有恃无恐,更加嚣张,台海局势将更加危机,对美国并非是一件好事。

   ?不是软柿子:中国有着强硬的声音!

    1995年2月26日,北京市中心长安街,中国外经贸部大楼外,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国通讯社和电视台的上百名驻华记者。在灯火通明的大楼里,一场唇枪舌剑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正在紧张的气氛中进行着。双方主持谈判的代表,都是女性:美方是律师出身、讲话斟字酌句的贸易谈判副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而中方则是有“铁娘子”之称、现任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外经贸部部长的吴仪。

    两位女强人的较量
    中美之间关于知识产权问题的纠纷由来已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一直存在着摩擦,中国也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知识产权问题。1990年4月,美国以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为由,根据美国贸易法“特别30l条款”的规定,宣布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1992年1月,中美双方代表吴仪和卡拉?希尔斯共同签署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谅解备忘录》。中国愿意在约定期限内完成对这一问题的保护工作,而美方则承诺取消对中国的特别调查。
    两年后的1994年6月,美国针对与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激光唱盘等产品的盗版问题给美国企业造成了每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再次挥舞起“特别301”大棒,不考虑中国政府在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后作出的努力,要求对中国进行六个月的调查。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中美之间就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共进行了七轮磋商。
    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是无可厚非的,中国没有蛮横无理地拒绝这些要求。但美方谈判代表们却在谈判中层层加码,提出一系列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知识产权保护范围的要求。如在“音像制品对外开放市场”这一连发达国家之间也未能达成一致的问题上,要求在中国设立独资的新闻出版和音像制品公司;在“海关边境措施”、“版权认证制度”以及“行政执法部门的权限”等问题上,提出了连美国自身也未能做到的要求;美方甚至对中国的司法和立法程序也提出了要求,要求允许美国在中国设立侦探事务所!美国单方面提出“六个月最后期限” 否则进行贸易报复的威胁!     时任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在谈判开始前的记者招待会上,语气坚定地代表中国政府发言:中国在短期内已经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过程,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美方提出的非法复制激光唱盘的问题,中国政府专门组织力量收缴并销毁了数以百万计的盗版激光唱盘和录像带,关闭了有关的侵权工厂。
    面对美国的威胁,吴仪,这位深知双方底牌的中国女部长,没有被美国人吓倒,在记者招待会上毫不客气地警告美国:“你们宣布报复清单之日,就是我们公布反报复清单之时。”
    1995年2月4日,美国贸易代表坎特亮出了自己的底牌,宣布了对华实施贸易报复的最终决定。中国外经贸部则随即作出反应,也公布对美贸易报复的最终决定。美国将原定为28亿美元的输美产品削减为10。8亿美元,而中国出口美国的大宗商品如运动鞋、箱包等产品则不再包括在内。相比之下,吴仪拿给美国人看的报复清单除贸易外还增加了投资一项。对于新增加的投资一项,美国人是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的,因为当时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正竭力争取在中国合资生产汽车的许可。增加内容后的报复清单击中了美国人的要害。
    清单公布后,坎特亲笔致函吴仪,邀请中国代表团到华盛顿进行最后谈判,争取尽快消除分歧。吴仪回函,很明确地同意恢复谈判,但是地点在北京而不是华盛顿。面对针锋相对的中国,美国贸易副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从美国飞抵北京,与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共同主持最后阶段的磋商,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由工作组级别上升为谈判代表级别。
    中国打出的投资牌开始见效,在美国大企业老板叫苦连天的抱怨声中,美方代表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在有关中国立法与司法权等问题上没有再提出过分的要求。中国在顶住美方在华独资生产音像制品、软件和出版物的要求同时,允许以合资的方式生产上述产品,双方的立场逐步靠拢。
    2月25日,中美双方开始起草协议文本,26日深夜11时,中美双方宣布草签《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一场贸易大战在双方代表香槟酒杯的相碰声中化险为夷,“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中美两国间长达20个月的知识产权谈判终于落幕。
    当丝毫没有倦容的吴仪和巴尔舍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