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6岁理财-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arkinson's Law)般,赚越多、花越多,最后财富还是无法增加。
  然而,如果你看到这里,就决定开始刻苦省钱?这也很危险。因为你如果勉强压抑消费欲望,某天忽然受不了,决定要“慰劳自己”时,你可能会花掉之前辛苦省下来的钱,甚至预支你未来的收入。
  因此,你必须重新学习如何聪明花钱,花得既不痛苦,还能把钱花在刀口上。就像《富爸爸,穷爸爸》作者莱希特(Sharon L。 Lechter)说的,“未来,会花钱将比会省钱更受重视。” 有钱人怎样聪明花钱?“他们会驾驭钱,虽然不锱铢必较,但会精打细算,”帮众多有上亿身价富豪打理财富的摩根富林明证券总经理高桂卿观察。
  入门第二课:花一元要有三元的效益
  周六午后,台北敦化南路上。年薪近千万的远东商银个人金融事业群副总经理喻芝兰,她的先生是前台大校长孙震之子,她富有,但用钱理智得惊人。
  与我们碰面的这一天,她穿著印著远东商银logo的白色T恤,Hang…Ten短裤,背的是女儿不要的灰蓝色双肩包。她看来似乎很省。参加年终尾牙派对,她模仿奥黛莉赫本,从帽子、鞋子甚至到口红,都跟朋友借,全身行头不花一毛钱。打开衣柜,她只有两个皮包,每个都用到坏才换。再打开鞋柜,她的鞋子春夏秋冬四季加起来,只有十多双鞋。“没用的衣服堆在家,以台北市一坪四、五十万的地价来说,成本太昂贵。”
  事实上,喻芝兰休闲时的全身行头,可能不超过一千五百元。但是当她面向客户、参加国际会议与演讲,她身上的套装却动辄十五万元起跳。一百倍差距的花钱方式背后,其实有个清楚的逻辑。她,很清楚这笔钱的目的是什么,一件衣服买来是为了提升身价,还是穿著舒适即可。“要花钱之前,我都问自己,花的目的在哪里?我能享受多久?”喻芝兰说。
  下属结婚要送花,日薪上万元的她,会亲自走到花店反覆琢磨,把玫瑰花之间的距离放大,创造出一个比人还高的花座,让五千元的预算,看起来象是上万元手笔。因为,这次要做的是“面子”。因此,要让花出去的钱,尽所能的把面子做大。
  一块钱,要发挥三块钱的效益。这样精算,岂不麻烦?“不,这样会让你把资源放在真的喜爱的地方,”省下来的钱,她可以用来买一张三千元的音乐会票,毫不心疼。她深信一句话:“管理金钱,反而会增加你的自由。”
  入门第三课:懂得储蓄未来财
  喻芝兰自己有一套“三二一”法则,这套法则的重点是:不花掉未来的财富。她将收入分成:三份现在,二份未来,一份自己。每个月,她先扣掉“未来”的两等份后,才开始支配其余四等份,没花完的就继续移入“未来”的帐户。所谓的“现在三份”是指生活所需花费;“未来两份”则是储蓄将来所需,如退休基金;“自己一份”是充实自己基金,买书与上课都包含在内。
  “越年轻,越不能省,假如扣掉生活费后,真的没剩多少,干脆全拿去学东西,”喻芝兰就是靠自我充实基金,在当授信部门主管的时候,去上基金经理人研习班,建立了广大的顾问人脉群。当她任职远传时,上了购并相关课程,两年后当远传购并和信时派上用场。
  “如果是把收入减掉支出,才去做储蓄,你可能在花未来的钱而不自知。”中华民国财金智能教育推广协会秘书长陈琬惠说。
  镜头转到板桥市,“嗯,你问我钱花在哪里里啊?我没算过。”七十一年次,年收入不到五十万元,在公关公司工作的黄敬华笑说,他全身上下的行头加起来大约三万九千元,刚好把月薪与家教外快通通用完。
  打开他的衣柜,里头约有五十件衬衫,都是名牌,从Burberry到Ralph Lauren。每件都有穿吗?“大概只有十分之一吧,”有些新的还没拆开过,“因为折扣太便宜,总有一天我会穿它吧。”每个周末黄敬华都跟朋友相约逛街,从中饭、下午茶与晚餐,都在餐厅吃,在不在乎价钱?“上班族没有人在care那一、两百块啦。”他买书,只去诚品买,“在那里才有买书的冲动啊,还有,我不买路边摊。”
  访问前,他刚花了一万一千元买下一条Diesel的牛仔裤,你不担心通膨危机吗?“嗯,有想过要省点,列出花钱的优先顺序。”然后呢?“好像每个都很重要……。”
  为了摊开黄敬华的金钱地图,我们陪著他一条条的抓出现金流,这是他第一次整理自己的收支。“哇,原来我的钱是花在这边的。”他每个月高达七二%以上的收入是用在“现在”,其中买衣服高达二五%,阅读等充实自己的比率仅约九%,如果衣服买多了,投资自己的比率就变少。
  年收入近千万的喻芝兰则是用Excel制作出她的花钱支出,旁边密密麻麻的字体加上备注,每一分钱该归属到哪里里,她都清清楚楚。
