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思路决定财路-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一昼夜行军两百里,百战百胜,俘斩数万人。    
    决断是在把握综合情况的基础上,是利弊比较之后的决定。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该急则急,一刻也不放过。该缓则缓,有再大的压力也要坚忍。    
    拿破仑甚至认为:“在敌人没有暴露自己的意图之前,作出决定总是为时太早。”    
    这种因敌而决的理论,也是从一定角度说明了进退因事的道理。    
    从事商业活动更是如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一旦看准了商机,即使存在再大的困难也要迎难而进。    
    克劳克先生,最先发现麦当劳商机无限,就想把它整个产权买下来!当时,产权所有者麦氏兄弟,见克劳克特别想买,就开了个天价270万美元,在那个时代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是克劳克非常看好这个市场,就不肯放弃,他毫不犹豫地去银行借钱,最后为了贷到款项,他跟银行签了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协议:借270万美元,用6年的时间,还银行1200万。即使是这么不合理的条件,克劳克还是答应了!    
    结果6年之后,麦当劳创造的利润是上亿元。    
    迎难而上的“进”是需要大勇气的,这就是大的企业家和一般的企业家不一样的地方,他们有的是远见卓识!    
    在美国版图扩张上,也用了这种大智慧,完成了现在乃至将来世界产权交易都不可能做成的买卖!    
    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总统就发现一个问题:在美国北部的密西西比河口,有一个大港口新奥尔良十分重要。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大动脉,也是交通要道,如果被别人控制了就不利于美国的独立。而恰好这个港口受控于当时的军事强国法国!    
    总统想尽办法要把这个港口夺回来,他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协商不行的话,美国就同法国开战,实在打不赢,就联合英国对法作战。    
    这个时候,总统恰好有个朋友在法国,是个精明的商人,总统就写信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商人朋友。商人回信说:且慢,先不要打,你可以先试着将港口买下来。    
    于是商人就写信将情况告诉了法国的外交大臣,谁知道外交大臣一口就答应了,还问其他的地方也卖,他们买不买?    
    总统派去的特使纳闷了,先派人去调查,原来是法国要同英国打仗急需军费!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就对法国外交大臣说:“这些地方我都可以买,但只出6000万法郎,多了就不买!”    
    法国急着用钱,需要赶快把这些地方脱手,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比美国更大的买家,就只好答应了。    
    就这样,美国只花了6000万法郎(合1500万美元)就买得了半个国家的国土。而当初总统光计划买新奥尔良港一地,就要花3000万美元呢!    
    无数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看清情况,相时而动,因时进退。    
    六、“识大体”与在行动中完善    
    明治维新时代名将秋山真之海军中将认为:思维的关键在于思考“事物之要点是什么?”——    
    “人的头脑并无优劣之分,起决定作用的是抓取要点的能力及丢弃无关大局的事物的胆识。”    
    这说的就是决断的“识大体”原则。即:看问题要从主要方面看,抓矛盾要抓主要矛盾,掌握人要抓关键人物,评判人物要看主要方面,手段也要是主要的手段,重视“势”要强于重视“子”等等——关键不在多,而在“要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要求全责备,也不要像袁绍那样“多端寡要”,更不要“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统一了全国、但“两代而夭”的王朝。一是秦朝,一是隋朝。隋朝之亡,根本上在于隋文帝在选择接班人时,只重细节不看大体,决定将太子之位给予后来荒淫无度的隋炀帝。    
    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节俭君主,皇后嫔妃都穿洗旧的衣服。隋文帝乘坐的车子以及其他御用物品,如果有破旧的,随即下令修补使用,都不重新制作。


第三章 经营天才的10大超凡思维第九节 决断思维(5)