  入门第四课:分清“想要”和“必要”
  看出两者的不同吗?喻芝兰投资在提升自我价值的比重,固定维持在月收入的一七%左右。她与黄敬华的差异,不仅是花钱的纪律,还有让金钱“加值”的渴望。而黄敬华对金钱的态度,可能也是你我的写照。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拥有五百二十亿美元身价,却不愿意花钱买套昂贵的西装,不是他吝啬,而是“穿在我身上看来很廉价,那就没有价值,”他说:“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才是你得到的。”懂得区分它,不盲目被价格所引导,是巴菲特成为全球第二大富豪的有钱基因。而这也是有钱人与穷人的差别:能否洞悉自我的欲望。
  “你分得出想要(want)还是必要(need)的差异?”陈琬惠说。
  所谓的“想要”是指:我想感觉好,让别人仰慕。所以我买跑车或是名牌皮包。“必要”则指,生存的必需品,如食物、居所、子女教育、退休养老金等。
  当你区分出欲望的种类后,还要将自己的欲望排列出优先顺序,才能照著顺序聪明花钱。但很多人连第一个步骤的区分都不会。
  “你知道自己要什么后,就知道不要什么。”橙果设计董事长蒋友柏说。出身蒋家,又是从事设计工作,很多人猜想他对名牌一掷千金,其实不然。“我不需要用名牌来证实自己,你以为穿了LV,自己就变成LV吗?”蒋友柏不迷信名牌。
  穿著T恤与卡其休闲裤的他,从口袋里忽然掏出一个小零钱包,跟一些钞票,钞票从一百元到一千元,整齐的夹好。信用卡与提款卡呢?“我没有。”这个习惯,跟元大集团的马家三父子等有钱人一样。
  更特别的是,马家父子口袋里永远都是一叠整齐的新钞。元大金控总经理马维建说,他只要一拿到旧钞,就马上叫秘书拿到银行存起来。“你不觉得看到新钞,会舍不得花掉吗?这是省钱的好方法耶。”
  最后一堂课:养成管理金钱的习惯
  珍惜一百元的力量、有储蓄未来财的概念、区分出欲望的类别后,就要开始计算成本效益,做出抉择,然后“反覆练习”,这是要成为有钱人,最后一个步骤。
  比如说。你现在计画买一辆七十万元的车。但你是否算过,十年下来,停车费、油钱等支出约一百三十五万元。如果你不买车,把钱拿去投资报酬率约一二%的基金,然后以七千元获利搭出租车。十年后,你仍握有七十万元的正资产,还省下停车、养车的心力支出。
  算下来,你为车子付出的机会成本超过两百万元。但人是习惯的动物,多数人嫌计算很烦,而败在“习惯”这一关。然而要牢记:管理金钱的习惯,远比你拥有的钱财数目更重要。
  历任国内各大券商自营部操盘人的杨先生,身价数亿元,现在从事私人代操业务。今年因投资陆股、H股等,大赚二?五倍,正准备搬进天母的新居。每天,他进出股市金额达数千万元,但他大脑里的计算机不止计算著股票涨跌,连生活里的五块、十块,都迅速的被大脑计算机换算。
  他出外洽公演讲,向来都搭公车、捷运,“给我一百元,我可以全台北市凸透透(台语),”他说“开车成本高,加上停车时间,不会比较快。”更重要的是,“走路可以欣赏风景、运动,顺便观察当地房地产行情起伏。”
  要买日常用品,他都到最便宜的全联福利中心,而且“我会算一毫升多少钱,因为每家通路有时候包装不一样,所以要换算比较准。你问我干嘛计较这么多?我就是不喜欢被人当作潘仔(台语:凯子)!”为何不开车到内湖的大型量贩店舒服买东西?“你把油钱算进去,成本更高,而且,你还可能因此买多余的。”要充实自己,“我都不买杂志,都去书店看,有冷气、还有音乐,加上灯光。”他继续说:“像报纸,我都零买,我不订啦,因为每天去买,一个月买三十次,有三十张发票,中一次,一个月报费都省了。”
  杨先生,绝不浪费一块钱,但是,他鼻梁上的眼镜,“三万多啦,这是法国手工做的,眼镜很重要,要耐用,我的手表也五十多万元,因为这是门面。”台风夜,他花二万五千元带妻子去三二行馆住上一晚,这也经过计算,“在国内休假,时间花得少,第二天还可以立刻投入股市。”
  “这是一种态度,连我都会算,难道你的时间成本真的有这么高吗?”杨先生反问。因此,别小看反覆练习的习惯,这会帮助你回避很多冲动型的消费。
  打破心理帐户迷思,千万身价不是梦
  二○○二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他揭开了人的心理如何影响经济行为的秘密。比如说,人为什么会觉得分期付款比较划算?明明这还会增加利息的成本,原来人很容易有心理帐户的迷思,商人等于在人的心理开了很多个心理帐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