    不是祭祀或宴会宾客时,隋文帝平时只吃一种肉。负有专职的官吏,曾经进献来干姜,并用布带贮藏起来,隋文帝以为破费,大加斥责。后来,又进献来香物,又用毡袋贮藏起来,隋文帝就笞打主管官吏,以此来警诫后人。    
    他要求他的臣子及儿女都这样作。太子杨勇,英明果敢,在参与朝政时表现得很突出,即使是对隋文帝的错误主张,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如隋文帝要移民充实边疆,他反对,避免了劳民伤财。但隋文帝不重视大节,倒对杨勇多了几个姬妾及做事有点喜排场极为不满。    
    隋文帝的另一儿子杨广,即后来的隋炀帝,看到了父亲的心理弱点,正好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他的姬妾很少,自己只跟肖后住在一起。每次来朝,其车马侍从,都很俭朴;与朝臣相见,态度十分谦恭。于是隋文帝便下决心废掉杨勇而立杨广为太子。    
    但杨广做这一切,都是假象,是为了迎合隋文帝过于在细节上重视俭朴的心理。当他上台之后,娇奢荒淫,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最后葬送了隋朝的大好江山。    
    这一结局,绝非已在九泉之下的隋文帝所敢想像。    
    隋文帝本来是想面面俱到,对细节也不放过,然而,由于对细节的过于重视,反倒把大的方面忽视了,事情进一步恶化,最后的结局,是发展到把自己的江山断送了。能不让人痛惜吗?    
    与“识大体”同样重要的是:学会在行动的动态中完善。    
    在行动中完善,首先是由于决断本身常常会遇到的局限所决定的。正如我们前面所述,决断的艰难性,总与信息的不完整性和理由的不充分性有关,权衡利弊常常并无百分之百明确的基础,其困难之处,正在于只能让这项决定的价值由未来去验证。因此:    
    第一,应该不图万全,走一步看一步,    
    第二,重视事情发展中的“变数”,因变、创变取胜。    
    第三,根据具体情形来决定投入的程度;在大多数情形下,应该留有回旋余地,但在特殊情况下敢孤注一掷。前者是准备因变,后者是主动创变。    
    丘吉尔是世界著名领袖,他在二战期间勇于决断,带领英国人民抗击德国的事迹,是非常著名的。在探究其决断艺术时,他认为有三个最值得重视的积极因素:    
    第一,要牢记当前的核心问题或问题的最主要方面;    
    第二,知道如何权衡决策正反两面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处理这些因素;    
    第三,在新的事实面前要反应灵活。面对新情况,宁愿选择正确性而放弃前后观点的一致性。    
    与此相对应,他认为最应该避免的三个决断错误是:    
    第一;试图预见很远的未来;    
    第二;试图力求完美;    
    第三;为决定而被迫地决定,而不是事情本身需要作决定。    
    他以生动的语调进一步阐述说:    
    “在命运的链条上,一次只能把握一个环节。”    
    “只需要在一定的限度内,花费一些力气来为未来做筹划。经验表明预测通常是一种虚构,打算总不能如期实现。”    
    他的话,对我们的广大经营者与管理者都应该有很大帮助。


第三章 经营天才的10大超凡思维第十节 四两拨千斤思维(1)

    “占位”    
    “用势”    
    善于激发社会兴奋点和大众传媒    
    “四两拨千斤”是中国兵法中经典的智慧,简单地说就是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    
    我在云南旅游时,在一家寺庙门口看到一副对联:    
    “会道的一缕藕丝牵大象,盲修者千钧铁棒打苍蝇”。    
    这一副对联正是重视四两拨千斤智慧的生动描述!    
    一、“占位”    
    什么叫占位?中国古代有一些非常好的描述,如“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讲的就是抓关键点!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把炼油事业做大以后,大家就开始排挤他,敌对阵线相当强大,从采油的到炼油的,外加社会舆论,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个矛盾亟待解决,最后,他采取了“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先找到采油阵线的头领,利用怀柔政策,将他争取过来。    
    开始让他并不暴露身份,而是让他以扩大产业为理由,将那些小集团一家一家地并购过来。到时机成熟时,再宣布自己属于洛克菲勒阵营。于是,庞大的敌对阵线,转瞬间就被掌控了!    
    不过这种“占位”思维,在中国也有人用过了,谁呢?就是大家熟悉的李鸿章。    
    清朝末年,帮派划分很严重,左宗棠和李鸿章矛盾很大。李鸿章就想除掉他,怎么办呢?    
    李鸿章分析:左宗棠不是要做大事吗,做大事要银子,皇上是没银子给他的,左宗棠的资金主要是由大商人胡雪岩赞助的。那么要扳倒左宗棠,先要扳倒胡雪岩!    
    李鸿章进一步分析:胡雪岩的生意,主要是钱庄、当铺、丝行和药铺,而这几个行业,重中之重是钱庄,所有行业,以钱为本,如果钱庄一倒,那么其他的马上就做不下去了。所以,李鸿章准备从钱庄下手。    
    做钱庄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信用!那就攻击他的信用!    
    于是,李鸿章决定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紧紧盯着胡雪岩钱庄的信用做文章。很快,上海就传出消息了,胡雪岩的钱庄周转不灵,人心惶惶的,很快就有人上门来兑巨额现银,钱庄库存告急,很快就顶不住了!    
    这样一来,情况更危急了,门口排着长队来兑银子,做银行业的都知道,这个行业最怕的就是“挤兑”,最后,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